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指环王》和我们的世界



  《指环王》最近在国内算是红透半边天了,盗版DVD和VCD狂轰滥炸了好几个月,可也挡不住人们排着长队抢购影城100块一张的首映票。电影就不去说它了,可是连原作小说也冲上了诸多排行榜,每个书店都把它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大卖特卖,这就未免让人觉得满腹狐疑,甚至会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猫腻:真的会有那么多的中国人喜欢这部小说吗?


  没错,这部书问世以来在全世界卖了1亿本,据说销量仅次于圣经。在很多西方人的眼里,恐怕它的价值还要在圣经之上。我认识一个搞汉学的挪威人,自称把《指环王》看过30遍,坚信那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本书(同时也相信小说里的“中洲”就是挪威)。可就是这同样一个人,居然说金庸的小说他看不下去。文化沟通,说说容易,到底离人类大同还远着呐。





  脚上长毛的霍比特,丑陋畸形的小矮人,半人半神的法师,食人妖,僵尸族……我们会接受这些人物吗?想想我们的《西游记》,里面哪怕是妖魔鬼怪,也是多么有趣可爱,多么美丽迷人!我们会喜欢那些潮湿腥臭的地牢,黏乎乎的沼泽,阴风怒号的黑暗峡谷吗?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喜欢那样的故事吗?世上的故事,恐怕很少有比《指环王》更简单和无趣的了:魔鬼造了一只神奇而又邪恶的戒指,想用这个戒指来奴役全世界,于是各族的人和精灵们派出一个团队,负责把这个该死的戒指摧毁掉。他们走啊,走啊,走到一个地方,遇到一些妖怪,战斗一番,然后再走到另一个地方,又遇到一些妖怪,再战斗一番,再接着上路,如此往复,直到最后胜利。每到一个地方,作者都会停下来大写特写该地的风光和历史,搞得你会忘了情节的发展。至于像什么人物的心理,性格的发展,这些在《指环王》当中似乎完全都看不到。《指环王》既没有纯文学的对人性的深度探究,也没有通俗文学那些复杂曲折的情节,那么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它哪来那么多的狂迷者呢?


  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个虚构的世界的游记和历史教科书来读,这也许就是这部不朽名著的全部奥秘所在。这部小说中的几百个人物和地名,可以说是处处有传说,人人有来历。作者托尔金倾注一生心血,虚构了一个遥远而庞大的世界,这个世界有严密而详实的历史,有极其丰富的细节,所有的人物,传说,风景,无不相互指涉,烘托,印衬,交织成一个无比真实的太虚幻境。《指环王》里,光是各族人所说的语言,就各有声调、词汇、音节、风格方面的微妙差别,形成各不相同而又相互交融的语言系统。托尔金本来不是什么文学家,而是研究欧洲古代语言的专家教授。他有一个特殊的兴趣,就是自己创造语言。据说他一生创造了15种语言,然后把这些创造也用在了《指环王》的世界里。托尔金声称自己并不是《指环王》的作者,他只不过是获得了那些远古的手稿,通过研究整理,把它们翻译出来而已。这种说法当然是很多二、三流小说常用的“真实化”的老套子,可是在托尔金那里,这种把戏玩得实在是太专业、太厉害、太可怕了。他不但“翻译”出了不同族人语言的不同风格,还要表现出不同族人之间相互“翻译”沟通的情景。他原书的附录F就是专门谈这些“翻译”的技术问题的。这些虚构的语言是如此真实,我们真的会产生那样的幻觉,好像真的有那些手稿的原本,也就真的有那个地方,真的有那个历史。到了这样虚实相生的境地,小说的情节好不好还重要吗?


  这样看来,我们想要通过翻译来欣赏《指环王》恐怕是难上加难了。托尔金自己也说那是无法翻译的。也许需要一个托尔金那样的翻译者?《指环王》的世界体系是极其复杂的,更糟糕的是,托尔金在小说里提到各种人物、地名和物品时,根本就不加说明,仿佛预设读者天生就该知道那些东西一样。这更增添了阅读的困难,可也更容易产生“真实化” 效果,更是对读者的尊重,相信读者一定有能力终究会搞清楚。我们的金庸先生也深悟这种手法的奥妙,常常把武功、派系、人物自然而然地拈来,不作多余的解释。像梁羽生这样的武侠小说家,就会在在双方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突然跳出来向读者解释人物的“招子”指的是眼睛,“风紧,扯乎”是逃跑的意思,好像我们读者都是些傻瓜。




  傻瓜也好,不是傻瓜也好,读《指环王》绝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轻松事情。要搞清楚那里面的历史和谱系,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反复阅读,甚至需要学术钻研的精神。托尔金在原著的背后,加了6个附录,其中有神话传说、历史年表、家族谱系、语言文字的研究,从多个侧面进一步烘托那个虚拟的世界。越是这样,《指环王》就越是给人们留下了可以无限想象的空间。时至今日,研究者和托尔金迷们对《指环王》的许多细节争论不休,大家各自引经据点,包括托尔金语言学专著和私人信件中的材料,而越是争论,《指环王》中的世界也就变得越是真实。


  《指环王》这样的作品强烈地体现了西方文学的一种“创世纪”精神,就是用有限的语言、元素、规则去创造一个无限的世界,这个世界在诞生以后会获得自己的动力和生命。这也是一种神话精神吧。当年上中国文学史,第一课章培衡先生就讲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没有形得成体系的神话,令我十分沮丧。这种沮丧感我也常常在读《指环王》、《沙丘》这样的小说时不断重温。可是再仔细一想,我们真的没有宏大的神话体系吗?最后我还是欣慰地找到了一个,那就是金庸的小说。


  武侠小说恐怕是中国文学中最能对应于西方的奇幻文学的门类了。在金庸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毫不逊色于任何西方奇幻文学的“世界”。比较一下中西奇幻文学各自的第一高手是有趣的。我们真的要大大感谢金庸,因为他替我们扳回了极其重要的一分。金庸的武侠世界也是一个拥有无限丰富性的有机体,其中的“门派”就是《指环王》中的“族”,它们同样拥有自己的传说、历史和迷人的细节。要论人物的气韵生动,感人至深,金庸则远在托尔金之上。托尔金的小说里几乎没有一个女性给人留下什么印象,可是金庸创造了多少令读者们心旌摇曳的女子啊。在托尔金那里,所有的敌人们,无论是小妖还是大魔头,除了坏还是坏,没有其它任何的特点。金庸的那些坏蛋,有岳不群那样的伪君子,有左冷禅那样的枭雄,也有鸠摩智那样的宝相庄严,各有各的坏法,没有一个坏得一样的。我最喜欢看金庸把大高手坏蛋写出非凡的气度,这一点二、三流的武侠小说家是无论如何做不到的,托尔金也做不到。《指环王》当中,不要说坏人了,就是好人也没有什么英风侠骨的气度(阿拉贡稍微有点那个意思),像灰衣法师甘道夫和白衣法师萨罗曼,这两个算是顶尖的高手了吧,可是看看电影当中两人搏斗的情景吧,两人要么扭作一团,要么互相扔来扔去,一点章法和派头也没有,这种打法,迹近无赖,在金庸那里,就是下三滥的强盗也不屑的。《指环王》中的武功和魔法实在是乏善可陈,而且常常是混战和群殴的场面,大家拿刀剑乱砍乱捅,不要说在武功中蕴含博大精深的文化了,就连起码的招式也没有。




  金庸的小说同《指环王》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无法改编成电影,这也是这世界上所有真正的文学杰作的共同标志吧。电影《指环王》出来以后,好评如潮,不但高居排行榜首多时,还收括了多块奥斯卡奖项,按说应该是表现很不俗吧?可是在真正的托尔金迷眼里,那绝对是个笑话,就如同真正的金迷会觉得央视的《笑傲江湖》是个笑话一样。道理太简单了:《指环王》很难翻译成中文,当然更难翻译成电影,就如同金庸的作品很难翻译成外文一样,要知道金庸的作品在所有非华语的地方都是惨遭失败的。电影《指环王》运用了当今最先进逼真的电脑3D技术,可是恰恰因为这样,它反而显得不真实,因为小说《指环王》中最真实的东西不是在视觉上,而是在语言上。我看《指环王》电影,感觉像是在看一个视觉效果惊人的电脑游戏(游戏迷一定会喜欢),这不是改编和“翻译”的失败和耻辱,而是文学终极的骄傲。


  《指环王》小说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伤,仿佛是对那样一个充满魔法的神奇世界的无限留恋。就在小说的进程中,一扇扇的门逐渐关闭,精灵们一个个退隐,暗影降临大地。大魔头虽然被击败了,可是神奇的魔戒也被摧毁了,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纪元,一个现实,理性和冷漠的纪元。今天全世界对《指环王》的迷恋中还是有那种失落的忧伤意绪吧。可是《指环王》作为小说本身,带着它对语言的惊人执迷,是不是也在逐渐远去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倚天屠龙记》,无非是中国版的《指环王》
打败《教父》,横扫351项大奖,它凭什么成为“影史第一”?
【网大干货】奇幻电影的魔力在哪里?
域外飞鸿 | 世纪瑜亮之争:马丁与托尔金的优劣剖析(一)
神剧纷纷烂尾后,我就全指着他活了
为世界和平而生的人造语言,为何热度远不及虚构的哈比人精灵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