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赠我一座黄金城——童年与梦乡



在书里,在婺源

文 | 方小武



偶尔,会经历一种错觉,回到婺源那个名为『荷田』的村庄时,自己竟恍惚不知身在何处,只因在这里度过的童年已经面目斑驳。凝视那些往日的蛛丝马迹——河面、山林、果园、田野,好似梦境一般进入了一个朦胧的世界,那里有故人,更有故事。各种欢笑各种热闹,像随风扬尘而去的沙粒,空余满眼闪亮的金黄。


或许很多人也会体验这样的恍惚时刻,而其中大多并非开启潜意识,渴望时光倒流回到童年。因为我们始终都站在童年的影子中,如布罗茨基的一阵悲悯:“我一时还难以相信,性格形成的所有线索均可以在童年生活中被发现。”当岁月初始时欢愉的根源,一步步蜕变为不起眼的角色,惊涛骇浪的成年生活,尴尬地暗藏着一副平庸的讽刺画。那些拥有眼花缭乱的语词光谱的童年,唤起的是一记嘹亮的响指,消解着我们成年生活的阵阵哈欠。在一个奉进步为圭皋的时代,回顾往事要比展望前程有更多收益。


“很多年过去了,但我不记得睡梦中发生了什么。”在时光与记忆并置造成的深渊中,晚年的切斯瓦夫.米沃什写下了这行诗歌,洞察着自我的挫败与眩晕的消耗,成为一桩重获新生的信仰事件。而自己则幸运的多,周遭的山与水就是自己童年生活的信仰,茫茫星空下的村庄,山林为裳,清风作曲,轻姿曼舞,妩媚不失温柔,雄浑不失灵气。时隔多年,它们和儿时语文课本上那些描绘单纯景致的篇章一样,光芒如初,如《可爱的北大荒》、《初冬》、《少年闰土》。


蚂蚱与蜻蜓齐飞,童年共山水一色。生而在江南水乡是幸运的,而漫步山水间更是褶褶生辉。倘若没有夏日的碧水长空,没有秋日的风吹稻浪,童年与婺源,都只会像一个无从辨识的传说,一个潜意识里不曾谋面的梦。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几本书,关乎婺源,关乎山水,更关乎徜徉其间的童年。





《水岚村纪事》


历史与地理边缘的山村往事



一本从偏僻山村流落民间,尘封半个世纪的少年日记,被有心人觅得。借此良机,苍茫明灭间,作者从水岚村这片弹丸之地,访婺源前生,续徽州前梦,也带领读者回到遥远年月——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婺源山村的生活现场。


日记中的少年詹庆良,目睹姹紫嫣红、草木枯荣,也关注风云际会、世事沧桑。历史深处的平凡村庄与沉寂岁月,借由他鲜活闪亮的观察和记录,攫取了旁观者纷繁复杂、永不枯竭的想象力。孩童的嬉戏玩闹、长辈的辛勤耕作以及村落的各类祈祷祭祖仪式,那一代村落历史中已经隐匿的传统、尊严、激情,重新获得了顽强的形体语言。其中一些生活场景,在二十一世纪初,依旧延续着,历历在目并充满温情,如清明时节的祭祖扫墓。


青山不语花为邻,绿水无音鸟作伴。水岚村,没有过多席卷进时代,却因其质朴,如童年一般,对每一个时代发出恒久的诱惑。






《婺源的桥》


古今一袭山水桥为媒



“我曾经为一个瞎子所感,所以,我的灿烂的花开之中,实有那盲人的一见。”这是废名未完结小说《桥》中,最为人钟意的一句。在《婺源的桥》里,它则尤为契合了桥的意境与功用——千年幽微,一桥为烛,通达古今。一座座已遁迹或仍健在的古桥,告知我们从何而来,去往何处。


作者走访婺源的一个个村落,抽丝剥茧溯源而上,从起初的修建到后来的兴衰,众多木桥和石桥呈现的命运纹理,延伸的历史轨迹,它们的故事与传说、质朴与荣光,汇聚成一副人来人往的光影图景。婺源的桥不光架接水南水北,更承载着每一个村庄的公共意识,以及村庄民间性情与精神的建构。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这些桥的名字,或与周边山水相辉映,如松雪桥,或彰显文化传承,如儒林桥,或见证历史,如岳飞桥。这场考古意义上的寻桥之旅,那些遗落或散佚在时光之中的古人智慧与道德感召,最终殊途同归,启发并完成我们现代社会的“成人礼”。






《儿时琐忆》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作者蒋彝先生,是民国一代的典型学人,学贯中西,有旧式文人的细腻情思,也有西式知识分子的开阔视野。晚年在英伦,他用纤细而富有灵性的笔触,回首二十世纪初的九江童年生活,从春日踏青郊游,夏日泛舟湖上,秋日登高望远,期间所见的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朵云、每一丝雨、每一个行人,皆被他纳入笔下,用一个个清丽的词汇将它们反复摹写,观察体识着稚童眼中的世间万物。


“情深不寿,慧极必伤”,作者对儿时克制的素描记忆,就如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一般,故事纯真,又带着沧桑岁月积淀下来的从容与忧伤。仿佛夏日炙热的高阳,以柔和写意的色彩散落在画布上,却令旁人无处不感受一个世纪前九江城的壮丽与温情,也留下精神珠玑,滋养后人。


值得一提的是,蒋彝先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最早将“Coca-Cola”翻译成“可口可乐”,成为一段脍炙人口的品牌传播史佳话。






《另一种童年的告别》


杏花消息雨声中



我们如何能与童年道别呢?如作者所言,确切告别的是农业文明社会,农业社会或许是最后一代与自然为伍的生活方式。


作者通过搜罗并整理众多的各种自传,从教育、家族、前途、宗教等维度,系统地还原了出生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那一代人的童年生活,兼具散文的美感与学术的谨慎。


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目睹其间孩童欢乐与失落的一些游戏和劳作场景,也并非隔岸观火——一种发展了五千年的文化,毕竟始终会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痕迹。与其说追怀,更像对逝去年代的一场巡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每个村落各具特色!
徜徉在中国最美的乡村
油菜花之外的婺源 拍春天也要独辟蹊径
三月,去寻找最美的婺源吧!
中国最“圆”的村庄在江西,山水环绕,建村近千年,简直世外桃源-今日头条
2019年4月赣皖游《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