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明理·《伤寒论》中的定义隐藏
上一篇我们讲到《伤寒论》中用于命名的词有:名曰、此名、名为、之为等等。这些词表示命名,也就是在下定义,从而形成概念。除了这些明显提示下定义的词语外,还有一种是定义隐藏。定义隐藏指下定义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先导词提示这是在下定义。由于他没有明确地告诉你在下定义,这时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名”,就导致大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比如《镜心斋校注伤寒论》103页的205条。“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知犯何逆,以法治之”,中医谁都会说这句话,但很多时候说了等于没说,可能中医学者自己也说不清楚。
“知犯何逆”的“何”是个代词,代指“吐、下、发汗、温针”。“逆”指的是误用汗、吐、下、温针。这句话白话文的意思是:如果病人已经吐了、下了、发汗或者用了温针,谵语说胡话,而当下已经没有了柴胡证,这个是坏病。“此为”在这里是一个判断,判断它是个坏病。我们要知道他逆在哪里,或者说他做错了哪一点,究竟是误吐,误下,误汗还是误用温针?然后再以法治之。比如误温了,就要清。误下伤及阳气,伤及脾胃,那就要补。误汗是因为“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发汗交感神经兴奋,病人很容易讲胡话。在中枢神经系统,我们都不说交感神经兴奋,而是中枢兴奋性递质水平太多。

大家看“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跟“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这里就在讲前面这四种误治方法会出现谵语等坏病。如果柴胡证没有了,这是发生了坏病。大家要知道它究竟是怎么误治的,到底哪个方法治错了,才可以“以法治之”。

我们可以看到这句话说得很清晰,但是被很多注解《伤寒论》的注家说得太玄了。什么病都“知犯何逆,以法治之”,说了等于没说。其实张仲景这里是实指,我们经常把张仲景的实指的描述当成虚指。实际上他的书里几乎没有虚指的东西。我们知道文言文竹片保存起来很困难,实指的内容都记录不完,哪还有那么多虚指的内容?但是张仲景在书中对定义进行了隐藏,我们很难去理解它。从文言文的角度上讲,它不是对定义真正进行了隐藏,因为句子表达得非常清晰,而我们习惯了读白话文,有时候很难去了解,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是我们没有受过逻辑思维的训练。如果有过逻辑思维的训练,马上就知道“何”是代词,代指前面的“吐、下、发汗、温针”。“逆”是指误吐、误下、误发汗、误温针。为什么是误?因为“少阳病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使用“吐、下、发汗、温针”就是误(治)。是做了不可为的事情。所以这样讲大家一下就明白了,当学生问为什么开这个方时,你就不会只回答“知犯何逆,以法治之”。好多中医就是这样子的,喜欢说得很玄,学生都顶礼膜拜,其实听完什么都没有讲明白。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论》学习笔记150
坏病与变证之不同
夜读伤寒-267
【伤寒论条文及学习笔记】伤寒论第267条
【学伤寒】条文第267条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267条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