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振濂|书法是线条的世界,什么样的线条才叫美?三个要素!

书法线条所需要的元素,从美学、形式美的立场上说,可以归结为三部分:节奏、圆厚、笔力。用专门术语分别概括为三种感觉,即节奏感、立体感和力量感。

王羲之 《行穰帖》


抽象的书法里面除了间架的部分,光线条就能够提出这样三种感觉,并且一根抽象的线条包含有这么多的内容,难怪书法艺术能经久不衰。语汇这么简单、这么抽象、这么单调,颜色、形体、明暗关系全没有,但它却有这么强大的生命力。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书法却正向人们表现一个现实存在,也许它的灵魂主要就是线条的美。



一、起伏:节奏感


节奏感的存在就是一种生命的存在、活泼的存在。我们从节奏感里面发现了一种活力,然后在活力里面体验到了生命的价值。书法作品能够表现出很多书法家的个性,可以表现出各个时期的不同风貌,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活的生命的载体。如果它是一种死的载体,那书法早就不存在了。因此,在书法线条里面熔铸了每一位书家的独特的生命价值,颜真卿是颜真卿,苏东坡是苏东坡,王羲之是王羲之。


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线条


王羲之《平安帖》的线条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的线条


再进而言之,每位书家生命的活力都体现了线条节奏感的审美价值。任何观众都喜欢看有节奏的东西。人的行走节奏、心跳节奏,是生理意义上的节奏。若走向艺术,则有审美的节奏,比如空间节奏、用笔起伏节奏、空白节奏、方向节奏等等。没有人的存在,也就没有艺术的存在。因此,只要人本身对节奏有需求,也就会有人在艺术上对线条节奏的需求。


褚遂良《阴符经》的线条


黄庭坚《诸上座帖》的线条


二、圆厚:立体感


没有圆厚的线条是单调、扁薄的。书法的毛笔是软的,写出的线条可以是圆厚的,也可以是扁薄的,厚与薄始终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如果一味地厚也就无所谓真正的厚,所以厚的笔道与露锋、尖的笔道同时存在。但是,整个字里线条交叉后的总体感觉应是厚的、沉着的。如果一个字美的地方很多,耐人寻味,它必然不应该是审美意义上的“薄”,而一定是厚的,这在大师的线条中我们可以看到。相对而言,即使是有露锋特征的线条形状,但它到中间一段仍然应该是比较厚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用笔需要中锋。浑厚的线条会让人感觉有很多东西隐藏在里面,隐藏有很多动作与技巧,这正是书法需要的内容。


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线条


王羲之《兰亭序》的线条


书法线条进一步的要求是立体书法是二度平面,它要求线条表现出纵深立体感,这在美学上与所有的艺术要求都差不多。由平面走向纵深,如果没有高超的技巧,没有经过成功的训练是做不到的。绘画中要求的三度空间与书法的空间不一样,绘画的空间感觉很真实、很具体,似乎可以走进去。


赵伯驹 《江山秋色图》(局部)


董其昌 《隔水云山图》


书法的空间没有那么具体,不可行、不可游。书法所强调的立体感与表现三度空间有特殊的规定性,这种空间是一种抽象的空间、经过提炼的空间。


颜真卿 《大唐中兴颂》



三、笔力:力量感


古代书法术语在这方面有很多强调,如力透纸背、万毫齐力、全身力到、笔力千钧。绘画中油画、中国画(不包括文人画)等,线条的独立性不强,它只作为形体的依托而存在。笔力作为一个审美范畴,作为一种重要美学元素,它的价值没有被重视,而线条、色彩、造型在绘画中是很受重视的。


王时敏 《仿赵令穰江乡清夏图》


然而到了写意文人画如潘天寿先生的绘画中,虽也写生,但所画的对象本身在其心目中并不太重要,他们是借对象来充分施展自己的线条功夫,齐白石、吴昌硕都是如此。吴先生认为画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施展他的线条魅力,所以画梅花、画荷花一辈子就画了几百幅!


吴昌硕 《双色梅花图


吴昌硕 《乾坤清气图


这和西洋画用体积、色彩写生,其功用、目的是不一致的,中国绘画的用线(不包括文人画),即使是工笔的线条也有力量,但还是没有把它作为三大要素提出来。书法强调力量感的存在,因为书法太抽象,它必须在抽象形式中强调更多的抽象美。


大型涂朱牛骨刻碑正面


中国书法在很早的时候就强调笔力,但也有一个过程。在甲骨文时代,笔力表现是无意识的。它受工具的限制,要拿刀刻,当然不会想到笔之有力与否。到汉代隶书的时代,线条应该说表现得比较充分了,但线条的力量感还没有被绝对重视,线条还是依附于文字而存在。


李斯《嶧山碑》的线条


《曹全碑》的线条


真正主动追求线条力量感,要到汉末特别是魏晋南北朝以后,其标志是蔡邕《九势》的提出。


(唐)怀素 《苦笋帖》


可以肯定,当我们在强调这三种感觉的时候,我们必然把整个中国书法中最重要的元素,即线条发展的过程看成是一个活动的过程,它自己也在不断地取舍和淘汰,必要的被强化,不必要的被淘汰。从勾线有力量,到勾线会产生一种审美要求——“力量感”,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线条从不自觉、无意识走向潜意识再走向自觉意识的过程。


(宋)蔡襄 《脚气帖》


黄庭坚《松风阁诗卷》


(宋)米芾 《临沂使君帖》


(清)邓石如 《曹丕自叙篆书轴 》


(清)赵之谦 《二体书团扇》



(清)吴昌硕 《临石鼓文轴》


讨论书法的线条意识,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界线。它与书法的独立、书法的自觉有密切的关系。线条的三种感觉中的立体感、力量感是针对线条的本身素质(线条的质量)要求的,而节奏感是理解线条与线条之间在运动过程中状态的主要枢纽。这三者关系不一样:一个是本身的要求,一个是形态的、应用的要求。


今天的文章,是录斋从陈振濂老师的新书《书法美学与批评十六讲》里面摘录出来的!


《书法美学与批评十六讲》内页


《书法美学与批评十六讲》里面的思考与练习


当然,录斋选的,只是书里面的一小部分,

只是陈老师对三种线条美的简单解读!

而他几十年的专业教学理念和精英书法理想,则都在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陈振濂学术著作集”十种中有所体现,从书法史、理论史、篆刻史、日本书法史、美学批评、民国专题研究、宋词流派美学各个方面!

拥有这些书,也许不亚于跟着陈老师读本、硕、博哦!因为陈老师带学生也是不动一笔示范!重在方法与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教育中的线条操练
硬笔书法
点画的美学阐释--最基本的审美元素
书法作品的线条美
书法线条,是否具备这“三感”
好书法要有——圆厚的点画、力量感、节奏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