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TuGus--途加网--窥探SNS的今天和未来,失控
转载自金融界读书

这是一本关于机器、系统、生物和社会的“大部头”;

  这是一部揭示了社会进化、特别是互联网发展的“先知预言”;

  从这本书里,你可以窥探到SNS的今天和未来!

  失控的侠客——凯文·凯利

  很多人是通过网络上两个演讲视频认识了凯文·凯利(Kevin Kelly)。

  一个是在2005年TED大会上的18分钟演讲《技术要的是什么?》(What Technology Wants),另一个是在EG2007大会上的演讲《未来网络5000天》。

  这个白胡子老头儿俨然在扮演着未来世界布道者的角色。

  他是谁?

  他又做过些什么呢?

  他拥有著名个人站点www.kk.org,他对未来科技的预言拥有众多的粉丝。

  他是《连线》(Wired)创始人之一及前任执行主编;《全球评论》(Whole Earth Review)杂志出版人。

  他对亚洲文化情有独钟,在年轻时就曾只身游历亚洲并拍摄大量珍贵的照片;他在20世纪70年代参与了编写《地球目录》(Whole Earth Catalog)的非盈利

  项目,希望能把地球上现存的所有物种进行命名、归类,全部写进档案。

  他持续关注任何一项细微技术进步,在潜心经营的站点Cool Tools上分享自己和他人发现和正在使用的好玩儿好用的工具、书籍以及软件,任何有助于自学、个

  体发展和挖掘潜力的不可缺少的“小玩意儿”都可以成为候选得到推荐,并且保持着每周一次的更新频率。

  他视阅读为人生最大乐趣,在回复采访的邮件中主动发来自己私人“图书馆”(即家中阅读和写作的空间)的照片,自豪地说“能够有时间大量地阅读,我是多么的幸运!”

  他是《失控》(Out of Control: The Rise of Neo-Biological Civilization)的作者——《黑客帝国》的导演要求演员们在打开剧本之前必须阅读的一本书。

他唯一抱有乐观态度的事物是:未来。

  “退学成才”的亚洲游侠

  凯文中学毕业以后考进罗得岛大学,仅仅一年后就做了一名退学生。从1972年开始,一个自诩为“没有钱但是有的是时间”的小伙子,背包里塞了500卷胶卷,两架35mm胶片相机,开始只身游历东南亚,途经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泰国、印尼、中国、韩国以及日本等十几个国家,期间拍摄了四万多张照片。30年后,他精选的600多张摄影作品得以结集出版,成为一本经典摄影集Asia Grace(《魅力亚洲》),如今已经进入绝版书的行列。

  游历生涯中,凯文不仅感受到来自亚洲国家多元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对技术这个话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于几乎是独自出行,刚辍学的他也没有多少资金随时随地冲洗胶卷,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凯文就把拍完的胶卷寄回新泽西州的父母家中,由母亲帮忙把胶卷一摞一摞地保存在自家的冰箱里。直到游历结束回国,凯文谋到一份工作,才开始用赚来的钱逐卷地去冲印相片,回顾完这些作品整整花了凯文一个夏天的时间。

  由于资金有限,专业扫描的价格高昂,图片出版的要求较高,都成了让凯文头痛的问题。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在海量的技术产品中反复对比选择,发现了适合业余爱好者使用的消费型数码产品,尼康、柯达、爱普生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都帮了大忙,最终达到了出版要求。第二个夏天,凯文自己进行设计、排版、校正色彩,又和神奇的软件Photoshop打上了交道……

  后来,凯文在出版手记中戏称,整个出版过程全部由一个“专注的业余爱好者”来完成,各种好用的技术为他节省了数千乃至数万美元的出版成本,“这本书花了30年时间才得以出版,而直到今天,专门面向非专业人士的自助型图片扫描、校正、印前制作一体化技术才渐趋成熟——现在,我可以用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方法做成一本书了。”

  于是,技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何在,成为凯文大半生集中精力探究和思考的问题。

  未来网络5000天

  这是一个事实:我们所熟悉的万维网(www)从诞生至今,仅仅有5000多天的历史。短短的5000天,网络技术以奔跑的速度完成了自身的演化,从最初的计算机互联(internet of computers),发展到我们现在正在享用的网页互联(internet of pages),我们的生活也因网络的存在而得到改观。那么,未来的5000 天会发生什么?

  在T ED大师谈的演讲中,凯文提出了他的构想:互联网的未来是一个更加值得依赖的统一体(The One)、更加“靠谱”的网络“大机器”(One Machine)——从不会宕机的大机器。你能想象吗?只有一个统一体,网络就是它的操作系统,全世界所有的显示器都将联为一体,任何单个比特都不能存在于网络之外,分享就意味着取得,让统一体替你读写,我们就是这个统一体。

  看起来,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每一个个体的存在都将被一个未来的统一体所联结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手中看似孤立的物品,手机、摄像头、传感器、麦克风、个人计算机、汽车……都将通过这个机器联系在一起,这可能吗?没错,用凯文的话来说,下一代的互联网将实现数据的互联(internet of data)乃至物的互连(internet of things)——也就是时下从学者到大众都在热议的“物联网”概念。

  事实上,凯文在三年前的预言已经部分成为了现实。比如现在风靡的上网本,它几乎没有存储空间而且无线,它的主人只需连接至网络,接触这台大机器,就可以通过这个大机器进行计算,实现计算机所有的功能;再比如我们常用的google docs/excel,你可以拜托优盘这类的移动存储设备,而把个人的文档和表格放在网络上,换一台计算机依旧可以进行编辑,同时还可以向别人开通远程编辑的权限。

  喏,看到预言成为现实是不是比听关于未来的演讲更激动人心呢?凯文每一次发布激动人心的预言,眼中总是充满了一种欣喜和憧憬,当被问到“你持续思考未来的动力来自哪里”时,凯文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们生命的大部分时光将要在未来度过啊;未来,也是我们唯一可以把控和影响的东西;当我们谈论‘现在’的时候,‘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我们跟这个时代学到的,就是必须惯于相信不可能的事凯文说,我们跟这个时代学到的,就是必须惯于相信不可能的事。正如《长尾理论》作者安德森(Chris Anderson)对《失控》一书的评价,“该书第一版于1994年发行,但这是一本随着时间流逝而光芒弥增的书,他当时尽管未能预知博客、维基的出现,但是,很显然,凯文那时已经感知到这些东西的出现。”

  1994年,凯文在《失控》中预言社会化媒体的未来功能时,还没有多少人真正的相信,或者没有心思去对这一番长篇大论的预言进行耐心的思考。而现在,社会化网络已经在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当时人们所不敢相信的,在所谓的“理论”上不可行的,都已经成为现实。因此,距《失控》出版已经过去了十六个年头,凯文依然自信地宣称“当初的一切观点都毫不过时”。

  《失控》到底描述了什么样的未来世界?新生物文明到底是什么意思?中国读者一直无缘读到相应的中文版。而对亚洲文化情有独钟的凯文,也一直希望能将自己关于未来新生物文明的观点同中国读者有交流的机会。2008年的一天,他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邮件,希望得到授权翻译此书的中文版,于是一个新的合作开始了。

  目前,《失控》的翻译和校对已经接近尾声。在翻译过程中,凯文与中国的译者们保持了邮件往来,及时答复中国译者的问题。他对中文译者的评价是“他们非常有自发性”,中文版的翻译工作首先是通过维基翻译平台进行译者招募,组成小组,然后以大家认领章节进行分工的维基平台翻译方式进行的,再一次彰显了社会化网络的革命性力量——凯文又可以考虑把这个例子写进自己的书中了。


对话凯文

  1. 你的个人网站显示出你兴趣如此广泛,我很好奇你的一天通常是怎么安排的呢?生活中的你习惯于进行周末的计划吗?

  我是个很不擅长计划的人。相反,我喜欢充满弹性而非严格刻板的生活。熟悉我的朋友们都了解,一旦有朋友来访,我一定会花时间与他们在一起——除非我手头有任务到了截至期限。我个人的时间大多花在阅读、写作、沉思以及与不同的人谈话上。我极少外出乘车往来,同时也尽量避开各种会议。

  2. 通常一天中你会花几个小时用于写作?

  分情况而定。如果我正在完成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写作,每天的实际写作时间是四到五个小时。其他情况下,我一般会花上几个小时写写博客,或者邮件往来,或者接受类似于这样的采访。

  3. 我们处在一个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心态都是“越快越好”,那么你为什么选择写作、思考等相对缓慢的方式来生活并影响别人呢?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提前搞清楚“科技将把我们带向哪里”显得越发重要;向前看、向未来展望显得越发重要。简单地说,弄清楚我们来自哪里,才能更好地看清楚我们将要抵达的未来世界,所以,我所知道的最好的未来学家都同时是一个合格的历史学家。未来学家所要做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沉思、内省以及深入的分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做这些事情的,但人类的集体智慧(collectivemind)中总必须要有那么几个神经元负责这部分工作。这也便是我所做的工作。我建议每个人多读一些书!我能做到这一点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4. 你喜欢读科幻小说吗?

  我的青少年时期就是在科幻小说中度过的,我读Arthur C Clarke、读Issac Assimov,都属于“大部头”科幻小说。之后很多年我都没有怎么读了,小说写得都不怎么样,于是基本上

  在好莱坞电影中来领略科幻世界了。不过最近一段时间,有一批包括William Gibson、NealStephenson、Bruce Sterling还有Daniel Suarez在内的小说家出了不少很不错的作品。

  5. 技术上的发明和突破会垄断我们这个时代的创意吗?

  没错,我同意。太多的发明创造就来自科技领域,科技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能够改变一切的力量。很多文化方面的变革最初都源于技术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理解并预测科技的未来是势在必行的。

  6. 你认为在微软、谷歌之后,技术领域还会出现又一个“巨无霸”科技公司吗?

  会的。苹果、微软和谷歌仅仅是计算机文化的第一代产物。我十分真诚地期待,第二代计算机技术领域中最大规模、最具革新力量的下一代公司会在中国诞生。

  7. 从《失控》英文版在1994年出版算起,已经过去 16 年了。你不会担心书中有哪些部分已经过时了吗?

  我认为我在《失控》中表达的观点在现在比过去更具有相关性。16年前,我关于社会化媒体功能和未来的预测还不为人们所接受,像维基百科(wikipedia)这种东西,在当时看来真是难以置信,根本是不可能的;人们也很难想象未来的互联网(internet)能将如此分散的大众力量聚集在一起。我并不认为我需要对《失控》做出任何一点修改。假如真要重写的话,我想我会在书中加上更多当时还不存在的事例。但书中所有的概念都毫不过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鸿伟:「未来」已来,三到五年,各种行业要被GPT重塑一遍。
Web2.0教育应用综述
互联网孕育技术升级 技术期待“杀手级”应用
《连线》创始人·凯利的演讲:互联网5000天后
社会化blog
国内外sns源码搜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