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箍筋弯钩11.9d是怎么来的?

原创: 张向荣

用过广联达钢筋软件的同学,对箍筋弯钩11.9d并不陌生,很多箍筋的算法都是加两个弯钩11.9d,如图1所示。

图1

问题来了,这11.9d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弯钩要加11.9d,很多同学不明白,在网上问,今天用文章一并回答下。

一、11.9d是怎么来的?

要追究11.9d是怎么来的,我们需要从箍筋的弯钩说起。我们把一个箍筋弯钩的弯局部放大,如图2所示。

图2

从图2可以看出,箍筋弯曲部分的标注长度与实际长度是有差别的,实际长度应该是fe,而标注成了R+d,这两个的差值,就应该是我们要计算的弯曲增加值。

用公式可以写成:弯曲增加值=fe-(R+d)。

我们先来计算一下弧长fe是多少。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周长=直径*π,而这里弧长fe所在圆的直径=(R+d/2)*2,很容易计算出135度角的弧长是:

fe=[(R+d/2)×2×π/360×135]

公式可以变成,弯曲增加值=fe-(R+d)

=[(R+d/2)×2×π/360×135]-(R+d)

常见箍筋的弯曲半径R=1.25d(大家注意,这点很重要),π=3.14159,将二者代入上述公式:

弯曲增加值

=[(1.25d+d/2)×2*3.14159/360×135]-(1.25d+d)

=1.873d

≈1.9d

这样我们就把弯曲增加值算出来了,是1.9d,再加上箍筋的直段长度10d,就变成了11.9d,如图3所示。

图3

二、2*2箍筋计算公式如何推导出来?

弯钩长度解决了,我们就很容易推导出2*2箍筋长度的计算公式。

我们知道,工地上真实的箍筋是这样的,如图4所示。

图4

而预算并不是按照图4计算箍筋长度,而是把三个角变成了90度直角计算,如图5所示。

图5

有了图5的基础,我们很容易列出箍筋长度计算公式,如图6所示。

图6

图6中,b=B-2bhc,h=H-2bhc,将二者代入以上公式可得:

箍筋外皮长度=(B-2*bhc+H-2*bhc)×2+1.9d×2+max(10d,75)×2

=(B-2*bhc)×2+(H-2*bhc)×2+1.9d×2+max(10d,75)×2

这个公式,与软件提供的箍筋公式是完全一致的,如图7所示。

图7

三、多肢箍内箍筋长度如何计算?

在实战中,我们经常碰到多肢箍的情况,如图8所示。

图8

那多肢箍筋里面的小箍筋长度怎样计算,这里也给大家讲一下,

我们用图9来给大家讲解。

图9

图9中,我们很容易计算出一个间距s的值。

S=(B-2*bhc-2gd-d)/(纵筋数量-1)

假如,小箍筋所占的间距数是n个,就是s*n。

b=s*n+d+2*gd=[(B-2*bhc-2gd-d)/(纵筋数量-1)]*n+d+2*gd。

图9中,n=2,纵筋数量=9,代入公式可得:

b=s*2+d+2*gd=[(B-2*bhc-2gd-d)/(9-1)]*2+d+2*gd。

h边与前面计算的2*2箍筋是一样的,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推导出来公式,与软件里计算是完全一致的,如图10~11所示。

图10

图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6G101平法图集:柱箍筋计算含案例(第八节)
新规范条件下的钢筋弯钩及弯折的计算
180401_11系新规则与03G对比(通用部分、柱)
平法梁配筋计算
钢筋算量手册(非常好的钢筋算量教程)
如何看图纸进行钢筋下料和计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