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香港历史散步:旧城中环(上)




香港历史散步

          旧城中环(上)


家卉




要说起最能代表香港的地标,我想中环必定是首选之地。在不少人眼里,“中环价值”代表了香港价值。


香港历史散步:旧城中环(上)

连续几个夜晚,我都会站在尖沙咀天星码头处隔着维港遥望对岸,感受香港无与伦比的繁华。可是,对面的世界仿佛离我很遥远,可望而不可即,成为永远不可能到达的彼岸。此时,不禁想起马家辉《龙头凤尾》(2016年畅销香港小说)里写到陆北才第一次来香港,站在同样的地方,也产生了类似的心理:“他站在九龙半岛的最南端,站在铁栏杆旁,隔着维多利亚港望向香港岛,遥远的另一个世界”。虽是如此,但心里的盼求并没有消失,并将其放在旅程的最后,为体验“最香港”的味道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


#中环一角#


来到中环,终于体会到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十足魅力:直插云霄的摩天商业大楼、时髦精美充满香气的名牌高档商场、纵横捭阖的交通网络以及人定胜天的填海景观。走在路上,迎面而来的大多是在这些摩天大楼办公的中产和上层阶级人士,西方人的面孔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在中环,英语成为了最常用的语言。当你抬头仰望半山或者山顶时,一栋栋别墅和洋楼映入眼帘。从开埠至今,那依旧属于上等人以及富裕阶层生活的地方。下班后,解开西装革履的束缚,可以去兰桂坊或者SoHo荷南美食区尽情享受夜的狂欢,在觥筹交错间暗送秋波、猎艳交欢,亦或在不受约束的呼叫中放松疲惫的身心。总而言之,你眼中的现代化景象,在中环均能找到。



然而,如果中环在你眼中仅仅停留于“高大上快”的印象,那么你就无法体验“最香港”的味道了。在中环,我们反而要学会慢下来。为此,我将这种“慢”提炼为三个内涵,即:慢慢走近香港历史、慢慢品尝香港味道、慢慢体会香港艺术。


香港历史散步:旧城中环(上)

中环是殖民地时代最早发展的地区,浓缩了香港殖民历史。1841年1月25日,英国海军从水坑口街登陆,展开了长达150多年的殖民统治。当时的水坑口是海岸边的一块荒地,后来经过填海后已是住宅林立,遍布餐厅小店,无法将原来的场景与国际化大都会联想在一起。以此为起点,抚摸布满苔藓的墙,踏足暗青色的石板,走进老香港人的生活,在现代闹市中聆听传统的回响,翻开一页页老香港的故事。穿梭在香港开埠后第一条正式的街道荷里活道,欣赏红砖建筑与青瓦庙宇交错林立的古迹,在“孙中山史迹径”上了解西方医学与革命思潮酝酿成长的全过程,以此描绘只属于香港的肌理,慢慢走近香港的心脏。


#维港天星小轮#


这一条旅游路线(包括上环一带)在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被香港发展局作为全新深度游项目推出,并将此命名为“旧城中环(old town central)”,东至云咸街,南至坚道,西至水坑口街,北至皇后大道中,由荷里活道贯穿其中。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时,立即改变了与中环“望而不能及”的感受,也很自然地喜欢上中环了。中环,明明是香港“经济”、“致富”、“效率”、“发展”、“全球化”的代名词,竟然与“旧城”并置一起,新旧交融,中西结合,彰显了香港人对历史的“珍重之心”。


城之旧,可以从中环的入口处谈起。如何到达中环,可以选择乘港铁,也可以选择汽车过海底隧道,但我更愿意坐着维港上的天星小轮慢慢渡江,沐浴海风,欣赏两岸风光,哼唱美妙的《东方之珠》。天星小轮是拥有超过百年悠久历史的渡海交通工具,与香港电车、太平山山顶缆车齐名。


香港历史散步:旧城中环(上)

提起香港电车,也有一段有趣的旅途故事与大家分享。当汽车快速穿梭在中环的马路时,你会看到有一类双层有轨电车悠闲行驶在马路上。看久了,自然而然会产生时空错置感。这类有轨电车俗称“叮叮车”,是因为开车时司机踩到踏脚时车子会发出“叮叮、叮叮…”的响声。它横穿整个香港岛,而且全世界只有香港岛才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轨电车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一座快节奏的城市中被完好无缺地保留下来,可见香港人对叮叮车存有特殊的喜爱之情,已成为香港重要的文化符号。



这种怀旧般地完好保存,对于我们来说是不会陌生的。实际上,不少香港文学作品都谈到了电车。其中,香港作家李碧华的著名小说及由此改编为电影的《胭脂扣》让我印象颇深。小说是以濒临淘汰的电车作为故事的开端。同时,不得不让人感慨的是,电车几乎成了现代人袁永定与比他早四十八年出生,于五十年前殉情的名妓如花之间的共同回忆。袁永定在想到电车也许快要被淘汰时,便自问:“人们记得电车悠悠的好处吗,人们有时间记得吗?”袁永定的话,暗示了现代香港人忙得连电车的优点都无暇顾及。于是,这部小说,便是由女鬼如花来讲述一段曾在塘西发生过的缠绵爱情故事。或者可以说,是一段被遗忘的香港历史。



20世纪初的文学作品在描绘香港都市生活时,常常把挤满乘客的叮叮车比喻为沙丁鱼罐头。叮叮车上没有空调,足以把罐头里的沙丁鱼烤熟。犹记得出行那天天气闷热潮湿,我们从东边的筲箕湾总站出发,随着叮叮车缓慢前行,刚开始还产生新鲜愉悦感,可随着车厢里的空气越来越闷,烦躁的心情油然而生,总是念叨着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湾仔。不久后还遭逢下雨,我们不得不把车窗关上,空气更显得不流通。由此,新鲜感全然消失,取而代之的只有闷闷不乐,以及面临成为“沙丁鱼”的命运。为此,我们只能祈求尽快到达目的地,以便呼吸到一口新鲜的空气,重新成为一条“活鱼”。



#永远盛开的紫荆花#



在不停地祈祷下,终于到达湾仔站,下车后直奔香港会展中心旁的金紫荆广场拍照留念,用定格笑容的方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金紫荆广场是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而设计的,处于维港的中心位置。广场上有一座6米高的金紫荆铜像,面向着大海,是中央政府于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之时赠送给香港的,并将其命名为“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寓意香港永远繁荣昌盛。不过,遗憾的是,那天早上下雨,升旗仪式没有进行,所以我们没有看到国旗和特区旗帜。

天色渐晚,参观完这座值得纪念的地标后,我们便马不停蹄地赶完旧城中环参观。接下来,我会带着大家一同走进“旧城中环”,观赏中环“慢”的一面,从中发掘新的香港价值。


天色渐晚,参观完这座值得纪念的地标后,我们便马不停蹄地赶完旧城中环参观。接下来,我会带着大家一同走进“旧城中环”,观赏中环“慢”的一面,从中发掘新的香港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香港的电车,上海的记忆
叮叮车,走过香港一百年
香港的电车,又名“叮叮车”,你坐过吗?
还记得“上海辫子车”伐?这群“复古”青年为电车走遍全世界
老照片:七十年前的香港记忆,形形色色众生相
邮票见证香港电车的历史轨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