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父母好家教
朱庆澜认为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长的基础,是“至要紧的事”。他把一个人从出生到6岁入学前,入学读书和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这三个阶段,形象地比喻为“三道染缸”。
  他说
  小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生活6年,好似第一道染缸。家里6年教得好,养得好,好似白丝染成红底子。到了进学堂,再得好先生,就将那红红的底子好好加上一层,自然变成了大红。到了世界社会上,哪怕遇着坏朋友,坏染缸,想把他变成黑色,他那大红的底子,一时总不得变的。如果再遇上好朋友、好染缸,不用说,自然变成真正的朱红,头等的好人了。万一在家里6年,教的法子,养的法子不好,比如白丝一下缸已经染成黑底子,进了学堂,就有好先生,想把他变成红色,那黑底子总是难退得去。就是勉强替他加上一层红色,仍旧是个半红半黑的。如果学生再遇着不热心的先生,到了世界上,再遇着坏朋友,坏染缸,将黑底子一层一层加上黑色,自然变成永不退色的黑青,永不回头的坏蛋了。
  朱庆澜断言
  丝总是白的,只看第一道染法如何。个个人生下来都是好的,只看6岁以前家里的教法怎样。6年里肯费力,将来就受用不尽。
  朱庆澜注重学习外国人早期家庭教育的做法。他说
  外国人教儿子,人人都肯拼这6年的工夫,所以儿子到了20岁,个个都企站得住,不用父母去管他。而我们中国人不知道家庭教育的紧要,把小时候顶紧要的6年,随随便便放过去了。都说小孩不要紧,等到大来再教不迟。哪知是到了大来,小孩子底子已经坏了,白花许多学费,白做许多牛马,一直做到父母进了棺材,闭了眼,儿子还是企不住,到底不成才。
  他十分恳切地对父母们说
  儿女小时候,随你爱怎么教,就怎么教。教小孩子本是极要紧又是极容易的事,各人偏不在容易的时候去教,偏要等到大了不容易教的时候去教,又费力,又无益,岂不是怪事吗
  大家想想,朱庆澜所说的“家庭似第一道染缸”的比喻,是不是挺有道理。不管你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从张苗生下来的那天起,家长已经开始教育她,已经开始往雪白的丝上染颜色了。既然这样,家长就不要等待孩子上学了。现在就抓紧时间,给孩子染上孩子喜欢、大人喜欢、社会需要的颜色吧。
  1993年,中日两国近百名11岁至16岁的少年,联合在内蒙古开展了一次草原探险野营活动。组织者要求,孩子们须负重步行,自己安排食宿。然而,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整个活动表明,中国孩子们的意志薄弱,生活能力差,环境意识也次:他们不懂做饭也不肯做饭,垃圾乱扔,借故解除“包袱”,稍有不适就坐车吃小灶。而日本的孩子们,却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和帮助别人,争着做饭,在草丛里发现鸟蛋就用树枝围起来以示保护,生病了也坚持负重步行,说是一定要经受住考验。两国少年的鲜明对比,使日方一位组织者骄傲地断言:“你们这一代人,不是我们的对手”
  日方此言,虽结论太早,但冷静想想,比比,确让人忧从中来。
  李伟的父母对她就过于娇惯,母亲担心的不是她将来有没有顽强的生存能力,而是她今天生活是不是舒适,会不会受委屈。做母亲的老想自己小时候,大跃进,挨饿,地震,文化大革命,天灾**都赶上了,吃尽了苦头,尝遍了辛酸,绝不能让李伟再吃当年自己吃过的苦。于是起早贪黑地为她服务,甚至还为她梳头,为她洗袜子,您给她的零花钱比洛克菲勒给他的孩子的还多。这样孩子眼前确实是不吃苦,不受累,不缺钱花了,可是家长没想过,孩子缺少与困难抗争的经验和能力,将来遇到困难怎么办面对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吃苦精神的人将来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吗  。
  家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了一项中学生心目中“最受尊敬的人是谁”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分别是日本、美国和中国大陆的高中生。统计结果,日本学生答“最尊敬的人”中列前三位的是父亲、母亲、坂本龙马日本著名历史人物;105名美国学生答“最尊敬的人”中,列前三位的是父亲、迈克尔乔丹球星、母亲;而12000名中国学生答“最尊敬的人”中,父亲列第十位,母亲列第十一位,甚至不如一位电影明星。
  哀哉,中国为人父母者中国自古提倡孝道,如今且不说孝顺,连尊敬也不可得了 。
  中国父母在养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气、脑筋,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一流的。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更是拼命地在养孩子上搞攀比。你让孩子吃娃哈哈,我给孩子喝太阳神,有的甚至给十来岁的孩子吃什么鳖精穿着方面,有的家长也傻乎乎地比着让孩子穿名牌鞋,穿上千元的名牌衬衣,几千元的名牌皮外套。有的孩子到了十五六岁,还把衬衣甚至脏袜子都扔给家长洗,不少家长还乐此不疲,觉得那是爱孩子。似乎给孩子吃名牌,穿名牌,就能培养出名牌孩子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书生的家教观_为您服务教育网
朱庆澜“染缸论”
为何要说“3岁看大,7岁看老?”
不让孩子输在家庭教育上》。家庭教育教什么?教孩子做人
父母和孩子之间7条“幸福律”
孩子性情暴躁,家长这3招可轻松应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