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厉害了!大黄山又新增13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近日,经各地申报、专家组初评、社会公示、评审委员会审议等程序,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黄山市又有13名传承人获此荣誉称号。至此,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3人。

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传承人吧!

操明花的徽州民歌

操明花,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传承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民族声乐学会会员,民歌演唱家,歌伴舞新绩溪民歌《世上还是好人多》的表演者。

1962年底出生于黄山脚下老徽州府城——歙县。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这里成为全国首批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给她营造了山清水秀、平凡朴实的生活氛围。她的外公是位教书先生,也是个戏迷,酷爱徽剧,经常在街头有人群的地方清唱徽剧;她的父亲是位搬运工人,喜欢哼唱黄梅小调;母亲也是一位爱唱当地民歌的家庭妇女。就在这清贫而又祥和的世界里,受长辈们的影响和徽州文化的熏陶,操明花从小就渐渐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爱唱歌的小姑娘在歌声的海洋里成长。她在歌声中认识社会,感悟人生。钟灵毓秀的黄山给予她灵气,炼就出一副金玉般的好嗓子,给人们以清脆、悦耳、动听的感觉。


詹和平的道教音乐

詹和平,男,汉族,道教音乐(齐云山道场音乐)传承人。

出生于道教世家,从小受道教文化影响,熟悉道教音乐的念唱和乐器演奏,后拜老道长为师,系统学习了各种道场的念唱和配乐使用。自2004年以来,组织道士完善道场的规范以及道场的程序,道教活动趋于正常化和规模化,使齐云山道教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为齐云山道场音乐的传承、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汪顺庆的傩舞

汪顺庆,男,1939年12月生。自小随父亲在傩舞班舞狮,边看边学,现在主要舞狮,技艺娴熟高超,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在芦溪傩舞班中具有较高的声望,也是目前祁门傩舞班中年龄最大的传承人。不仅在当地进行表演,还多次参加过各类大型活动演出。系芦溪傩舞班第五代、第六代主要传承人员。 

近几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芦溪傩舞班演出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多次参与市、县组织的重大节日庆典、民俗汇演等活动,并应邀到各地进行表演展示。 


王秋来的目连戏

王秋来,男,汉族,安徽省祁门县人,目连戏(徽州目连戏)传承人。

安徽祁门目连戏在我国戏剧史上久负盛名,上个世纪中叶前后,祁门目连戏与其他地区的目连戏一样,因某些原因而一度中断,险些消亡。本世纪初,祁门目连戏经王秋来的努力,重新组班,逐渐恢复目连戏的折子戏、片段等,从而使祁门目连戏重获新生,也使祁门目连戏的某些技巧与部分绝活得以恢复。在传承人的序列中,王秋来是祁门县历口镇历溪村目连戏第五代传人,经他培养的弟子又有八名,由此可见,该班社的传承序列是完整的。经过评审组评审,该申报人王秋来符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审标准,同意推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吴正辉的徽州三雕


吴正辉,1987年毕业 与园林花卉专业后从事雕刻20多年,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三雕(砖雕)代表性传承人,获黄山市徽派建筑“徽匠”大师称号。被安徽省文联、民协授于杰出传承人(工艺大师)称号,特聘吴正辉为中共歙县县委统战部徽文化艺术人才联谊研究中心砖雕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员。


洪建华的徽州竹雕


洪建华,男,1971年生,民革党员,徽州区人。16岁起投笔捉刀,秉承徽派传统雕刻工艺至今。其作品既传承了明、清时期的艺术风格,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发展,捉刀稳健、行刀刚劲、构思巧妙、古朴典雅、文风厚重。

竹木雕艺术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徽州竹资源丰富,竹雕作为徽州传统的雕刻艺术之一,与砖雕、木雕、石雕并称为“徽州四雕”,是古徽州民间艺术的瑰宝,洪建华是这一徽州瑰宝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洪观清的盆景技艺

洪观清,男,汉族,盆景技艺(徽派盆景技艺)传承人。

洪观清能够掌握徽派盆景制作技艺,作品既保留了中国盆景的完美神韵,又显示了娴熟的制作工艺技术。在形式上有天人合一的自然美感。作品有其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赋予妙趣横生的人文因子,具有时代特色和人文内涵,作品在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的大展上获奖,获得业界的认可。师承其父从事盆景制作,在继承前辈工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又将盆景制作技艺传之于徒,推动盆景制作技艺的传承工作。同意推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汪培坤的徽墨制作技艺


汪培坤 中国制墨艺术大师,安徽屯溪胡开文墨厂厂长,收藏古砚和老墨。

徽墨品种繁多,主要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材料制成。徽墨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使墨本身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徽墨有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纸笔不胶,香味浓郁,奉肌腻理等特点,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


蔡永江的歙砚制作技艺

 蔡永江,1969年生于江苏淮安。自幼敏而好学,博闻强记。幼年随父习书,又岁外公习国画,渐喜新安画派进而热爱徽州。稍长涉入石雕生涯,尤喜金石。 1988年开始歙砚雕刻,先居婺源,后迁徒屯溪。凭借勤奋与儒雅的艺术气质,迅速成为歙砚艺术界瞩目的焦点,同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歙砚雕刻艺术人才。蔡永 江的作品以多样的艺术风貌呈现于世。近年来,他潜心研究薄意艺术,创作了大量的田黄、鸡血石作品,使之与歙砚薄意融汇贯通。 

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齐名。歙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


王昶的红茶制作技艺

   王昶,汉族, 1966年1月出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王昶1982年进入祁门县凫峰茶厂,从事茶叶生产制作。1983年,作为厂里最年轻的技术骨干,被派遣到安徽省祁门茶厂学习祁门工夫红茶传统制作技艺。他师承祁红泰斗陈季良,凭借自己对祁门工夫红茶的热爱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熟练掌握了工夫红茶抖、撩、飘、撼筛制作的全部技艺。

传统的祁门红茶全系手工制作,其上乘的质量取决于制作的工夫,所以祁红又称“祁门工夫”。祁红制茶过程分为初制和精制两大部分,其中初制又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4道工序;精制有筛分、切断、风选、拣剔、复火、匀堆等工序。祁红茶,外表色泽乌润,条索紧细,锋尖秀丽;汤色红艳透明,叶底鲜红明亮。但最具魅力的是香气,国内外茶师称为砂糖香或苹果香,并带有蕴藏的兰花香,清香持久,被誉为“祁门香”。


杨文的毛笔制作技艺

杨文,高级工艺美术师,黄山市徽笔工艺研究所所长,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969年生于制笔世家,祖辈所制之笔曾为贡品。杨文自幼开始学习制作毛笔,20多岁时已能为桂林四宝公司制作高档毛笔;1994年在黄山市屯溪老街创办杨文笔庄;2006年成立黄山市徽笔工艺研究所。


郑铎的中医诊疗法

郑铎,从事中医喉科五十多年,全面继承和掌握西园喉科的内外治法及针灸疗法的烙法,临床疗效显著,并整理了郑氏喉科历代著作,并获得科技成果奖多项,有较大社会影响,具有代表性。

   西园喉科为歙县郑村郑氏24世祖郑以显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所创,因其郑氏祖宅名“西园”,俗称“西园喉科”,至今近300年历史,代代相传,名医辈出。西园喉科家传治疗咽、喉、口腔疾病,轻以内服药丸,佐以洗、敷、吹、噙诸法;重则刀、针、灸、熏、烙并用。喉科吹药直达病所,药轻力宏,是最主要的外治法,从而形成独具疗效的郑氏喉科吹药系统。


陈敦和的祭祖习俗

陈敦和,倾注大半生精力,挖掘整理并重新恢复村内中断许久的祠祭活动。

徽州祠祭是流传于徽州境内各宗族祭祀祖先的一项重要礼仪活动。祠祭分族祭和房祭,族祭由族长主持,族长由族中年长辈高、儿孙繁衍、德高望重的人担当,房祭由各房头房长担任主祭。一般徽州宗族祠堂祭祖,有春祭、中元、秋祭、冬祭,先祖诞辰、先祖忌日等,最普遍和最隆重的祠祭是春秋二祭和冬祭。徽州祠祭按照朱熹《家礼》的规定,要求参祭人员必须整衣肃冠,严格遵循祠规。整个祠祭活动过程有严格的程式,其中由礼生读祭文,其祭文写作也有固定的格式。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代表性人物。此次公布后,我市共有33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占全国国家级传承人1%。今后,市文化委将继续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努力推动徽州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来源:黄山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学|寻源中国之寻梦徽州——探寻中国文房本源
徽州非遗 古韵飘香
什么样的制茶技艺能成功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漫话文房四宝
歙砚的价值与市场解析
新郑新增1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