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与长山岛
userphoto

2022.06.16 吉林

关注

2022-05-31 09:20·爱跑步的伙夫

作者 伟力

最近,我在整理曾任原内长山要塞区政委的父亲孟兆瑞书籍时,发现了《我与长山岛》一书。这本由曾是要塞军人、后任原总后勤部政委张文台题写书名的书,汇编的是曾在长山列岛服过役的几代军人百多篇回忆文章,而他们又大都来自山东淄博。在长山列岛服役累计几十万官兵中,他们以及他们的故事虽然份额极小,但却折射出那激情岁月的光辉。

要塞区发展历史过程的生动反映

本书回忆文章时间跨度,从长山列岛解放起到上世纪 90 年代,长达50年。作为长山列岛战役亲历者的张洪福,记述了他们解放列岛的战斗。之后,从一个个守岛建岛官兵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最初守备部队,到海军长山要塞区,再到内长山要塞区,以及军改后的部队,一步步艰苦创业的历程。

解放初期的长山列岛,是茫茫大海中一个个满目苍凉的荒岛。当年初南北长山稍有人气外,大多岛屿人烟稀少,缺水少粮,有的甚至荒无人烟。因此1951年前后进岛的官兵,面对的是长山列岛守备最为艰苦的时期。官兵们虽然对海岛的艰苦有思想准备,但进岛后还是被环境的恶劣所震惊。

最早奉命带一个连队进驻北惶城岛,时任指导员的孙化梓撰文回忆,当年岛上山前山后的两个小渔村,一片衰落破败景象,岛上基本没有庄稼和菜地。全连百多号人散住在渔民家,每人只有一身军装、一床薄被,冬天的夜里人人冻得当“团长”

1952年10月,26军78师234团奉调进岛,团部进驻砣矶,3个营分别进驻南北长山、砣矶和北惶城。1953年4月,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来到长山列岛,在时任234团团长鹿正明陪同下,视察了整个列岛防务。1954年10月,奉军委命令,78师师部率232、233团和炮兵团进岛。全师与原驻岛的海军长山水警区等部队,合编为海军长山要塞区。其所辖8个团,分别驻扎北惶、南隍、大钦、砣矶、北长山、南长山、蓬莱。至此,长山列岛守备部队发展的基础和构架,基本形成。

78师及之前进岛的官兵,大都有革命战争或抗美援朝的经历。1956年入伍到海岛连队,后曾任营副政委的李兴俭撰文回忆,他们班正副班长,就分别是1944年和1947年入伍的老兵。那时进岛的官兵,是第一代守岛建岛人,是长山列岛海防的拓荒者。

当年随 78 师进岛, 在长山列岛一干就是 30 年,后来在团政委任上离休的田精忠撰文回忆, 那时整个列岛居民只有两万多人, 3万多官兵分驻各岛,吃住行都是难题。大多数官兵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少数住到老百姓家。当时最缺的是淡水,先保证当地老百姓用后所剩无几,官兵们经常断水。一些无淡水,靠接存雨水和大陆运水的岛屿,官兵们每人每天分到的淡水只有一茶缸。用电更是一种奢望,晚上几乎是用蜡烛照明。由于蔬菜运送受风浪影响经常断供,很多连队都发生过盐粒子用油一炒当菜吃的情况。

面对如此困境,要塞区官兵遵照毛主席加强长山列岛防御的指示,按照彭德怀元帅考察列岛防务后的部署,发扬战争年代敢打能拼的革命精神,从零起步开启了艰苦的海岛创业历程。

海军长山要塞区第一任司令员齐安聚的儿子齐建军,从他父亲笔记中看到,要塞区一编成,即按照海军肖劲光司令员的要求,在搞好战备训练的基础上,以先海岛,后陆地;先基层,后机关;先战备阵地,后生活设施的顺序,展开了全面的国防工程建设。

军委指示,要挖坑道,所有人必要时要进入地下,要准备防原子弹。为此,坑道挖掘被列入国防施工的优先位置。在要塞区统一规划部署下,各驻岛官兵们凭着钢钎、镐头、少量风钻等简陋的工具, 在坚硬的山体中,经常是昼夜不停的挖掘坑道。曾参加坑道挖掘作业的官兵们,回忆起当年艰苦的施工过程均感慨不已

1961年入伍,被分配在要塞区独立工兵营3连,后任排长的贾希增撰文回忆,他们连曾在车由岛、大黑山等多个岛屿打过坑道。他写到,那时混凝土浇注后为防止出现麻面和洞孔,是人工用钢筋制成的捣固器搅动使之密实,经常是人和捣固器一起泡在混凝土里,直到浇注完毕。他清楚记得有一年在大黑山浇注一个火炮坑道,他15个小时一直泡在混凝土里,浇注完毕后出来胳膊和膝盖都磨破了,浑身血淋淋的。战友们说,这个坑道是你用鲜血浇灌出来的。

部队分驻15个岛屿,运输船艇停泊的码头,是又一个急需完成的工程。我记得1957年随母亲上砣矶岛,与在那里任海防4团政委的孟兆瑞团聚时,从蓬莱是乘坐水陆两用车上的运输艇,到砣矶后则是渔民用舢板摆渡上的岸。为解决这种交通困难,上世纪50 年代末开始,蓬莱及各有驻军的岛屿,码头建设陆续展开。

1948年入伍,时任连副指导员、后曾任师副政委的徐新奎,亲历了蓬莱军港建设过程。他撰文回忆到,海军为此投资600万元,从1959年5月开始,动用20个正规连队和10个民工连,进行施工。当时正值困难时期,施工军民忍饥挨饿,昼夜奋战,历时两年多,圆满建成了这个面积有140万平方米、护堤总长1200多米的蓬莱军港。

适应军队和国防建设发展需要,上世纪 60 年代初,根据军委电令, 国防建设已初具规模的海军长山要塞区,3万多官兵的绝大部分,以及几乎全部装备和物资,移交给了济南军区。

整编为陆军的内长山要塞区,设大钦、北长山和蓬莱3个守备区,守备区各辖3个守备团。要塞区直属通信营、高炮营、工兵营、教导队等,有405和第一、第二共3个医院,以及船运大队。那时,国防施工任务仍很艰巨,海军时期尚未完成的工程,以及更多新开工工程,仍是当年要塞区工作的重点。

国防施工的重头,仍是蓬莱和各岛屿的坑道和码头建设。我当兵1975—78年所在的守备26团,1969—71的兵,也都打过坑道。1961年入伍后分配到要塞区独立工兵营1连的李德洪,随连队参加了蓬莱军港的续建。他撰文回忆修建登陆码头时,所用的石头一块就有几百斤重,硬是靠官兵们连撬带扛,一块块搬来砌成。

上世纪60年代初,海军长山要塞区开工建设了连接南北长山总长1050米的海堤大坝。当年的海防5团抽调7个连队进行施工,开采石头9万多立方,并于当年7月21日完工。1961年8月入伍分配到北长山守备区守备1连的孙即宝,参加了海堤的续建和加固,主要是浇筑稳固海堤的四角锥。他撰文回忆了连队当年施工的艰辛。海堤大坝投入使用后,彻底解决了南北长山的陆路交通问题。

1970年,时任守备 27 团副政委、后任政委的田精忠,撰文还回忆到那年在他建议下,当地军民用4年时间,将砣矶岛主岛与300多米开外叫坨子的小荒岛用大坝连接起来。拦海大坝一端新建的码头,可停靠上千吨大船。

经过官兵们20多年的艰苦奋战,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要塞区15个有部队驻防的岛屿,各种火炮和人员,都有了相应的战备坑道,需要时可全部转入坑道作战。各岛屿的码头、道路、营房和供电等基础工程建设,也都基本完成。大多数岛屿还挖出了水井,基本解决了官兵初上岛时淡水奇缺的困难。由此使驻岛官兵和老百姓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要塞区驻防的15个岛屿中,大、小竹山,车由岛,高山岛和猴矶岛,是无淡水、无居民、无航班、无耕地的“四无”小岛,驻防和施工条件尤为艰苦。上世纪50年代末开始,要塞区独立工兵营与陆续奉命上岛驻守的部队(大到设立团部,小到一个连)一起,陆续展开了坑道和营房等工程建设。多位曾在这几个岛上服役和施工的老兵,撰文回忆了在这些岛上守岛建岛的经历,他们都感到在人生青春年华时,能有这样一种艰苦历练终生无悔

在国防施工积极推进的同时,要塞区武器装备配置,也在抓紧实施。海军长山要塞区第一任司令员齐安聚的儿子齐建军说,他父亲的笔记中,记载当年军委的指示是:要塞区部队要改为重装备,要配榴弹炮,重炮,高射炮。

在军委和总部的大力支持下,海军长山要塞区在上世纪60年代初改编成陆军内长山要塞区时,已拥有各种火炮434门,南与蓬莱北连旅顺构成的炮火网,可覆盖整个渤海海峡。改编成陆军内长山要塞区后,炮兵装备和岸防火力仍有部分增加和更新,使打击海上和近岸目标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我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当兵所在的守备26团,即拥有130到76毫米各种口径的火炮,以及高射炮、高射机枪,迫击炮和无后座力炮等。我开始待过的8连是双37高炮和4联装高射机枪连;后来待过的守备2连,也配置了85加农炮和无后座力炮。

要塞区在努力做好国防施工和武器装备配置的同时,军事训练也抓的很紧。各种轻重武器射击训练、坑道驻训,单兵技战术演练等,有序展开。特别是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全军开展的大比武, 推动全区军事训练掀起一个个高潮,涌现出一批批训练尖子。1961 年入伍被分配到守备27团152加农炮连的盛庭修,撰文回忆了在连队苦练操炮技术的往事。由于技术过硬,他连续3年被评为神炮手,并成为连里军事教练员。

那时部队当兵打仗的意识很强,特别是蒋介石反动集团频繁叫嚣反攻大陆的那几年,以及后来中苏关系紧张时期,要塞区官兵练兵备战热情和敌情观念,更是毫不松懈。多位战友撰文,记述了这些往事。1965年入伍,被分配在北长山守备营,后曾任团政治处干事的田孝晔,就撰文回忆了1966年国庆节期间的一天晚上,他执勤搜索中发现海上有可疑目标,与战友下海搜捕,结果是两只海鸭子,紧绷的弦才松了下来。

上世纪70年代初,要塞区部队根据战备需要,普遍开展了坑道驻训,人员吃住都在坑道。人说坑道冬暖夏凉,但在里面待长了却非常难熬。1970年任要塞区军务处副处长的贾世功,撰文回忆了当年进驻坑道,在里面待了两夏一冬的往事。他写到,坑道里夏天潮冷的出奇,冬天又热的像蒸笼,说的难听一点就好像蹲监狱。但这是战备需要,官兵们不仅没有怨言,而且训练热情很高。

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那年我正在守备26团政治处工作,战备需要也跟时任团政治处主任的董以浦,蹲了半个多月的坑道。在海岛当兵,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磨砺。

海岛部队训练,少不了武装泅渡。每逢适宜季节,许多连队经常是一天有大半天泡在海里。1965年任守备27团13连排长的袁云长撰文回忆,当年他受领大钦守备区和团任务,带领全排参加要塞区武装泅渡演习比赛。为此,他带领全排整天泡在海里,一个个晒的人称“黑种人”。随后在北长山举行的泅渡比赛中,他们排第一个冲上海岸占领山头,受到要塞区表彰,并被团记功。

负责要塞区海上运输任务的船运大队,除了完成正常运输任务外,也经常进行战时运输演练。1994年8月,全军还在要塞区召开了陆军船艇部队正规化建设现场会,并随后进行了在炮火下的装载航渡演习。1969年入伍,后任缩编后师级要塞区副参谋长的高宝才,具体负责了这次跨海航渡。他撰文写到,这次演练,是我军训练重点转移后,较早带有实战背景的渡海登陆演习,船运大队也由此成为陆军船艇部队训练的一个榜样。

其实,对列岛船运影响最大的,是风浪和大雾的阻隔。秋冬是风浪,春末夏初是大雾,往往一起大的风浪,10天左右不消停;一起大雾,4—5天不消散。每遇这种天气,船进不去出不来,驻岛部队蔬菜就容易断供,进出岛人员就会过多积压,有时船运大队的船艇,不得不顶着风浪和雾出航救急。

1976年初夏,时任船运大队2153号登陆艇副指导员,后任该大队政治处主任的丁秀仁,就带艇经历过这样一次顶着大雾往北五岛的航行。他撰文回忆了从蓬莱到砣矶、大钦、北惶、南隍的一路困难航行;艇每到一个岛屿,停航5天的各岛部队对他们送去蔬菜的感激;以及去南隍城途中,差点与因雾抛锚的同大队艇相撞的险情。

上世纪 70 年代中期,随着要塞区各国防施工任务基本完成,部队开始转入全训。我1978年所在的守备26团守备2连,就是准备参加要塞区军事比赛的全训连队。多位新老战友的撰文,都回忆了他们当年刻苦训练的经历。1984年入伍分配到守备27团9连,即85炮连的万胜,撰文回忆起当年训练的经历时写到,正是认真苦练,他成为了连队小有名气的神枪手和神炮手。

要塞区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受到毛主席及国家、军委一些领导人,还有海军和后来济南军区首长的重视和关心。继彭德怀元帅1953年4月到长山列岛视察之后,各级很多领导人都来到过这里。他们的视察和对官兵们的看望,给了要塞区及广大官兵以极大鼓舞;他们的一系列指示和支持,也不断为要塞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力量。

1960年8月13日,叶剑英元帅来到海军长山要塞区视察,并与要塞区机关及各团军政主官合影。叶帅还为海军长山要塞区题词:依靠军民团结,建成海上长城。(图1站立者,为时任要塞区政治部主任徐尧田)。1964年8月,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也来到长山列岛视察,并题词和与官兵们合影。

1979年9月19日,叶帅又一次来到长山列岛。时任守备30团1连指导员的李茂柏,撰文记述了叶帅专门到他们连队看85 炮训练的情景。叶帅看完连队官兵操纵火炮占领阵地、瞄准射击等演练后很高兴,鼓励官兵们努力训练、保卫国防,最后还与官兵们合了影

1969年入伍,曾任守备25团政治处主任的徐守祥,撰文回忆了1986年7月14日,在整编后大钦守备师机关大院,受时任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接见的情景。杨副主席在现场亲切的与大家交谈,勉励大家发扬老一辈守岛建岛官兵艰苦奋斗的精神,守好祖国海上东大门。

1961年入伍分配到船运大队,在海上漂泊了20年,曾任大队中队长的魏景善,撰文回忆了1968年春节刚过,他们驾艇送时任济南军区政委袁升平去车由岛遇险的经历。他写到,那天风浪很大,袁政委乘坐的艇中途主机出现故障停机,艇在海中随浪漂泊。驾艇跟进的他们,冒着在风浪中跌入海中的风险,把袁政委一行8人安全转移到了他们的艇上,并送上了车由岛。他写到,在车由岛的守备31团8连被授予“海上钢钉”连,正是袁政委这次视察不久后的事情。

1991年春天,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张万年,在长山列岛作战役勘察时,来到了军改后海防2团炮兵5连阵地。1980年入伍,时任连长的贾衍富向首长们作了训练和各项工作的汇报,随后张万年查看了连队的武器装备和火炮操练,他满意的说,有你们这样过硬的守备部队我们感到放心。

一代代官兵守岛建岛,其实少不了军嫂们的奉献。她们大都无怨无悔的支持丈夫驻守海岛,其中陆续随军的军嫂,更是与丈夫一起经受着海岛生活的艰辛。

1974年入伍,在海岛部队多年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后曾任德州军分区第二干休所政委的岳长金,以《她称得上是好军嫂》为题,撰文记述了妻子积极支持他的工作,后来当他有转业念头时,更是劝他领导不安排就不要走,要好好工作。他写到,妻子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当兵,但她说起自己是军人女儿、军人妻子和军人母亲时,颇为自豪。

要塞区部队常年驻守海岛,与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友谊。驻地官兵视人民群众为一家人,对地方和群众需要帮助的事情,几乎做到有求必应,特别是有渔船遇险等险情和难事时,更是全力以赴抢险救难。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同样把官兵们当亲人,拥军爱兵的事情数不胜数。当地政府和群众种种拥军举措,有力的支持了要塞区部队守岛建岛等各项工作

凡在要塞区部队当过兵的人,都对长岛军民一家亲,军爱民、民拥军的密切关系,留下深刻印像,多位战友满怀深情撰文对其作了记述。1950年入伍,1952年从岛外调入大钦岛连队的于伯荣撰文回忆,当时连队大都分散住在老百姓家,他们天天把房东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他有一次出岛回来时遇风浪船靠不上岸,是渔民用小舢板把他接上岸的,回住处后房东老大娘接着就端上热气腾腾的荷包蛋。为解决岛上军民吃水困难,部队四处探水打井,当水井打成后,有了井水喝的老百姓一个个欣喜若狂。

1961年入伍分配到守备29团通信连,后曾任团政委的李济山,撰文回忆他们连与驻地乐园村军民亲为一家人的故事,很是感人。连队常年帮助乐园民兵训练,积极参加助民劳动;连里还组织帮扶小组,照料村里困难群众特别是孤寡老人。连里还经请示,用退役设备帮助村里安装了 60 门电话总机。村里每年都把打上来的第一筐鱼虾送给连队;还专门成立拥军服务队,帮助官兵洗衣包饺,后来则是送洗衣机和电视机,时任村书记的蔡大禹,是连队的名誉指导员。1990 年,村里更是集资 80多万元, 为连队盖起了1200 多平方米的楼房。1988年,乐园村被评为全国双拥共建先进集体,蔡大禹被评为全国双拥共建先进个人。

1980年入伍,1986年任海防2团雷达观察所所长的高宏亮,撰文回忆了他们所常年帮扶驻地一小村几位老人,为他们挑了20多年水的故事。后来他们一代代官兵担水的扁担,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观察所也由此荣获集体二等功。同是1980年入伍,1985年任内长山守备师政治部秘书科干事的梁海鹏撰文回忆,那时部队和地方双拥共建开展的红红火火,大多数连队都聘请了驻地村书记任名誉指导员。连队时常帮助地方和老百姓做事,驻地村也经常帮助连队和官兵排忧解难。长岛军民的双拥共建,成为济南军区和山东省的先进典型,并在全国全军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

人们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是随着这几十年军事科技迅猛发展,我军武器装备和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主要由上述因素影响,军队作战思维和行为方式发生明显变化,使铁打的营盘也不铁了。按照数量规模向质量效能转变的总体要求,部队的组织和人员结构有了不断调整,特别是陆军部队,在数量上有了明显压缩。这种军改,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

适应军改发展需要,1985年我军裁减兵员100万,要塞区也从军级构架缩减为师,下辖3个海防团。之后,又在一次次军改中不断缩减。现在的长山列岛,已成为某海防旅辖区的一部分。

最近几年,我到过长山列岛的南北长山、大钦、砣矶、南隍城、庙岛和大黑山。所到之处看到的是,一代代官兵建设的国防工事大都荒废,当年的营房也几乎破败不堪。但可以相信的是,要塞区曾经的历史、荣光和番号,以及曾在那里艰苦奋斗官兵们的岁月印记,却会在我军历史上永不磨灭,并会永记在那些年在那里当过兵的所有老兵们心中。

本文作者-伟力

发布于:山东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走进外长山要塞区海防部队
长山要塞区首任司令员女儿回忆驻岛建岛历程
长山要塞区首任司令员女儿回忆父母家国情
我在要塞区基层锻炼的故事
行走丨在海岛过年
长山列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