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京老兵讲红色故事: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历史 一对不能被忘却的英雄

郁达夫在纪念鲁迅先生大会上曾这样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一个有了英雄却不懂得敬重和爱戴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民族。”英雄是一个时代,一个阶段的中流砥柱,辉煌的历史篇章离不开英雄的谱写,壮丽的民族史诗离不开英雄的挥毫,英雄们在关键时刻的关键选择,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走向。时代不缺乏英雄,缺的是对英雄的倾情抒写,缺的是以文学的方式不断礼赞英雄,歌颂崇高。

五一节那天,一个电话,又接通了我的生死战友——冯建军,分别30多年了,虽然很少见面,但电话中总是有说不完的知心话。放下电话,当年对越作战时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又在我脑海中浮现。我不由自主地坐到电脑桌前,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绪,回忆并记录下这难以忘却的战斗岁月,以寄托我对战友们深深的思念。

作者金德胜与吕青龙(右、中)

儿时小伙伴,同圆从军梦。人的生命不在于存在的时间,而在于存在的价值。冯建军1964年8出生,吕青龙1966年5月出生,两人同为山西省翼城县城关镇西梁村人。1983年11月,他俩同时入伍至北京卫戍区“老虎团”二营二炮连。1986年5月底,在得知师侦察连即将参加对越作战,全团只有六个名额的情况下,二炮连一下子就争取到了三个名额。

1986年6月,冯建军、吕青龙和我同时从二炮连调入师侦察连,从朝阳区驻地换到了当时的顺义县城。1986年6月至9月,经过三个多月的严格训练、政治审查和层层淘汰筛选,我们三名二炮连战士成功编入师侦察连参战人员花名册。1986年9月18日,由北京军区二十四集团军七零师侦察连和七十二师侦察连、北京卫戍区警卫某师侦察连、天津警备区一九六师侦察连、二十四集团军二零八团炮兵连组成的特种混合第十一侦察大队,共838人开赴云南前线,担负起老山主战场右翼云南1段21号界碑——2段12号界碑之间的侦察保障任务。

青春是美好的,生命是可贵的,但是,只要祖国和人民如果需要我把生命献出,我将毫不犹豫地把鲜血洒尽。到达前线后,冯建军迅速上交请战书,吕青龙为表达以死求战的决心,用刀片划破了自己的手指,写下了鲜红的四个大字“一死求战!”只要有侦察和作战任务,总会看到冯建军和吕青龙在连长门口要求参战的身影,连长也总会给出下次一定有你们、下次一定有你们的答复。

吕青龙与冯建军在执行抵近侦察任务

冯建军、吕青龙两个人的胆量和不怕死的劲头是出了名的。记得有一次,两人在罗家坪主峰执行观察任务时,发现有几名越军在三、四公里远的原始森林中砍柴,而且警惕性不高。两人见状一拍即合,认为这是个抓俘虏的好机会,在没有向连队报告的情况下,冯建军带一支冲锋枪负责掩护,吕青龙拿一根大木棍,他们采取用木棍撞击地面的方法来开辟通路。如果被撞击的地面下有地雷,就会因撞击而产生的强大压力瞬间引爆地雷。中越边境地区多为山岳丛林,不便于装甲车辆作战,因此绝大部分地区埋设的只有防步兵地雷。防步兵地雷雷体较小,雷体内部装有少量的TNT炸药,多为塑料外壳,塑料外壳地雷不会产生过多的致命性碎片,只能通过TNT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泥土碎石杀伤距离较近的人体部位。

就这样,两个人一前一后,用木棍撞击一下地面,双脚就会向前移动一步这也是在特种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最为简易的快速排雷方式。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人只向前移动了不足几百米,就凭这个速度赶到了敌人活动地域,越军早就跑了。于是他俩不顾触雷危险,干脆扔掉棍子在森林中快速穿梭,好不容易摸到越军砍柴的位置,才发现暴露在视线之内的就有十几名越军,而且遍布整个山坡。两个人所处的位置基本上已进入越军包围圈,一条枪、两个人,面对十几名越军,怎么打?如何抓?一时没有了主意。出发前又没有向连队报告,战斗打响不可能得到后方火力支援。冷静下来的两个人决定不能冒这个险,自己牺牲是小事,给连队添了麻烦,连队干部还有可能受到牵连,无论如何也负不起这个责任,于是两个人灰溜溜的又返回了阵地。

纸里包不住火,连长和指导员得知这件事后惊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头脑一热也许这两条鲜活的小命就没了,把两人叫到连部就是一顿臭骂。然后大会批、小会批,一时之间,两人成了违反战场纪律的反面教材,平日的威风劲一扫而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迅速上交了一份深刻的检查,决定刻苦训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过硬的军事素质赢得连队的信任。

枪林弹雨何所惧,越是危险越向前。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连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侦察任务,也取得了代号为“114”、“116”、“320”等侦察作战的胜利。同时我连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亲眼目睹了几名战友触雷负伤、大腿炸断和一班战士王启明壮烈牺牲的悲壮场景,他们没有被这一情况吓到,积极请战、为战友报仇杀敌报国的愿望更加迫切。在近一年的侦察作战中,冯建军和吕青龙先后参加了各种侦察活动40多次,但梦想能够进入到最前面、最危险的捕俘组的愿望还一直没有实现。

吕青龙在阵地的防炮洞警戒

同饮出征酒、心牵生死情。1987年8月9日凌晨,代号为 “118”的伏击捕伏战斗开始实施。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期盼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临,冯建军和吕青龙以过硬的军事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被选拔为捕俘手。

不打无把握之仗、不做无谓的牺牲是前线将士们必须遵循的原则。连队根据任务、地形、敌情和作战特点,在相似的地形上,对作战中可能出现的几十种情况进行了演练,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出发前,全体参战队员,举起右拳、向军旗宣誓;挥笔泼墨、在鲜红的八一军旗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同志们!这是首长给我倒的出征酒,敢喝这杯出征的人都是英雄,请首长放心,我们特三连官兵没有一个孬种,我们不仅要一起喝了这杯出征酒,还要四肢健全的回来喝首长给我们准备的庆功酒,干!”这就是连长出发前的简短动员,参战队员高举酒杯,一饮而尽,转身出发,义无反顾。

吕青龙、冯建军与战友们在一起

8月9日20时,参战队员越过中越边境骑线点。按照捕俘组、接应组、火力组顺序向伏击目标开进,我们冒着大雨隐蔽接敌,先后排除各种型号地雷21枚。通过原始森林、潜入敌人境内6公里,于10日7时20分进入伏击阵地,完成伏击部署。12时10分,两名越军前后距离10米进入伏击圈,冯建军、吕青龙和战友们迅速跃起扑向越军,携手作战。在距离不足百米的三个越军阵地之间,成功完成抓捕任务。

在押俘后撤途中,冯建军和吕青龙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担任后方掩护。两名儿时长大的战友,配合默契,交替掩护,经过长时间的战争洗礼,胆大冷静的个人气质得到充分体现。他俩巧妙地越过雷障、躲过炮火拦阻,在副连长触雷负伤、双腿被炸断的情况下,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后面,成为全部参战队员回撤途中最后一道安全屏障。经过3个小时的艰苦战斗,在我强大的火力掩护下,体力耗尽的全体参战队员安全撤回至我方境内。

战后,全体参战队员给予冯建军和吕青龙很高的评价,根据两个人的出色表现,双双荣立二等战功。

荣立战功的吕青龙和冯建军与老连长合影留念

返乡换警服,对标立新功。两名儿时小伙伴,在成长的道路上有嫉妒、有比拼、有合作、有欢笑、有挫折、也有泪水。一对生死相依的战友,经过15个月的战火洗礼,已经成长为一双人民功臣。

1987年12月底,部队完成作战任务,吕青龙和冯建军归建卫戍区“老虎团”二营二炮连。两位战友对越作战中的英雄事迹已经写入二炮连的连史,也成为每年新兵入伍后最为感人的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

英雄本无名,凡人心太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1988年下半年,根据个人意愿和部队需要,两个人同时退出现役,返回原籍。同村玩伴、同年入伍、同一个连队、同时参战,同时荣立二等功。冯建军和吕青龙为家乡人民争了光、添了彩,受到了县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俩一同入职翼城县公安局,由军服换成警服,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继续续写新的篇章。两个人对越参战时的传奇故事和英雄事迹已成为家乡人民茶余饭后的美谈。

脱下军装,依然使命在肩;告别军营,依然家国于心。他们的美,美在初心不改;他们的美,美在永葆军人的本色。“我会牢记'脱了军装还是兵,穿上警服再前进’的誓言。”这是冯建军在电话中最后的结束语。

岁月虽流逝、感恩永不忘。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转眼之间,1986年5月至今,已经离开二炮连36年,战友们也一茬又一茬,奔赴在人生道路的新战场上,他们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经商、有的务工、有的务农、有的为了工作和生存而奔波,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虽然我们三名战友在二炮连的时间只有一年半的时间,但那是我们人生路上最为重要的成长阶梯。我们从来不曾忘记二炮连领导和战友们的帮助,申连长和罗排长的谆谆教诲更是铭记在心,我们在这里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我们衷心的感谢这个连队、感谢这个集体!

冯建军与战友在中越边境罗家坪大山主峰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我们并肩作战,正是这场战争和那次战斗,一群群视死如归的南疆勇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我们伟大人民军队的军魂;正是这场战争和那次战斗,侦察连官兵之间用真诚与奉献凝结出兄弟般的生死之情,我可以自豪地说,“如果有来生我还会做你们的战友”!

仰望星空,总有英雄以脊梁撑起民族的振兴,他们就像星辰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熠熠生辉,光芒永存!愿南疆牺牲的烈士们英灵永驻、安息!

为纪念对越作战这段激情岁月,特意创作了一首律诗,送给冯建军和吕青龙两位战友。

《生死情》

发小同圆从军梦,不惧硝烟边关行;

仰首豪饮出征酒,俯身战旗书芳名;

携手擒敌背靠背,生死相牵情愈浓;

荣归故里换警服,护国佑民立新功。

作者为北京市朝阳区军休十五所军休干部,一等功臣金德胜上校。

编辑:李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八路军战斗英雄吕俊生:天地一股英雄气,一战刺死27个鬼子兵
他是民族英雄,用125发枪弹连续击毙敌人56位,牺牲时年仅19岁!
【读文思语】杨天吉||​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我的卧🐯湾】马誉炜|迷彩的飞虎🌟我在老山的日子🌟征文选载之十五
志愿军连长旧事:上甘岭我们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老山杯"有奖征文|《我的战友我的连》连载之一: 相聚罗平始寻英雄连队曾有的“芳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