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TONG年会
编辑:肿瘤资讯编辑部
来源:肿瘤资讯

2018年8月3日,第八届中国肿瘤学临床试验发展论坛(CTONG年会)在广州举办,众多创新研究闪亮登场。极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论坛上,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和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携手发布了《2018年中国真实世界研究指南》,这是中国首个真实世界研究的指南。【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大会主席吴一龙教授介绍CTONG年会的亮点和真实世界研究指南的相关情况。

《2018年中国真实世界研究指南》发布会现场

《2018年中国真实世界研究指南》从2017年5月在吴一龙教授的带领下开始立项,指南执笔专家及编委会专家成员皆为行业相关领域资深专家。

组长:   

吴一龙 陈晓媛  杨志敏

执笔专家(按汉语拼音):

程颖   陆舜  宁毅  唐智柳  田志钢  王洁  吴婷 徐晋小 夏素琴  余秋琼  周清 

指南编委会专家成员(按汉语拼音):

方维佳 高培 谷成明  马飞 毛磊  王学兴 阎昭 张博恒  朱昊  周脉耕  钟文昭

该指南起草工作持续一年多时间,历经近20个大小版本的修改后最终成型。本指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YFC1303800)和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编号:201402031)支持项目。

CTONG八年成就路:特色与亮点

CTONG的区格定位

吴一龙教授:回首八年前创办CTONG年会之初,我们确立了非常明确的主题——要做一个与其它所有学术会议有所区别的年会,CTONG年会的定位是:公布与探讨众多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特色。开始筹备CTONG年会之初,我们发现正在进行的且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临床试验很少,因此我们不得不将继续教育和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结合起来。而到今年,情况已经彻底改观了,除第一个引导发言和结尾的总结性发言之外,几乎所有的报告都是正在进行之中的临床试验,这是CTONG年会与其它学术会议的巨大不同。

今年CTONG的亮点内容

吴一龙教授:CTONG发布与探讨的是正在进行中的临床研究,同时这些研究也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在ADJUVANT研究的报道中,我们往前推进了一步,对辅助靶向治疗的复发模型进行了分析,这一点是既往文献从未报道过的。BENEFIT研究通过外周血检测EGFR突变来进行临床试验,并取得了成功,而且外周血NGS检测的结果也会影响临床实践,这些观点都是非常新颖的。此外,我们也关注到国内有很多新发现的靶点正在陆续走向临床,可以说CTONG年会最大的目的是让大家了解、参与、一起推动整个中国肺癌的临床试验工作的前行。

《2018年中国真实世界研究指南》:初衷与意义

指南撰写的初衷

吴一龙教授:今天,我们对临床试验的理解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以看到,加速审批、加快药物的上市已然成为趋势。加快药物上市,临床研究入组的病例数自然会比较少。因而,虽然确定了药物的有效性、基本疗效和毒性,但更大范围的毒性等问题尚不明确,因而需要有后续的补充研究,明确这些问题。这是撰写这一指南的第一个原因。

很多医疗技术,医疗手段是不适合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的。如新的手术术式,带有非常强烈的个人主观性,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是非常困难的。此外,很多少见的病例,也没办法做随机对照研究。也就是说,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存在大量需要研究但又不适合开展临床研究所倡导的随机对照的情况,因而,必须发展另一套研究体系,也是这几年比较热门的——真实世界研究。这是第二个原因。

很多人理解为日常发生的医疗行为就是真实世界,但这种真实世界是无序的真实世界。而真正的真实世界研究,最关键的要素是提前设计,提前平衡可能会干扰研究的因素,与标准的临床研究不同的是,真实世界研究不干预医生的临床操作,但在数据搜集、质量控制等方面,和随机对照研究是一模一样的。出版这一指南也是希望告诉大家,真实世界研究的方式、方法、体系、指导原则等,这一指南的发布具有重要意义。

指南撰写工作

吴一龙教授:指南撰写的过程中,我们动员了非常多的力量。在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的领导下,我们联合了全国肺癌领域诸多有成就的专家,特别是在临床研究上非常有造诣的专家,也是我们CTONG的主要成员。同时,我们也联合了众多统计学专家,以及众多产业界专门开展真实世界研究的知名专家。指南的撰写整整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期间进行了无数次修改,每一个字、每一段话,都做了严谨的推敲,最终形成了今天发布的指南。我相信这个指南的发布将对未来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一个范例,以及可以遵循的指导。如果大家都能按照这样的指导来做,相信真实世界研究同样可以取得众多可以改变我们临床实践成果。这也是发布这一指南的真正意义所在。

无缝实验:脱胎换骨变新颜

吴一龙教授:过去临床试验的模式都是在研究细胞毒药物的基础上所建立的方法,分成一期、二期和三期研究。一期研究确定推荐剂量,二期研究摸索有效性,三期研究是更大范围的确认有效性。这一研究模式在细胞毒药物的发展上,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因为细胞毒药物的毒性较大,需要确立有效剂量和最大耐受剂量(MTD),因而需要开展三期的研究。

今天我们的时代已经改变,精准靶向药物的特点和细胞毒药物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精准靶向药物其仅针对特定小部分人群,即有靶点人群,靶向药物对这类患者的有效率高、毒性低,这也意味着剂量窗口很宽。如果再使用过去的最高毒性来决定剂量,可能出现对病人已经很有效,却还要接受很大剂量毒性的情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很多创新的试验设计,更符合精准医疗时代的药物开发特性。如今天会议上提到的无缝设计、篮子试验等,与过去的设计完全不一样。所以我采用“脱胎换骨”来形容。虽然是脱胎换骨,但临床试验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仍然有保留,如确定推荐剂量,还是要从低剂量到高剂量,一步一步往上爬,但在确定推荐剂量时,和过去完全不同,这就是“脱胎换骨”。此外,可能在早期看到疗效时,不必经过所谓的二期阶段,可以一直做到药物上市,这就是所谓的无缝试验,这些理念都是非常新颖的、脱胎换骨的,这是我们临床试验的创新所在,也是我们未来该走的道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166】周清教授:CTONG着眼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面向未来、引领未来
中国研究者发起试验成长史
赋能肺癌患者临床诊疗!CTONG2201全国多中心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2019AASLD热点 | 酒精相关酒精相关性肝病:从研究进展到指南更新
DIAlogue l 苏岭博士:DIA中国2021,深度、广度、参与度,更上一层楼
非专科医生要注意识别焦虑障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