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靖难之役”后的御赐状元是怎样砥节砺行的

   据史学家的考究,自隋朝开始,直到清末,古代总共出了649位状元。明朝立国276年(1368-1644)共出了90个状元。有一位“破格”提拔的特赐状元,也是宁化历史上唯一的一位状元,名张显宗,字名远,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出生于福建宁化县石壁镇陂下村,6岁丧父,由母黄氏抚育成人。1408年走完人生,享寿46 岁。短暂的生命里却奏响了一曲砥名砺节的乐曲。

明洪武二十四(1391年)三月科举殿试时是许观中状元,史载许观也叫黄观,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六首状元”,即县考、府考、院考、乡试、殿试均为第一名,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学霸。张显宗为殿试第二名。明太祖朱元璋见他是姓张的,便出了一个对子考他:“张长弓,骑奇马,单戈合战。” 这个上联出的很微妙,既是拆字,又有合字,难度颇大。张显宗从容不迫地对答:“种重木,犁利牛,十口为田。”这下联对的也极为工整,且合时况。朱元璋龙颜大悦,便特赐他为状元。还有一个传说,《水东日记》、《抚汀志》都有载:说是殿试的前一天夜晚,朱元璋作了一个梦,梦见皇宫的屋檐下有一个钉子,上面挂着两根长长的丝绳,一直堕到地上(暗喻“显宗”)。当然,传说不足为信。但是,能“破格”且钦定特赐者,确有非凡之处。 

话分两头说。张显宗人生经历了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建文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和成祖朱棣(1403年——1424年)三朝皇帝。显宗受钦定后,初任翰林院编修,相当于秘书;续任太常寺丞,也算副部级干部了;再任国子祭酒,掌管教育。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正月,显宗任工部侍郎时,太祖朱元璋驾崩,建文帝即位。显宗时年35岁,距28岁被钦定为状元也就七年,也就是说他在太祖朝中任职是七年,可谓仕途通畅。建文帝 朱允炆得益于马皇后的正宗血统 ,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 朱标 之子,以皇太孙身份承继大统,改明年为建文元年。建文帝在位时,其四叔朱棣(后来的明成祖)发动" 靖难之役 ",并于1402年(建文四年)攻入南京城(当时明朝的首都),南京皇宫已被烈火所焚,建文帝下落不明,时年显宗39岁,显宗在建文帝朝内任职四年。朱棣于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永乐六年(1408年)十二月,显宗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任所,终年46岁,朝廷追封他为工部尚书,显宗在成祖朝内任职六年。显宗在明朝任职时间总共是十七年。

作为皇帝,朱元璋在历史上是有所作为的。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自古以来,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朱元璋的缺点,这可能与其少年艰苦,坎坷的人生有关。显宗能受其钦定状元,先后任职翰林院,太常寺, 国子监祭酒,位重而前程似锦。建文末年正月,仍任工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级别,而且正值青春年华,说明建文帝赏识有加。可是好景不长,一位才华横溢的贤人就因成祖的篡位,不仅仕途夭折,人生也进入低谷。瓜蔓抄是朱棣夺位后诛戮建文帝诸臣之手段。姑且不论其政绩如何,因谋反而得位,总是口碑不佳,更有其残酷的诛连五族做法,更是人人心惊胆战,望而生畏。

命运的改辕换辙,是由于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纂权而登上皇位,显宗由建文帝之臣,一夜之间跌入命运谷底。作为建文任上的工部侍郎,“靖难之役”时正被派往江西召募壮丁,筹募军粮,以御靖难。成祖上位,显宗被南昌百户刘恩缚送京师,成祖念及显宗乃太祖旧臣,惜其才释而不诛,谪戍兴州(今宁夏境),镇守边关三年多。从京城到边塞,弃文从武,镇守边关,其内心一落千丈,却未见精神萎靡不振,意志未见消沉,否则就不可能有成祖派遣其随军前往交趾之行。

永乐四年(1406年),交趾(今云南、越南境)黎季牦父子据地叛乱。明成祖翻阅《御戎策》,赏识张显宗的才干,派他随同朱能、张辅领八十万大军南征交趾。朱能、张辅都是成祖朝廷重臣。朱能早年便在燕王 朱棣 麾下效力,曾随朱棣北征,收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靖难之役也功不可没,可惜这位主帅一进入交趾便病殁。张辅早年随父参加 靖难之役 ,累封新城侯。永乐四年(1406年),张辅以右副将军随成国公 朱能 南征安南 ,旋即接任主帅,屡战告捷,于次年灭亡 胡朝 ,改安南为 交趾。显宗能够跟随这两位重臣出征,足以说明成祖消除了对他的成见,更重要的是成祖是通过翻阅《御戎策》才重新关注起显宗来。安南为越南古名,自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开始成为中国领土,至五代十国时的吴权割据脱离南汉,北宋无力统一,故正式独立。此后越南长期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存在。显宗从1406年进入,直至1408年病殁。在这块贫瘠、边远的土地上仅呆二年。时间虽短,业绩却突出。从州卫到左布政使(相当副省长),到逝世后朝廷追认为工部尚书(相当部长)。两次职务上的飞跃,更能说明了他在交趾的工作是可歌可泣的。

先贤黄槐开在其《张名远先生集跋》云:“其后谪戍长,见诸《通纪》。永乐五年丁亥六月,以前工部侍郎张显宗为交趾布政。夫日前工部,则征交趾时,公盖从戎罪卒也,曰交趾布政新命也。不数月而即终焉,公之心有难以语人者。总之,公之精忠大节,事迹不表白于天下,大都靖难以后事难表白,所以忠孝名臣多湮没无传焉。故观公之遗录,赍志以没,皆忠孝之大关而无歉者也。”明.焦竑在《交趾左布政使张显宗传》云:”显宗家居有孝行,从政能敏。为祭酒,首疏便宜数事,申明学规,修举百废,纲纪一新。其为交趾,当平定之初,夷民未安。显宗宣上恩德,劳来抚绥,民皆安之。“

成祖朱棣遣张显宗到一块刚入版图,又动荡不安的行政区域,是出于对其考察,还是泄怒,若后者似有悖情理,因显宗此前仅系一州卫镇守边关,势弱艰苦,已经痛苦之极了。若前者说明显宗在州卫位仍然出色,受到成祖的关注。出于考查倒是顺理成章。显宗同样在交趾干得很出色:劳来抚戢,彝民安抚。寻卒于官,交人祠祀之。对于少数民族彝族,原称夷族,还有蛮夷之称,显宗通过安抚民心,稳定政局的怀柔策略,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团结民族人士,发挥他们自身的作用,配合布政使将交趾治理得秩序井然。显宗在交趾短暂的二年时间里,已经全部放下了个人得失,投身到为民、为国、为民族事业之中,积极实施安抚政策,对西南疆域的开拓贡献显著,交趾人视他为父母官。卒后为他建祠祭祀。

那么,张显宗以一名明太祖亲赐状元的荣耀,在明政权更替之时,没有自恃清高,没有像许观那样尽愚忠,选择对立,抗衡,与成祖不共戴天,最后以死了之。而是审时度势,忠事以国,爱倾于民,矢志不渝,慎独、慎微、慎言、慎行,不犯龙颜众怒,不为苟且求生,只为丹心一片照汗帜。更重要的是,以显宗博学多才之识,悉世间本是无常客,贬谪本是家常饭,史上状元郎遭贬也多,人生本属不易,苦差也能成正行。正因显宗胸有正念,视逆境为悟道之器,视困难为磨砺之道,身体虽然流放了,精神却得到升华。显宗的睿智之处在于能够及时地转移注意力,将全部地身心投入到为民众谋之福祉上,为国家民族团结的利益上,很快地从“靖难之役”的阴影中走出来,生命虽然短暂,光环却耀眼四射,得到朝廷、交趾和家乡的普遍赞誉。他走后,朝廷追认,交趾供奉,家乡为其建表忠祠和牌坊,文人墨客为其撰文、赋诗,赞扬其蒙难正志,箕畴以明,首阳苦节,周鼎以尊。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代七十古稀,四十六岁离世不算寿终正寝。但张显宗选择了有别于许观的做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泰山与鸿毛之间取其重而谋其正。其诗《题望云图》云:“铁石心肠松柏姿,早为别驾在京师。绛云冉冉山西起,亲舍悠悠日下思。潇洒亭台凝盼处,徘徊花竹系情时。显扬事业无他道,一片忠心报国知。”便很好地表达了他本人的心跡!“从附之初,兵、农以数百万纪,号令所及,民庶欢呼”①说明交趾民众对张显宗之政是拥护、支持和赞许的。若能占天时,又逢地利,平台延伸,空间扩大,或许其才能、其智慧将得到更大的施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吏部尚书蹇义:被朱元璋看重,受朱棣、朱高炽信任,与夏原吉齐名
[历史]一个诅咒使大明王朝走向坟墓
什么是真正的高情商?且看一代谋臣姚广孝的成功逆袭之路
明朝那些事之靖难之役
明初有多少皇亲国戚卷入燕王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
明清史丨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真的逃出生天?其实,这只是建文旧臣的谎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