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论写诗还是作文,最可怕的是“装”

前不久,受邀为一个现代诗歌征文活动评审作品。组办方给我和另外几位评委提供了他们初评出来的50多首诗,然后再从这些作品中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篇。按理,这事儿对任何一位有一定艺术鉴赏能力的人来说都不算复杂,阅读量也不算大,因为总共也才几十首。但在评审的过程中,却让我颇伤脑筋。一是很多诗句,晦涩难懂,往往反复看好几遍,也无法揣摸透其文字背后究竟深藏着什么样的诗意?紧接着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面对这类诗歌,你如何给它们打分,分出获奖的等次来?

我担心我的鉴赏能力有问题,就与另一位同样担任评委的老诗人交流看法,他是老专家,见解肯定比我精到,但他与我居然“所见略同”,也有同样的感觉。而这些诗之所以能够在大量的来稿中,进入前几十名,显然不是因为靠了什么关系的“特别照顾”,而是代表了一种普遍“晦涩”的诗风,而这种诗风也正成为大量诗人和诗歌爱好者追求的美学趋向。难怪现在写诗的人,远远超过读诗的人。也难怪在各大书店或网络书店的销售排行榜中,绝对寻找不到现代诗集的踪影。我觉得,这不能仅仅从读者方面找原因,把原因简单地归咎为读者不识货,或时代环境等等因素使诗歌边缘化了,恐怕不是太客观。

我们一定要反思诗歌本身出了什么问题?如果大家都以“晦涩难懂”来显示“玄奥深刻”;以“佶屈聱牙”来代替“琅琅上口”,现代诗大概难免要患上严重的“脑梗塞”,就跟植物人一样,怎么可能有什么生机和活力?当然也很难走向大众。

最近看到一则报道,让我心生很多感慨。报道说,日本百岁女诗人柴田丰的诗集《请不要灰心呀!》翻译成中文版,书刚刚印好,遗憾的是她还未来得及看到这本诗集就仙逝了,终年103岁。颇堪玩味的是这位曾风靡日本的长寿女诗人,在92岁时才开始学习写诗,写诗完全是为了充实晚年孤独而无聊的时光,居然一不小心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诗人,她的处女诗集《请不要灰心呀!》10个月销售了150万册,诗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热爱和人生的信念,抚慰了亿万因地震海啸而伤心沉痛的人的心灵。那么,她写的都些什么诗呢?我这里转引媒体上刊登的其中一首,就是那首《请不要灰心呀!》,只有短短几行,明白晓畅,而又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

我说

你不要唉声叹气地

诉说着自己的不幸

微风和阳光

并不偏心

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你看看我

也有过伤心往事

可我依然觉得

活着挺好

所以我说

你也不要伤心

不要气馁

这首诗通俗得连小学生也一眼能看明白,为什么却能打动那么多人的心呢?这位世纪老人一生经历了各种社会动荡,生活历尽艰辛。当她开始过上安详平静的好日子时,老伴又去世了,只得在敬老院里过着孤独的生活。就在这时,她迷上了写诗。她哪里是写诗呢?她是用诗给自己的生命添加热量,她是用诗诉说饱尝人生沧桑后的淡然和感悟。从照片上看,那张洒满阳光慈蔼笑容的脸,本身就是一首诗。写到这里,我突然又想起了汶川大地震后那首让亿万中国人垂泪的诗《妈妈,请拉住我的手》,同样感情浓烈而又晓畅明白。

由此我想到,无论作文或写诗,最怕的是“装”,“装”深沉,“装”高雅,“装”得像个著名诗人或作家,乃至“装”得像个大师。要写得明白,首先自己要想明白;要想明白那就要活得明白……那位92岁才开始写诗的百岁日本老太太的写诗经历,不知能否让我们的现代诗人们明白一点点写诗作文的基本道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诗歌的“创造性”本身给予我快乐●君儿
找回诗歌有多难
人生何处不(余)秀华
写诗很多年:竟然混的还不如一个机器人
陈大华:你已经留下作案痕迹
诗人心里住着适量的天真、自然和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