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豆瓣8.6、提名金鸡百花奖,这部冷门纪录片究竟好在哪儿?

前段时间,一部冷门小众的考古纪录片——《土司遗城海龙屯》因为一些电影博主的推荐而走进大家的视线。



罕见的第一手考古资料,高度还原的服装道具,大片般的画面质感。每一帧都饱含匠心。


也让该片未公映便获得了金鸡百花奖最佳纪录片的提名。


这部考古发现全纪录电影的主角就是一座遗落在中国西南山巅的石城堡垒——海龙屯


01


1979年初冬,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贵州遵义县终年浓雾弥漫的龙岩山上,一座消失四百多年的雄伟古城——海龙屯重现在世人面前。



四处坍塌剥落的巨石、手脚并用才能攀爬而上的巨大阶梯、伫立在巍峨绝壁上的关隘都在静静诉说这座古城的不平凡。


 

千百年来,遵义地区一直流传着天神使用赶山鞭赶石筑城的传说。



而高山之巅时隐时现的海龙屯似乎就是这一传说的印证。



这座传说中天神所建之城,无尽宝藏的埋藏之所,是何人所建?又为何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呢?

 

这得从一个统治播州(今贵州遵义)725年的家族开始说起。

 

公元639年,贵州遵义地区首领纳土为大唐羁縻之州,史称播州。


 

羁縻州长官接受朝廷敕封,世袭享有辖区内独立的兵权和统治权,履行朝贡和镇守疆土的义务。

 

名为臣子,实际是一方独立政权。

 

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山西太原杨端率兵收复并掌管播州,杨氏家族自此世守其土


 

由于“明形势,识时务”,杨氏家族经历几朝变更,却从未失势,堪称“流水的皇帝,不变的播州”


南宋时期,西南一隅已成为抗击蒙军的前沿。



 

公元1257年,抗蒙名将余玠采纳了杨氏第十五代土司杨文的献策:筑城以为根柢,形成一道屏障来抵御从云南渐渐逼近的蒙古大军。

 

这座山城堡垒名为龙岩屯,也就是后来的海龙屯

 

蒙军受阻,只得绕过川蜀、播州的山城防御体系,攻破襄阳直图临安。


 

虽然南宋的溃败之势已如山倒,但在杨价杨文父子两代土司的努力之下,还是将南宋的灭亡之期延后了三十年。



不过就像每个王朝覆灭总有一位亡国之君,杨氏土司百年基业也毁在一个“败家子”手中。

 

公元1571年,20岁的杨应龙接过大任,成为杨氏土司第二十七代家主。他继承的不仅是沃野千里的疆土,还有最坚固的石堡——海龙屯。



这个“败家子”并不是个庸才,他很懂得经营,屡次向万历皇帝进献巨木、马匹,博得帝王青睐。

 

他不仅获得御赐飞鱼服的荣耀,更在万历十五年,受封唐代以来杨氏家族中的最高官阶——正二品都指挥使授骠骑将军。


 

水满则溢,花盛则衰。不知这一份荣耀是播州杨氏一族衰亡的前兆还是催命符?

 

因宠妾灭妻,杨应龙遭受弹劾。


 

借此油头,四周潜藏在暗处的各方势力如豺狼一般蜂拥而上,疯狂撕咬。

 

回避无力的杨应龙再也无法压抑自己心中的困兽。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土司杨应龙反


 

曾经无上的恩宠一夜之间全部被收回。次年,明廷派总督李化龙率24万大军分八路向播州进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平播战



由于海龙屯有天险可凭,易守难攻,这场战争一开始相持不下。


可惜即使再坚固的堡垒也阻挡不了先进火器的攻击。苦战114天,官军终于爬上“后关”,打下这座“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



心知播州杨氏一族725年的传世基业即将在自己手中彻底终结,杨应龙亲手点燃了海龙屯,在熊熊大火中自缢身亡。



曾经辉煌雄伟的巨石堡垒海龙屯徒留下断石残垣,隐匿于吹不散的浓雾之中。




四百多年后,这段掩埋在黄土之下的历史往事被考古工作者的手铲轻轻唤醒。



遗城海龙屯也在青葱山林中等待着更多人的探寻。



02


从1257年到1600年,摄制组用50分钟的时间为我们讲述了一段跨度三百多年的历史。他们从海龙屯的考古工作入手,构建还原出一个统治遵义长达725年的杨氏土司家族与四个中央王朝相互依存的历史原貌。


很多人看完都有一种感觉:虽然这是一部纪录片,但画面剧情却很有故事片的趣味。



这也是摄制组的一种创新性尝试,力图将考古学术与剧情观赏结合,恢复宏大的历史叙事,讲述播州杨氏土司一族的兴与衰。制片人朱晶希望在观众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能找到剧情片跌宕起伏的快感。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很聪明的做法。往常纪录片给大家的既定印象就是真实记录,平铺直叙,大量干货连珠炮似发射,在收获之余总有些不可避免的......乏味。


将学术与剧情结合,既有干货知识,又增加了观赏性,这也是《土司遗城海龙屯》这部考古纪录片能传出圈外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一个必须大大夸赞的点是这部影片服装道具的高度还原


摄制组查阅大量史料古画和出土文物,在各方专家的帮助下,按照宋明两代形制复原了圆领、补服、飞鱼服、革带、马面裙、罩甲、旗盔等各式服装。



重头戏——平播战役的场面,更是参考了明代传世名画《平番得胜图》,从队列、阵法、军帐、传令方式到点兵发兵仪式,都做到了高度还原。






让武器迷们惊喜的是,片中也出现了虎尊炮、迅雷铳、三眼铳等经典古武器。这些都是导演查阅资料在《武备志》中一一找到武器制式图纸还原再现的。



这样细致考据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而对于经费和人手有限的《土司遗城海龙屯》剧组来说,无疑是一道难关。


但是为了达到最佳效果,许多团队成员自愿降低薪水,身兼数职,连镜头后的摄影师们也穿上剧服,客串出演。


一部小成本的纪录片对服装道具如此用心考究,对比现在动辄上亿投资的古装影视剧中的“辣眼”戏服,真是让人唏嘘。


03


不过遗憾还是有的。


就小编个人观感而言,摄制组从播州到遵义,一行人跟随考古人员走过了四年的拍摄征程,最终只剪成了50多分钟的影片。




虽说每一分钟都是精华,但受时长限制,有些内容只能简单带过,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观众可能需要自己再查阅资料作为补充。


而且这么好看的影片只有这么短,真的让人意犹未尽啊!(希望摄制组再多剪一些花絮出来,比正片长最好)


另外这样一部匠心之作能传出圈外,得到更多的人了解与认可,实为公共考古之幸。


然而一些自媒体的宣传却将它称为央视清流版“盗墓笔记”,洛阳铲还被介绍成“盗墓神器”,实在是有点可惜。



不过有这部纪录片珠玉在前,或许以后同类型的影片就不需要借助一些“不恰当”的噱头来吸引目光了。


04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浮生若梦,个人甚至家族的兴衰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朵翻涌的浪花。


显赫如播州杨氏,也在一夜之间全盘崩塌。曾经的辉煌已掩埋在黄土之下,当年的威名只在民间传说中零星残存。


还好有这么一群人,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将手中的手铲、肩上的摄像机化身为时光机,带我们亲临那几百年前的滔天战火,那雄伟坚固的巨石堡垒,那动人曲折的时实史事。


感谢考古工作者的辛苦发掘,感谢摄制组的用心拍摄。


期待有更多这样的好作品出现。


观看地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雨苍黄 繁华暗歇——遵义播州杨氏土司墓地考古新发现
周必素丨家与国 ——播州杨氏土司遗存所反映的中国羁縻土司制度的发展
考古学者李飞做客“精读堂”讲解“无字之书”海龙囤—— 复活的土司城堡
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发布, “贵州遵义海龙屯城址及播州杨氏土司墓群”入选
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公布
土司遗城·海龙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