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凤县“麻蛋蛋”不一样的成名路

凤县·袍  


 “枝沐灵光生利刺,果披烈日换红装。”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花椒在凤县有上千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明清时期就已闻名全国、享誉海内,堪称“历史名椒”、“椒中极品”。伴随陕西韩城、甘肃武都、四川茂汶等地的异军突起和各地对品牌农业的愈加重视,发轫于“凤凰之乡、羌族故里”的“凤椒”,身处激烈竞争的红海中,似乎也陷入了“树老株黄”的发展困局。如何让产业更兴盛、品牌更值钱?“沾土就灵”的“凤县解法”,成为破解花椒产业困局的“妙招奇招”。

近年来,陕西凤县大力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经营管理、农户利益联结,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凤县模式”,为花椒产业发展注入了经济活水和改革动能,使花椒产业迎来了“重光之日”。“麻蛋蛋”成为“钱串串”“生长期管理,一定要‘少动剪子勤动手’,花椒才能长好…”当下正值花椒树管理和生长的关键时期,凤县双石铺镇十里店村“花椒状元”朱宝平,正忙着指导椒农科学作务花椒、提高管理水平。据悉,今年4月份以来,温度持续忽高忽低,凤县部分花椒产区受冻害侵袭,对花椒树和管理水平形成了严峻考验。

“双石铺镇是花椒的优良种植区,当地群众几乎家家种植花椒,但由于缺乏有效管理,花椒的效益一直上去不。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在2016年牵头成立了凤县梅花瓣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37户155人,种植花椒685亩。”据朱宝平介绍,为使花椒产业形成规模,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合作社聘请了专家团队定期向社员讲解花椒种植技术,还免费给社员发放化肥。

“合作社给我们培训技术,还负责销售,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日子更有奔头了。”当地贫困户姚来运表示,以前他种了3亩花椒,因管理方法落后,一年收入屈指可数,日子过得紧巴巴。加入合作社后,他学会了花椒种植技术,又种了8亩花椒。“去年受霜冻影响,产量稍有降低,但收购价格高。”姚来运算了一笔账,平均每亩地产干椒160斤,按市场价每斤70元计算,收益可观。“在十里店村,还有一处‘网红打卡地’——凤椒农业公园。做这个‘大动作’的初衷,就是想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进一步扩大凤椒产业的知名度和凤椒品牌影响力。”凤县林业局花椒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魏国银告诉记者,从2018年以来,凤县在双石铺镇、凤州镇、红花铺镇、唐藏镇、河口镇、平木镇、留凤关镇等花椒适生区大力发展花椒种植,不断延伸花椒产业链,使“麻蛋蛋”成为“钱串串”,花椒产业已经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美味如此多“椒”  在宝鸡凤州现代科技产业园,记者看到,陕西雨润椒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雨润椒业)已经建成了两条具有国内领先技术水平的调味酱和调味油自动化生产线。车间的多台设备,正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几乎不需要操作工人。花椒芽菜、花椒芽菜酱、花椒芽菜特色豆豉、花椒芽菜脆脆香、凤椒花椒油……这些库房里琳琅满目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我们收鲜椒去做深加工产品,收干椒搞成精品包装,这样一来,可以让农户放开手脚发展花椒种植。可以这么说,我们这里农户的花椒不愁卖不出去。”据雨润椒业总经理曹勇介绍,他们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天津食品研究所建设自主研发团队,先后研发出穆膳堂系列“凤芽”牌花椒芽菜酱和“凤耳”牌大红袍花椒及其深加工产品。产品上市后,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花椒产业生产规模和效益的提高,在为企业提供充足原料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也为广大椒农带来更多更大的经济效益。展望未来,我们要力争为社会贡献更多特色健康产品。”面对记者,曹勇打开了话匣子。
                

  凤椒产业实现“接二连三”:“凤县的花椒味儿格外地足,敢尝一粒的都是英雄!”记者一行来到凤州镇马鞍山村后,在宝鸡市现代农林资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农林)总经理曹新会的“怂恿”下,大家体验了“舌尖上的麻辣风暴”。初闻,有刺鼻的特异性香气,我忍不住打了个喷嚏。食之,舌尖很快有麻的感觉,让人半天缓不过劲来。

    曹新会告诉记者,现代农林以高出市场价5%至10%的价格收购当地贫困户符合标准的农副产品。他们公司将经过加工包装后的农产品冠以“古凤州”品牌,并利用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从而解决了贫困户农产品滞销问题。而产品加工、包装等流程又为当地贫户困提供了工作岗位,真正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脱贫。“以前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很不稳定。”
                          

  在现代农林的加工厂里,当地村民杨红艳告诉记者,“自从2017年来到这里上班后,每个月都能拿到2000元的工资,而且离家只有10分钟的路程,中午还能回去给孩子做做饭。”
在现代农林、雨润椒业、嘉陵绿谷农业、恒力农业、宏福农林、红强农业、鼎宇农林等龙头企业的“集体发力”下,凤椒更“出名”了,“凤县大红袍花椒”区域公用品牌彻底盘活,凤椒产业链进一步延长,凤椒的经济价值显著提升,凤椒产业实现了“接二连三”,形成带动一方百姓致富的“链条效应”。凤县:“麻蛋蛋”映红好日子
   2020年1月6日,家住凤县双石铺镇十里店村65岁的村民姚来运望着阴沉的天空,着急地来回踱步。“天气预报说这两天有雪,可是迟迟不见雪的踪影。赶紧下一场大雪吧,好让我那些‘麻蛋蛋’明年有个好产量。”姚来运说。

   老姚所说的“麻蛋蛋”,是凤县“大红袍”花椒,又称“凤椒”。在当地群众眼中,这些火红的花椒可是名副其实的“宝贝疙瘩”,不仅映红了老百姓的好日子,更是助力脱贫攻坚的大产业。 小花椒成为百姓致富新希望 
    8月初,是凤县“大红袍”花椒上市的季节。椒农将成袋的花椒运往市场销售,满载花椒的三轮车刚开进来,就被客商和游客围得水泄不通。
             

  “中国花椒看凤县,凤县花椒看十里店。”双石铺镇十里店村被当地人认为是凤县花椒种植核心区。全村240多户村民栽植花椒树2450多亩,占全村耕地的85%以上。


  “我家种了6亩多花椒,去年产量喜人,收购价高。干椒收购价每公斤140元,零售价每公斤160元,光这一项产业,纯收入就有5万余元。”想起几个月前自家花椒被抢购一空的火爆场面,姚来运连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笑意。

      


   和姚来运一样,56岁的椒农简九成去年也迎来了大丰收,30亩的花椒园产出近3000公斤的干椒。“千万不要小看这花椒,它可是我们的‘摇钱树’!”老简激动地说,“这几年花椒价格还可以,我每年少说也有近20万元的纯收入,不仅盖了新房,还在县城买了商品房,给儿子买了辆车跑运输。”

   不仅椒农受益,收购花椒的客商也赚个盆满钵满。凤县鼎宇农林产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花椒收购和加工的企业。总经理赵俊芳告诉记者,今年公司收购了15万余公斤干椒,分销之后,光是依靠差价,就美美赚了一笔。
         

  “今年花椒产量高、品质好,根本不愁卖。尤其是8月初刚上市的那几天,全县干椒日均销售量达1万公斤,鲜花椒日均销售量突破5万公斤。”说起花椒,凤县梅花瓣凤椒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宝平高兴得合不拢嘴。
       

  伴随着市场的火爆,凤县“大红袍”花椒火到了全国各地。小小的花椒成为百姓致富增收的新希望。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让这个地处秦岭腹地的山区小县连续9年跻身我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
    好思路促进一二三产相融合 

   赏椒园美景、摘火红凤椒、尝香麻椒宴、享采摘趣味……2019年7月13日,以“走进凤县品椒香藏身十里享红袍”为主题的凤县凤椒农业公园开园暨凤椒采摘体验季活动,在十里店村花椒主题公园启动,吸引大量游客慕名前来。
   
  

    凤县花椒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特别是带有“双耳”的大红袍花椒更是全国闻名,堪称花椒中的极品。双石铺镇是凤县发展花椒产业的重点区域。2018年以来,该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基调,依托十里店村资源优势,投资1.8亿元建设凤椒农业公园,旨在进一步扩大凤椒产业的品牌影响力,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发展。
挂满枝头的凤县“大红袍”花椒
     目前,凤椒农业公园建成凤椒主题文化展示厅、科学种植示范园、凤椒连片观光园、万亩凤椒瞭望台等“六大板块”,以及花椒幼苗培育基地、花椒采摘包装基地、花椒油生产销售基地、花椒宴开发品鉴基地等“六大基地”,规模效益、带动效益初步形成,群众发展凤椒产业的热情持续高涨。
              
     
   “建设凤椒农业公园是个好思路,进一步提升了凤县花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农民是直接受益者。”姚来运说。十里店村以凤椒农业公园建设为契机,把农业产业、凤椒产品加工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作为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和乡村振兴的主抓手,不断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特色项目,做优做亮凤椒产品,做细做实凤椒文化,在第三产业中持续发力。十里店村党支部书记柳生权告诉记者,为了使凤椒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一二三产融合深入推进,接下来会在凤椒农业公园的基础上创建中国农业公园;以中国农业公园创建凝聚发展新动能,真正做到产业旺起来、乡村美起来、集体经济强起来。
   
高科技助力产业发展上台阶 
  作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凤县“大红袍”花椒早已声名远扬。然而,每年3月底至4月中旬突如其来的霜冻,常常造成部分区域花椒嫩芽枯死、嫩枝干枯。“有收无收靠天,收多收少靠人”曾是凤县花椒产业的真实现状。仅2010年到2014年,有两年全县花椒几乎绝收,极大地影响了群众发展花椒产业的信心。如何为椒农提供准确可靠的气候信息,突破产业发展瓶颈?凤县气象局局长杨文平表示,要想做好花椒服务,必须要了解这个“麻蛋蛋”的脾气和喜好。为此,杨文平在凤县花椒试验站安装了全县首个特色农业小气候观测系统,并建议政府成立了人工影响天气机构和队伍。“有了这些‘眼睛、耳朵和手’,才能获得科学防御灾害的依据和支撑,才能确保花椒不受霜冻影响。”杨文平说。
 
 隆冬时节,椒农在地里给花椒树修剪整枝  
现在,每年初春,当嫩黄的椒芽刚刚冒出“小脑袋”的时候,凤县气象局的花椒防霜冻气象保障服务就提前启动。《花椒防霜冻气象服务专报》通过凤县电子政务网、微博、微信、大喇叭等多种方式传到镇村干部和气象信息员的手中。

  “如果有霜冻,我们会提前得到通知,在喷洒防冻液的同时,启动花椒防霜机进行增温除霜,再也不用看老天爷的脸色了。”简九成是凤椒科学管护的直接受益者。

        2018年12月,凤县大红袍花椒成为我省第一批获得“国家气候标志”认证的优质农产品品牌。2019年3月,凤县气象局在凤椒农业公园实现气象要素自动化观测,与建成的花椒防霜机形成接轨服务,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预警质量,为凤县花椒特色产业增产增收提供准确翔实的气象服务。
         

   “从2003年的1300万株到现在的4500万株,凤县花椒总产值从1200万元增加到5.6亿元,农民人均花椒收入从120元增加到7300元。”凤县原花椒果业管理局局长杨维智表示,凤县花椒产业逐步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在蓝田白云的映衬下,高耸的花椒防霜机格外抢眼
                                    

 手记:凤椒产业经济社会效益显现   凤县“大红袍”花椒色泽鲜红、粒大、肉厚、麻味悠久、清香浓郁,既是优质的调味品,又是重要的中药材。近年来,凤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花椒作为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来抓,多措并举推进花椒产业发展,蓄积产业发展后劲。全县相继建成国家级农业(花椒)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花椒无公害示范区1个、市级花椒现代科技示范园3个。

   为了做大做强花椒产业,凤县对群众种植花椒苗木实行财政补贴,并把花椒农机具购置纳入补贴范围。凤县每年针对各镇不同区域和特点,联系专家教授开展花椒管理科技培训,保证了椒农对花椒科学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技能的全面掌握。同时积极实施花椒霜冻保险,对全县花椒进行防霜冻保险补贴,有效降低了椒农在自然灾害面前的经济损失。

  为了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凤县先后引进了陕西雨润椒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陕西鼎昌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立了花椒芽菜研发中心,构建加工销售市场平台,使凤椒逐步走向品牌化、多元化的发展之路。
      

  经过一系列举措,凤县花椒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依靠种植花椒,群众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凤县花椒:从“麻蛋蛋”到“钱串串”
宝鸡凤县花椒卖的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扶贫“凤椒”点燃花椒产业“三把火”
对陕西凤县农业产业化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随手拍凤县|凤县花椒红了
中国哪里的花椒最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