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行军区第三批主力团

(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转载注明出处)

1945年8月,晋冀鲁豫区军成立,10月对太行区军进行整编,原8个军分区整编为6个,1946年1月6日,分别依序列分别改为第12、第13、第14、第15、第16、第17军分区。

1946年3月24日,第12军分区改称第1军分区,第13、第14军分区合并改称第2军分区,第16、第17军分区合并改称第3军分区,第15军分区改称第4军分区。

1946年12月6日,区军扩编为,第1、第4军分区不变,第3军分区改为第5军分区,第2军分区扩编为第2、第3军分区。

抗日战争后期大反攻前,太行区军整编部队, 每县(含新设县)编成一个独立团,大、小团不一,区军授予序列番号(编成情况不详)。半年后,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太行区军扩大部队,每两个县独立团合编成一个独立团(大团不变),重新授予番号,即第三批主力团。

第三批主力团主要在1945年8月后至1946年3月前编成,区军野战团统一番号从第1(第12)军分区第34团开始编组,至第6(第17)军分区第53团,共20多个团。第二批主力团未完成整编的在这次整编中完成,有的番号是老部队调走重建新部队,甚至一个番号三次重建,如第34团等。有意思的是,番号接新编11旅33团之后,难道之前编成的团算是临时番号?

第三批主力团编成后,又根据战场需要又成立几个主力团,属第四批,一并列入。

第1(第12)军分区为原第1军分区,辖内邱、临城、赞皇、获鹿、元氏、井陉、邢(台)东、邢(台)西、高邑、沙河、邢台市。

该军分区辖第34、第35、第36、第37团。

1、 第34团(第2个)(昔和团)

1945年8月成立昔(阳)和(顺)独立团(原第50团)、临(城)内(邱)独立团。9月,两独立团合编为第34团,团长范金标,政治委员王维国(原昔和团团长兼政委)、张良诚(后),参谋长赵顺全,政治处主任张正军,归第1军分区建制。1946年12月12日,编为独立第1旅第34团。1947年8月15日,在河南博爱县正式组建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独立第1旅改称第25旅,第34团改称第25旅第75团,团长范金标,政治委员张良诚。第75团随旅开辟豫西。

1949年1月,第75团归建,改称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第25旅第75团。1949年2月17日,第75团改称第15军第43师第128团,团长范金标,政治委员张良诚。1950年12月28日,第43师组建为云南昭通军分区,第75团随师脱离第15军建制

2、第35团(第2个)(井陉团)

1946年11月由平(定)井(陉)支队和元氏独立营各抽调2个连组成,称井陉团,改称第35团,团长周金铭,政治委员谢治国,参谋长董元,政治处主任李铁民,归第1军分区建制。1947年12月,组建太行区军独立第2旅,第35团归其建制。1948年2月8日,太行区军独立第2旅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第39旅,第35团改称第39旅第116团。

1949年1月15日,华北区军第13纵队第39旅改称解放军第61军步兵第183师,第116团改称第183师第548团。1950年1月17日,第548团随第183师兼达县军分区。1951年3月,第548团改编为川北区军所属独立团。

3、第36团(第2个)(邢台团)

1946年1月,邢(东)台、邢(西)台独立团合并为邢台团(第1个邢台团改编为晋冀鲁豫第6纵第18旅第53团)。邢台团改称第36团,团长陈俊,政治委员裼平禄,参谋长王启应,政治处主任欧克。该团编成前后,都是分开在平汉铁路东西两侧作战,编成后一分为二。1947年8月15日,第36团第1营编入第9纵队第27旅第81团改为第2营,第3营编入第9纵队第27旅第80团改为第2营。

4、第37团(第2个)(元赞团)

1946年8月,元氏、赞皇两县独立团合编为元赞团。该团编成后大部(主要的赞皇独立营)并入太行区军第10团,余部改称第37团,政治委员师桂廷,副团长赵吉昌,参谋长李照升,政治处主任白均。随后第37团分散活动,各营仍回原地活动。

5、第34团(第3个)

1947年12月,元氏、高邑、获鹿3个县独立营,第35团抽调1个连和新兵组成。该团编成后即归太行区军独立第2旅建制。

元氏、高邑、获鹿3个县独立营,及从第35团抽调1个连和新兵组成第34团,团长程英林,政治委员段双印,归第1军分区建制。1947年12月,组建太行区军独立第2旅,第34团归其建制。1948年2月8日,太行区军独立第2旅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第39旅,第34团随旅改称第39旅第115团。1949年1月15日,华北区军第13纵队第39旅改称解放军第61军步兵第183师,第115团改称第183师第547团。1950年1月17日,第547团随第183师兼达县军分区。1951年3月,第547团改编为川北区军所属独立团。

1948年2月8日,太行区军独立第2旅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第39旅,第34团改称第39旅第115团。1949年1月15日,华北区军第13纵队第39旅改称解放军第61军步兵第183师,第115团改称第183师第547团。1950年1月17日,第547团随第183师兼达县军分区。1951年3月,第183师各团改编为川北区军所属独立团。

第2(第13)军分区为原第2、第3军分区合并组成,辖寿阳、榆次、太谷、榆太祁、昔阳、平定、和顺、祁县、榆社、左权、武乡。1946年3月24日第13军分区与第14军分区合并为第2军分区,12月6日区军扩编仍为第2军分区,仍辖原各县。

该军分区辖第38、第39、第40团。

6、第38团(老28团改番号)

第38团是第一批主力团第28团,即秦向支队第1大队改编的第28团。改番号为第38团(太行区军第一批主力团已作介绍)。

7、第39团(新29团改番号)

第39团是第二批主力团新组建的第29团,改番号为第39团(太行区军第二批主力团已作介绍)。

8、第40团(第1个)(武乡团)

1946年1月,武乡独立团编为第2军分区第40团,团长冉光华,政治委员李文清,参谋长李之光,政治处主任李军。1946年8月,第40团编入第39团为第2营。原团长调任第41团团长,政治委员李文清调任第39团政治委员。

9、第40团(第2个)(祁县团)

1946年11月,祁县独立团改称第40团,团长粱天发,政治委员陶伦传,归第2军分区建制。1947年12月,组建太行区军独立第2旅,第40团归其建制。1948年2月8日,太行区军独立第2旅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第39旅,第40团随旅改称第117团。1949年1月15日,华北区军第13纵队第39旅改称解放军第61军步兵第183师,第117团改称第183师第549团。1950年1月17日,第549团随第183师兼达县军分区。1951年3月,第183师第549团改编为川北区军所属独立团。

第3(第14)军分区为原第4军分区,辖黎城、平顺、潞城、长治、壶关、襄垣、长治市。1946年3月24日第13军分区与第14军分区合并为第2军分区,12月6日区军扩编仍为第3军分区,仍辖原各县。

该军分区辖第41、第42团。

10、第41团(第2个)(长治团)

1945年12月,以长治独立营为基础扩编组成独立团,称长治团。1946年3月改番号为第41团,团长王海东,政治委员王琳,副团长李兴汉,参谋长赵俊,政治处主任胡天和,归第2军分区建制。1947年10月25日,组建太行区军独立第1旅,第41团编入独立第1旅,团长冉光华,政治委员陈杰,原团长升任副旅长。1948年2月8日,太行区军独立第1旅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第38旅,第41团改称第38旅第112团。1949年1月15日,华北区军第13纵队第38旅改称解放军第61军步兵第182师,第112团改称第182师第544团。1950年1月17日,第544团随第182师兼剑阁军分区。1951年3月,第544团随第182师调归第11军建制。1951年8月,第544团随第182师改编为铁道兵,调离第11军建制。

11、第42团(第2个)(襄潞团)

1945年3月,襄垣县独立团和潞城团合编为襄垣独立团,亦称襄潞团,政治委员陶伦传,副团长向德弼,政治处主任徐力之。上党战役后,该团一部补入朱德警卫团,余部编入第38团。政治委员陶伦传调任第40团政治委员。

第4(第15)军分区为原第8军分区,辖陵川、修武、博爱、沁阳、武陟、温县、修(武)获(嘉)武(陟)。

该军分区辖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团。

12、第43团(老2团)

第43团是第一批主力团第2团,即唐天际支队第1大队改编的新编第1旅第2团。改番号为第43团(太行区军第一批主力团已作介绍)。

13、第44团(原阳支队)

1945年7月以修(武)、获(嘉)、武(陟)地区武工队、区干队,原(武)、阳(武)支队及投诚的1个伪军中队编组成第45团,9月改番号为第44团,归第4军分区建制。1947年10月,组建太行区军独立第1旅,第44团编入独立第1旅,团长马勇,政治委员崔殿宸。1948年2月8日,太行区军独立第1旅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第38旅,第44团改称第38旅第113团。1949年1月15日,华北区军第13纵队第38旅改称解放军第61军步兵第182师,第113团改称第182师第545团。1950年1月17日,第545团随第182师兼剑阁军分区。1951年3月,第545团随第182师调归第11军建制,1951年8月,第545团随师改编为铁道兵,调离第11军建制。

14、第45团(沁博团)

1944年6月,以抗日军政大学武装工作队第2队为基础,抽调第 4军分区第2团和决死第3纵队第7团各一部及修武县大队的1个中队,在河南辉县平甸村组成沁河游击支队。1945年5月,晋(城)东独立营1个连补入该支队,改番号为沁河独立团。同时,博爱独立营(沁博独立营)、温县、修武区干队等部编为第45团,活动在沁阳、博爱地区亦称沁博团,政治委员张洪,副团长李忠太,参谋长李达九,政治处主任刘毅民。9月,原沁博团、温县、修武区干队等部补充沁河独立团,扩编为甲种团,番号为第44团,团长张显扬,政治委员王亚朴,副团长任英,副政治委员卫景濂,参谋长杨羽,政治处主任张彬,归第4军分区建制。随后,第44团恢复第45团番号,另重新编成第44团。

1946年12月12日,第45团编为独立第2旅第45团,团长方文举,政治委员卫景濂。1947年8月15日,在河南博爱县正式组建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独立第2旅改称第26旅,第45团改称第9纵队第26旅第77团,团长方文举,政治委员卫景濂。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第77团改称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第26旅第77团。1949年2月17日,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第15军,第77团改称第15军第44师第131团,团长葛明,政治委员车志英。1951年3月24日至31日,第131团随第15军入朝参战,1954年4月30日至5月6日,第131团第15军回国。

15、第46团(温县团)

1945年9月,由温陟县独立营与温孟县独立大队合编组成温县独立团。1946年1月,温县独立团升编为第59团。3月,该团改番号为第46团,团长马勇,政治委员李寿山,参谋长何雨农,政治处主任崔殿臣。1946年10月,第46团一部编入第43团、一部编入第47团。

1946年11月,在博爱县八里街重建温县独立营,以修武独立营一个连为骨干组建焦作独立营。该两营合编为第46团。1947年8月15日,第46团并入第47团,原团长和政治委员带温县独立营编入第44团。

16、第47团(修武团)

1946年1月,修武独立团(1943年10月成立)升编为第60团,团长江春贵,副团长戴金山,副政治委员田耕,参谋长薛焕章,政治处主任郭景彬。3月,该团改番号为第47团。10月,以第2团、第45团各1个连作骨干,加沁阳、博爱、温县、陵川等县的独立营,扩大为乙种团,团长任应,政治委员田耕,归太行第4军分区建制。

1947年8月15日,第4军分区第46、第47团合编组成第9纵队第27旅第79团,团长任应,政治委员田耕。

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第79团改称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第27旅第79团。1949年2月17日,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第15军,第79团改称第15军第45师第133团,团长任应,政治委员田耕。1951年3月24日至31日,第133团随第15军入朝参战,1954年4月30日至5月6日,第133团随第15军回国。

第5(第16)军分区为原第7军分区,辖林县、辉县、汤阴、新乡、淇(县)汲(县)、辉(县)(获)嘉。1946年3月24日,第16、第17军分区合并改称第3军分区,12月6日改称第5军分区。

该军分区辖第48、第49、第50、第51团。

17、第48团(第2个)(辉县团)

1943年组建辉(县)获(嘉)独立营和辉县独立营。1945年8月,两独立营合编为辉县独立团。9月,改番号为第48团,团长蔡金生,政治委员陈国礼,副团长曾驾,参谋长安怀、史潮清(后),划归第5军分区建制。1946年12月12日,编为独立第2旅第48团, 团长陈春堂,政治委员杨廷桃。1947年8月15日,在河南博爱县正式组建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独立第2旅改称第26旅,第48团改称第9纵队第26旅第78团,团长陈春堂,政治委员张彬。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第78团改称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第26旅第78团。1949年2月17日,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第15军,第78团改称第15军第44师第132团,团长郎玉林,政治委员张彬。1951年3月24日至31日,第132团随第15军入朝参战,1954年4月30日至5月6日,第132团第15军回国。

18、第49团(淇汲团)

1945年8月,淇汲县大队(新设县,淇县和汲县各一部组成,汲县为今卫辉市)升编为淇汲独立团,1946年3月,改番号为第49团,团长周泉,参谋长米志高,政治处主任刘有余。改团参加过解放淇县城战斗。以后,该团缩编为一个独立营,编入平原省(1945年3月29日设立,1952年11月撤销)区军警备3团一部。

19、第50团(安汤团)

1943年7月,汤阴县武装大队成立(又称为汤阴独立营),隶属于太行区军第7军分区(1946年12月后的第5军分区)。汤阴县大队先后改编为淇汤县大队,安汤独立营,人员也从五六十人增加到两个连,四个区干队。1945年9月,安汤独立营升编为独立团,下辖5个连。11月,改编为第50团,归第5军分区建制。1946年9月,第53团大部并入该团。

1945年10月12日,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部冀察挺进第9纵队参谋长牛子龙率320人起义(山彪镇起义),改编为民主建国军豫北支队,司令员牛子龙,政治委员李惠田,副司令员岳本敬。1946年4月,民主建国军豫北支队由第7军分区调归5军分区。1947年1月,第50团与豫北支队合编,仍称第50团,团长牛子龙、段成秀(后),政治委员陈国礼、刘英(后)。

1947年8月15日,第5军分区第50团与第1军分区第36团第3营合编组成第9纵队第27旅第80团,团长牛子龙,政治委员陈国礼,第36团第3营改为第80团第2营。

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第80团改称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第27旅第80团。1949年2月17日,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第15军,第80团改称第15军第45师第134团,团长段国秀,政治委员陈国礼。1951年3月24日至31日,第134团随第15军入朝参战,1954年4月30日至5月6日,第134团随第15军回国。

20、第51团(辉嘉团)

1945年8月,新乡、辉县独立营合编组成(乡)辉(县)独立团,团长徐俭业,副团长刘玉明,副政治委员乔国权,参谋长马恩其,政治处主任马克逊。1946年2月改番号为第51团,归第5军分区建制。1947年10月,组建太行区军独立第1旅,第51团编入独立第1旅,团长蔡生金,政治委员乔国铨。

1948年2月8日,太行区军独立第1旅改称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第38旅,第51团改称第38旅第114团。1949年1月15日,华北区军第13纵队第38旅改称解放军第61军步兵第182师,第114团改称第182师第546团。1950年1月17日,第546团随第182师兼剑阁军分区。1951年3月,第546团随第182师调归第11军建制。1951年8月,第546团随师改编为铁道兵,调离第11军建制。

第6(第17)军分区为原第5、第6军分区合并组成,辖林(县)北、安阳、涉县、磁(县)武(安)、武安、偏城。1946年3月24日,第16、第17军分区合并改称第3军分区,12月6日改称第5军分区。

该军分区辖第52、第53团。

21、第52团(安阳团)

1940年,安阳县大队成立。1945年8月,安阳县大队升编为第52团,团长曾东山,政治委员何高民,副团长张开银,副政治委员王胜彪,参谋长温宽如,政治处主任何应禄,时属第5军分区。解放后该团归华北区军,编入特战兵团。

22、第53团(武安团)

1946年1月,武安独立团改称第53团,归第5军分区建制。9月,大部编入第50团。

1945年9月2日,磁县峰峰煤矿矿警队700余人起义,组成磁武支队。10月,改编为太行区军警卫总队,总队长宗具臣(其子宗书阁第32团团长),柴吉昌任政委,胡鸣德任参谋长,李右平任政洽部主任。1946年12月,警备总队与原第53团余部合编,仍称第53团,团长宗具臣,政治委员甘德洲。

1947年8月15日,第5军分区第53团与第1军分区第36团第1营合编组成第9纵队第27旅第81团,团长刘玉明,政治委员甘德洲,第36团第1营改为第80团第2营。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第81团改称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第27旅第81团。1949年2月17日,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改称第15军,第81团改称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团长刘玉明,政治委员李尚文。1951年3月24日至31日,第135团随第15军入朝参战,1954年4月30日至5月6日,第135团随第15军回国。黄继光连来自该团。

第四批主力团主要是5个,第42、第43、榆次团和第46、第47团。

1、第42团(第3个)(平定团)

1946年4月,平(定)东县独立营和平(定)西县独立营合编成平定(路南)县独立团。东、西合编后仍在原地活动。平(定)东县独立营后编入平(定)井(陉)支队。平(定)西县独立营保留第42团番号,实际为1个营。1947年5月,平定县独立团改编为太行区军第2军分区第42团(乙级团),团长严长春、政委刘凤皋。10月,寿阳县独立营编入。该团参加太原战役后,编入华北区军独立第6旅。

2、第43团(第2个)

太谷独立营,于1945年12月,太谷县基干队扩编太谷独立营,下辖2个连4个区干队。营长由县长白瑞西兼任,政委由县委书记毕际昌兼任。1947年8月中旬,太谷独立营于彭文庄整训,扩编为太谷独立团(丙种团),下辖4个连。同年11月,太谷独立团扩编为太行第2军分区第第43团(乙种团),下辖两个营。团长钟远昌,政委王世民,副团长董儒强,副政委曹建纯,参谋长杨若愚,政治处主任钟伯颜。1948年6月,在晋中战役车辋阻击战中,参战的太谷(新编)独立营编为第43团3营,上升为甲种团,下辖三个营。该团太原战役参加后,编入华北区军独立第6旅。

3、榆次团

该团是以榆次独立营为基础扩编而成(编成时间不详)。到晋中战役之前该团一直下设两个营。晋中战役车辋阻击战开始后,参战的祁县独立营编入榆次独立团为第3营,升为甲级团。团长杨生祥、政委李世昌。该团太原战役参加后,编入华北区军独立第6旅。

以上三个团缩编为一个团,改编为山西区军警备第2团。

4、第46、第47团

太行区军第4军分区(沁河军分区)1948年初编组第46、第47团,与修武等4个独立营,组建华北区军独立第7旅。1949年8月1日,华北区军独立第7旅分编为警备第2、3团,划归平原省区军建制。

参考资料:《第129师战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9、10卷)、《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单位沿革》、《八路军表册》、《晋冀鲁豫根据地发展史》、《晋豫烽火》等及一些老将军们的回忆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亮剑李云龙独立团是不存在的,但现实中129师独立团却有很多
冀南军区及军区部队发展史(抗日战争时期)下1
冀南军区及军区部队发展史(解放战争时期)上
冀鲁豫军区与冀南军区合并后战斗序列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编制
解放战争最强野战军,拥有12个主力纵队,歼敌数量名列第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