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中国古代名医有微信群,都会说点啥?(咳嗽篇)

小编导读

潜伏在中国古代名医聊天群的小编又来啦!(点击回顾前情:01胃炎篇 02失眠篇 03水肿篇这次,名医们准备团建游玩,不过为什么话题会跑偏到治咳名方?上次说到清代名医叶天士和薛雪间的“爱跟情仇”,最终因何而解?和小编一起来群里看看吧!

▶ 钱乙:字仲阳,宋代著名儿科医生,曾任太医丞,有“钱乙幼科冠绝一代”的美誉。其代表作《小儿药证直诀》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著作,比欧州最早出版的儿科著作早三百年。

▶ 程国彭:字钟龄,清代名医,著有《医学心悟》《医中百误歌》,广为流传。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一书,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能治外感、内伤诸咳。症见咳声重浊,咽痒,胸闷憋气,喉中痰鸣,有白痰不易咳出,舌苔白腻。

止嗽散现代推荐用量:桔梗9g,荆芥9g,紫菀9g,百部9g,白前9g,甘草3g,橘红6g。

▶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有温散寒饮、补肾纳气之功,主治外寒里饮,肺肾虚寒之咳喘,如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属痰饮宿疾者。

现代推荐用量:麻黄9g,芍药9g,细辛6g,干姜6g,甘草6g,桂枝9g,半夏9g,五味子6g。

▶ 一方泯恩仇: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生病,他精心调治的许久都不好。薛雪私下了解后,说这病应该用“白虎汤”,只是叶天士关心则乱,不敢给母亲用这种峻猛之方。叶天士听说后焕然大悟,换用白虎汤后叶母果然病愈,从此二人冰释前嫌。

▶ 吴鞠通:名瑭,清代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有“伤寒宗仲景,温病有鞠通”之说。其所著《温病条辨》被誉为“温病所必看之书”,其中所载大量方剂在现代临床中仍被广泛运用。杏苏散和桑杏汤都出自《温病条辨》一书,杏苏散有轻宣凉燥、理肺化痰之功,主治外感凉燥,肺气不宣,痰湿内阻之咳嗽;桑杏汤有轻宣温燥、养阴润肺之功,主治外感温燥、灼伤肺津咳嗽者。

杏苏散现代推荐用量:紫苏叶9g,杏仁9g,半夏9g,茯苓9g,橘皮6g,前胡9g,苦桔梗6g,枳壳6g,甘草3g,生姜3片,大枣3枚。

桑杏汤现代推荐用量:桑叶3g,杏仁5g,沙参6g,川贝3g,香豆豉3g,栀皮3g,梨皮3g。

▶ 喻言:本名喻昌,字嘉言,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与张路玉、吴谦并称“清初三大名医”,著有《寓意草》、《尚论篇》《医门法律》等。清燥救肺汤出自其《医门法律》一书,有清燥润肺、益气生津之功,主治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肺气肿、肺癌等属温燥伤肺、气阴两伤之咳嗽。

清燥救肺汤现代推荐用量:桑叶9g,石膏8g,甘草3g,人参2g,胡麻仁3g,真阿胶3g,麦门冬4g,杏仁2g,枇杷叶3g。

▶ 桑菊饮:依然是《温病条辨》的方子(难怪“中医四大经典”的一种说法是将《温病条辨》列入其中,真是记载太多好方了)本方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主治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属风热犯肺之咳嗽。

现代推荐用量:桑叶7.5g,菊花3g,杏仁6g,连翘5g,薄荷2.5g,桔梗6g,甘草2.5g,苇根6g。

▶ 苇茎汤:出自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主治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部感染、肺脓肿、百日咳、肺结核等属于热毒壅肺、痰热互结之咳嗽。

现代推荐用量:苇茎60g,薏苡仁30g,冬瓜子24g,桃仁9g。

▶ 小陷胸汤:出自《伤寒论》,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主治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胸膜黏连,胸膜炎等属痰热互结之咳嗽。

现代推荐用量:黄连9g,半夏12g,瓜蒌实15g。

▶ 罗美:字澹生,号东逸,清代名医。他将前贤效方及自制方130余首集成《古今名医方论》,师古而不泥古,博采众家之长,对历代名医和名方的评述见解精妙,详细阐明了传统配伍理论。香砂六君子汤即出自《古今名医方论》,有健脾益肺、止咳化痰之功,主治肺脾气虚之咳嗽。症见咳嗽久不愈,痰量反增,色白而黏,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体倦乏力,面色无华,舌体胖,苔白腻或白滑。

现代推荐用量:人参3g,白术6g,茯苓6g,甘草2g,陈皮2.5g,半夏3g,砂仁2.5g,木香2g,生姜6g。

▶ 泻白散:出自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有清泄肺热、平喘止咳之功,主治肺炎、支气管炎及小儿荨麻疹初期等属肺热咳嗽。

现代推荐用量:地骨皮15g,桑白皮15g,甘草3g。

▶ 黛蛤散:出自《医说》引《类编》,能清肝化痰,主治肝火犯肺,灼津为痰。症见咳嗽,痰多黄稠,或黄白相间,胸胁作痛等。

现代推荐用量:青黛、蚌粉,用新瓦将蚌粉炒令通红,拌青黛少许。每服三钱(9g),米饮下。

▶ 彭用光:明代医家,著有《体仁汇编》五卷。麦味地黄丸即出自《体仁汇编》一书,有润肺养肾、化痰止咳之功,主治肺肾阴虚之咳喘。症见干咳无痰或少痰,体质比较瘦弱,伴有舌体瘦,质红,少苔,脉象细弱。麦味地黄丸组成即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麦冬(15g)、五味子(15g)。

▶ 六味地黄丸:出自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因此他称其为小儿方。六味地黄丸本是因为小儿阳气足,担心益火过度,所以将仲景的肾气丸去掉了附子和桂枝,没想到现在变成了成人滋阴补肾的常用药。

现代推荐用量:熟地黄24g,山萸肉12g,干山药12g,泽泻9g,牡丹皮9g,茯苓9g。

▶ 金匮肾气丸:一个冷知识,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并不是源自《金匮要略》,它的组成源自宋代严用和《严氏济生方》中的“加味肾气丸”,也叫“济生肾气丸”,清代冯兆张(字楚瞻)《冯氏锦囊》中称其为“金匮肾气丸”;而现在方剂中所说的金匮肾气丸,则是指源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又名“八味肾气丸”。

济生肾气丸现代推荐用量:附子15g,白茯苓30g,泽泻30g,山茱萸(取肉)30g,山药(炒)30g,车前子(酒蒸)30g,牡丹皮(去木)30g,官桂15g,川牛膝(去芦,酒浸)15g,熟地黄15g。

肾气丸现代推荐用量:干地黄24g,薯蓣12g,山茱萸12g,泽泻9g,茯苓9g,牡丹皮9g,桂枝3g,附子(炮)3g。

▶ 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有辛温解表、宣肺化饮之功,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症见发热不退,咳嗽气喘,痰清稀多泡沫,呼吸痰鸣如水鸡声者。

现代推荐用量:射干9g,麻黄9g,生姜12g,细辛3g,紫菀9g,款冬花9g,大枣3g,半夏9g,五味子9g。

▶ 败毒散:还是《小儿药证直诀》的方子,也叫“人参败毒散”,有散寒祛湿、益气解表之功,主治感冒、支气管炎等属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之咳嗽。

现代推荐用量:柴胡9g,前胡9g,川芎9g,枳壳9g,羌活9g,独活9g,茯苓9g,桔梗9g,人参9g,甘草5g,生姜3片,薄荷3g。

原本的团建地点讨论变成了治咳经验交流会,群管理员岐伯还在等大家推荐目的地。各位名医会希望去哪里团建呢?这些地点会有什么样的中医故事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中风十大名方及临床应用
单一中草药治病连载(十三)*
【转载】名医名方:扶阳汤:补肾通痹汤:温阳降浊汤
名医名方秘方(四十三)
知母 中药配对奥妙 既苦寒清热又甘寒养阴
一轮考点订正||方剂学之治燥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