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生风谊莫逆交


  张天翼与蒋牧良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两位杰出作家,虽出身迥异,却因了同籍湖南湘乡的因由与共同的文学志向,缔结莫逆之交,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在文坛留下了一段感人的佳话……


  张天翼,原籍湘乡东山,1906年生于南京。就读中学期间,就与同学戴望舒、杜衡、施蛰存合办小型文艺刊物,并在上海的文艺刊物上发表作品,192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退学,做过多种职业,官宦子弟始尝解职失业之苦。1929年,与鲁迅通信,次年加入“左联”。蒋牧良,1901年出生于湘乡杨家滩桥头蒋家冲(今属涟源),家境穷苦,做过教师,当过职员,还有5年地方军队行伍经历,1932年在南京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第三厅副官室任司书时,与恰是同事兼同乡的张天翼结识。彼时张天翼已是知名作家,获悉蒋牧良亦对文学非常喜爱,便鼓励他创作。蒋牧良的处女作《高定祥》旋即于当时国内最大的文学刊物之一的《现代》上刊载,被认为是继矛盾《春蚕》后又一部反映农村生活的力作,且引得鲁迅关注。同事、同乡、同志的多重关系,掀开了张、蒋之间荡气回肠的生死情谊的序幕。


  后来,两人都到了上海,在鲁迅的指引下开始了职业文人的创作之路。在留世的一帧珍贵的为鲁迅先生出殡的照片中,横幅“鲁迅先生殡仪”六字即为张天翼所书,右边着长衫执仪仗的青年即为蒋牧良,藉此可见两人与鲁迅之间及两人之间的关系是何等之密切。在上海,两人没了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有了上顿不知下顿在哪里;而文人浪漫情怀毕现,有钱就大吃一顿,尤其收到稿费,或是一包鸭掌鸭翅,或是一包卤肚卤肠,推杯交盏,一醉方休,若无米下炊就白开水充饥。


  1937年,抗战爆发后,张天翼与蒋牧良一同回到湖南,投身长沙文化界抗日就救亡活动。张天翼任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副刊编辑,其间创作了中国小说史上不可多得的名作《华威先生》;蒋牧良则主持长沙《大公报》副刊,1938年,蒋牧良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张天翼再度北上,1942年,两人遭逢多事之秋。张天翼患严重肺结核几致殒命,蒋牧良得心脏病,奄奄一息,山南海北,难兄难弟,贫病交加,踯躅于生死边缘。许是死生情谊尚未至目的地,病榻之间,鸿雁驰书,相互砥砺,两人到鬼门关前摸了一下阎王的鼻子,又携手回到风雨文坛。1943年,张天翼回到家乡湘乡养病,后带病赴重庆“文协”总会工作;其间,将牧良亦辗转湘西、上海、香港等地,从事文化工作。


  建国后,张天翼曾任中央文学研究所副主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并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罗文应的故事》、《宝葫芦的秘密》等作品脍炙人口,推动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文革”期间,被打成“走资派”,“执行文艺黑线的干将”,下放劳动,后导致半身不遂、失语。蒋牧良则先后任总政文化部创作员、中国作协理事,1958年当选湖南省文联副主席兼作协主席,创作有《湖边风雨》等长篇作品。“文革”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停止党籍,然于逆境中坚信自身清白,致张天翼信中说:“一旦得到工作的机会,我就要拼命干,一年干三四年的工作来补偿过去。”1973年2月,蒋牧良恢复工作,任湖南省文化组副组长,然而恢复工作仅7天,他就一病不起,是月23日病逝。


  蒋牧良去世后,夫人没有工作,仅靠每月45元的抚恤费要拉扯6个子女,生活异常艰辛拮据,千里之外的张天翼续写了莫逆之交中更令人唏嘘感佩的篇章,诠释了友谊的真正含义。1974年1月8日,张天翼致蒋牧良夫人信;“灵君:这次汇款,是一笔整款360元(一年所要寄的钱),一次寄上。这样你们用钱时可以机动灵活,每月平均从这里支用30元就是。我这里也省得每月寄(有时抽不出人手来寄钱,会耽误你的用度)。明年,如果需要,我有能力,还是照寄。并不是寄了这一笔,以后就不管了。请放心。”蒋牧良的女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蒋子丹曾深情回顾:“钱有数而爱无限。我突然觉得不是失去了父爱,而是拥有着双重父爱。虽然那爱不在近旁——一重横着阴阳死生的极界,一重隔着万水千山的迢遥——我却全都强烈地感受了。生活清贫,情感富有,这样的经历是让人一生一世受用无穷的。”如是这般寄了4年钱,张天翼此时亦重病卧床,蒋家命蒋子丹写信,言明家中生活好转,生活费毋须再寄,若寄也会退回。然而张家的钱与信还是如期而至,信是张天翼夫人写的:“……来信再三谈到不要再寄钱……考虑到五零(蒋子丹三哥,智障,笔者注)工作还没有解决,家中仍会有困难,寄去贰佰元,请留着备用——钱寄得较前少了,我们是深感不安和抱歉的。以后如有急用,务请及时来信告知。”蒋家亦只好恭敬不如从命。


  蒋子丹曾言及父亲与张天翼“他们真是一对奇怪的朋友“。说来也是,虽则这对至交莫逆有许多的相同之处,更多的倒是不同之处——出身悬殊,教养迥异;性情上张温和如水,蒋则激烈似火;创作中张诙谐潇洒,蒋严谨质朴……然而这丝毫无妨他们成为真正的朋友。蒋牧良早年的一篇旧文或许可以解释个中缘由:“……地方换了三个,由南京到上海,由上海到湖南,始终不曾分开。在这样一段悠长的岁月,天翼和我无话不谈,一切生活及精神活动,相互间没有一点不知道的。”


  1985年4月29日,张天翼辞世。遵其遗嘱,不开追悼会,不送花圈。遗体告别仪式似乎有些凄清,蒋子丹从南国赶来京华与这位于她家有恩的父执告别。一大早阴霾密布,至中午霏密的雨滴倾注而下,蒋子丹想像到这或许是在天国某个神奇的所在,孤寂多年的父亲,正在拥抱他生死不渝的朋友、她的天翼叔叔,悲欣交集,故而泪落……作为作家的她,深情地写下这样一行字——“地下的泪,为了永别而淌;天上的泪,为了重逢而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蒋正亚专栏】做人与写作
再论三国蜀相蒋琬祖籍故里究竟在那里
《作家》
蒋勳讲中国文学之 鲁迅
爱在天涯
梦的印迹《感叹:成为伟大作家不是偶然的——30年前的感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