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

提示:文中所有蓝底白字部分都是「清脑」曾经解读过的概念关键词,点击即可阅读相关文章,以方便您了解背景信息。

周岭的第89篇原创文

本文4088字,阅读时间约6分钟

半个月前,我结识了“剽悍一只猫”。
(以下简称“猫叔”)

而结识的缘由竟是我对他的误解,因为在此之前我一直认为他是那种在网上办社群贩卖焦虑的人。

好在当时自己克制住了未经证实的偏见,抱着开放的心态去读了读他的新书《一年顶十年》。

结果,所有事情都从这本书开始了戏剧化的逆转。

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点击这个链接,了解我们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我对剽悍一只猫有偏见!直到发生了这件事……

***

现在,让我们来谈谈他的新作《一年顶十年》。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他多次提到的这些场景,诸如:

  • 我经常对自己说一句话:你是个干大事的人;
  • 刚毕业时,我觉得自己的气度不够,容易跟人斤斤计较,于是找人写写了“气度”两个字挂在墙上天天看;
  • 2017年我变得越来越焦虑,于是又请人写了“今天”两个字挂在墙上;
  • 我们办公室有一幅字,上面写着:我们很贵;
  • 若你还没富,请先让自己像一个富人。用富人的思考方式、用富人心态、富人思维武装自己,改变自己的气质,让自己看起来更具“富人气”……

说实话,若是早几年读到这些内容,我肯定会一脸怀疑和鄙夷的:

这不就是鸡汤吗!一个人怎么可能给自己画个大饼就能让自己变好呢?简直太扯了……

而现在,我不仅没有这样的念头,甚至还觉得这种做法十分高级。

因为我知道这种行为的背后,触及到的是我们人类成长的终极力量——心理建设。


身份-过程-结果

想了解“心理建设”,我们还得从《掌控习惯》这本书说起。

作者詹姆斯·克利尔(James Clear)在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规律:即人的行为改变其实分为“身份-过程-结果”三个层次。

且不同层次的努力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我们以养成阅读习惯为例:

绝大多数人想要养成阅读习惯时,都会天然地给自己定下这样的目标:每天阅读半个小时或每周读一本书。

人们以为只要自己做到这些就可以养成习惯,实际上这只是盯着最浅层的“结果”去行动。

最终的结局往往是为做而做,不了了之(相信你肯定深有体会)。

少部分人会把注意力放到“过程”这个层面。

他们不满足于做什么(What),还要探索怎么做(How)为什么要做(Why)。

所以他们会花时间写下阅读的意义,让自己看到阅读的各种好处;他们会以改变为目的去阅读,让自己去输出、实践,把阅读的效果最大化……

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他们的收获会远远高于普通人,但这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意志力去坚持。

只有极少数人能看到“身份”(Who)这个层次,并主动从心理建设开始行动。

他们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思考:通过阅读,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或者暗示自己:我本来就是一个以书为伴、追求新知、痴于探索的人。

如此一来,阅读就会成为像吃饭睡觉一样的基本需求,成为自己不做就会难受的事。

这个时候,哪里还需要去约束自己、强迫自己呢?


规律普适的,无论我们在哪个领域,想做成什么事,都会置身于这个框架之下。

所以那些能主动建立自己的身份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他们肯花时间进行心理建设,能从上而下或从里到外的改变自己。

就像猫叔说的:要告诉自己是一个干大事的人,因为如果你认为自己注定是平庸之辈,那你的内心很难强大起来。

所以一个干大事的人,是不会与“偷懒、嫉妒、贪心、恐惧、浮躁、自卑”为伍的。

当他们与“平庸之辈”遇到同样的困惑和困难时,便会主动做出不同的选择,绘出不同的命运轨迹。

而看不懂奥秘的人往往会对这种“画大饼”式的行为予以鄙视和不屑,殊不知自己才是Low爆的那类人。

当然,那些从“结果”层开始行动的人最终也可能做成那件事,但他们依然会在“身份”上不知不觉地进行重塑,只是自己意识不到而已。

而这种从下而上、从外到里的重塑过程不仅会过程痛苦、耗力巨大,也会使成功变得极不可控。

甚至当成功真的来临时,他们也可能会因自己“身份”准备不足而亲手把这个机会给毁掉。

因为他们内心觉得自己配不上、承受不了。

而被毁掉的对象包括且不限于财富、爱情、成功,以及上天赠予的各种好运。

所以,我们一开始应该正视自己的心理建设,正视自己的身份建设,把潜意识心理的改造放到桌面上。

毕竟在现实生活中,就算你不告诉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你内心其实都有一个默认的身份存在。

他可能是一个自卑的人、胆小的人、不敢相信自己会成功的人,只是自己察觉不到而已。

否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即使身已成年,能力也不差,但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选择时,就是畏首畏尾,承担不起责任。

因为他们内心里依然是个孩子,潜意识里的自己并没有长大。

而潜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善用之就会成为我们成长巨大的推力,漠视之就会成为我们成长巨大的阻碍。

你希望它是领着你跑还是拖着你走,全看你对它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

可见信念这东西从来都不是空的假的,它是实实在在的力量,而且是最为强大的终极力量。

我想,只要知道了这个秘密,就必然会主动改变策略,真正重视起信念的力量。


态度-行为-结果

信念,说白了就是我们看待事物的积极态度。

这态度对内,就是主动进行心理建设,若是对外,也同样是好用终极力量。

今年疫情期间,同学们都只能在家学习,其中读者「点」就给我发来了自己的困扰,他说:

我家楼上的脚步声比较大,而且她家里有小孩,拉椅子的声音也非常响,和她也交流过了,但是依然没有效果,有时候我甚至认为他们的拉椅子声都是刻意的……

每次一听到这些声音我就感觉很无力,不想继续学习,请问你对我的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正好那几天我在读《思维的囚徒》,其中作者亚历克斯·佩塔克斯(Alex Pattakos)提出的“十大积极结果练习”十分应景。

于是我跟他说:如果你希望有所改变,那就试着写下楼上脚步声的“十个积极好处”。

之后他便没了声音,我知道他心里大概在想:从烦人的脚步声里找好处?还要找出十个,这怎么可能!

于是我给他做了个示范,我说:

你可以把椅子声和脚步的声音解读为“这家的孩子真活泼呀,或者还好疫情没让世界上的人都死掉,不然整个世界会安静的一点声音都没有,那就太可怕了,所以能听到人的脚步声真好……

两天后,他给我回了消息:

谢谢你给我提供了另一个视角,但是我的想象力不够丰富,只能想出两点,另外你给的那两个视角很好。


不用告诉你结局,你也能猜到「点」的情况已经开始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虽然现实环境并没有任何改变。

不过,我想总有人在听完这个故事以后心里会闪过“自欺欺人”“阿Q精神”之类的念头。

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可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因为这种看似可笑的做法深深地符合“态度-行为-结果”的事物发展规律。

很明显,我们看待一件事情的态度会影响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行为则会影响最终的现实结果。

就像读者「点」如果不改变态度,他就会一直处于烦躁和抱怨之中,最终使自己的成绩在痛苦中持续下滑。

而他现在却可以笑对噪音,聚焦学习,甚至还能刻意锻炼自己抗干扰的学习能力。

所以在遭遇困难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保持冷静,要在这种时候去审视自己的态度和选择。

而且一定要想方设法去找到并选择积极的一面。

因为我们的世界是我们所关注事物的产物,我们的大脑是依据我们关注的事物来构建世界观的。

我们选择去关注哪些事物、忽略哪些事物,会对我们的生活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任何困难面前都要保持乐观的原因,因为只有态度和信念改变了,事情才会好的方向转变

更好的消息是,无论我们遇到什么困境,最终我们都是有选择权的。

正如《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的经典名言所说: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所以,困境就是我们能否成长改变的分水岭,而成长改变也是我们和困之间争夺选择权的较量

放弃选择,我们就会成为困境的囚徒;而坚守选择,它也会向我们俯首称臣。

现在,我们把“心理建设“选择态度”放在一起,就会发现对内和对外的力量其实是统一的。

它们的力量源头都在我们自身的信念。



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

“心理建设态度选择”从本质上说都是帮助我们跳出环境束缚的元认知能力。

但对这种能力,人们可能还会产生一种难以辨识的误解。

比如读者「平G就曾提出过这样的疑惑,她说: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想要达成一件事就得坚定信念,始终往好的方面想,这样才会有好的结果发生;有人又说想做好一件事情就要降低期待,这样要是结果不好,也算有预料,结果好,喜悦就会翻倍。

但是用吸引力法则来看,主动降低期待就是往不好的方面想,这样做很可能会发生不好的结果。

所以,坚定信念和降低期待是矛盾的吗?


这是一个极具迷惑性的问题,但只要想清楚一点,就可以走出这种认知迷障。

因为所谓吸引力法则,并不是单纯地在心里对想要的事情发愿并保持极度渴望。

而是改变自己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让自己保持一种自信、平和的状态,这样我们就能产生正面的行动,最终产生好的结果。

如果一个人心里总想着不好的结果,让自己产生了担忧、顾虑、焦虑等情绪,那这种心态就会将自己的行动导向负面,这样一来好的结果也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而主动降低心理期待也并不是悲观主义。

它的目的也是为了调整心态,让自己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成长上,而不是外部的评价上,这样就可以让行动更加踏实,创造出好的结果。

所以坚定信念和降低心理期待并不矛盾,因为坚定信念就是做最好的准备,而降低期待就是做最坏的打算。

它们的目的都是同一个:促成自己更好地去行动,并最终产生好的结果。


***

至此,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已全部呈现在你的面前,最终能否为你所有就看你自己的行动与实践了。

不过千万不要忘了潜意识的学习方式是:不断重复。

这就像我们学骑自行车一样,刚开始的时候需要不断地、刻意地去提醒自己动作要领。

经过无数次重复之后,我们就可以达到不动脑子也能轻松实现的状态,这说明潜意识已学会了。

而掌握这种看不见的力量也是如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提醒和暗示,直到哪天我们能本能地、笃定地相信自己。

当然我们还要时刻保持觉知,不能执着于一个固定版本的身份或信念。

因为随时自己能力和境遇的改变,我们往往需要新的“身份”来引领,所以成长注定是一个内在身份不断揉碎重塑的动态过程

***

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梦想。

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种力量存在,而能主动运用它来重塑自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绝大多数人只能在生命途中懵懵懂懂的低效前行。

而你我终于有机会接近这股看不见的力量,去创造主宰自己命运的可能。





本文参考资料

《一年顶十年》

强化信念:你是干大事的人 P24

在墙上挂字:气度 P27

在墙上挂字:今天 P28

在办公室挂字:我们很贵 P196

要像一个富人 P223



《掌握习惯》
行为改变的三个层次:身份-过程-结果 P20


《思维的囚徒》
十大积极结果练习” P44
态度-行动-结果 P40


《深度工作》
我们的世界是我们所关注事物的产物…… P57-60


《活出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言论 封底



>>> 热门关键词 <<<

空空空轻断食中中科学饮食空空
空空认知驱动中中舒适区边缘
空空空空反思中中创造空空空空
空空认知体系中中费曼技巧中中
空空空情绪中中写下来空空空
触动学习法中中反馈学习法
空空空清晰力中中行动力空空空
空空刻意练习中中深度学习空空
空空空空跑步中中耐心空空空空
空空空空冥想中中写作空空空空
空空空早起中中阅读空空空空
空空空元认知中中三重大脑空空

空空空空空空中中空空空空空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改变自己38——为什么说身份是改变自己的终极力量?
选择信念
富豪的赚钱思想心态
身份,信念,复盘,精简,目标,计划,结果
富人的十大思想和心态
富人和普通人的三个根本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