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马下卒到制霸一方,看这支中国西陲部落如何逆风翻盘

知道

地图

网页

应用

更多

为什么是秦统六国?

公元前771年
一支来自西陲的部落军团来到镐京,这座西周都城刚刚遭到犬戎入侵者的烧杀劫掠,已经完全毁于战火。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都城沦陷于异族,三百年后,罗马城也被高卢人攻陷,东西方两大文明都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天下大秦 来自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03:18

▲打开BGM阅读效果更佳


这支西陲军团成为华夏文明的拯救者,他们护送周王室突破犬戎军队的重重包围,东迁洛阳。从此,他们作为一方诸侯,登上历史的舞台。他们的杰出首领叫秦襄公。

关于
秦襄公


两千七百多年来,人们对他的认识基本停留在《史记》这样的文献典籍中。直到有一天,甘肃省礼县大堡子山上的两座古墓被意外发现。这里,是被遗忘了两千多年的秦人部落的发祥地吗?这里,是当年挽救华夏危亡,并创建秦国的秦襄公灵魂的居所吗?

说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帝国,人们并不陌生,他们曾经席卷全国,扫平天下。至今,遗留下世间最宏伟的帝王陵。

但是,最初秦人并不生活在关中地区,他们来自何方?他们是一支怎样的部落,他们为什么能在逆境中求生,在战争中不断壮大,最终崛起?两千多年过去了,许多历史的细节与真相隐藏于远古的黑暗之中。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最初生活在东海之滨,属于东夷人的一支,在商王朝时期备受器重。

他们被举族迁往西北边陲

为商王朝抵御戎狄异族和正在崛起的周人

然而

牧野之战

让商王朝倾覆,秦人沦为周人的部族奴隶

废姓绝祀,度过了最黑暗无光的数百年 


直到秦非子的出现,他是秦部族发展史上,极为关键的一位首领。在迁居西陲的数百年里,秦人和当地游牧民族相处,学会了一项重要的本领——养马。

养马技术最出色的的就是族人首领的年轻儿子非子。

他的名声甚至传到镐京,周王室命他建立国家养马场,来繁殖马匹。非子不负众望,在他的精心培育下,成千上万匹骏马茁壮成长。 


汘水和渭河一带,草原上万马奔腾,成为周王朝最重要的战马供给地。为表赏赐,周王朝封非子为周的“附庸”,划出一块叫“秦”的方圆五十里的土地,让非子去建立自己的城邑。经历了漫长的黑暗,秦人终于迎来了曙光。


《史记·张仪传》记载,秦马之良,戎兵之中,探前趺后、蹄间三寻者,不可称数也。

这句话描述秦军无数战马奔腾起来,前后蹄间一跃而过,差不多七米远。可见其矫健有力,腾跃如飞。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是陆战之王,秦军正是凭借这样的优势部队,崛起于西陲。


2009年,一支专业田野考古队来到甘肃省清水县李崖古城塬遗址,遗址北依邽山,台地发育良好。符合建立城邑的自然条件,面积14万平方米的地表,遗存大量陶片。考古队在这里发掘出10余座西周中晚期的墓葬,及30余座周代灰坑。

其中,墓葬为东西向直肢葬,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贵族墓葬习俗一致,部分陶器具有显著的商代风格。


据此推断,这批墓葬很可能是

早期秦人
嬴姓宗族的遗存


秦岭向西延伸,形成重峦叠嶂的陇南山地。甘肃省礼县就坐落于这片山地之中,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这里属于偏远的西陲。

古代先民很早便在这里傍水聚居,礼县东郊绵延的群山中,这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大山深深隐藏了一段失落已久的历史,这个巨大秘密的揭露,成为20世纪90年代考古界最具轰动性的事件。


1993年春,大堡子山一带盗掘古墓的活动非常猖獗,引起主管部门注意。第二年春,甘肃省文物工作组对大堡子山被盗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


经过八个月时间,发现200多座中小型墓葬和两座南北排列于向阳缓坡上的大墓,其中中字形大墓全长88米,有东西两条墓道,墓室呈斗状,深十余米,墓主尸骸已经腐朽。


大墓旁边还发现
多座人祭坑

殉人都为屈肢葬和头朝西

所谓头向西就是死者的头是朝向西方的!对于这种西首葬的葬式,学术界有不同的解释。

有一种解释认为当时的古人相信,灵魂是跟着太阳走的,日落西方,所以头也向西。那么屈肢葬又是怎么形成的?很明显是拿绳索把死者的下肢、大腿小腿捆绑在一起,才会形成这种葬式。为什么要采取屈肢葬式?还有一种解释,古人相信人死了之后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所以就回到了最初的自然状态,即婴儿在母腹中的状态就是一种曲肢的状态。


大堡子山墓葬遗址发掘时,基本被盗掘一空,这给墓主人的身份判断带来巨大的困难!

在大墓南端,有两座瓦刀形车马祭祀坑,根据其中一座遗存残迹判断,原葬车马4排,每排3乘,总计葬车12辆,马48匹,这样规模的车马坑在春秋早期十分罕见。

在春秋早期考古发现的大型车马坑中,唯有有河南三门峡虢国国君车马祭祀坑,堪与其匹敌,这种对比显示:

大堡子山墓主

应该是
国君级别人物


在大墓以西,考古工作者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大型乐器坑,南北两侧排列着两行乐器,乐器均由西向东由大到小依次排列,这些青铜钟镈石磬,与盗墓者擦肩而过,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11件青铜钟镈

现存于礼县秦文化博物馆,年代属于春秋早期,锈色深绿,纹饰精美无比,带有显著的西周晚期编钟形制特点。这套编钟保存得非常完好,出土后仍然可以发出清脆悦耳的音响。


谁能配得上这样的礼乐祭祀?

墓主人
究竟是谁?


大堡子山墓中,出土相当完整的编钟,从一个角度见证秦人由部落开始创建完备的国家制度。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当春秋时,渭水上游有狄、獂、邽、翼、义渠、大荔等,30多种戎族,秦人最早定居的天水一带,几乎处于诸戎的包围之中。

西戎与秦人起初互相通婚,和睦共处,秦文化中有相当多的西戎特色。然而,公元前841年,周王朝爆发“国人暴动”,西部游牧民族西戎趁乱举兵内侵,处于西周西部边境的秦人宗庙所在地犬丘,被西戎攻破占领,非子的兄长及族人惨遭屠杀,这是秦人发展史上一次极其惨痛的灾难。


面对西戎入侵家园,剩余的秦人发誓报仇,与西戎各部展开艰苦的战争。西戎人多势众,擅长骑兵作战,呼啸来去,战斗力很强,秦人与西戎对峙两年,互有胜负。公元前822年,在一次激烈的交锋中,秦人首领秦仲身先士卒奋勇杀敌,最终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秦仲儿子其继续抗击西戎,他得到了周王朝的鼎力支持,继承父位被封为西垂大夫,周王朝派出7000甲士助战,这在当时是一支强大的军力。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着这样一件国宝——不其簋。不其,就是秦首领其,后世称庄公。铭文记载了,秦其随周朝军队对西戎部族猃狁作战取胜,其率领兵车勇猛追击,一直追到洛水边展开车战,俘获了众多的俘虏。

秦庄公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叫世父。世父血气方刚,当时西戎杀了他的祖父秦仲,不报此仇世父誓不回到都邑,结果他就把位置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襄公。


到襄公二年,西戎包围了犬丘,世父出击,结果吃了败仗,然后被西戎掳去,一年多又重新放回来。从这段记载就可以看出,秦人是一个尚武好勇的民族。世父为报仇,把继承权交给弟弟襄公。

襄公,比前辈具有更深远的政治眼光,他开始向周王朝学习先进的车马礼乐文化,在宗庙祭祀和朝堂宴飨的场合引入雅乐。

此外,秦襄公意识到西戎的强大,他并不一味地与之开战,他将妹妹嫁给了一位西戎首领丰王,以此分化西戎,这是历史上记载的最早的和亲事件之一。

在秦人早期的记载中,还经常看到“虩事蛮方”这样的词语,“虩”意思是像威猛的老虎一般,使西戎感到畏惧。这件虎噬羊错金青铜器,生动而传神地反映出秦人尚武剽悍的性格。

秦人在秦其率领下,与西戎浴血奋战20年,终于收复了宗邑祖地犬丘,使秦人从群戎包围、一日数惊的被动局面中解脱出来,战略安全态势获得初步改善,也为强秦崛起之路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历史在此处已经埋下了伏笔,一个又一个势将改变秦国命运的关键人物即将陆续掀开舞台的帷幕。


有关更多秦统六国的“秘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乃西戎 还是东夷——出土文物告诉你答案
梁云:早期秦文化的探索历程
【奔流文化·器物】秦鸱鸟形金饰片,见证早期秦文化的“黄金”时代
大秦帝国:将中原视为蛮族的东夷后裔
《发现秦先祖》(焦红原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秦与戎:秦文化与西戎文化十年考古成果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