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文化生态十年备忘录·十年文化大事记·钱锺书逝世(1998)

一个大师时代的结束

  1998年,88岁的钱锺书在北京阖然长逝,“钱学”也随之退潮。评论家认为,学贯中西、才通古今的钱锺书,是跟王国维、陈寅恪同个时代的大师序列中的最后一人,他的逝去,也标志着中国文化大师时代的结束。

斯人已逝 遗风长存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锺书安静地走完了88岁的人生,在北京阖然长逝。和他活着的时候一样,这位“文化昆仑”的后事办得淡泊而简约:没有追悼会、谢绝花圈花篮、骨灰就近抛洒。而在遗体火化现场,送行者只有20多人。在经历了2005年巴金先生规模宏大的后事之后,回望钱锺书先生的葬礼,人们能够感觉到老人家的幸运。最起码,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安排人生的最后一次演出。
    钱锺书,1910年生人,父钱基博是当时的大儒,钱锺书也由此得到正规的旧学训练。此后钱锺书于清华外文系毕业,并远赴牛津和巴黎,回国之后,已经是贯中西、通古今的大学者了。1949年前他连续出版《围城》和《谈艺录》,一为文学,一为学术,却同样令世人震惊,才子之名大著。而1949-1978年,和当时大多数学者或者作家一样,钱锺书除了一部《宋诗选注》,没有太多作品问世。不过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不同的是,钱锺书在此期间并没有受到太致命的冲击:其时他正参与毛选的外文翻译工作,同时还能抽出时间来写自己的《管锥编》。1978年钱锺书出国访问,海外学界为之轰动,第二年《管锥编》由中华书局出版,等到钱锺书访问归来,“钱锺书热”已经开始在全国兴起了。十年一热,其间还闹出个“钱学”。不过钱锺书晚年缠绵病榻之际,所谓“钱学”也已经开始慢慢收场了。
    钱锺书逝世之后,虽然家人严格按照钱锺书的遗愿低调处理后事,但读者的怀念热情却毕竟是挡不住的。在北京三联韬奋图书中心,书店入口处的畅销新书展台被临时撤下,整个展台改成了钱锺书作品专柜,中间是一张钱锺书憨厚微笑的照片,还有两句短短的挽词:“斯人已逝 遗风长存”。不知道这举重若轻的八个字是谁定下来的,却实在是再好不过地形容了钱锺书这次安静的远行,沉痛而又淡定。
    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和钱锺书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是《围城》。根据钱锺书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曾经红遍全国,也让钱锺书成了名人。此后关于钱锺书的各种轶闻不胫而走,流传最广的一则当属钱锺书拒绝采访时所言:“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世人由此津津乐道钱锺书的淡泊与豁达,并且也就真的如他所愿不去认识那个下蛋的鸡了??不是不想,是不能。加上盗版,《围城》的印数以百万计,读者对钱锺书的兴趣由此可见一斑。但另一方面,钱锺书在学术方面的代表作《谈艺录》和《管锥编》,虽然有不少人愿意买回家供上,却没有多少人能真正翻阅、理解。事实上,即使对于某些学者,这两本书有时候也有如天书,不易索解。一般的读者,怕是难得有兴致和精力从中打捞传统文化的碎片。
    和钱锺书一起逝去的,还有“钱学”。从九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围城》的流行,“钱学”一下子成了一门时兴的学问。尽管钱锺书本人曾经对所谓“钱学”表达过不赞成的意见(“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但各种各样解读《围城》、解读钱锺书的“钱学研究著作”毕竟还是出来了。有意思的是,这些书大都出版于1995年之前,包括三联书店出版、陆文虎主持的《钱锺书研究采辑》也在1996年出版了第2辑之后停止。而在钱锺书去世之后,所谓“钱学”,也就逐渐黯淡。
 
贯中西与通古今

    钱锺书逝世之后不久,三联书店开始重新编辑出版《钱锺书集》。2001年,十种十三册的典藏版《钱锺书集》编定出版,但围绕着钱锺书的种种争论却并没有结束。不过这些争论并非来自学理或者思想层面,而是诸如吴宓为什么要骂钱锺书之类文人的八卦。此前“钱学”热门时期的主将李洪岩和范旭仑还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为钱锺书声辩》(2000年),既批评吴宓骂钱锺书没有道理,也批评其他“钱学”著作的“学识”和“文德”问题。之后范旭仑在《万象》杂志上连载《容安馆品藻录》,从钱锺书手稿中钩沉出对现当代文人的种种议论,影响颇大,其中对钱仲联等人的议论还曾经引起相当的争议。这些议论,在学术史上当然都是有价值的材料,不过毕竟不是钱锺书作品的核心。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直接研究钱锺书学术和思想的论著越来越少,能形成巨大影响的就更加罕见。后来的人们,似乎有些无力驾驭钱锺书这样的主题了。
    人们评价钱锺书,一个惯用的词就是“学贯中西,才通古今”。同样的评语,还经常被用在王国维、陈寅恪等人身上,而钱锺书,无疑是这个大师序列中的最后一人。其实钱锺书在学术上,不只是贯通,更重要的还是创见。周振甫在“《管锥编》审读报告”里面说:“本稿是读书札记,这样的札记以前国内没有见过,因为它包括古今中外,偏重於比较文学,包括文字训诂修辞兼及哲理等。”不过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管锥编》中使用了5种外语,大概没有几个人能够通读了,而书中关于旧学的部分,有些恐怕比外语还难。传统的断裂,于此可见一斑。
    贯中西与通古今,并进而创见,这是钱锺书那一代人面临的时代需求。其时与旧时代相去未远,国学虽然遭到清算,却也还算昌明。不过中西体用之间,通古也还是为了达今,以今压古原是题中应有之义。在才通古今的一代人离去之后,人们才确实注意到,虽然只过了短短百年,我们确实去古已远了。钱锺书逝世不到十年,国家要复兴国学,国学院的专家们却有人连古文都不通,如此国学,倒真像是钱锺书所说的“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了。
    中西古今,如今已然各自分野,细化为若干学科部门。再要像钱锺书那样以一人之力贯通,已经有点像是神话了,从中创见,便更不可能。或许也正因为如此,《管锥编》摆在图书馆的书架上,也就有了一层象征意义:未来学术的进步有可能超越钱锺书和他那个时代,但能在中西古今之间遨游的,却惟有钱锺书此作。既然如此,当代关于钱锺书思想学术的论文越来越少也就不奇怪了,世事交替之后,继之而来的本来就是学术的转型。

未完成的天才?

    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当中,钱锺书确实是一个异数:他的名气来得晚,到晚年却越来越大,直至“文化昆仑”;他受政治牵连也最少,虽然也身处逆境,却没有受到什么大的冲击,得以完成自己最重要的学术著作。换句话说,钱锺书在官方和民间的两种评价体系里面,都占据了重要位置。这样的人物,在整个知识分子群体当中,并不多见。
    在“钱学”寂寞多年之后,美国学者汤晏出版了一部“哲理性的”传记《一代才子钱锺书》,并于2005年引进内陆出版。这本新传以打破各种忌讳和框框为己任,也就有了对钱锺书的再思考。汤晏提问“钱锺书像伏尔泰一样,留下一部为人传诵的小说《围城》,他是否愿后世以小说家称之?他在逆境中完成了一部卷帙浩繁的《管锥编》,但他是否以此为满足?他的天才是否已充分发挥,如果在太平盛世或在一个创作自由的环境里,钱锺书将是一个什么样的钱锺书?他是一个斯威夫特呢,还是一个伏尔泰?”汤晏说钱锺书是三百年一遇的天才,若在一个不同的环境之中,成就当不止于此。不过历史不能重演,钱锺书也注定是钱锺书。惟一可以遗憾的,是这位三百年一见的天才、当代的“文化昆仑”毕竟只是面向过去带走了一个时代,而未能对将来发生更重要的影响。

文/涂志刚  图/王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钱锺书丨中国古典文化里最后一个风雅之士
汪曾祺与钱锺书
钱锺书
[德] 莫芝宜佳:钱锺书与杨绛二三事
钱锺书语录
《现代学林点将录》之钱锺书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