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为什么执着地留在上海



文:锡璐


写在前面的话——


清明放假回去的时候,妈妈说我很憔悴,一脸心疼地问我是不是休息得不好,有没有吃水果;外婆每天变着花样煮各种鲜美的汤给我喝;爸爸苦口婆心劝说我,上海生活压力太大了,毕业之后不如回家乡工作生活,既安逸又体面。那个时候我舒舒服服躺在家里的大床上,心想他们说的真对啊,人这一生不就为了活得好好的,自己开心吗,哪里有地方比家更温暖、更能让你避免横冲直撞头破血流的呢?


回去没带书,碌碌无为待到第三天,我有点按捺不住,急急忙忙买了一大早的高铁票回上海,对着身后忧心忡忡的家人潇洒挥挥手,我回去啦。

一直到现在,我始终忘不了高三时来上海参加交大自主招生的场景。那时的我坐在车后座上,插着耳机听着歌,看着车窗外晃眼的霓虹灯和川流不息的车辆。那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这座城市,感受它真真实实的呼吸和脉动,那一刻莫名地心潮澎拜——我想留下来。

对,我想留在大城市,当然不能用梦想概括,这年头很少有人空谈梦想。这不是一篇鸡汤,而是想与大家分享我在上海三年多,身边的人,和这座城市带给我的体验和气质。


前些时候去姐姐家拿考研资料。姐姐是一名记者,复旦研究生毕业,混迹整个上海的金融圈,朋友圈经常出现与各类成功人士的合影,在我心中属于“神一般的存在”。

姐姐说,她是个特别内向的小姑娘,每天就窝在自己那一丁点的地盘上看看书,写写稿,励志成为一个有名的作家。一开始的日子正如她想象中清闲安静,每天泡杯清茶,看看书,码码文,赚稿费,也能养活自己,内心快乐。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发现自己落笔时,却无从写起,书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情感起伏,她无法理解和产生共鸣。迷茫了一段时间以后,姐姐发现,有些阅历是书中得不到的,她必须走出去,去认识人。而认识人,就必须跳出自己的小圈子,选择更大的圈子。

后来她选择当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她见到许许多多的好玩的人,有的野心勃勃,有的温存美好,有的步步为营,有的跌爬滚打。一开始姐姐会因为采访到大牌又狂妄的人而义愤填膺,也会因为被采访对象指责不专业而满怀沮丧。久而久之,姐姐就释然了,正是由于这些人的推动,姐姐一步一步成熟,走向今天的位置。

正因为大城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才使更多形形色色的人聚集于此,你可以感受不同的人生,随时被激励,随时被警醒。它能云淡风轻不露痕迹地,让你除了感同身受,还有深深的释怀。

真的,整个世界都变大了。你看到了无数种其他的可能,除了在你身上发生的那种;你看到了无数种生存的形态,除了你觉得对你不公的那种;你看到了除自己以外那个大大的世界,那里有很多比你悲惨的人骄傲地为了生存而奔命,也有很多比你优秀的人执着地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努力。

大城市,你会看见万千人,从而知道更好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我曾经很羡慕这样一种女孩子:含着金汤匙出生,长得甜美阳光,有一份安逸的工作和一个优秀上进的老公。直到最近,我听了她的故事。

她叫小可,与我是高中同窗,当时就很有名气,用现在的话来说叫做白富美。她爸爸是本地有名的企业家,爱女心切,不舍得让她离开身边,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让她报考了当地的大学,每周都回一次家。

阴差阳错,她认识了一个顶级985学校的研究生。男孩非常优秀,研究生会主席,提前拿到了三家公司的offer。那是我见过的她最开心的时候,周末不再回家,而是乘坐好几个小时的高铁去北京,有时候干脆不上课,在北京待一个星期才回来。我问小可,他喜欢你什么呀?她一脸甜蜜:“他说他喜欢我的单纯和青春,没有在大城市打拼的女孩子的骄傲和倦容。”当时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没有再说话。

最近他们分手了,男孩子找了一个跟他一起在大城市奋斗的女生。长得没有小可漂亮,家境也不如她。男孩在分手的时候坦言,新找的这个姑娘在大学打了四份工,闲下来的时候就和他一起泡图书馆,以至于两人到现在提到哪本书在图书馆哪个位置,都能相视一笑,这是一种默契。

小可哭着对我说,这个男生是渣男,跟她交往的同时还劈腿。对,这个男生的确是个渣男,我深表赞同。但是,跟高智商的人谈恋爱,的确是门艺术。他们更在意的,是在一段恋爱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如果他汲取不到一点新鲜养分,却被不断榨取,得不到让人成长的东西,爱便自然消亡。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家乡的父母不足以支撑你在大城市存活,会让你不由自主“断奶”,走向独立。所以离开父母的庇护,去大城市打拼,你会有更多的机会,会赚更多的钱。这与拜金无关,这与你的自信,你的底气,你的自由,息息相关。不仅仅是爱情,会让你在失去任何东西的时候,都不慌不忙。因为你见过更大的世界,你会拥有它。


说说我自己吧。

初中的时候,曾有一段时间被班上一个小团体孤立过。那个时候,抱团是一件流行的事情。被孤立,就意味着你要自己吃饭,自己上下学,甚至,自己和自己说话。这对于一个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女孩子,是一个多大的打击。

说白了就是孤独,这是我人生第一次体验到孤独。后来在妈妈无数次的开导下,我才好起来。

上了大学,我发现孤独可以成为一种常态,甚至,周围很多很多人,比我还要孤独。他们独来独往,穿梭在教室、食堂、实验室,每天把一个人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前段时间跟一个在普华永道的学长聊天,他说上海的确是一座让人容易孤独的城市,在父母身边的时候,你可以跟亲朋好友随时约起来,打麻将、打扑克,你有无数种方式排遣。而在偌大的上海,彼此相隔两个小时地铁的距离,都没有了赶过去的欲望。

他说,孤独源于闲,他每天工作很忙,只睡4个小时,把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根本就不会有所谓的小情绪。我深以为然。

前段时间我在上海电视台实习,有时候工作到很晚,走在路上的时候天完全黑了。看着一栋栋大楼亮起的灯光,想着就算乘坐一个多小时地铁回到学校,那头也没有一盏灯为我亮起的时候,我感受到这座城市真真实实的残酷和凄凉。

但是这座城市教会我的,奋斗都是孤独的,我要做的,是把孤独的情绪无限缩小。我不再像个初中生一样把希望寄托在向别人倾诉,而是看更多的书,做更多的工作,走更多的路。

大城市的压力真的很大,我们也更容易孤独。在四周黑暗无人的孤独里,让自己拔节,疯狂生长。


前不久我跟一个微信朋友理论人生价值。他是一个野心很强的人,常常对我朋友圈秀看电影、秀吃饭嗤之以鼻。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给我发来很长一段话,意思大致是他不能理解一个人如果上进,为什么每天可以花这么多的时间吃饭玩耍,这样哪里来的时间去拓宽自己的眼界。我很不服气,告诉他人生就是要享受生活的,人活着就是要开心,及时行乐。

我说完,就被拉黑了。

直到今天在地铁上,听见一个国企员工与他人的聊天。说她在国企 一个小时的工作能拖到一周 ,上下班打卡都保安打卡 ,每天早上去露个脸就很给老板面子了。上班一般喝喝茶、 聊聊天 ,特别安逸。说到她那个在外企的女闺蜜,她满脸不屑地摇摇头“她每天要死要活的,一年拿65万有什么用。这种苦日子,给我我也不要。”

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就像那个国企的女员工,我在鄙视他人生活的时候,从未问过自己有能力得到吗。

于是我决定利用大城市取之不尽的资源,去开拓眼界

很喜欢的作家学姐写过这样一句话:阅历不是把每座山都翻一遍,而是我选择了躺在草坪上,但我明白你为什么要爬山

所以我还是得先爬山啊。



写在最后——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吐槽一下上海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挤死人不偿命的地铁。我表姐娜娜就经常跟我说——别待在上海了,你不知道你得抑郁症的概率比较高吗!你不知道你会老的快吗!你不知道大城市的人平均寿命比较短吗!

我至今仍记得这样一句话——人会死两次,第一次是你停止呼吸的时候,第二次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停止呼吸的时候。

所以管他呢,人都会有第一次死亡,反正我不想死第二次。


-END-



作者简介:锡璐,扬州人,现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多家杂志专栏作者。会煽情,也讲理性。个人公众号“锡璐在赶路”(ID:xiluzaiganlu)。也可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该公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个人的热闹。"
如果我死了
遗失的散珠碎玉
《和鸟一样安静地飞吧》
余生很贵,别为难自己!
别轻易,怀念过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