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六韬》军事思想之浅见

《六韬》与战国晚期的《尉缭子》等典籍阐述的相关内容基本一致,成书时代也大致相同。《六韬》相传为姜太公吕望所撰,但据历史学者考证,其书并非殷周时期的作品,而是后人假托姜太公之名写成的,不过是想借以广流传而已。

“六韬”,就是六种秘密的谋略,即论述战争问题的六种韬略。分为“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和犬韬”六卷,共计六十篇,其所论述的内容涉及治国理政、战争战略、军事战略、作战指导、作战方法、人才选用、军队治军等多个方面,这些内容穿插在六篇的不同章节内,致使不能严格区分每篇是专门论述哪一内容。

鉴此,纵观《六韬》,全书以姜太公同周文王、周武王问答的形式写成,也以文王、武王父子密谋兴周灭商的背景而展开论述。开宗《文师》篇,姜太公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这一重要命题,强调“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继而主张必须从“仁”、“德”、“义”、“道”四个方面着手,天下便会“归之”,也就是说可以夺取天下。从逻辑上讲,可以把此篇看作是周灭商的政治纲领和战略决策,理解为《六韬》的立意之篇,后面的各篇章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这些措施和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诸多方面:

一、遵循治理国家的诸多方略

治国理政,涉及政治、军事、经济、外交诸多方面,《六韬》立足当时历史背景,都作了较为全面精彩的论述。《六韬》认识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主张“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追求“上贤,下不肖”的理想境界。主张:欲使主尊人安,“爱民而已”,“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做到“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提出:“削心约志,从事乎无为。”主张君主要清静无为治理国家,主张“太上因之,其次化之”,最好的政治是顺应民心,其次是感化民众,做到“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遵循圣人的德治。强调君臣要自重,主张“为上唯临、为周”,“为下唯沉、唯定”,这样“大礼乃成”。强调要举贤任能,做到“将相分职,而各以官名举人”,令“实当其名,名当其实”,避免“有举贤之名而无用贤之实”。注重发展经济,提倡大力发展“大农”、“大工”、“大商”三宝,强调“必从事于富,不富无以为仁”,富民强国为实行仁政奠定基础。主张在天下安定、国家无事之际,强调“存者非存,在于虑亡;乐者非乐,在于虑殃”,做到安不忘危、和不忘战。主张“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为君者要“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这样便会“诚畅于天地,通于神明”,国无不治也。把握了诸要领并施行之,就是得“道”,就是领悟“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之精髓,正所谓“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惟如此,便会“大明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也。

二、主张不战而胜的战争战略

《六韬》主张:“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认为诉诸军事手段是情非得已而为之。这种不得已为之也应该是建立在得天道、得人道基础上而为,所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是也。即便在拥有正当理由而战时,《六韬》主张的是“全胜不斗,大兵无创”的全胜战争,主张“上战,无与战;争胜于白刃之前者,非良将也。”强调“以文事伐人”,即采用政治、外交手段来打击敌人,同时,要努力赢得民心,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直趋”,这样就会“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最终将实现“兵不接刃而敌降服”的全胜目标。另外,《六韬》也注重处理好“文伐”与“武伐”的辩证关系,主张“十二节备,乃成武事”,强调“文伐”只有和“武伐”结合起来,做到“征已见,乃伐之”,才能达成战胜敌人的战略目的。

四、遵循科学的作战指导

作战指导决定着战争的组织实施,有什么样的作战指导就会有下之相适应的兵力运用方式。《六韬》有关作战指导的观点不乏有其独到之处。《六韬》主张“凡兵之道,莫过乎一”,强调战争必须实现统一指挥,并引用黄帝的话“一者阶于道,几于神”,认为统一指挥可以说是接近神妙莫测的境界,要求“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其对集中统一指挥这一重大命题已有其更加深刻的认识。主张要正确判断战略形势,强调“未见形而战,虽众必败”。在强调慎战基础上,主张积极备战,要求和平时期必修“战攻之具”、必设“守御之备”。主张兵贵神速,强调兵胜之术,在密察敌人之机后,必须“速乘其利”,以“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之势,“疾击其不意”。主张因敌而制,强调“势因于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必须根据敌人的行动而决定战术的变化。强调人的决定性作用,指出:“胜负之征,精神先见。明将察之,其败在人。”主张再好战争的筹划,最终要靠人来实现这一唯物辩证观点。主张果断指挥,指出“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时机成熟时绝不能拖泥带水,贻误战机。主张加强军事训练,提出从单兵训练直至全军训练的逐层次教战方法,唯如此,才能“成其大兵,立威于天下”。

五、注重将帅的选拔使用

《六韬》不惜大量笔墨,对将帅的培养、选拔、使用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可以说是开创先秦兵书之先河。《六韬》强调:“将必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作为对为将者的总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六韬》主张“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将”,故“置将不可不察也”,要把握“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的十五个方面,采取八种方法鉴别为将者“贤与不肖”;主张“社稷安危,一在将军”,必须采取庄重严肃的仪式“以授斧钺”,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下至渊者,将军制之”。《六韬》强调为将者,要具备“勇、智、仁、信、忠”五个方面品德修养,避免“勇而轻死”等十个方面的缺陷;要“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做到“刑上极,赏下通”,赏罚分明以立威信;要做“礼将”、“力将”和“止欲将”,与士“寒暑必同”,身先士卒,赢取人心。按此,为将者则“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君于后”,必将“兵不接刃,而敌降服”也。

六、注重加强司令机关的建设

《六韬》主张:“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强调君主统率军队,必须有得力的助手相辅佐,以造成非凡的威力和态势。继而主张要顺应天道,设“股肱羽翼”18类72人,这样便会“殊能异技,万事毕矣”。对照今天的军队组织架构,这18类72人主要包括:战略筹划、作战参谋、测绘、导航、督查、后勤、装备、通信、特种兵、顾问、高级参谋、外交、宣传、心理、情报、医务、财务等职数人员。《六韬》强调,对这些人员要“因能受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纲纪”。《六韬》的这一思想,是先秦兵书中关于机关设置最为全面的说法,可见,在战国晚期,古人就有机关的概念而且设置相当完善,着实难能可贵。

七、加强武器装备建设运用

武器装备是战争力量诸要素中重要因素之一。它是军队战斗力的物质基础,不仅影响军队的士气,还对战争进程甚至结局起着决定性作用。《六韬》专设一篇论述武器装备的建设运用。其强调“王者用兵,三军器用,攻守之具”,必须“各有科品,此兵之大威也”,深刻认识并高度重视武器装备的重要作用。接着,《六韬》以出兵万人为例,详细罗列了陷坚阵、败强敌所需要兵器的种类、数量、编配和运用;陷坚阵、败步骑所需要兵器的种类、数量、编配和运用;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所需兵器的种类、数量、编配和运用;军队拒守、越堑、渡河、结营等所需器材的种类、数量、编配和运用。此外,《六韬》强调,除以上配备的器材外,还需要配备整治维修各种器材的工匠,以随时修补毁坏的器材;强调“凡三军有大事,莫不习用器械”,主张要加强武器装备的训练使用。等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六韬》能够立足当时时代背景,着眼生产力实际,对各类武器装备进行分类、编配及运用,暂不论其科学与否,仅此一点就足以验证其积极的鉴于后世之意义。

八、加强各军兵种的运用

战国时期军事领域的重大变化之一是产生了新的兵种,步兵、骑兵终于从车兵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兵种登上了战争舞台。因此,如何组建步兵、骑兵、车兵,以及在战斗中如何使这三个兵种协同配合作战,成为一个重大又必须回答的问题。《六韬》注重对各军兵种特点的分析和运用规律的把握,是其又一闪光点。其认为“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步兵的特点是灵活性大,能适应各种地形、天候和战斗形式;车兵的特点是有较强的攻防能力,但车战方式比较呆板,须列成整齐的车阵,施行正面冲击;骑兵的特点快速机动,有着强大而猛烈的突击力。鉴此,《六韬》主张“三军同名而异用也”,强调步兵作战必须依托丘陵险阻,占据有利地形,以长兵器在前、短兵器在后,轮番战斗;骑兵作战要把握“敌人始至”等十种有利战机,避免“败地”等九种不利地形作战;车兵作战要避免“死地”等十种不利地形,把握“敌之前后行阵未定”而陷之等八种有利战机。综上可知,扬已之长、避已之短是《六韬》关于各兵种运用的主要宗旨。《六韬》这一先秦时期兵书,能够蕴含朴素的兵种意识,进而分析各兵种特点、掌握运用规律,据此组织作战的立场和方法,具有深远的借鉴和学习意义。

九、坚持“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兵役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巩固自己的政权,并进而扩张自己的势力,都竭力发展生产,把富国看作是强国之本,认为国不富不可以养兵,更谈不上强兵。同时认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更不能立国。结合当时以农为主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这种现象表现的特点就是以农立国、以兵卫国,进而发展成“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强调农战的兵役制度。《六韬》专立一篇对此进行了论述。强调平时的生产和生活器具,战时可转化为武器装备;平时的生产技术,战时可转化为战斗技术;平时乡里的行政组织,战时可转化为军事组织;平时的各种农业设施,战时可转化为军事工程。主张“善为国者,取于人事”,“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X有尺度”。这种兵役制度,平战一致、寓军于农、转换迅速,既能富国又能强兵,是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够采用的合适的制度。

十、掌握不同情势下的作战方法

《六韬》用了近三卷的篇幅,广泛论述了各种条件下的作战指导原则和战法,其篇幅之大,范围之广,分析之详尽具体,在先秦兵书是绝无仅有的。在论述江河湖沼、深草及灌木丛林、森林地作、山地、河川、山水隘险等地形条件下作战,其首先分析地形特点,鉴此提出应遵循的作战指导和具体的战术方法,以及需注意把握的问题,其针对性和适用性非常强。在论述两军对阵时,区分突围战、疲惫和袭扰战、迂回和伏击战、遭遇战等不同作战样式,提出遵循的作战原则和具体战法。在处于被动情势下,如何防敌夜袭、防御反击、反击敌军突袭的作战指导原则和方法。特别还针对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情况,论述了以少击众,以弱胜强的战术方法。等等。其内容涵盖了战术行动的方方面面,操作性和指导性都很强,不失为战术方法的集大成者。

另外,《六韬》也提出了许多诸如《五音》主张用五音配合五行来观察和判断敌情的方法、《兵征》主张通过各种征候预测战争胜负的方法,从唯物辩证的立场讲,这些方法迹近荒诞,不足凭信,都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于今而言并无实际意义。

综合而言,《六韬》一书内容丰富,论述详瞻,涉及到了当时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从而构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兵学体系,堪称先秦军事著作中的大成之作,在不少问题上,具有独创性的启迪意义。它的问世,充实了我国军事理论的宝库,标志着我国先秦军事思想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在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来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九十三:《六韬》
《世界军事战争史-045》印度《政事论》的军事思想
《六韬》中的战争思想,流淌于光阴长河,跨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
天时离不开地利 |《孙子》兵解 5
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兵家著作:《六韬》
《孙子兵法》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