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月地关系教学设计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来源:广西柳州高级中学 作者:柳玉山 时间:2009-02-07 点击: 819
高中地理(人教版)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月相及其变化”(选学)教学设计
柳玉山(广西柳州高级中学  545006)
一、       教材分析
“月相及其变化”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中,是被列为选学的内容,在高考的考试大纲中,月相也没有被列在考试范围中,但古往今来,悬于苍穹的月亮,其阴晴圆缺的变化,给了人类多少美梦遐思,“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等,多少对月吟咏的美文佳句,至今仍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我国农历月份的安排,是以月相变化周期为标准的,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像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按农历的月日计算安排的,月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看见的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的变化?这种变化有规律吗?怎样把握和应用这种规律?应该说这些问题是我们几乎每一个中学生都希望了解的。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将教材用好,在传授给学生有用的地理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探究分析的能力。高考考试大纲中虽然没有将“月相”明确地列为考试范围,但在2004年就有这样一道全国高考题:2003年11月20日,中星20号成功定点于1030E赤道上空。天津某课外活动小组拟观测该卫星,一天中(他们)观看到卫星被阳光照射面积最大的时间(北京时间)是:A.1时前后  B.7时前后  C.11时前后  D.13时前后。这是2004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二的第10题,如果我们把“月相及其变化”这么一节选学教材用好、教好了,学生只要把月相的知识稍加迁移应用,这道题的解答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对于这样一节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分析能力的好教材,我们理应充分用好、上好。
二、       设计思想
本节教材呈现的文字非常有限,大约只有300余字,本课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都蕴藏于教材的两幅图-----“月相成因示意图”和“月相的变化图”中,如何解读这两幅图,且如何引导学生读懂领会两图中蕴含的深意,成为本课的关键。本课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理,通过设计启发提问和探究活动,给学生充分活动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动起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明月相形成的原因和变化的规律,并通过课堂设计的练习和课后的月相观测活动,使学生学以致用,掌握鲜活的、能为己所用的地理知识,并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学习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    月相的概念
②    月相形成的原因
③    月相变化的规律
2.   能力目标
①    培养学生学会读图、用图、析图,能用月相成因图说明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的变化。
②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能根据月相的变化图,说明每一种月相的出没规律,
③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    通过众多描写月相的诗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享受学习的快乐。
②    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和探究活动的设计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③    通过布置学生完成一个月的月相观察,培养学生做事持之以恒的毅力和严谨求实的作风。
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①月相的成因 ②月相变化的规律
2.教学难点:月相变化的规律
五、教学课时:1课时(将该课调整到上完第一单元,学生掌握了地球运动和有关晨昏线等知识以后,再上该课较为合适)
六、教学准备:月相仪8个
七、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引入
提问:1、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些节日的日期都是如何确定的?
2、我们看到的月亮有时圆有时缺,这种变化给
了人类无尽的遐思,古人也留下了许多对月吟咏
的名篇佳句,你能说出几句?
思考、回答:
1、根据农历确定:
春节:农历一月初一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2、①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⑤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佳句共赏陶冶情操
承转深入
以上诗句描写的是圆月还是缺月?月亮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这种变化有规律吗?我们能不能根据见到的月亮形状、时间就推出当天大概是农历初几?今天“月相及其变化”这节课,会给我们圆满的答案。
思考、交流
感受地理
就在身边
激发兴趣
求知欲起
月相
概念
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是“月相及其变化”,那么什么是“月相”?
看书、回答:
月相就是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
明析概念
以助更好地理解月相的成因
点拨强调
月球本身的形状是不会变的,变化的只是月球的视形状----即地球上的观测者能见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是在不断变化的。
思考、领悟
探究月相成因
指导读月相成因示意图(图1.10)提出思考问题:
1、月球的“视形状”为什么会有时圆、有时缺?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
2、图中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某处时,日、地、月三者分别呈怎样的位置关系?
读图、思考、分析
学生回答:
①    太阳自己发光,没有经常的圆缺变化
②    月球自己不发光,它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③    月球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半个月球
④    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球我们是看不见的。
⑤    只有朝向地球一侧的且被太阳照亮的月球部分我们才能看得见。
化小台阶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使学生充分明了月相形成的原因。
启发思考
层层深入
①    太阳经常有圆缺的变化吗?
②    月球自己能发光吗?为什么我们会看见它也那么亮?
③    太阳能把整个月球全照亮吗?
④    没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球我们能否看见?
⑤    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球,我们是不是总能全部看见?
概括月相成因
启发学生综合上述问题,思考归纳月相形成之因
归纳月相成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而发亮。2、无论月球运行到什么位置,都只有向着太阳的一面才是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则总是暗的。3、我们只能看见朝向地球一侧的且被太阳照亮的月球部分。4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使得月球朝向地球一侧的亮面时多时少,月亮就时圆时缺。
模拟情境感受月相的形成变化
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活动
让八位同学按照八个方位,站成与课本图1.10所示一致的圆形,每人手持一个半面黑、半面白的月相仪,假定太阳在某个方向,则八个月相仪都保证朝向这个方向的半个球面是亮的,一位同学站到圆心,依次说出他所见到的每位同学手中的月相仪亮面是什么形状,此时日、地、月三者是怎样的位置关系以及这一天大概对应是农历何日。
化远为近
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对月相形成的原因理解更深刻、更具体直观。
作辅助线定格知识
说明方法,指导学生作图:
课本图1.10中虚线延长线相当于地球上对月观测的视线,过月球圆心与延长线垂直的月球直径线,则把月球平分出了朝向和背向地球观测者的两个部分。
用直尺和铅笔在课本图1.10的月相成因图上作两条辅助线:一条是沿图中虚线箭头作延长线,使其穿过相对应的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月球;另一条是过月球的圆心,作以上延长线的垂线(即垂直于延长线的月球直径)。
在图中就能清晰地看出月球运行到每一个位置时,月球的亮面有多少朝向地球一侧,以及此时对应的月相如何。
转折过渡
月相形成的原因我们弄明白了,那么,月相的变化有规律吗?
看书、读图、思考
承上启下
探寻月相变化规律
请观察分析图1.11的月相变化图,图中的观测者是面南而立,上、下图分别表示农历上半月傍晚和农历下半月清晨时所见到的月亮,图中表示的是各月相在日落(上图)或日出(下图)时,该月相在天空中的方位及高度。要把握月相变化的规律,得复习理清以下几点:
①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使得我们看到日、月升落呈何规律?
②    太阳和月亮每天在地平线以上的时间平均有多少?
③    白天天上(即在地平线以上)的月亮我们能看见吗?为什么?
看书读图、思考分析、归纳要点:
①    太阳和月亮都是东升西落。
②    太阳和月亮每天位于地平线以上平均都有约12小时
③    一般而言,位于地平线以上的月亮,只有在日落后至日出前这个时段内才能为我们所见,因为白天其他天体都会湮没于太阳巨大的光芒中。
拾遗补缺
铺垫基础
为学生自主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作好准备
分析图1.11的月相变化图,由于图中表示的是各月相在日落(上图)或日出(下图)时,该月相在天空中的方位及高度,结合日、月的升落规律及月亮能被我们所见需要具备的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请同学们填写下表:
读图、分析、思考、交流,填写表格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表一:农历上半月傍晚所见的月亮(上图):
月相
农历日
日落时某月相在
天空中的方位及高度
月出地平线
的时间
月落地平线
的时间
月亮可见
的时段
月亮见于
天空的方位
月亮亮面
朝向
上弦月
初七、八
正南,最高
蛾眉月
初三、四
西边天空,
约3小时后落下地平线
凸月
十一、十二
东边天空,
从东方已升起约3小时
满月
十五、十六
东边地平线上
表二:农历下半月清晨所见的月亮(下图):
月相
农历日
日出时某月相在
天空中的方位及高度
月出地平线
的时间
月落地平线
的时间
月亮可见
的时段
月亮见于
天空的方位
月亮亮面
朝向
下弦月
二十二、三
正南,最高
蛾眉月
(残月)
二十六、七
东边天空,
从东方已升起约3小时
凸月
十八、十九
西边天空,
约3小时后落下地平线
满月
十五、十六
西边地平线上
注:日落时间平均以18:00计,日出时间平均以6:00计
总结月相规律
再进一步分析填写完成的表格,月相变化的规律是否已清晰可见?
能否将上述规律用更精炼的语言加以浓缩?
学生交流、探讨、回答:
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多在上半夜可见,多
见于西边天空,月亮的亮面都朝西;
而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则多在下半夜
可见,多见于东边天空,月亮的亮面都
朝向东边。
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拓展
观察图1.10,根据太阳所在方位,图中的中心天体可以看成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光照图,则图中每一个虚线箭头所对应的地球子午线上的地方时就能很快得出,其实图中每一种月相出现在天空中最高位置的时刻,就是该月相正对着的地球子午线所代表的地方时。根据月亮在地平线以上平均有12小时,利用本图同样可以推测出每一种月相的升落时间、可见时段及天空范围。请同学们据此分析图幅填写下表:
读图、分析、思考、交流,填写表格
一图多用融会贯通拓展能力
月相
农历日
出现于天空中
最高位置的时间
月出时间
月落时间
可见时段
见于何方天空
新月
初一
12:00
满月
十五、十六
24:00
上弦月
初七、八
18:00
下弦月
二十二、三
6:00
蛾眉月
初三、四
15:00
凸月
十一、十二
21:00
凸月
十八、十九
3:00
蛾眉月
(残月)
二十六、二十七
9:00
知识拓展
月相的形成原因和变化规律我们都了解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老师,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回事呢?
开拓思维鼓励提问和质疑,感受身边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日食即“日被食”, 是太阳被月球遮蔽的现象;月食即“月被食”,是到达月球的太阳光被地球遮蔽的现象。观察图1.10思考:日食和月食一般是发生在农历的什么日子?
问得好!日食和月食肯定是分别在朔日(农历初一)和望日(农历十五)前后才能发生,但不是每一个朔、望日都能有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因是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面与月球绕地公转的轨道面,它们不在一个平面上,这两个轨道面存在着5009′的黄白交角,所以不可能每个月都有日食和月食发生。
学生甲:日食一般出现在农历初一前后,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
学生乙:那不是每个月都会有日食和月食吗?可好象没见有这么多日食和月食发生呀!
课堂及课后练习
练习一: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判断下列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一种月相?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练习二:连续观察一个月的月相,要求按①见月时刻(几点钟)②月亮形状 ③月亮在东
、西哪边天空 ④月亮在天空中的高度 ⑤月亮的凸面(亮面)朝向 ⑥当天是农历何日等列
表做好观察记录。
练习三:观月推时(农历):只要抬头见月,就根据月亮的形状、见月的时间(几点钟)、月亮位于天空的方位(东或西)及高度这些信息,推测当天大概是农历何日,再与日历对照看自己的推测是否准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欣赏美丽的“红月亮”
月亮升落时间与月相变化
明夜将现“满月+半影月食”天象,让我们共同欣赏
天文历法(阴历)中“晦朔望弦”解释
今日傍晚将上演“月全食+超级月亮”天象,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见
老话说:“朔日不出门,望日不回家”,朔日和望日说的是哪一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