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意识是如何产生的?科学家们有了新的发现。

对人类而言,意识是最重要、最独特,也是最美妙的东西。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落寞,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的哀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喜悦。意识让我们看到的世界不仅仅是世界本身的样子,我们可以凭借意识构建一个虚幻的世界并获得体验感。如果没有了意识行为,“我们几乎不能说自己还活着——至少不是活得很有意义”。400年前,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I think,therefore i am.”,带着拥有意识的自豪感。他认为心灵是独立于身体而存在的,是纯粹个体、主观的体验,个人意识是他人所无法绝对感知的,这便是身心二元论。

尽管19世纪中期开始,医学和新兴神经科学对于人脑的研究表明,意识是大脑活动的产物,二元论的观点站不住脚。但是,人们似乎仍更愿意相信笛卡尔的观点,毕竟这种说法所带来的独特感能满足人的某种心理需求。这种心理需求,最典型的一种表现,便是探究人类死亡之后的世界。假如意识是独立于身体而存在的,那么在人死亡之后,虽然身体将不复存在,但意识却可以以另外的形式存在于这个宇宙之中,既我们的生命以某种不可知的方式得到了延续。中国人说的羽化成仙,西方人相信的天堂,都是对这种心理需求的经典体现。但对于这种可能性的探究,并没有只停留在人类的想象和哲学中,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许多科学家便开始尝试对这一可能性进行研究,试图寻找意识在人类死亡之后到底去了哪里的证据。

上世纪90年代,三位荷兰科学家对此展开了研究。在一个案例中,一位昏迷的病人被送到医院,此时他的大脑已经停止活动,脑电波已是一条直线。但医生仍然决定在喉部插入插管帮他换气。在这个过程中,病人的牙套被取出来了。一小时后,病人的心脏终于跳动了,血压也恢复正常了。一周后,他居然对护士说:“你应该知道我的牙套在哪里,是你把它放在了推车的抽屉里了。”这位病人回忆说在死的那一刻,他一直在上面观察,甚至能详细地描述当时医生的动作,但他非常害怕医生会放弃抢救他,因此他尽量显示出自己还活着。由此,这些科学家认为当心脏停止跳动后,中枢神经系统停止工作的一刹那,人的意识确实和大脑分离了。

本世纪初,美国纽约石溪大学的山姆·帕尼尔博士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帕尼尔在天花板下方放一块木板,在板的上面放一些小物体,然后让濒死之人躺在天花板下面的床上。他认为,如果病人死后意识能飘起来,还能看到自己的身体,看到医生们抢救他的身体,看到天花板上的灯,那么,病人的意识也应该能看到这些小物体。如果这些病人能被抢救过来并说出木板上的小物体是什么,那就证明病人濒死阶段所经历的都是真实的,并不是虚无飘渺的幻觉。帕尼尔对100多个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7个被抢救过来的病人能准确说出木板上的物体。这一实验似乎充分证明了意识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它可以飘起来,可以移动,可以脱离人的身体而单独存在。

但即使这些奇异的不可解释的现象一再被发现,记录,我们仍然无法确定的说,意识就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意识无法被探测,被观察。尽管那些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对他们那段奇异的经历描述得绘声绘色,但没有人看到这一过程,也没有仪器可以探测这一过程。所有的描述,都只能被记录为体验者的主观感受。而缺乏客观证据的事,我们就无法认定它的真实性。量子领域的科学家们发现,在人类死亡的初期,人类的大脑里还留存着大量的量子信息,但这些量子信息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是无法收集的。而这些量子信息最后是如何消散,或是去了哪里,我们也无从得知。

意识的最奥妙之处,并不在于信息的收集,而是对于信息的处理,既我们为什么会感到高兴,愤怒,悲伤,痛苦,我们为什么会利用已获得的知识,主动去思考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科学家们认为,意识的产生应该归功于我们大脑的神经元系统。人类的大脑中有850亿个神经元,而这850亿个神经元又以无比复杂的结构彼此链接,形成一个超级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拥有600万亿个节点,这是银河系中所有星球数目的3000倍!因此在这个超级网络中,我们大脑中的信息流几乎可以以无数条路径沿不同的回路传递。所以,我们在宇宙中,绝对不可能找到两个思想意识完全一致的人,每个人都拥有完全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个性。

那么,倘若将来我们的微型技术发展到可以复制神经元的程度,或者我们利用克隆技术克隆一个大脑,假如意识是纯物质属性的,那么理论上来说,拥有完全相同神经网络结构的人工大脑或拥有完全相同生理结构的克隆大脑,是否就会和被复制或克隆的大脑拥有完全一样的意识呢?《贪婪的大脑》的作者,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博尔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来自瑞士洛桑联邦工学院的科学家亨利·马克拉姆博士,却不这么认为。从05年开始,他和他的团队就在试图用实验数据逆向打造哺乳动物的大脑。科学家们认为假如要打造人类的大脑,至少需要数十亿个神经元和上万亿个神经突触,其中光是记录所有人脑的信息就需要刻录1亿张DVD光盘。 对此马克拉姆博士认为,科技的发展非常迅速,以后10年取得的成果可能相当于以前150年的成绩。目前他正带领一组由15位神经科学博士组成的科学家团队试图模拟拥有百万级神经元的老鼠大脑皮层。同时,一组来自加拿大的科学家,已经研制出迄今为止最接近真实大脑的机能大脑模型。这个利用超级电脑运行的模拟大脑拥有的一个数码眼睛,可以用来进行视觉输入,它的机械臂能绘制出它对视觉输入做出的反应。这个模拟大脑非常先进,它甚至能通过IQ测试的基本测试。

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博尔在《贪婪的大脑》一书中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识是大脑的产物,而大脑就是一台计算机。不过,是一台复杂程度令人震惊的计算机。这很难不让人联想到目前我们最尖端的量子计算机科技。对于用传统计算机模拟人脑,我们认为最无法跨越的障碍,也是电脑和人脑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电脑即使再聪明,即使阿法狗可以战胜李世石,它依然只是电脑,因为阿法狗做出的每一个选择,看似随机,但其本质却是来自程序中给出的所有选择中的最优解而已,而这个它能做出选择的数据集,已经被人类框死了,它不可能做出这个数据集以外的选择!而人脑则没有一个预设的数据集,当我们在面对某种状况时,所采取的行动,永远是不可预知的,我们只是很有可能采取某种策略,很有可能变成某种状态而已。对于传统计算机来说,不是0就是1,这是一种确定性。而人脑的随机性,传统计算机不可能从本质上模拟。但是量子计算机不同,因为量子的不确定性,它的选择跟人脑拥有相似的随机性,人在做出行动前你永远不知道它会做什么决定,而量子在被观测前,你永远无法确定它的状态。因此量子的不确定性最接近于人脑意识的随机性,又或者说人脑意识最本质的来源即是量子层面的不确定性。因此,假如要模拟人脑,那量子计算机将可能是最有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支持量子意识学说的科学家罗杰·彭罗斯与斯图亚特·哈梅罗夫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共同建立了Orch-OR理论,既和谐客观还原模型理论。哈梅罗夫发现支持神经元的细胞骨架蛋白主要由一种微管构成,而微管由微管蛋白二聚体亚单元组成,这些微管蛋白中的某些电子,相距只有2~8纳米,这个距离足以使这些电子进入量子纠缠态。哈梅罗夫进一步提出,这些电子能形成一种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而且一个神经元中的凝聚态能通过神经元之间的间隙接点扩展到其他多个神经元,由此在扩展脑区形成宏观尺度的量子特征。当这种扩展的凝聚波函数坍塌时,就形成了一种非计算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与深植于时空几何中的数学理解和最终意识体验有关。同时这种凝聚态的活动性造成了大脑中的伽马波同步,传统神经科学认为这种伽马波的同步与意识和间隙接点的功能有关。

拥护量子意识的科学家们,设计了许多实验力图证明神经过程与量子状态有关,也取得了不少他们认为的可靠证据。但随着近些年来,量子意识理论的发展,这个理论变得越来越有些玄学的味道了,一位科学家兼理论家罗伯特·兰茨博士宣称,世界上并不存在人类死亡,死亡的只是身体。他认为我们的意识借助我们体内的能量生存,而且一旦我们的身体死亡意识就会被释放。他的理论本质上源于爱因斯坦的能量守恒理论“能量无法被创造或者摧毁,它只能够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因此他认为当我们的身体死亡时,我们意识的能量能够在量子水平上继续存活。还有科学家认为,既然宇宙始于奇点大爆炸,那么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在一开始都蜷缩于一个极小的空间内,那么爆炸产生的所有物质能量量子都应该是处于量子纠缠态的,我们的意识也是这些纠缠量子中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的意识其实是属于宇宙的。

当然这种学说并没有被科学界承认,并被批评为唯心主义的伪科学。笔者也认为,即使意识是一种可量子化的能量,也不代表它可以永生,我们自然界中的所有能量,都会相互转化,例如光转化为热,动能转化为电能,意识即使是一种可量子化的能量,也可以在人死亡之后,随着身体的腐朽而一起转化为了其他的一种能量。因为意识的产生或许跟量子有莫大关系,就把意识与永生划上等号,这种因果关系,从逻辑上看并不成立。不久前,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们通过对小鼠大脑的屏状核中神经元的实验观察提出,他们可能发现了我们大脑意识的开关。这些科学家们认为意识开关便是屏状核。屏状核是一个薄如纸片(1-2 mm厚)的不规则的神经结构,隐藏在新大脑皮层的内表面、脑岛的深面。它和大脑皮层的几乎所有区域之间有双向连接。在此之前,亦有科学家针对人脑屏状核在意识产生中所扮演的角色,做过实验。

他们测试了一位患有癫痫症的女子,实验人员用植入大脑深处的电极来记录不同大脑区域在癫痫发作时的信号,并试图治疗。其中一个电极紧挨着屏状核,当他们用高频率电流发出脉冲刺激这个区域,这名女子失去了意识。她停止了行动,毫无表情地出现了“断片儿”,对实验人员和视觉指令毫无反应,甚至呼吸都变慢了。当刺激停止的一瞬间,她立刻恢复了意识并对刚发生的一切全然不知。同样的情况数次出现在测试中。而此次,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们针对小鼠的电脑屏状核的实验,则是确切观察到了屏状核中三个巨大的神经元,在小鼠进行有意识的活动时缠绕在一只小鼠的整个大脑周围,并且跨越大脑两个半球,非常密集地连接在一起。因此科学家们认为,这三个巨大的神经元所在的大脑屏状体,就像是小鼠意识的开关,它们活动时,则意识开始发挥作用。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发现,假如我们可以证实,意识中枢就存在于大脑屏状体中,那么我们便可以将针对于意识的大脑研究,聚焦于大脑屏状体。通过对屏状体中神经元工作状态的观察研究,或许我们最后可以找到意识产生的秘密。

意识是我们人类区别于万物最珍贵的特性,想象一下看到如画风景,却不能感慨于它的美,听到美妙的音乐,却不能体会它的沉醉,没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感动,也没有儿女膝下共聚天伦的欣慰。那活着,还能叫活着吗?或许正是因为意识的珍贵,才使得它如此神秘,我们追寻了千百年,还是无法揭开它的面纱。意识到底从何而来,会到何处去,人类是否具有创造人工意识的能力,假如有,会是一件好事吗?这些答案等待我们去揭晓。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大家多多留言评论,还没有关注小编的额,记得点关注噢,小编专注解说人文天文科学小知识,每日更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灵魂拷问:实验室创造出的大脑会有意识吗?
人类终究还是独特的存在?科学家发现人脑特有神经元,或破解意识之谜
记忆传输 人体克隆=永生?
人类永生的秘密(二)无限灵魂
科学家发现:人脑能改变“时间快慢”
王立铭专栏|生命的秘密(六):自我意识——我和我的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