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子》民治思想探析


民治思想就是治民思想,也即《管子》所说的“牧民”。管子辅相齐桓公称霸天下,深知首先要征服的就是民众,赢得民心才能真正称霸天下。所以,《管子》对如何治民作了较全面的阐述,提出了许多延续千年而亘古不变的至理。

从广义的角度看,《管子》整部书都在讲如何治理民众、治理国家以称霸天下,《管子》绝大部分篇章都有民治思想的影子。从狭义的角度看,《管子》的民治思想又界定以民众为直接治理对象,这样的内容就有限定了,大致包括《牧民》在内的几篇专论和其他几篇涉及民治内容的篇章。把这些思想集中梳理并以概括,《管子》民治思想大致有以下内容。

一、加强民治非常重要

《管子》认为一个国家掌握着诸多百姓的命运,一定要采取措施加以治理以确保协调运行。“操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权修》)加强民治的原因,《管子》认为:“民之性也,辟则愚,闲则类。”(《乘马》)百姓的本性是放纵就会走上邪路,约束就会走上正道,所以民众是需要治理施教的。“无以牧之,则处而不可使也”“民众而可一,则有以牧之也”(《权修》)没有办法治理好民众,即使人口众多也不能有效使用;人口众多而能够统一号令,是因为有效地治理了民众。加强民众治理是称霸天下的前提和基础,《管子》对此有深刻的阐述。

二、“以人为本”是核心

“以人为本”这个概念在当下深入人心,读《管子》才知道两千多年前管子就已经把它提升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管子》主张:“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霸言》)霸王之业的开始,以人民为根本。本治则国家巩固,本乱则国家危亡。管仲在回答齐桓公称霸天下的举措时,强调要“必从其本事”,并进一步对“本”进行阐述道:“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霸形》)。强调齐国的百姓是君主立国的根本,必须从诸多方面为民众着想。由此可鉴,管子是“以人为本”的开创者,是《管子》民治思想的核心。今天熟知的观点,如“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等,这些都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思想对后世历朝历代影响巨大。

三、“爱民”是导向

《管子》认为“修政以干时于天下”的方法“始于爱民”(《小匡》),把爱民作为一匡天下的出发点或者说是基本导向。《管子》阐述爱民之道说:“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小匡》)爱民的方法是要使民相亲相爱、生衍繁殖、生活富裕、教化守礼、行正不邪,达到天下大治的景象,称霸天下才有基础。《管子》认为爱民的目的是用民,只有爱民并将爱民之道加以实施,则民才能有效使用。“计上之所以爱民者,为用之爱之也”(《法法》)。爱民是要讲原则的,不能毫无条件限制。《管子》认为“为爱民之故,不难毁法亏令,则是失所谓爱民矣”(《法法》),爱民而有损法律的威严,那是偏离了爱民的初衷,失去了爱民的根本。《管子》强调要做到“不为爱民亏其法,法爱于民”(《法法》),法比爱民更重要;认为“爱民无私曰德”(《正》),强调真正的爱民是无私于天下,用社会公认的德行来爱民。

四、坚持教化民众

对民众进行教化是实行民治的重要手段。《管子》非常重视教化治民,阐述了许多思想观点。《管子》主张“叁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以为民纪”(《小匡》),把民众按照“士、农、工、商”从业不同而划定不同的区域居住。按此,《管子》认为“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小匡》),年少的时候就在不同区域学习本地域内的风俗和礼教,他们安心于此,不会因看见别的事情而改变志向。这一思想可概括为“划地而教”,这是管子关于教化民众的典型思想。另外,《管子》强调如果为君者能够身体力行,则老百姓自然就被教化了。“身立而民化,德正而官治。治官化民,其要在上。”(《君臣上》)。《管子》要求推行礼义廉耻,主张“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治之本也”(《权修》),强调教化要从小处着手,这是进行民治的根本。主张“教行于妙”(《幼官》),强调教化是由于施教细致而得以实行。等等。教化民众以达到大治是《管子》的重要民治思想。

五、推行民生保障政策

民生保障就是社会保障制度。《管子》认为“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优之以德”,强调“不知其疾则民疾,不忧以德则民多怨”(《小问》)。治理民众最核心的是要知道人民的疾苦,推行道德教化,以解决民之疾苦,平息民之抱怨。鉴此,管子在入相仅四十余天的时间内,五次施行九种惠民的政策,即“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疾”、“通穷”、“赈困”、和“接绝”,并分别设立专职官员,制定一系列赡养老人、扶育幼儿、体恤孤儿、供养残障、媒合鳏寡、关心病人、扶贫帮困、赈济灾难、抚恤士卒的措施办法。这些政策,实际是一整套比较全面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涉及到民生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管子是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开创者,《管子》论述的社会福利保障内容为后世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历代君王在施行以法治国的基础上,辅助施行德政提供了最有力的借鉴;与西方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相比,更是早了千年以上。总之,现在来看,这些社会福利制度的内容大部分都不过时。

六、主张富裕民众

预治民必先富民的道理,现在考究管仲应该是开创者。《管子》认为:“凡治国者,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民贫则难治也。”(《治国》)为达到治的目的,首要任务是让民众先富裕起来。“民富易治”蕴含着朴素的唯物思想,不能不称叹管子思想的超前。管子在此认识基础上,在《管子》中提出了著名的论断:“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粮食富裕,人们就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一个人连温饱这一基本生活问题都保证不了,何谈对其施以礼仪等的教化和治理呢?这个道理显而易懂。《管子》主张要富裕必须要有具体措施,提出了“六兴”的办法:强调要“厚其生”,邓开辟四野,建造住宅,讲求种植,鼓励耕作。解决民生相关的问题。强调“输之以财”,即开发财源,疏通积滞货物,修筑道路,便利贸易。强调“遗之以利”,即修筑水坝防涝抗旱,兴修水利。强调“宽其政”,即薄赋、宽税、宽刑以减轻人民负担。强调“匡其急”,即救民之急,关心百姓疾苦。强调“振其穷”,即救助贫穷,给予饮食、衣服帮助。这些措施确实让齐国人民逐步富裕,齐国也成为当时其他诸侯国民众竞相“移民”的目的地国。

七、主张利民以治

管子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所以他在治民的指导思想上,非常注重“利”的实际功效。《管子》道:“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五辅》)想要赢得人心,没有比用利益刺激来招募更有效的了。《管子》认为:“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于四方无择也。故欲来民者,先起其利,虽不召而民自至。设其所恶,虽召之而民不来也。”(《形势解》)人民,有利则来,有害则去。要招来民众,必须先创造对他们有利的条件,这样即使不招而民也会自至。所以,纵观《管子》,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规律就是:管子制定政策很注重分析人性然后相应施政,而不光是在精神上的激励和鼓动。这与儒家提倡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截然不同,试问这样的标准有几个人做得到?所以,“利民”思想不是单纯的只讲利益不及其他,而在兼顾人性的一种客观务实的做法。我们需要精神上的形而上,但更需要务实的形而下,“利民”方能更好治民的思想,拿到当今也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八、积极赢得民心

治民的关键在于赢得民心。《管子》认为:“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五辅》)人心不可不注意,这是天下最重要的问题。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牧民》)认为政策政令的好坏,要以民心向背这把尺子来衡量。《管子》主张:得人心者,莫不在“德、义、礼、法、权”五方面进行施政,倡导“厚其生”等六种扬兴德行的政策,认为这样“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上”;倡导孝悌等七类礼义规矩,认为这样“民必知义然后中正”;倡导上下贵贱等八类职分,认为这样“人必知礼然后恭敬”;倡导任官辩事等五种履职本分,认为这样“功足观也”;倡导度天度地度人等三种权衡尺度,认为这样“民必知权,然后举错得”。赢得民心,则“其民引之而来,推之而往,使之而成,禁之而止”(《任法》)民就会听令,治理政策很容易施行。赢得民心是民治的最终目标。

由上,《管子》民治思想丰富而深刻,超越时空而富有生命,历经千年而旗帜不倒。《管子》的民治思想,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以“赢得民心”为落脚点,在行程中施以化民、生民、富民、利民等各项政策,即立得高看得远,又落地实有成效,为后世树立了治民的榜样和正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德惠民——《周驯》中的君民关系
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8-9)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管子》【1】
《管子》的强国富民思想
民本思想---关玉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