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个正常长大的我们都太不容易了。



文/文长长



前几天,因为生活中遇到一些烦心事,我挺丧的,更准确来说,被生活狠狠的打击了一把,轻微心震荡的同时,有那么一点点的小小挫败感。


可能还是年轻吧,经历有限,头一次遇到这样的事心里多少有些抑郁感,我姐怕我因此难过一蹶不振,拉上我姐夫给我做了次“只看经历,不分对错好坏”的心理辅导。


起初是聊着二十几岁年轻人普遍会遇到的问题,最后聊着聊到了孩子教育问题上,当时我心结也差不多打开了,就开玩笑对我姐夫说:嵩嵩从小被你们很好的培养,以后好好引导,长大后肯定会很厉害的。


并没顺着我的话往下说,姐夫喝了口红酒说:我倒不期望他成为多么厉害的人,我只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正常人


虽平时姐夫也跟我们提过,相比同龄人,七岁的嵩嵩太懂事了,他像个大人一样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不似同龄孩子会没心没肺的笑哭闹,大多时候开心不开心他全一个人揣在心里。


但“太懂事”顶多算是一点早熟,也不算什么多不正常的毛病,我略带疑问语气的问了姐夫一句:现在一般小孩子长大就是个正常人了,这个要求很容易达到啊。


姐夫连说“不不不,现在社会上很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遇到一些压力就不行了,脆弱玻璃心且不堪一击。


我所说的“正常”就是希望他们长大像个小太阳,不管遇到什么,都能积极向上,更好一点的是像个小太阳一样走到哪里温暖哪里。”


所谓“正常人”,就是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一颗耐摔的心,和时刻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坎儿,都能自己硬扛过去,并且不把那当作多么大的难关,就很正常的当作换了一个游戏模式。


比起希望孩子长大成材,取得多么好的成绩,赚多少钱,另一部分聪明的父母,则只希望孩子能够平安健康的长成一个正常人。


拥有健康的身体和扛摔的心,在未来竞争中,这两点才是关键。


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一个新闻:杭州一15岁的初三女生,使用手机时被家人发现,家人提出反对意见,双方发生了争执,然后就从19楼跳下身亡。


可能因为初三压力比较大,可能因为跟父母起争执了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一时没想开,也可能有些别的压抑的情绪堆积一起迸发了。


但不管是任何原因,这个结果都是很让人心痛的,为年轻女孩的这个选择惋惜,为父母对女孩的教育沟通方式难过。


但其实,这样的年轻人也不在少数,每年毕业季高校大学生压力大跳楼自杀的报道都不少,包括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事例。


我好朋友跟我讲他们学校每年毕业季都会有一个应届毕业生自杀,或因为就业压力,或因为感情问题,或因为一些旁人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事,反正一个想不开干脆就选择了这种最极端的方式。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也知道学生时代不似大人眼中那么轻松,学业的压力真的很大,父母每一个期望每一句话都可能转为我们的压力,倘若与此同时还不被父母理解内心真的会很难受。


对还没经历太多的学生来说,失恋或者为情所困也真的很痛,以上所有的难过、崩溃乃至很负面的情绪,我都能理解和接受。


但倘若因为这些负面情绪,选择一了百了这种极端的方式解决,我就真的要说做这些选择的学生内心太脆弱太不堪一击了,学生有问题,家长也逃脱不了责任。


就像公司的kpi指标,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设置了各种相应的考核指标。


为了好的成绩、为了以后能找一份好工作、为了以后能赚更多的钱,家长们自创了很多所谓的”为你好“的观点,却疏于和孩子沟通,忽略了去真正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内心。


从小在这种只问考试成绩好坏,从不沟通情感的原生态家庭长大,可能会培养出高智商的孩子,但情商差,逆商压根没有。


遇到一点问题就受不住,不习惯也不会跟人沟通,什么都憋在心里自己扛,日积月累,最后要么自卑胆怯性格或多或小有些缺陷,要么一遇到事就做法极端。


等出了社会之后,遇到的问题和所承认的压力只会比学校更多更大,长期以往不管以上哪种结果苦的终究是孩子。


孩子能力再好,每个月挣的钱再多,一点挫折就受不住,一点折腾身体就受不住,20多岁的年纪拥有五岁的逆商和五十多岁的身体,这样的教育也是失败的。


读大学的时候我就看过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主要收录的就是龙应台和儿子安德烈的书信往来,当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并不是龙应台告诉儿子的那些很好很值得借鉴学习的道理。


而是羡慕龙应台和安德烈这种“期待却尊重,眷恋却舍得放手,深爱却不束缚”的母子关系。


龙应台很直接的向儿子着传递“即使你平庸,父母未必失望”,重要的是你要拥有自己的人格,有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的权利,能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能更有成就感和尊严的活着。


她能毫不避讳的和儿子谈论关于爱情、婚姻、性这些话题,能坦诚的跟儿子讲关于人生、社会、乃至未来路上可能会遇到的麻烦以及应对措施。


她关注安德烈内心的每一个很细微的想法,尊重他的每一个决定,鼓励安德烈的每一次自由表达。


在整本书中,龙应台并没有一味的把安德烈往大家眼中合格的学生、合格的大人去培养,更多的是尊重他的天性乃至个性,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希望他当一个正常人,一个有血有肉,耐扛又有自己思想的正常人


《亲爱的安德烈》中,龙应台对安德烈说过这么一段话:设想一个跑道上,有人正在跑五千米,有人在百米冲刺,也有人在做清晨的散步,你要看你让自己站在哪一条跑道上。


这些道路没有好坏之分,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是正确的,只是所选择的人生模式不同。


所以对家长来说,重要的不是人云亦云、攀比成风的想着让孩子选中最好的道路,而是给他们培养得更健康,拥有更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不管他们选择哪一条路,不管一路上会遇到什么挫折,他们都能坚强乃至顽强的挺到最后。




但大多数家长都不是这样的。


对比我们的父母,嘴里永远有一个别人家更优秀的孩子,心里永远有一个孩子永远无法达到的目标,22岁之前,只跟孩子谈成绩,22岁之后,直接一步跨越到谈婚论嫁。


不关心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知道孩子在难过什么,也从不跟孩子谈论所谓的人格梦想追求,在他们眼中最好的生活是成家立业有钱,梦想不重要,人格独立与否也不关心。


所以一路以来,我们在父母的“为你好”和现实的“你给我好好过”的夹缝中,生存得摇摇晃晃。


用朋友的话来说,在外面拼的头破血流也不敢吭一声;为了父母嘴里那句“别人家孩子给她妈妈来了啥啥啥”,哪怕自己在外面不吃不喝,也要节约着钱装作衣锦还乡,大手阔成的给爹妈买点啥。


哪怕再难过再痛苦也不敢跟家里人说,反正不管说什么,在他们眼中,别人家用心赚钱的孩子都过得那么好,你过不好因为你没用心。


还有另外一个朋友,毕业两年多了,依旧被她妈逼着考研,今年是她第三次考研,为了她妈妈,而一切的只因,她家隔壁姑娘考上了研究生,她妈觉得自己女儿不能比别人差,所以你也得考,考上为止。


她说也是最后一次考研,不管考没考上,因为如果还有下次她会被逼疯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是骨子里坚强勇敢自强不息,是被逼着长大,谁不是一边死撑假装自己过得很好,一边回家偷偷抹眼泪,没人诉说,也学不会诉说,难过和委屈就自己憋着吧。


心一点点压抑,长相一点点沧桑,人就这么一点点被长大。一边往父母想要的样子靠近,一边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三流的父母希望孩子过上自己希望他们过的人生,二流的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一流的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努力为孩子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和精神支柱,最好的支柱就是给孩子最“正常”的一切,不要多一分,也不要少了一毫。 


但大多的父母都还停留在“我都是为你好”的三流阶段。


以前,我的梦想是赚很多钱,现在,我只想做个正常人,少点玻璃心,活到老。


每个正常的长大的我们都太不容易了。





作者文长长,十点读书签约作者,二更食堂专栏作者,烈酒小清新一枚,坚信美少女的征途永远是星辰和大海,新浪微博@文长长winnie 公众号:文长长(id:wenchangchanga),已出版《我哪懂什么坚持,全靠死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亲爱的安德烈》的另类思考,养娃的时候专家总是很多——养娃记0191
父母的管太多,使得孩子“致残”
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催孩子,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每一个当下,就是天长地久
父母必读书单,合格父母至少认真一本!
不叛逆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这样的家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