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节回家,宁夏人不靠火车靠骆驼,广东人年货是福建人…???


1


“你哪儿的?”

“我山东的。”

“山东啊?那你们都是不吃米饭只吃馒头和面条吗?”

“呵呵……你哪儿的?”

“我重庆的。”

“重庆啊?那你是美女咯?”

 我这个重庆人表示这话有点不好接。

 

春节回家的路上,见的人多了,就开始对陌生人背后的地域特色形成初始印象。


比如火车上遇到宁夏人就会让不少人惊讶了,有些人印象中的宁夏人就厉害了,根本不怕春运抢不着回家的票,以为宁夏人出门就是骑骆驼。


扬州人没事就弹个琵琶评个书、家家户户每天都吃扬州炒饭;山东人个个好义气,不知道什么是大米;陕西人都扎白头巾,开口就唱信天游;宁波人就是吃年糕、上海人就是洋盘、北京人不是官宦人家就是丫鬟二代……这些似乎达成共识的、落定到人身上的风土人情,让春节回家的路闹闹哄哄,也仿佛就不那么漫长、孤独了。

 

火车轨道太长,社交场景太单一了,类似的对话在每节车厢每个卡座间的陌生人之间发生着。


到处都有人在以互相探讨方言为攀谈主题:中不中?要不要得?吓吓侬。

 

年关在即,春运就如同一场人类版的候鸟大迁移运动,如火如荼。几乎再难找到一种活动,能够比陆上公共交通工具带来的长途旅行,更能让人如此高密度地近距离接触。也很难再找到一个组织,能够在15天之内让整个国家的人口分布,翻个个儿。

2


十几年前,我每年有两次横贯东西再折北折南而行的火车旅行。沿着京九线,30多个小时的半封闭空间,可以在一节车厢里接触到十几个省的人。

 

那个时候我还对人充满好奇,积极地尝试用不一样的人物形象来勾勒填充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山河。我还会尝试换不同的转站城市,以接触更多来自不同地域的人。

 

付出的代价就是可能遭遇半夜被陌生人追逃、无票硬闯检票口被拦、没挂住火车被弃荒野的戏码。人家听我说的时候满眼悲怜,我却眉飞色舞地乐在其中。

 

那段时间我拥有一个了不起的本领:人群中看一眼,便知道对方是哪个省份来的,有的我还能分辨出到底是苏北还是苏南、关中还是陕北。我还会同时跟东北人、湖北人、陕西人用各自的方言对话,无缝切换并各聊各的话题。这两项绝技,跟我另一个号称“帅哥雷达”的绝技一样,从未失手过。

 

真是一个美好的时代!春运缔造了很多人类奇迹,可以让少不更事的少年昼伏夜出刹那间行够万里路、阅够万千人。用一天时间就看尽世间繁荣。

 

那时年少,不知什么叫做地域偏见,一心领略壮丽河山。直到有一年某个人跟我打了一架。他说你们四川人都是矮子。我笑着说矮是矮,同样保家卫国。他继续说,矮子就是因为矮才用大脑来补短。我跳起来给了他一巴掌:鬼子都不敢惹我们川军团。他没还手,不是因为怕,而可能是因为我背后站了一个身高180的壮汉。

 

但是暴力不能顺服人心,此后的社会经历更让我看到,并非每个人都会把地域差异当做祖国昌盛的荣耀。


如果你到网上去搜,关于地域差异的文章、段子、吐槽,一抓一大把,层出不穷击穿脑洞。


3

 

曾经有上海人站出来澄清:我们上海人不是排外,而是排斥那些带有不讲文明、乱丢垃圾、大声喧闹等落后陋习的人。长期被质疑的上海小男人,也有奋起反抗的一面。但更多人会质疑他们的辩解又是“动口不动手的秀才举动”。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人一旦落入到负面的刻板印象中,就比较难有跳脱的幸运。

 

心理学里有个概念叫刻板印象(stereotype),也称定型化效应、定型作用。当对各类人持有一套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评价其人格的依据,就称为社会刻板印象。具体表现在认知他人、形成有关他人印象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发生这样或那样的认知偏差,比如云南人都会用蛊,贵州人都住黄果树瀑布,女人就是头发长见识短。有些评价会像定型啫喱水,黏到你头上就摘不下来。

 

我朋友小琴也曾为此而苦恼,她因为爱情,由重庆远嫁浙江。新婚酒宴上,夫家亲戚对她大感兴趣:“姑娘,你是四川哪里的?你们那里有公交车吗?你嫁到我们浙江可真有福啊!”“你家是做什么的?我们这边卖菜的、烙烧饼的,都是你们外地人在做了,本地人都不要做的。“

 

小琴脸上绷着微笑,心里可是机关枪突突突开了火。此后亲戚们每碰到她一次,就会问她一次“娘家好还是婆家好?“

 

问的人多了,小琴就失去了礼貌和耐心。在一次亲友大聚会中再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没再矜持。

 

只见(其实我听她说的)她听得问时,收住表情慢慢放下筷子,把嘴里的饭菜咽下,拿起纸巾把嘴角擦干净,然后面带微笑,眼神缓慢地扫了一圈围坐着的夫家亲戚。

 

这些听惯了“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贫困山区”词汇的江南人啊,古时候就用《后亭花》魅惑了战乱君王的江南人,被她这个来自西部的女子郑重其事的气场hold,停下动作来看着她的嘴。

 

她语调平缓,一字一句地回答道:“在这边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这里和我娘家那边差不多。虽然这里没有轻轨、没有机场、没有高楼,但是这里的公路修得很好,农村里家家户户都可以把车开到家门口。现在江浙也可以用天然气烧菜做饭了,这就跟我在老家没什么区别了。我真觉得我嫁得挺好的,没亏着。”

 

从此以后,亲戚再也没有问过她西部山民的异域生活。


面对这种地域特性认知偏差引起的误解和偏见,你就得跳开来看,告诉自己:他是因为没见过这个世界的广阔才做了夜郎,我要让他知道什么是天大地大、56个民族56朵花

 

若对方了解之后还有优越感,你实力破了他的嘚瑟功就清静了。但是如果没有那个破功的能力,那还是建议你退一步海阔天空,认个怂,穷就穷、low就low吧,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让傻子享傻福是每个正常人类应尽的义务。


4


哪个社会人没故事呢?看点、听点、聊点所谓的阅历,不就是亲身体验加道听途说笼统出个对人对世的认知么。

 

2017年底,社交媒体兴起一个梗“广东人吃福建人”,上了热搜。有人还为此做了街头调查。


被问到的有被吓着了,有被逗乐的,也有的人跟着问题顺嘴胡诌。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以为什么都吃的广东人,真的又兴起了食品新品种。


广东人很无辜:



也有外地人到广东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广东人其实并不是什么都吃。

 


然而这个梗的来源本意是,福建人调侃广东人春节利是发红包,钱数不过百,广东人索性自嘲:不但红包不过百,广东人还什么都吃呢~

 

嘻嘻哈哈中,广东人还煞有介事地介绍了福建人的吃法:高温蒸煮保持原汁原味最好。除此之外,广西人是山珍,跟海鲜一个做法,四川湖南人太辣我们一般不吃,陕西内蒙人有点干还要洗洗沙子,山东人比较咸要洗洗,拿来做菜时最好加点葱蒜,东北人拿来做菜前一定要先解冻,夏天吃最好。


我妹妹,去年在大一寒假过年回家的时候给我们分享她和室友们的故事,说起一位来自内蒙的室友 ,说是室友来上大学,家里卖了五只羊,起先开始妹妹还以为是这位室友家里条件不太好,从小要待在草原和家人靠养羊为生,后来才知道,人家不仅有自己家的小别墅,还有两辆车,500多只羊,每年只有放牧的时候才去草原,剩下的时间都是雇人在牧场养着那500只羊。


发现了吗?有些偏见,是以讹传讹的误会。有误会不要紧,误会者与被误会者的态度,才能决定继续交往的深度。你笑我痴笑我疯癫,我又何尝不是在笑你搞不拎清?

 

有地域偏见并不一定就是坏事,最起码你知道这个世界存在差异,说明你还不是一个很傻很天真的人。

 

也没有必要去排斥或支持这种看似固定的思维定势,世界这么大,也没谁规定这天下必须得相同。我们又不是活在佛系,用四个字就代表三生六届变化万千,把三姑六婆七情六欲都归到一句阿弥陀佛。

 


不同就不同了,笑看愁看,横看竖看,还不都是看个心情?

 

何况对一个地方或一群人,形成简单、直观、似是而非的认识,是一件多么划算的社交成本。人家说甲乙丙丁环肥燕瘦,那都是替你看的,同意,就笑纳,不同意,也别急,没给钱。

 

只要你不死守着别人说的那话儿,当了真,逢人就说哪哪人都是黑社会,人家说了不是你还来劲,你就能平平安安地守好岁。

 

替人看世界的,也别跟捡了便宜五福似的。当年阿Q去了趟城里,回来便与未庄的世界格格不入:未庄吃鱼切葱都切成葱段,城里人切葱却都切成了丝——当眼里只有葱的时候,你的世界也就只剩下葱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各省人的气质,你是啥气质?
何姓的起源和地域分布
你是不是对我有什么误会?
广东人为什么吃福建人
百越前世今生(4):百越人是今天的哪里人?广东还是福建?
福建人和广东人看过来了!请问你们谁更可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