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后东德快艇部队的组建与发展(1)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盟国完全解除武装且不能建立任何武装力量,只获准建立一支部队作为边防守卫之用。1956年,西德建立联邦国防军并加入北约后,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为了应对来自西方的威胁,共同签署《华沙公约》、建立华约组织。东德方面也建立了一支独立的武装力量,以应对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和西德的威胁,东德海军(即国家人民军海军)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

众所周知,原纳粹德国海军的遗产几乎全部交由战胜国处置。因此,几乎没有任何基础的东德海军只能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同时依靠自身努力逐步发展海上作战力量。在华约集团中,东德海军的主要使命是在波罗的海活动以及扼守波罗的海海口,确保前苏联海上支援力量的安全,同时也参与对波罗的海沿岸目标的进攻行动。针对这一战略目标,东德海军制定了重点发展反潜舰艇、快速鱼雷艇、扫雷舰艇以及登陆舰艇的策略,尤其是把小型水面作战快艇作为的发展重点。

东德早在海军成立前就开始积极寻求自制小型快艇,以便为筹建快艇部队打牢基础,曾在上世纪50年代开展了150吨级16型“鲑鱼”(Lachs)级和60吨级57型“鳟鱼”(Forelle)级鱼雷艇项目的研制工作。前者装备2具533毫米鱼雷、2座双联25毫米舰炮、采用燃气轮机动力;后者装备2具533毫米鱼雷管、1座双联25毫米舰炮和1挺高射机枪、采用前苏联M-50柴油机。当时,东德国内数家船厂及设计局都展开了快艇型号的研究。不过,因为身处社会主义阵营,东德海军装备的研制大大受制于前苏联方面,再加上其军工生产体系在二战中遭到了极大的破坏,这些自制快艇项目都没能投入生产。

在自行开发快艇的努力受挫后,东德不得不转而向前苏联采购。1957年10月,9艘前苏联183型P-6级鱼雷艇加入东德海军,后者以此为基础于1959年组建了鱼雷快艇旅。随后,东德又向前苏联追加采购了18艘P-6鱼雷艇。1962年8月31日,244号艇在执行巡逻任务途中发现西德海军“卡尔斯鲁厄”号护卫舰,在对其跟踪的途中与一艘瑞典火车渡轮相撞沉没,造成7名水兵丧生。

与此同时,东德还于1961年8月开始建造8艘62型“青年”级快艇浮动补给居住船,于1963年底前全部加入快艇旅。在引进鱼雷快艇的同时,战斗力更强的导弹艇也进入东德海军的视线。1962年冬,2艘前苏联205型“黄蜂”I型(OSA I)导弹快艇加入东德海军序列。该艇艇长 38.6米,宽7.6米,吃水2.73米,排水量209吨;艇上安装3部M503A柴油引擎,4000马力,航速38节;武备包括4枚SS-N-2A反舰导弹和2座AK-230双联30毫米舰炮,乘员27人。同年10月,东德海军成立了导弹快艇旅。

本文由“135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军事博物馆里的海军兵器一览
二战中德军在海上的闪电战
东德人民军攒出来的缝合怪—装AU2M-3双联装25毫米舰炮的IFA W-50卡车
鱼雷快艇[以鱼雷为武器的小型战斗舰艇]
“蚊子”吃“大象”:埃及75吨导弹艇,击沉以色列2500吨驱逐舰
毛主席亲临芜湖造船厂,惊艳搭乘木制鱼雷快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