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淡水客家的春宴| 讲述 . 東西堂


“春宴”一词其实是我借用的,一是指春节,二来淡水无冬,一年绿意盎然,三是客家的一道名菜——“酿春”。



讲述 | 沈玉彬

组织 | 西堂 . 心航

遇见 | 回复6进入东西堂(dongxi99)社群




“淡水”——千年圩镇


说起淡水,大家都会想到新北的淡水区。其实在珠三角有一个淡水,是一个千年圩镇。淡水是一个极具后现代特性的地方,现代商业与传统文化地剧烈纠缠产生出一种裂变。淡水位于珠三角东岸,具体行政区划地属于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镇是惠阳的县城,其名为客家话“探水”的音译,来源于一个历史传说。


淡水镇交通较为便利,与深圳、东莞相邻,区域有高铁站,汽车客运可前往三亚、上海、重庆等地。惠阳亦有机场,距离淡水镇大概30公里,是一个军民合用的小型机场。秦统一中国后,这里开始建制,称为“归善”。淡水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最古老的建筑大概是800年前古城墙,可惜被80年代的改革开放“推”成遗迹了。淡水老城区有历史街道72条,北宋时期形成的街道名仍在使用,有“水口巷”“下鱼街”“竹贤坊”等,清代大多是商品交换专业街道,比如“猪行街”、“大鱼街”、“米街”、“灯笼街”等。历史建筑100多栋,涵盖庙宇、民宅、宗祠、会馆、书院、茶楼等多种建筑类型,基本上是宋明时期的宗族祠堂和清代的商铺。



崇雅中学


我曾经就读的崇雅中学,前身是清末的一个书院,有将近130年的历史,现在还保留在学校里面。我家的祖屋大概是500多年,三栋四横二围层,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客家民居粗略可以分为客家围屋、客家围龙屋和客家土楼三种。客家围屋成型于宋代,跟北方的四合院布局差不多,只是屋前有个半月形的水塘,与房舍建筑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客家语),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明代为防倭寇,出现围龙屋,多分布在福建。清末民国年间形成客家土楼,外墙大多厚达1.5-2米,高15米左右,可以说是一种战争堡垒,它的形成与外国侵略有关。


我家祖屋






客家人


从宋代开始,淡水的历史逐渐转变为客家人的历史。客家人经常被误解为少数民族,其实客家是汉族民系,始于秦征岭南融百越时期,历经西晋永嘉之乱、东晋五胡乱华,唐末黄巢之乱,宋室南渡,在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下,经过千年演化,最迟在南宋已逐渐形成一支具有独特方言、风俗习惯及文化形态的汉族民系。客家是广东九大民系之一,其中广府人、客家人、潮汕人占绝大多数,广府人在宋代已经从中原迁至广州、佛山等地定居,客家人、潮汕人大部分在明清时期迁进广东,潮汕人主要在粤东,客家人在珠三角东岸和粤东北,随着人口的增加,清初广府人和客家人经常因为土地干架,在如今的广州增城有几次大型械斗,一批人被政府发配至海南。因为经济的摩擦,文化上也有许多纠缠的地方,在民国时期,掀起了广府人和客家人谁才是中原汉族正统的论战,其实是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政治诉求。在这场论战中,广府文人基本上完胜,加上商品文化的推动,逐渐形成了广府文化的主导地位。



“酿春”


回到正题,淡水人以客家菜为主的饮食习惯,有着丰富得近乎满溢的物产,还有广东人什么都吃的勇气,使得过年的春宴饱满而丰厚,几乎是一桌无法消化的年菜。“春宴”一词其实是我借用的,一是指春节,二来淡水无冬,一年绿意盎然,三是客家的一道名菜——“酿春”。


客家人善于酿菜,把猪肉馅塞进豆腐、茄子、苦瓜和青椒,几乎无所不酿,形成了许多名菜,有从香港地区流行开来“煎酿三宝”,还有桂北地区的十八酿。可是“酿春”,在别处都看不到。所谓酿春,是把肉馅塞进鸡蛋或者鸭蛋黄里,慢慢地填充,保证蛋黄不散,这就需要酿者的高超技术。这道菜几乎只在淡水和周边地区流传,也没有人能说出它的来历,或许出自某个传奇大师的妙手吧。现在也吃得也少,只有重要场合才制作。记得外婆准备酿春时候,家里人识趣地退开,只能在旁边欣赏。现在反而流行简单的蛋角。就是将鸡蛋摊开,成型之时肉馅包裹进去,有点像蛋饺。


大家听到酿春就是酿蛋,肯定是特别失望。在客家话中“蛋”通“春”,音译而来。鸡蛋在中国哲学中有特别的意义,寓意混沌初开。而在客家菜种则赋予了更多的含义,体现一种“不时不食”的理念。酿春做好后,还要放进枸杞汤慢慢“养熟”。构祀汤是用枸杞叶和枸杞梗“煲”的,汤色碧青。或许只有这里的人才认为用枸杞梗煲汤是正宗,即便简单的枸杞汤也要耗费数小时的心力。其实整个广东的饮食系统里都鄙视滚汤。




淡水客家人过年的买买买


客家人的春宴,至少要从春节前的100天说起。整个春宴追求的是“正宗”,这种执着,其实自己也说不出为什么。过年食用的鸡鸭鹅必须是当地散养的,必须是吃米谷长大的,挑剔的人还要求品种。鸡鸭鹅的最佳养殖时期大概是一百天,所以在春节前一百天就要开始准备了,超过100天太多了不行,特别是鸭和鹅有一段蜕毛期,时间掌握不好遇上蜕毛期,整个烹饪过程会很麻烦,成品也不好看。鸡有公鸡、母鸡和阉鸡三种,春节基本上用不上公鸡,母鸡的养殖时间不能太久,刚好产蛋时肉质最佳,用来制作盐焗鸡。阉鸡是小公鸡刚“成年”时被阉掉,感觉好可怜,阉的时间和阉的技术都有特殊的要求,各家有各家的想法。阉鸡最传统的做法是白斩鸡,也是淡水客家人供奉天神、祖先的主要贡品。


各路民间大神出来买东西




酿酒

要提前100天准备的,还有自家酿的酒。客家人酿酒的过程比较繁琐,除了一般意义上白酒,还会泡上许多药材或果实。对白酒的要求也比较高,我父亲经常要跑到40公里外的农村买酒,说他们家的酒正宗。在淡水,除了喝白酒,泡酒更流行一些。白酒买回来后,根据自家的需求,放入不同的药材,比如五指毛桃,果子酒则要把果实晒干。至少需要陈放100天,才会发挥药效,去除酒曲味。好酒人的家里,巍然壮观好几十坛酒,各种品种各种年份。客家米酒也是比较流行,与其他地方的米酒大致相同,需要提前一个月准备。酒文化在客家地区颇为流行,把赴宴叫作“食酒”(客家语)。




腊肉和腊肠


需要提前两个月准备的是腊肉和腊肠了,色泽金黄的腊肉实在太过诱人。选择制作的农家五花肉,可能淡水人又要打听哪里卖的猪肉“正宗”了。需要腌制、风干、薰烤一系列过程。其实整个广东都会为过年制作腊肉,许多人家门前都挂晾风干的腊肉,仿佛等待游子归家。实际上,广东公认最好吃的腊肉出自紫金地区,肉丸也是,而不是潮汕地区,当然潮汕鱼丸也是一绝。但是只有一种肉丸才能在淡水买到,叫作“司丸”(客家语),做好肉丸经过轻微地油炸,表皮金黄色,肉质更弹性,香味更足。现在还出现了条块状的“肉丸”,加入了不同的调料,更有风味。



年货清单


过年添置年货,是儿时最开心的了,这就要发挥淡水的“商业技能”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清单,到市场买食材,到港货店买零食,到杂货街买锅碗瓢盆,到批发部买日用品,到鞋城买鞋子,到惠东的中心市场买衣服,到大亚湾买海味,到罗浮山买香菇……


在淡水客家人眼中,某种程度上,菜市场就是平地铺张开来的巨大的药材铺,一切植物都被赋予了药物价值:大丛大丛的带着粗杆儿的构祀叶,生地和熟地堆在一起,样子奇怪的五指毛,感觉完全不能入口的土茯苓,马蹄、莲藕、萝卜都堆在摊上贩卖,感觉就像在选药材。菜市场就是一个大型的博物馆,比如在鱼摊,海鱼、淡水鱼、咸鱼各式各样,摆放有序,品种多得连鱼贩说不清。说到客家人的市场,有一种食物的地位特别尴尬,这种食物是梅菜,整个市场都是梅菜的秀场,随便一个梅菜摊,都有数十种口味不同、腌渍程度不同的梅菜,淡的、甜的、咸的,青绿的、金黄的,彻底干燥的,可是客家人总觉得市场买的没有自家做的“正宗”,梅州人看不起惠州的梅菜,惠州人也看不起梅州的梅菜,惠州人也不是铁板一块,天天开地图炮,似乎每个村子都要争出个高下。


说到港货店,不得不提上个世纪的逃港潮,改革开放之前,深圳、东莞基本是“无人区”,惠阳是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大批青壮劳动力通过水路偷渡到香港,当时城市户口有粮食分配,逃过去的基本上农村的,据说九死一生,但是逃过去的人实在太多,甚至有些村子男性集体行动,以致于现在每家每户都有在香港的亲戚。改革开放以后港货被带回来,开始流行,特别是港货有严格的质检标准和高品质,加上香港免税的价格优势。除了港货还有大量进出口商品,游走在淡水的大街小巷。港货盛行,港货店却是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带。


从淡水老城走向区中心,仿佛从古代走到现代,“大鱼街”的米铺是清代流传下来的,旁边是计划时代的珍合楼,有打铁铺、药酒铺、榨油铺、理发店、茶果店(茶果为客家语,统称各类客家点心)。往下走就是改革放开初期兴起的“杂货街”,锅碗瓢盆、服饰包箱、灯笼、对联等等,犹如百货展览架。再往下走是90年代后期兴起的电器一条街,当年这里的VCD、DVD、EVD可是以100元的超低价格吸引了无数人,我还在这里买了人生第一个MP3,128M的,一年后就懵逼了。再往下走就来到了在新世纪诞生的新中心,有惠阳第一个超市,开在二三楼还存活了20年的麦当劳,还有商城商铺,基本上可以买到珠三角的各种廉价工业品,心有多大胆价格就有多低,一两百的耐克阿迪敢不敢买就靠你的眼光了。


买买买肯定要去淡水老城日用批发部,价格比超市低,交通比快递便捷。惠东的中心市场也是不可以落下的,超过十万家店铺,简直是现实版的淘宝。奢侈品牌、贴牌生产、山寨设计、个人定制,眼花缭乱,至于能不能买到比淘宝还低价格就到靠讨价还价的能力了。



春节拜祭

说到买买买,淡水客家人也要给祖先买买买的,春节拜祭的物品可不能少。香火宝烛并不可少,大概要买四五十种。还有各类祭品,有上面提到的阉鸡,还要有鱼、猪肉、各类水果、零食,拜祭是每样都要说出一些花样,比如花生寓意花花世界、生生不息,擅长拜祭的人一个小时也说不完一轮。对于客家人的拜祭,我是百感交集,有时候觉得可悲,有时候觉得可笑,有时候怀念,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特别是擅长拜祭的老人走不动了,年前一辈走走过场,一些人改信基督教,不再拜祭祖先,甚至祭品都不能碰。


淡水的客家人年二十四是小年,我们这里叫“入年架”,有些地方年二十三,各类习俗可能全国各地都差不多。每年头尾要拜祭天神和祖先,就是年三十和年初二,先在家拜祭天神和保佑家庭的“地主爷”“灶王公”,然后到宗祠拜祭祖先,有些人还到附近的寺庙、伯公祠拜祭。伯公是客家人的一种特殊的信仰,在三叉路口都会有伯公祠,应该与一些地方的土地爷类似。有些宗族还要到祖先的阴宅拜祭,我们家族是在奇怪的国庆节,因为家族成员“流落”世界各地,只有十一才能稍微聚齐一起祭拜祖先,这也是我说淡水客家具有后现代性表达的原因之一。



淡水客家初一派“利是”

淡水客家的年初一要吃素、登高、郊游,之后几天走亲戚都要去亲戚的农村老家,吃“正宗”的客家菜、到山上的寺庙闲逛、到农田里耍野,好像要去避世一般。走亲戚最高兴的小孩子和单身狗,结婚的人都要给小孩和单身狗派“利是”(红包)。记得去年小学同学聚会,有且只有一位结婚,为我们众多单身狗发红包,简直倾家荡产,不忍直视。春节期间,朋友聚会与二十四小时营业的早茶店更配哦,凌晨两三点吃早茶肯定是人生一大体验。多说一句,吃茶是客家话保留古汉语的语用方式。在淡水,早茶店非常多,菜市场、星际酒店、专营店都有,茶点价格5元一份到50元一份不等,主要看环境。在淡水老城的百年茶楼,一般是七八元一份。


老城的商铺一般年初四或年初六开市,年初八到元宵节这段时间外地务工人员逐渐回来开工。初九是玉皇诞,各大寺庙人头攒动,淡水祖庙是最受欢迎的地方,甚至有人从外地开车来拜祭,再把点燃的香拿回家,我经常在想他们到家的时候香还在燃么?年十二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特别是新婚的家庭,要把庙里的香火拿回家点灯,在客家话中“灯”通“丁”,也就是添丁的意思。各家各户还会在家门前挂上大蒜和葱,寓意工作的人“能打会算”、学习的人聪明伶俐。十五吃汤圆,与元宵略有不同。



家乡的春宴


淡水客家人的春宴不只是一桌简单的饭菜,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方式。特别是在传统与现代纠缠不清的时候,可能对人生和世界感到迷茫,但是对于食物却有着不明所以的执着。


现在我们可以随时随地买到全球各地的食物,中西的烹饪方式相互交流和影响,大概只有在春节才能“执着”于传统,哪怕是一种不太可口的食物也充满了家乡春节的味道。我们或许是地方春节传统的最后一代传人,我们下一代的春节可能是全国性的春节,甚至是全球性的春节,地方情愫越来越淡。在这个时候,能执着于用柴火煮一碗白粥,配上一点点家乡味的咸菜,就是最大的幸福。



声明

版权声明:本文经嘉宾授权发布。内容著作权归属讲述者,活动组织及版式设计由東西堂完成。如希望转载请取得授权。用作商业用途,请与原作者联络。否则,请自行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食故事(音频)| 纪淑芳:说说客家菜中的“干货”(二)(广东博罗客家话)
客家人是怎么样的人
客家文化 | 罗鑫:萝卜【转发】
我们的祖先竟然是为了躲避战争才来到赣州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
广东清明习俗,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详解其中缘由:客家人为什么清明节不扫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