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群芳吟】黛玉:一滴清泪,凝噎了光阴


作者:刘莉莉                朗读:王  慧



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是《红楼梦》的灵魂人物。有人说她是“花的精魂,诗的化身”,还有人说她是“是理想、是诗,她本身便是情,是一切电脑没有,而人类所渴望所难以获得,所梦寐以求的情”。其实《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着墨最多的莫过于“泪”的描写,所以她更像是一滴泪,一滴凝结了千年,又饱含了人世间最真最纯之情的泪。

提起林黛玉,太多人会想起三生石畔那个凄美的“还泪故事”,因前世甘露之惠,故转世还以“一生所有的眼泪”,这种义无反顾,也包含了林黛玉终将一生悲苦的寓意。而那日日所承之甘露,是绛珠草得以久延岁月的生命之源。其实,那得以久延的岁月,何尝不是林黛玉以泪洗面的一生光阴?而作者更是围绕一个“泪”字来塑造了林黛玉这个千古第一情痴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第三回中作者借贾宝玉之眼描绘了林黛玉的形象: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第三回)

那“似蹙非蹙”的眉,那“似泣非泣”的目,那点点泪光,还有宝玉所赠的“颦颦”的表字,都凝结成一种“西子捧心而颦”的美,所以林黛玉可以说是古典美女西施的化身。就连小厮们背地里都悄悄的叫她“多病西施”。而具备西施之美之神韵的“泪”之描写,使得林黛玉这一形象第一次在书中站立起来,并且栩栩如生的跃然纸上。

林黛玉在大观园中的居处名为“潇湘馆”,蕴含了“泪洒斑竹”的凄美故事。传说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为舜之二妃,“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述异记》),后二妃泣泪所染之竹,被命名为“湘妃竹”。因此,探春初结海棠诗社时为她赠号“潇湘妃子”:

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第三十七回) 

这两处描写,可以视为作者以“泪”的意蕴对林黛玉这一形象的第二、第三次皴染。


而前世的绛珠草,转世后父母先后离世,终成为孤苦无依,寄人篱下之孤女,那思乡思亲的情感,无以寄托,只能以泪消解。其中最突出的描写,是林黛玉在怡红院吃了“闭门羹”时候的情节。面对怡红院紧闭的院门,她:

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如今认真淘气,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第二十六回)

她的身世,让她悲戚,对父母的思念,更让她时常伤感。她感怀身世的呜咽之声,使人不忍听闻,甚至那“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也“飞起远避,不忍再听。”宝玉挨打之后,贾府中人一拨又一拨的去探视,更是让她徒生思亲之情,“黛玉看了不觉点头,想起有父母的人的好处来,早又泪珠满面”。

所以,黛玉之泪,并非全是为爱情而流。作者充分利用传统文化中积淀的各种寓意,整个拓宽并加深了林黛玉这个人物的形象内涵。


《红楼梦》的作者善用绘画之法塑造人物,渲染情节。对于第一女主林黛玉这样重中之重的人物,更是如此。林黛玉的情感历程,是其形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她的情感成长,作者也是一直围绕着“泪”的主题而描写。

宝黛二人在两小无猜中度过了青梅竹马的少儿岁月,偶然或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宝玉绝不会让黛玉独在房中垂泪,而是百般俯就直至黛玉回转才罢。

随着年龄的增长,宝黛的情感也在萌芽、发展、甚至不断深入的转变。但“金玉之说”的风起,让敏感而又孤独的黛玉更加体会到一种“压迫感”。这种无形却又无法摆脱的“压迫感”,迫使黛玉一次次对宝玉进行试探,而在每次的试探中,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流泪形式”来表现。据某学者统计,《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林黛玉共哭了37次。其中为宝黛之情而哭泣的文字表达方式主要是:“哭个不住”、“淌眼抹泪”、“眼中落泪”、“掩面自泣”、“无言对泣”、“汪汪的滚下泪来”、“只向窗前流泪”、“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洒了几点泪”、“眼睛含着泪”、“哭的好不伤感”、“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等,这些流泪形式,或正面勾勒,或暗中点染,或一笔带过,或浓墨重彩,但都是作者的精心之写。这些有关“泪”的描写,可以说是黛玉在偿还前世之露,也是黛玉在悲戚今生之情。


除了有关宝黛情感描写的具体情节,林黛玉的每一首风流别致的诗词中,也无不渗透着对于其“泪”之化身的描写。

如第二十七回《葬花吟》中的“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第三十七回《咏白海棠》中的“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第四十五回《秋窗风雨夕》中的“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第七十回《桃花行》中的“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这些诗词的描写,以其特定的寓意,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步步深入的描写了林黛玉的情感变化。

第三十四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一节中,《题帕三绝》的描写,更是把宝黛之情上升到了最神圣最牢固的盟誓之境。她问“暗洒闲抛更向谁”,她叹“任他点点与斑斑”,她感“不识香痕渍也无”,但此时此刻,她无需再担心什么,也无需再踌躇。命运使她经历了太多苦难,但宝玉这份至死不渝的感情,足以抵消那千般苦痛。此生的泪,虽是注定,但终是值得的。


一直以为,补不完的是离恨天,流不尽的是绛珠泪。但在日复一日的光阴流逝中,绛珠草的滴滴甘露终将慢慢消解,林黛玉的眼泪也终将慢慢干涸,只是那绛珠之情,至死不渝,万苦不怨。 

牵挂的何曾“空劳牵挂”?嗟呀的何曾“枉自嗟呀”?

这一世的奇缘何曾错付,这一世的心事何曾虚化?

说什么“莫向东风当自嗟”,道什么“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宝黛之恋已经成为木石前盟的接续,且求仁得仁,所以又有何怨?

三生石畔旧精魂,今世眸中点点泪。

化作鹃鸟枝上栖,声声悲鸣啼归去。

林黛玉,这样一个“泪”的精灵,“泪”的天使,哽噎了无数个芳华光阴,把自己凝结成一滴泪、两滴泪……百滴泪、千滴泪……直至泪尽,而人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若只如初见——浅谈《红楼梦》之宝黛初见
片言谁解诉秋心——走进林黛玉的精神世界
碎语成章
林黛玉: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卜喜逢 | “木石前盟”神话中的“还泪”浅析
红楼人物:来到人间太悲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