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介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在临床上少见,缺乏特异性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故容易漏诊或错诊,任其发展都可能导致小肠缺血、坏死、动脉瘤破裂,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病   因

目前对于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生的原因并不明确,文献报道可能与高血压病、血管壁发育异常、血管炎以及创伤性血管损伤有关。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分为真性和假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是因为动脉壁发育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造成的,而假性动脉瘤通常发生在胰腺炎、外伤后。目前对于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发生的原因并不明确,文献报道可能与高血压病、血管壁发育异常、血管炎以及创伤性血管损伤有关。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分为真性和假性动脉瘤,真性动脉瘤是因为动脉壁发育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造成的,而假性动脉瘤通常发生在胰腺炎、外伤后。

临床表现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首发症状常表现为急性剧烈腹痛,主要是由于夹层病变使肠系膜上动脉真腔受压、肠道缺血所致;其次是因为夹层形成过程中动脉撕裂及炎症反应刺激了腹腔神经丛。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典型临床症状有腹痛、恶心、呕吐、胃肠道出血等。

辅助检查

血管增强CT(CTA)提示肠系膜上动脉呈双腔结构或存在内膜片,则可明确诊断;此外,CTA还可观察夹层累及范围、真腔形态及肠管有无增厚、水肿等坏死征象,同时还可观察是否存在腹腔其他脏器的病变,便于急腹症的鉴别诊断。减影血管造影(DSA)在显示夹层真假腔结构及分支血运方面优于CTA,但因有创及操作复杂而不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图A和图B是肠系膜上动脉夹层CT增强和CTA)。

诊   断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常用的检查方法有CT、磁共振、DSA。影像学检查不仅能明确诊断,还能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腔内治疗,测量相关参数帮助选择适合的人工血管支架。

介入治疗

早期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控制血压、阶段性控制饮食、抗凝等保守治疗为主。对于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和动脉瘤的治疗目标主要是维持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通畅,避免肠道缺血坏死,同时防止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进展及破裂。治疗方案有保守治疗、血管腔内治疗及开放手术,但目前国内外尚未统一意见,尤其在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仍存在较大争议。开放手术创伤大,且有感染、血管移植物再狭窄闭塞风险,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微创、操作简单等优势,正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青睐,故对于尚未出现腹膜刺激征的腹痛无缓解病例,可在准备开放手术的前提下尝试血管腔内治疗。此外,对于有破裂风险的夹层动脉瘤也可首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腔内血管治疗根据夹层破口位置及动脉瘤位置可选择植入覆膜支架、多层裸支架(密网支架)、单层裸支架加弹簧圈等,若夹层真腔急性血栓形成则可置管溶栓。腔内治疗的目的在于隔绝假腔和动脉瘤、恢复狭窄血管的直径,避免动脉瘤破裂,使血管再通,改善血流,缓解相应症状。

(本文刊载于医药卫生报第134期)

中西医结合介入分会
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西药结合介入分会为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国家四大学会之一)二级分会,为全国介入同仁创建一个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之平台,探索中西医介入新技术、新模式、新动能,打造立足学会服务社会的中西医结合介入创新应用平台。
公众号

 >>>> 转载声明:版权申明【本微信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文章 来源郑大一附院介入科

>>>>文章 来源郑大一附院介入科    作者:张文广 韩新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肠系膜上动脉夹层CTA表现
胸主动脉瘤丨胸主动脉瘤支架置入术,手术难点、要点
孤立性腹腔干动脉夹层的影像表现及介入治疗(附6例报告)
真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区别
柳克祥:新的杂交手术法治疗主动脉弓部真性动脉瘤
男子腹痛竟是凶险夹层动脉瘤!手术“拆弹”成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