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邦加早期的爱国先驱李燮和

邦加早期的爱国先驱李燮和

 

凌彰

 

   李燮和(1873年~1927年)字柱中,派号代钧。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教育家。1873年11月16日生于湖南安化县蓝田镇光明山(今属涟源市)一个茶商家庭。有一兄一弟。1900年到长沙求实书院求学,后任宝庆中学教员。1904至1906年先后参加反清救国的革命组织黄汉会、华兴会、光复会和中国同盟会,并在湖南策划和参与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1906年冬在南京谋刺两江总督端方未遂,被满清政府通辑而逃亡香港。1907年在港的革命志士冯自由受邦加华侨曾连庆、李天邻之托,聘请李燮和前往邦加任教。1911年春,李燮和返国参加广州起义,后赴上海创建光复军,指挥光复上海,攻取南京和进行北伐的战争。此时先后任上海起义临时总司令、吴淞军政分府总司令、光复军总司令(陆军中将衔)和援鄂联军总司令,1912年任光复军北伐总司令和长江水师总司令,战功显赫,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做出了卓越贡献,不愧为辛亥革命的功臣。

   1907年1月,李燮和由香港前往英属新加坡,不久去荷属瓜哇三宝垅任中华学校教员。8月转赴邦加岛的首府槟港市与李天邻开办夜校并担任教员,后也到过烈港等地任教。他一边教书,一边传播反清救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思想。(先父凌瑞拱(1895~1971)是他当时的学生之一)他曾号召邦加的华侨团结起来,组建侨团侨校,用中华文化教育子孙后代。他说:“侨居海外,不合群,易受外人欺侮,宜创设中华会馆,管置学堂,以群其族,以训其子弟”(见龚翼星:《光复军志》(1918),转载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李的建议深得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广大侨胞的赞同和响应。当时世界著名产锡地邦加和勿里洞的华侨共有11万余人,其中多半为锡矿华工,其余经商及从事种植业,他们的文化水平较低,而李燮和首先狠抓教育这个根本,是极有战略眼光的。

   同时,李燮和也极其重视发展同盟会。当时荷兰殖民当局在邦加各地均设有华人甲必丹(荷语KAPITAN的音译,可意译为侨长),其职责为管理华侨事务,如调解财产民事纠纷、收税罚款、结婚登记、承包工程等。李燮和首先吸收槟港的甲必丹温庆武和有名望的侨领黄甲元、兰瑞源、曾连庆等加入同盟会,然后通过他们将烈港、勿里洋等地的甲必丹和爱国华侨、企业家等共60多人吸收入会。1907年11月在槟港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分会,会址设在槟港中华会馆。后来同盟会的活动日益扩大,在全邦加岛共成立了同盟会分会10个(辛亥革命后同盟会改称中国国民党)。革命党人胡国梁在《辛亥广州起义别记》(见《建国月刊》第14卷第1期)里提到:“后来这个邦加岛完全党化了”。

   此外,李燮和侨居邦加四年多期间,也以槟港为据点,把反清救国的革命活动扩展到瓜哇的雅加达、泗水、谏底里、三宝垅以及英属新加坡、缅甸等地,建立了同盟会分会20多个。同时倡设报馆数所,并从国内招聘主笔和教员一百数十人分赴南洋各地普及华语教育,传播反清救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思想,弘扬了中华文化,对南洋华侨的影响十分深远。

   由于李燮和在南洋的革命活动,自革命兴起,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起义,如潮、惠、河口、镇南关诸战役,事前的购买武器,筹备军响,大半仰仗海外华侨出钱出力、热情赞助,而南洋一隅所募集的起义经费,动以巨万计。这和李燮和多年的筹划奔走是分不开的。(参见龚翼星:《光复军志》)。

    1909年7月,26岁的李燮和在邦加娶当地侨生林亚华为妻,后育有一女二子,长女李楚英(已故)、长子李兴潇(侨居加拿大)、次子李兴藻(现住长沙)。林亚华之父林那能原是广东雷州半岛人,清末只身远涉重洋到邦加岛,先在锡矿当契约苦工,后来以种植胡椒和橡树为业,与侨生邓鸿兰(祖籍也是雷州半岛)结婚后,又兼开采锡矿,逐渐发家致富。林那能的长子林振德和大女婿夏群盛均系槟港知名人士。他们热爱祖国,对李燮和以及同盟会革命事业积极支持和赞助。林那能在同盟会主要人物章炳麟(1869~1936,号太炎)1914年春被袁世凯软禁于北京钱粮胡同、生活陷入绝境时,曾多次通过李燮和以巨款相赠,帮助他渡过难关。

   1910年4月,黄兴致函李燮和请他参加筹划广州起义。同年10月2日,孙中山召集黄兴、胡汉民等人以及南洋各地的同盟会代表在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召开准备起义的秘密会议。李燮和欣然应召参加,会后立即返回邦加向各位同志通报会议情况。并向荷属侨胞募捐筹响,得款33,000余盾。1911年3月,黄兴又致函李燮和约在香港会商起义事宜。李燮和随即毅然告别妻小,奔赴香港。不久就率领陈方度、柳聘农、胡国梁和黄兴的长子黄一欧等人潜入广州、秘密打入广州巡警道教练所,准备参加起义。4月27日分成四路的起义队伍因缺乏现代的联络通讯工具而未能协调行动。黄兴带领的一队率领先进攻两广总督衙门,因孤军作战遭到失败,殉难烈士共72人,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华侨。此即震惊中外的“黄花岗起义”。另外三路人员事后不得不撤离广州。李燮和转移到武昌,10月初武昌起义前夕,又去上海组建光复军,随即指挥光复上海、攻占南京并进行北伐战役,为辛亥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

   辛亥革命爆发后,孙中山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当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但是在帝国主义的所谓“调停”下进行南北和谈。由于革命领导集团的妥协性,同意在袁世凯承认共和、逼迫清帝退位的条件下,把政权让给袁世凯。同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后,力主北伐到底的李燮和不得不奉命中止北伐,同时辞去军职,转而从事实业和文教事业。其中与邦加华侨有关的是1912年11月曾同黄兴、龙璋等联合邦加侨商曾连庆等人发起创办“中华汽船有限公司”招股200万元,订造商船6艘,川行湘汉航线。(见《长沙日报》1912年12月12日)。

   1913年8月,李燮和应同乡杨度(1874~1931,1929年秋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和章炳麟先后专函邀请,携眷到北京。不料不久便被袁世凯派人监视、软禁,失去自由。1915年8月14日杨度背着李燮和,私自将李的名字排入鼓吹恢复帝制的筹安会名单上(李的名字排在后面,也无李的亲笔签名),使李蒙受不白之冤,从此李长期心情郁结,日久成疾,于1927年8月16日病故,终年54岁。

   李燮和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后期在失去人身自由的情况下被他人做了手脚,本人并无过错,因此应予辩明真相,以正视听。同时更应充分肯定他对推翻满清皇朝的不朽功勋,恢复历史本来面目。作为邦加的华人华侨更应饮水思源,缅怀他在邦加传播爱国思想、弘扬中华文化的重大贡献。他那不计个人安危和家庭幸福,为缔造民国、振兴中华而英勇奋战的献身精神值得后人学习。他在南洋的革命活动以及受到海外华侨的拥戴和支援,也有力地证实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华侨是革命之母”。

 

 

凌彰

写于1999年1月18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燮和(辛亥革命元勋)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探秘三水革命先驱
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与孙中山齐名,四十二岁时英年早逝
辛亥革命先驱—徐镜心
革命先驱周震鳞
辛亥革命元老、现代教育先驱《何子渊》出版发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