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是贵州最大的航空修理厂,占地2800多亩,消逝却悄然无息

什么是三线?三线是1964年到1980年,主要涉及中国中西部13个省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贵州是三线时期建设重点区域,三大国防军工基地在贵州布局,分别是061航天基地、011航空基地、083电子工业等基地总称。

在原贵阳市花溪区,国家“大三线”建设时期,曾经有一个26厂(又叫中国人民解放军5708厂)很是出名。1965年,根据“三线”建设规划,要在贵州修建3个航空修理工厂,5708厂便是其中之一,主要负责飞机的大修,也是贵州当时最大的一个航空修理厂。

5708厂位于花溪磊庄,离贵阳40公里,未开工前,这里杂草丛生、荆棘满地、田塘坡地间隔,到处是坑洼不平的处女地。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精神感召下,成千上万名抗战时期的老干部、老军工师傅、科技人员、大中专学生及工人,从北京、上海、成都等大城市分批次调集这里。

根据国家对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5708厂的生产区都是依山而建,蜿蜒起伏在群山中。在2800多亩的土地上,被合理划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中间隔着一座小山,叫小景坡。工厂建成后,山间的宁静也从此被打破。在数十年的漫长岁月里,无数热血青年,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中,为祖国的国防建设,默默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厂几十年间,5708厂先后修理飞机几千架次,工厂的道路上经常看到拉着飞机跑的卡车,大修车间内停着拆得七零八落的飞机。在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职工们加班加点,极大地保障了我国战斗机的完好率和出动率,为共和国的国防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在当时,几乎所有的三线厂都是个小社会,衣食住行都有人管。厂里几乎什么都有,机关、邮局、银行、后勤、医院、学校、商店、车队、托儿所、文化楼、军代表、消防队、露天电影、光球场、液化气站等等。在物资相对匮乏的那个年代,虽然工人工资只有几十元钱,但也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人。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际局势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5708厂使命趋于终结。转型发展的困难重重,年年亏损。2002年,工厂移交给贵州省,更名为黔鹰5708铝箔厂,完全转为民用。2008年,由于生产困难,宣告破产,职工全部下岗。

工厂破产后,人们纷纷搬走,厂里就逐渐荒了。日久年深,盘根错节的绿色藤蔓恣意生长,千枝万叶交错在一起,爬满一栋栋旧厂房和宿舍楼。道路两侧,当年栽种的梧桐树已长成参天大树,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轰轰烈烈的大建设时代过去了,这座倾注了一代人心血及满腔热诚的老厂,生得伟大热烈,消逝悄然无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安顺》史话沧桑 揭密 011(二) 2019年第83期(总438期)
回不去的三线,回不去的情
鲜为人知的,三线建设:大山里的航空工业
什么是60年代的“大三线”、“小三线”?
从航空发动机维修到新型润滑油研制 三线助力祖国国防建设驶上快车道
【今日三线】庆祝贵州省三线建设联谊会采访凯里三线建设80岁老人座谈会召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