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湖名人墓葬巡游(12)

                      陈布雷墓

​  在九溪十八涧景区有几座名人墓葬,对我们来说比较熟悉的是陈布雷墓。说起陈布雷老先生,与我们有那么一点缘分,虽说他离我们很远,我们也根本不熟悉他。话说五十八年前,也就是我们刚刚跨进杭二中大门念高中,班里的一位女同学陈渝华,听说她的祖父就是赫赫有名的陈布雷。那时社会上风行一本小说“金陵春梦”,许多男同学很喜欢看,说的就是蒋介石先生在南京的生活,披露了当时很多不为人知的信息,当然也有一些是作者臆造或猜测,可谓是真伪难辨。陈布雷先生在这本小说中也是一位人物,因为他从1935年后历任蒋介石侍从室第二处主任、最高国防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长期为蒋介石草拟文件,曾被人们称为“文胆”。就这样,这位民国重要人物当时就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因为我们曾有幸与陈渝华同学一起同窗三年。插一句题外话,曾任过杭州市副市长等职的陈重华是陈渝华的妹妹,当年曾在桐庐县插队锻炼,可能我们班的爱明同学认识她,我妹妹也曾在桐庐插队,也说认识她。

   2018年的元月,我们高三丁班走遍杭城活动小组的几个同学曾与陈渝华一起专程前往九溪参访和拜谒了这位民国著名人物——陈布雷的墓地。陈布雷墓文革期间曾遭受破坏,幸亏以后得以恢复,成了一处人文景点,前来探寻和参访的群众不少。

  布雷先生的墓地就在九溪十八涧路口的一个小山包上,有路标指明容易找到,墓地设在一处高台地上,墓地绿树成荫,遮天蔽日,周围环境也很好,幽静、空气清新。山不高,有整齐的石阶,墓园由政府出面进行了修缮,保护得很好。​陈布雷墓由水泥混凝土修建,看起来很牢固整洁,也比较朴素,没有石像石兽等物,只有墓前设置了一张石头供桌,供后人和群众祭祀之用。

     陈布雷墓地上有一块介绍其生平的牌子,这块介绍牌子是2008年竖立的,可以说是代表了官方对陈布雷先生的评价。介绍牌用中英文十分简要地介绍了陈布雷先生的生平,文字不多,我把它全文刊登于下:​

    陈布雷(1890-1948),名训恩,字彦及,号布雷,浙江慈溪人。1911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加入同盟会,曾为上海《天铎报》、《商报》、《时事新闻》等主笔。1927年加入国民党,历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教育部次长、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总统府国策顾问、代理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等职。1948年11月辞世,后葬于九溪徐村。200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中央委托中共浙江省委为陈布雷颁发了这一纪念章(由家属代领)。2008年,杭州市政府在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九溪-杨梅岭整治重点项目中,对陈布雷墓进行原址修缮。

   从这一简要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陈布雷先生是得到中共中央肯定的一个历史人物,获得了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章的殊荣,对陈布雷先生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作了正面的评价。从1927年到1936年,陈布雷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方面与舆论界进行了大量的联络工作,通过舆论来警告日本帝国主义,这对于激发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有一定的意义。抗日战争期间,他为蒋介石起草了大量文稿,其中一些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就这点来说,陈布雷是为抗战做出了贡献的。陈布雷在从政时谨慎小心,廉洁奉公,恪守自己的行事准则,并且痛恨国民党官员的腐败现象。这些良好的政治操守连周恩来都表示赞许。

  

图为陈布雷墓
矗立在墓地的陈布雷墓的简介文字
图为矗立在九溪的指路牌
图为陈布雷墓全景
陈布雷先生墓
图为陈布雷墓是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三立和陈衡恪父子墓

   在九溪的茶园里,一片绿油油的茶叶树正吐着嫩芽,这里也是西湖龙井茶的产区。在这一片茶叶从中,有几座名人墓葬。其中有一处是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陈三立和陈衡恪父子墓。

   陈三立被誉为是“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他也书写了一段爱国的传奇故事。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出生于名门世家,其父陈宝箴乃是清末著名维新名臣,官拜湖南巡抚。受家学熏陶,陈三立幼时便博览群书,才识通敏。在清末腐朽动荡的时期,在新思潮影响下,陈三立个性洒脱不受世俗礼法拘束,关注国家社会生存发展,极力协助父亲推行新政,结交和扶持康有为、梁启超等具有维新思想的人物,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然而,维新变法失败后,自己的好友谭嗣同、梁启超等人因此遭受不同打击,使得陈三立也遭到不小的打击,对于清政府和变法运动日益失望。他将自己的目光转向了教育,创办时务学堂,聘请外国教师,开设数理化和外语等课程,期待教育救国。投身教育之后,陈三立无心仕途,开始潜心研究国学诗文。他在金陵青溪畔构屋十楹,号“散原精舍”,与友人研讨诗词文章,作诗立著,写出了《渡湖至吴城》、《城北道上》、《园居看微雪》等优秀诗作,成为近代“同光体”诗派的领袖人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

   在卢沟桥事变后,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有苟且之人议论中国必败,遭到陈三立怒骂:“呸!中国人岂狗彘耶?岂贴耳俯首,任人宰割?”85岁高龄的陈三立选择与国家共存亡,他拒绝了逃难的机会,坚守北平。在北平沦陷后,日伪政府百般劝说他低头为日伪效忠,被他严词痛骂,叫佣人拿扫帚赶出门。为了表示自己坚定的立场,他选择绝食抗议,五日不食,最终忧愤而死。

   陈三立去世后,按照他的遗嘱,将他与夫人合葬于杭州西湖风景区九溪牌坊山。他的长子、著名画家陈衡恪的墓地与他相邻,而他的三儿子、著名国学大家陈演恪也想随葬在父亲左右,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如今的陈三立墓乃是1986年重建的,墓碑上刻写着“诗人陈散原先生暨夫人俞氏之墓”,朴素的墓碑置身于青山绿水环绕的九溪风景中,似乎在诉说着诗人那段充满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的传奇故事,让每一个后人油然而生起敬佩之情。

陈三立父子墓是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为陈三立、陈衡恪父子墓的简介
陈三立墓就在一片绿油油的茶叶地里
图为陈三立父子墓全景
满眼都是绿油油的茶叶树
图为陈三立、陈衡恪父子墓近景
陈氏父子墓用石块垒成
图为诗人陈散原(陈三立)先生和夫人俞氏合葬墓
图为陈三立父子墓全景
墓葬全景
图为由著名书法家郭仲选先生题写的“陈衡恪先生之墓”
图为崎岖的山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三立墓访问记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16日 · 大师归葬,庐山荣光
拜谒陈寅恪夫妇墓侧记
青山埋忠骨!解密九溪牌坊山中这座江南椅子墓主人的传奇人生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0580
河南应国墓地出土玉项饰选粹(高清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