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犯错后,父母善后的方式关乎孩子一生的高度
学术型的二胎妈妈
少年商学院国际教育专栏作者
学院君说:当孩子犯错时,一般第一反应是制止和斥责。但在今天这篇文章的作者看来,我们处理的第一要务,不仅仅是让孩子了解到他的错误造成了什么样的不便与后果。

更重要的是,要在这关键的善后时刻,让孩子感受到爸妈的支持,知道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这也就同时增强了孩子勇于改错的品质,从中培养出责任感。

有个爸爸苦恼地对我说,有一天下午,他家孩子在楼下小花园玩,追着其它小朋友疯跑时,突然一把将一个比他小的孩子推倒了。

爸爸非常生气,当时就跑过去厉声说让他给小朋友说对不起。一开始孩子先是愣在那里,后来坚持不道歉,还想走掉。于是爸爸拉住他,严厉地要求他道歉。


一看这阵势,孩子眼泪就出来了,却总也不道歉,就这样一直耗着,最终也没有道歉。孩子一路哭着回家,晚上睡着了还在抽噎。而且第二天孩子再去小花园玩就没有那么“疯了”,害怕爸爸又责备自己。

爸爸很不解,原本孩子从小天性善良,也没暴力倾向,为什么去推搡一个比他小的孩子呢?

家长无意间表现出的“双标”

给亲子关系画上了红叉

后来经过询问,我才知道,原来,前一天孩子跟几个小孩子一起玩,但其他几个小孩子都用玩具枪指着他,最后还把他推倒。当时,这位爸爸没有让其他孩子道歉,只是过去安慰孩子说没事。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了。

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这位孩子,当我们被人无缘无故用玩具枪指着、又推倒时,爸爸只是安慰我没事,我所学习到的经验就是——我被别人推倒了,这不算什么,别人也不需要向我道歉。

再引申一下,就变成了——假如我推倒了别人,这也不算什么,我也不需要向别人道歉
结果呢?次日,当孩子推倒了别人,爸爸却厉声、反复要求他道歉。这样一来,孩子脑子里的小剧场就变成了这样的:
为什么昨天爸爸还安慰我说“没事”,今天却大发雷霆要求我道歉?是因为我不如其他孩子重要,还是我不能推别人、别人却能推我的不公平?

这让我感到很迷惑,继而生气、害怕,并在心中关上了和爸爸沟通的联结。我真的很想问:

爸爸,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作为父母,我们很多时候不怕别人说孩子笨,就怕别人说孩子没家教——毕竟,笨是孩子自己的事,而没家教则连着我们父母一起骂了。

我们觉得,要让孩子在外面有家教,那么一定要维持基本的体面。这种所谓的体面、家教好是严于律己:

  • 不能打人,一旦打人必须道歉;
  • 不能找别人要东西,自己玩自己的就好;
  • 不能骂人说脏话,否则就一顿收拾;不能插队,要乖乖地耐心等待……

同时,也是宽以待人:

  • 被打了,要笑笑说没事;

  • 被要东西,要开心又大方地分享;

  • 被骂了,不和对方争辩;

  • 被插队了,就排在对方后面,继续等待……


这样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孩子来说,难道不是非常典型的双标吗?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难以理解的。

而且,规则不能保持一致性,就会让孩子的内心缺乏安全感,甚至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
当父母对孩子和对别人采取这种双标时,会让我们不知不觉中,亲手在和孩子的亲密关系上画了一个个红色的叉。慢慢地,我们也就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和爱——而我们自己则会感到不解:

为什么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

与其让孩子听话,不如听听孩子的话

是的,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听话」,但很少有人想过,「听话」背后意味着什么。在成年人的社会里,我们常见的「听话关系」主要存在于以下三种关系之中:
1、【尊卑阶级】上级或领导:他们手握生杀大权,不得不服从;

2、【权威服从】老师/教练/名人:他们是某些方面的权威;

3、【亲密关系】亲朋好友:他们理解我们,提出的建议也符合我们的认知。
现在,作为父母,你会把自己和子女的关系放在哪一格呢?
有的父母会将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放在「尊卑阶级」一栏,认为子女天然就该听自己的话;但随着孩子逐渐拥有自我意识,经济独立时,就会不再听话。


有的父母会选择「权威服从」,认为自己多活了几十年,当然拥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权威,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话。

但是,如果他们自己本身并没有优秀到令自己的话拥有说服力时,同时孩子还不断见证了他们的决定频频出错时,就会不再听话。
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会选择「亲密关系」一栏,选择在我们和孩子之间建立其彼此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当孩子认为你理解他、懂他、支持他,才会感觉到安全,才会将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你,并更容易听从你的建议。


很多时候,我们急于去解决某件事,却忽略了事件中的人。就像文章开头的这位爸爸,在看到孩子推人以后,心想等孩子道歉了,这事儿就算处理好了;但是,却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感受。

小学二年级之前的攻击性行为
往往不代表暴力倾向

在小学二年级之前,孩子很多所谓的攻击性行为,往往只是工具型的。

也就是说,他并不一定真的有什么暴力倾向,只是想以此达到某种目的。比如试探一下自己的力气大小,比如希望对方走开,比如想获得对方的玩具等等。

孩子推人固然不对,但比急着让孩子道歉认错更重要的是,把这件事变成他学习的机会。

推倒了人,如何解决问题呢?

不是口头说几句「对不起」,而是能主动将对方扶起来,关心对方有没有受伤,是不是还好,然后再去道歉,再去解决刚才的争执。
如果爸爸能在第一天孩子被人推倒时,不仅是安慰孩子,关键还要示范给孩子看,该如何向暴力说「不」,要求对方道歉,告诉孩子爸爸会支持他和保护他的时候,或许结果会不一样;
如果爸爸能在第二天孩子推人时,首先扶起对方的孩子,先安慰对方孩子,再引导孩子道歉,或许结果会不一样。

如果爸爸能在第三天带孩子去花园玩时,聊聊之前发生过的事,讲清楚【前后一致、清晰明了】的处理原则,并表达对孩子的爱,或许结果也会不一样。
好在,一切都不算晚。


有时候,我们会对自己教育孩子时某些不当行为感到内疚,但这一切在孩子漫长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可以逐渐去纠正的;即使是已经被损坏的亲密关系,也可以由我们的努力一点点去修复。

内疚和自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相反,从现在开始,在要求孩子的时候,可以尝试把他当作别人家的孩子,再去处理问题,做法就会大不相同。
孩子犯错时,家长一定要冷静下来,先和孩子建立情感方面的纽带,再去解决问题,就会事半功倍。比如,我们可以做以下这些事:
蹲下来,双眼平视孩子;
用肢体语言表达理解孩子;
帮孩子说出此刻的感受,也表达自己的感受;
复盘事件的经过,再商量解决方案;
肯定孩子在处理问题时做得好的地方等。
我常常采用这样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往往让围观的路人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每次你一蹲下来和孩子说几句,孩子立刻就听话了?
父母保护好孩子,孩子才会学会保护自己、保护别人;相形之下,所谓的家教好,只是个伪命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宁愿成为孩子被推、被欺负时站出来和其他孩子对峙、和其他小孩子一般见识的父母。因为,这能让孩子从我们前后一致的行为中学到,你不能欺负别人,别人同样也不能欺负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机智的父母都这么和孩子相处
赠书 | 蓝盈莹不会共情上热搜:父母有“同理心”,是给孩子最好的滋养
浅谈五岁、六岁、七岁孩子的心理样貌
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爱
【通识课】好关系营造好氛围 好氛围成就好家教
如果有人当面严厉地批评你的孩子,你会怎么做?你是怎么样的父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