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疯狂的兰姆 | 单读
文字
2017/10/18

疯狂的兰姆

大英图书馆

批评家贝雷尔说:“兰姆知道自己神经脆弱,又深知自己一生中所要承受的沉重负担,所以他拼命躲进那些琐事里,有意装傻,以免由于激动而变成疯子。”他写童年回忆,为青少年编写莎士比亚故事集,他故事里的天真可能都来自他的“有意装傻”,多舛的命运也为他的写作蒙上了一层浪漫想象。兰姆终生未娶的原因是什么?他患精神疾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他又是怎么看待雪莱、柯勒律治这些同代作家的呢?

借着拜伦、王尔德、伍尔夫、兰姆四位作家手稿来华展览的契机,单读和大英图书馆(ID:TheBritishLibrary)合作,向读者们征集关于他们的问题。这些问题整理翻译后由本次展览的主策展人亚力山德拉·奥特 ( Alexandra Ault ) 回答,你以为作家背后都是谜,那奥特就是谜底。今天我们就告诉你答案。

关于查尔斯·兰姆

同其他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相比,查尔斯·兰姆 ( 1775-1834 ) 很少被人提及。但文学大家如柯勒律治 (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华兹华斯 ( William Wordsworth )、济慈 ( John Keats ) 却与他相交甚密。兰姆本人也的确是一位奇才。他的创作体裁广泛,著作等身,涵盖诗歌、散文、批评、戏剧和儿童文学,但他却从未能专职写作。他受雇于东印度公司 ( East India Company ) 长达三十三年;同时,他还要照顾患精神疾病的姐姐玛丽 ( Mary Lamb )。

兰姆生前以散文和批评文章闻名,同十九世纪早期伦敦文艺界的领军人物来往密切。而如今,兰姆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要属《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 Tales From Shakespeare ) 了。这本书是兰姆姐弟为青少年读者而作的,收录了二人根据莎士比亚 ( William Shakespeare ) 戏剧改编的故事,称得上是莎剧有史以来传诵最广的改编版本。林纾及其合作者曾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中的二十篇故事全部译成中文,题为《英国诗人吟边燕语》。

单读在此前的问题征集帖中也整理了大家或许不知道的兰姆趣事,下图是一些关键词。有兴趣的话可以点链接查看之前的文章哦。

▲ 《吟边燕语》,源于查尔斯与玛丽·兰姆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林纾、魏易译

▲ 《吟边燕语》,源于查尔斯与玛丽·兰姆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林纾、魏易译

◎ 兰姆与他的姐姐合著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但是为什么他的姐姐很少被人以作家的身份提及?

1807 年《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出版的时候,书上只署了兰姆的名字。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或许是当时对女性作家的压制——很多女作家在那个时期都用男性化名出版作品,比如乔治·艾略特 ( George Eliot ) 和柯勒·贝尔 ( Currer Bell ) 。另外,她患有精神疾病这一“丑闻”也是导致她不被提及的另一个原因。直到 1838 年,玛丽的名字才出现在书的扉页上。

▲ 《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的插图封面,这本书出版于1909年。插画由亚瑟·拉克姆 (Arthur Rackham) 绘制。现藏于大英图书馆。© British Library Board

◎ 兰姆是因为什么症状进入精神病院的,这一经历对他后来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兰姆和他姐姐都曾饱受精神疾病的困扰。在她三十多岁时,玛丽·兰姆因精神狂躁阵发,失手刺死了他们的母亲伊丽莎白。查尔斯·兰姆虽然赶到了现场,但为时已晚。他之后曾写信给柯勒律治:“我赶到时只来得及从她手中抢下刀。”随后,玛丽被关进霍克斯顿精神病院 ( Hoxton Asylum ),之后在查尔斯答应担任她的看护人的前提下被释放出来。从很多方面来说,玛丽的精神疾病都对查尔斯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查尔斯·兰姆本人的精神状态也并不是很好。在这一事件前一年,他自己也在霍克斯顿精神病院待过两个月( 1795 年 12 月— 1796 年 1 月)。虽然病因不是很明确,但兰姆暗示柯勒律治可能与此有关。他说过:“我现在变得比较理性了,不再咬人了。但我疯狂的时候,我脑中的想法怪异多变,如果全部讲述出来,足以写一本书……柯勒律治,或许你会相信我对你的尊敬,如果我跟你说我疯癫的时候,我的脑子里也总想着你,就像想着另外一个‘人’一样(这个人或许就是安妮·西蒙斯——兰姆的青梅竹马,也是他失恋的对象)。我几乎认定‘这个人’是我间歇性疯癫的直接原因。”

▲ 在这篇题为 'Witches, and other Night Fears” 的散文中,兰姆探讨了梦境、想象力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他形容了他的好友柯勒律治的诗作《忽必烈汗》源于梦境的著名事件。《伊利亚散文集》(Essays of Elia) ,以伊利亚这个笔名署名的散文,最先发表于《伦敦杂志》,1823 年。现藏于大英图书馆,书架号:C.59.b.9. 。

◎ 兰姆的口吃,是先天性,还是后天造成?

兰姆称自己的口吃是“我话语间的自然神经障碍”,由此可见,他自认为这一症状是由性格所致,而非天生障碍。不过,也有证据表明兰姆年轻时曾患天花,这也可能是导致他口吃的原因之一。

◎ 兰姆的幽默感与他多舛的命运极不相称,请问他的这种乐观精神源于何处?

兰姆曾说:“读者,如果你像我这样擅长神经紧张,就别想着有一副风趣的样子了。” 这种自我嘲贬和敏锐的自我认知造实际上造就了兰姆的诙谐。据说,兰姆甚至还利用自己的口吃制造喜剧效果。

我认为他的风趣幽默某种程度上来自于他戏谑评论时事和熟人的能力。这种幽默或许并不是乐观的表现,而是一种能够遣词造句以逗乐读者的天赋。

◎ 兰姆几次失败的爱情是否是他终生未娶的原因,他的理想配偶是什么样的?

如上文中所提到,在玛丽刺死母亲之后,兰姆一直都在悉心照料她的生活起居,直到他于 1834 年去世。这可能是兰姆一直保持单身的主要原因。兰姆称这段姐弟生活为“孤独相依” (double singleness)。

▲ 兰姆的《尤利西斯历险记》( The Adventure of Ulysses ),1808 年出版。现藏于大英图书馆,书架号:C.71.d.31.。这本书是他为孩子们改写的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史诗《奥德赛》( The Odyssey ) 。爱尔兰小说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也是儿时在都柏林上学时通过这本书了解到荷马和《奥德赛》的。这首史诗在乔伊斯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他写了经典长篇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

◎ 在“单读”的推送中,说兰姆的笔名源自他的同事伊利亚,请问这个伊利亚究竟是什么人,能够让兰姆选择他作为自己的笔名?

伊利亚其实是兰姆在南海公司 ( South-Sea House  的一位同事的名字。兰姆曾于1791 - 1792 年间在南海公司工作,而伊利亚是那里的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老职员。在说起《伊利亚随笔集》中关于南海公司的文章时,兰姆说道:

“我在那儿有个哥们,我好奇他会如何看待文章里的一些描述,所以我就借用了他的名字,没想到效果不错,对伊利亚来说,他成了作者而非代笔人。我有一天想去找他(当时已经一年没有见到他了)一起笑话我篡夺他的名字这件事,没想到,哎呀,他只是一个名字了。11 个月以前,他因为饮酒过量去世了,而我对此并不知情。所以我想,这个名字差不多已经移交给我了,这也是他留给我的所有东西。” ——摘自兰姆写给约翰·泰勒( John Taylor )的信,1821 年 7 月。

◎ 兰姆活跃于有很多作家、艺术家如柯勒律治、雪莱和拜伦等组成的社交圈。他如何看待这些同代作家?

大英图书馆藏有一些查尔斯·兰姆的信件。通过这些信件,我们可以了解他对当时其他作家的看法。书架号 Ashley MS 4884 的手稿是兰姆写给詹姆斯·吉尔曼神父 ( Rev James Gillman ) 的一封信,关于柯勒律治的死讯,他写道:“没有语言足以对你们表达出我的感受。”兰姆和柯勒律治是学校同学,之后也是很亲近的朋友。

书架号 Ashley 4883 的手稿是兰姆写给李·亨特 ( Leigh Hunt ) 的信,他赠与亨特一册《伊利亚随笔集》,还在信中八卦他们的共同好友。兰姆责备他丢失了之前寄去的书:“你是不是用书换来吃通心粉了?还是把书给了某位贡多拉船夫,搭了一趟顺风船?” 兰姆在信中这么说是因为亨特当时居住在意大利热那亚。在这种手稿中,我们可以看出兰姆沉浸在文学、戏剧和艺术的世界中。

兰姆总是在信中写到他的社交圈中的其他作家,语气常常是调侃、八卦的。在回应巴顿的一首诗时,他说这首诗不太可能打动拜伦:“我不认为‘比萨俱乐部’会买这首诗的帐,我也不觉得我们这边的偏执狂们会满意。” “比萨俱乐部”指的就是拜伦和李·亨特。对于雪莱他曾评论说:“我见过雪莱一次。他那讨人厌的尖细声音对我来说是一种折磨。比那位桂冠诗人还要糟糕一万倍,除了他的桂冠称号之外,声音是他最差的部分。”

兰姆如何看待自己与出版商和书商的关系?

兰姆似乎不太喜欢出版商和书商。当伯纳德·巴顿向他征求建议,如何放弃银行的工作来进行全职写作时,兰姆说道:“如果你在书桌和床之间能有五分钟令人宽心的时间,就好好利用它,把它当一个世纪来过,而不要去变成书商的奴隶。”

“你不知道这些书商是多么贪婪、不诚实的一群人。你去问问骚塞 ( Robert Southey ) 对这帮人的看法,尽管他都靠蛮力写作挣了一笔钱了(几乎是个特例)。喔你还是别知道了,希望你从来不了解通过写作来维持生活的悲惨境况!对你我这种情况来说,作家身份是一件漂亮的附属品,但成为书商的依赖者则是一种比所有奴役都要惨的奴役。”

▲ 查尔斯·兰姆致伯纳德·巴顿的信,1822 至 1831 年 © British Library Board 现藏于大英图书馆,书架号:Add MS 35256。这份珍贵手稿即将在乌镇木心美术馆展出。

作为“大英图书馆在中国:共享知识与文化”大型项目在中国的第二个特展,“木心的讲述:大英图书馆珍宝展”于 10 月 15 日在位于乌镇的木心美术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此次展览由大英图书馆和木心美术馆共同策划,特别甄选了中国作家、艺术家、诗人木心先生最为欣赏的四位英国及爱尔兰文学巨匠的手稿,包括拜伦勋爵的《爱情与黄金》诗稿、查尔斯·兰姆的亲笔书信、奥斯卡·王尔德亲笔修改过的《温夫人的扇子》第一幕打印稿,以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达洛维夫人》的创作手稿。

单读也与大英图书馆合作,面向读者征集关于这四位文豪的问题。回答按作家将分辑放送。敬请继续期待。

本文原载于自大英图书馆微信(ID: TheBritishLibrary)

单读账号

微信号:dandureading

微博号:@单读

instagram:owmagazine  

facebook:OWmagazin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英图书馆来中国第二站,选在了乌镇的木心美术馆
大英图书馆带来的阅读风 11
兰姆或伊利亚
《伊利亚随笔选》:另类的心灵鸡汤
微笑胜过哭泣
列夫·托尔斯泰:此岸是死亡,彼岸是灵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