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费方域:关于中国(上海)建设国际最领先FinTech中心的几点建议

CFIC导读:

由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中国金融信息中心、陆家嘴互联网金融协会、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上海市各地在沪企业(商会)联合会金融分会主办,国泰君安、翼勋金融、有鱼普惠协办的“陆家嘴互联网金融+沙龙”第11期6月1日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特邀英凡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主任费方域教授作题为“关于中国(上海)建设国际最领先FinTech中心的几点建议”主旨演讲。

由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中国金融信息中心、陆家嘴互联网金融协会、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上海市各地在沪企业(商会)联合会金融分会主办,国泰君安、翼勋金融、有鱼普惠协办的“陆家嘴互联网金融+沙龙”第11期6月1日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特邀英凡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主任费方域教授作题为“关于中国(上海)建设国际最领先FinTech中心的几点建议”主旨演讲。

英凡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主任费方域

费方域简介

现任英凡研究院院长、上海大数据金融创新中心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同时,他还兼任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研究会理事、上海金融研究会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上海金融学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特别顾问、上海金融期货交易所理事、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执行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V.Smith实验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等职务。

以下为演讲实录:


英凡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主任费方域

一、建议确立FinTech为国家战略

今天主要讲三个建议。第一,建议确立FinTech为国家战略。借鉴国际的经验和上海的实际情况,我们建议把FinTech作为国家战略来确定和实施。为什么全球经济强国都将FinTech发展定位国家战略?这是一个问句,实际上它蕴含了全球的经济强国已经把FinTech发展定位为国家战略了。提出这个问题有几个背景,第一,国际上的强国,特别是经济强国都这样做了。第二,中国现在很多地方都提出了建立FinTech中心,但是我们很多提法都是从地方的角度、区域的政策、从部门来提的,而没有把它作为整个国家的战略提出来。第三,这件事情既重要又紧迫,同时也完全可能做到。

先从什么是FinTech说起。FinTech现在是一个高频使用的商业术语,和它相关联的含义,包括以客户为中心、数据驱动、信息引领、技术赋能、持续的普惠、生态的重构等等这些方面。

FinTech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多年以前,但是最近若干年是FinTech迅猛发展的一个时期。造成这个兴起的原因大概有三个方面。

第一,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各国都加强了监管,同时金融服务的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信任下降,这是在发达国家发生的情况。而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金融的抑制继续存在,金融运作的效率和公平存在不足,体系也比较脆弱,存在着风险。

第二,从需求侧来说,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金融服务的消费者已经变成了使用者,从被动的接受金融的服务到开始主动的要求金融服务;从接受大众化的产品和服务到开始要求定制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从过去可以延缓的获得服务要求到现在瞬时获得服务;从过去很呆板的服务到现在希望得到灵活的服务。在这个中间,这些新的服务的要求人数和这些人所具有的财富是就成了整个对金融服务要求的趋势性代表力量。

第三,从供给侧来说,我们知道整个经济发生了一个数字化的转型,从渠道、决策、风控、管理等等所有的环节都应用了新的数字技术,或者说,用了互联网技术使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中间一个长尾市场,即利基市场被开发出来。这里面有几个情况是比较突出的,是基于电商的FinTech和基于社交网络的FinTech,分别对应中国的基于阿里的蚂蚁和基于腾讯微信的网上金融。

英凡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主任费方域

那么FinTech到底是什么,这里有一段维基辞典的说法,FinTech是基于软件提供的金融服务,简单的来说就是,对金融服务给一个科技的解决方案,或者基于科技的金融服务的模式,可以说这是一个简单的FinTech定义。现在在我看到的所有解释中,最完整的包括四个要素:第一,它是一种技术创新;第二,基于这个技术创新,要有一个金融业务的创新,服务范式、服务模式的创新;第三,这两种创新都要是颠覆性的,所谓颠覆性的,就是说你过去写信,现在用电子邮件,过去用黑白照相,现在是用数码照相,这就是颠覆性;第四,要求业务的颠覆性创新,技术的颠覆性创新,这几者连在一起,完整的就叫FinTech。

“FinTech”这个词,虽然说是一个术语,实际上也是指一种组织形式。我们往往说FinTech是FinTech公司,FinTech企业。当我们讲FinTech用于公司解释的时候,它里面又分成几类。一类叫FinTech和TechFin,像马云说他们不是FinTech是TechFin。FinTech更侧重于金融服务这一块,TechFin更侧重于用于金融服务的技术。如果简单地划分的话,就是你是持牌的被许可的就叫做FinTech,不然的话,你就是TechFin,大概是这么一个意思;第二点,即使是技术类的公司,又可以分成两块,技术类的公司或者金融服务公司都是这么分的,一个是技术重要性的,当然这个技术是指在金融服务领域应用的大型公司。

第二类就是叫创新型公司,就是一些小型的公司。这些创新型的公司特别重要,因为整个领域是一个新的领域,这些公司特别重要。这里面又分两类,一类的话,它的创业者是一些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并不一定很有经验的创业者。另外一类是非常成熟的创业者,他是从最大最好的公司里出来,自己建立一个创新型企业。所以同样是创新型企业,可能一个是非常成熟的,一个是刚刚开始,比较稚嫩的类型。

还有一个说法,新进入者和在位者,在位者就是传统的金融机构,进入者的话,过去没有从事金融服务,也没有把技术用在金融服务上,现在开始进入金融服务领域。由这些公司加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FinTech的行业,这个行业就出来了,所以FinTech又代表着一个行业。这个行业重拾了一些金融交易服务,所以它在整个金融服务市场当中,形成了细分的市场,所以FinTech本身是一个市场。这种新技术是基于数字技术的,所以对这种技术来说,利用互联网、利用平台是最好的形式,所以平台的模式就成为这类企业的一种经典组织形式。

现在说说为什么FinTech重要?大概有这么几点:第一,它能提升和拓展已有的金融服务。这里有几块,一块是改善金融普惠。所谓金融普惠,过去最早的理解,有相当一部分人得不到金融服务,要让这部分得不到金融服务的人要获得金融服务。现在金融普惠有了新的解释,不但能够获得金融服务,而且要以低的成本、相同的标准、商业上可持续的来获得他原来得不到的服务,FinTech的好处就是帮助普惠得以实现,这是非常大的作用,这一点尤其是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在亚洲还是在非洲,作用非常明显。第二,加强了客户的体验。第三,增强了透明度。第四,促进了安全和合规,FinTech和它同步的有一个监管技术,这一块帮助合规和监管。第五,提供技术和指导,它是一种无形的投入,这种投入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FinTech在传统的金融机构里面,在银行业里面主要的方向是在个人金融业务、支付交易和借贷方面得到了比较大的应用。在保险业当中,在产品和解决方案、分销、索赔等方面也获得了很好的服务。在资产管理方面,有分销、咨询、投资组合管理。总的来说,它将来在金融服务方面的影响可能是全面的。

英凡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主任费方域

刚才讲了整个一段FinTech对金融服务业的影响。现在讲第二个问题,FinTech对于技术创新的拉动作用。一方面它的服务是提供给金融服务业的,另一方面它的背后是对技术、科技的一个拉动。这里有这么几个要点,我们要加以重视:第一它提供了应用的场景;第二,它对新技术,特别是数字技术的敏感和紧迫;第三,金融对技术要求的规模是大的,而且是持续的;第四点,它有定价能力和买单的能力;第五,它的价值链的长度和它集群的范围都是要特别重视的;第六,对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吸引力和保留率;第七,它会积蓄和引发新的科技革命。现在有一种说法,我们现在这样的过程,会引发新的一轮革命,通过现在大量的数据技术的应用会引起数字技术本身新的革命。这个也是美国的经验,美国的经济发展是科技拉动的,而美国科技的发展是金融拉动的,所以美国长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原因是金融对创新的拉动作用。

同样,FinTech也深刻影响经济结构,提供了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增长的新动能。有几个方面:第一是直接的影响,新的FinTech部门在整个经济中间的占比,看他收入的占比和就业的增长率。第二是间接的影响,就是说产业链的传导,外溢,流动和网络效应。第三,这种影响是广泛的,持久的,决定性的甚至是爆炸性的。所以,不能简单的就把FinTech看作是金融的事或科技的事,它实际上是影响整个经济和就业,影响整个增长的事,是影响全局的事。第四,改善社会治理和提高民生福利。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征信和诚信体系会变得更加发达和健全,我们防范和处置风险的能力会更强,我们合规的成本会更低,消费者赋能会更加明显。因此,整个消费者的福利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也会提高。

第二个大问题,为什么中国确立FinTech战略必要而且适时?先讲它的必要性。第一,金融科技的本质,是一个全局性的、颠覆性的、基础性和持续性的创新。第二,发展金融科技是金融创新发展本身的内生需要。把它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必要性在什么地方?这里有几点,第一点,金融科技具备全方位的溢出效应,现在金融科技可以带动整个“数字中国”的建设。第二点,它可以使经济长期发展;第三点,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影响力。

国家战略是发展金融科技的根本保证。发展也可以在区域发展,为什么要在国家层面呢?有四点重要理由,第一,发挥金融科技的颠覆性的作用需要顶层来设计;第二,发挥金融科技的外溢性需要跨部门来协调;第三,金融监管,因为监管的事权是在中央的,所以需要从上而下的安排,离开了金融监管的框架,实际上金融科技是寸步难行的,所以要把整个框架建起来,也需要国家层面的安排;第四,国家战略可以保证最大限度的资源动员和投入,其他局部的东西只能区域的动员资源,要倾一国之力办这件事情,把它作为一个国家的战略来做,才能做得好。所以从资源动员的深度和广度来说,也需要是一个国家战略。

为什么说金融科技要作为国家战略,而且要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战略,而不是隐含在里面。因为我们现在讲数字经济也是国家战略,讲创新国家也是国家战略,人工智能也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战略。但需要把金融科技明确的提出来是一个国家战略的话,它的必要性在哪里呢?有这么四点:金融科技本身是一个多层次的生态系统;金融科技具有战略的高度,不是一个附属的东西;这是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行的做法.英国也好,美国也好,新加坡也好,香港也好,没有把FinTech作为金融中心的一个次中心或者附属中心提出的,都是单独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中心提出来发展的;把它作为独立的国家战略,实际上是释放一个信号,表明了你这个国家的战略眼光、你的战略格局、战略决心。这样的信息,既是对外的,也是对内的,这是很重要的一面旗帜。


英凡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主任费方域

对于建设国际最领先FinTech中心的紧迫性,主要讲四点:第一,在这个问题上先动优势非常重要,我们有些东西起步晚,我们可以学习别人已经有的经验,这是后发优势,但在这个问题上,为什么我们要有先动的优势?因为这是最前沿的,最前沿的东西是买不来,要不来,学不来的,所以要强调先动优势。第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将金融科技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战略来加以推行了。第三,中国具备发展金融科技的巨大潜力,要把这种潜力焕发出来。第四,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在某些方面还是落后于人的,主要表现在一个是不平衡,一个是没有体系化。就像我们现在练兵要讲体系作战能力一样,同样,做金融也需要有一个体系的力量。

所以我们把上面的归纳起来的话,大概有这么几点:第一,FinTech是世界各个经济重要国家竞争未来国际金融、科技、经济与政治地位和利益的战略重心和博弈焦点;第二,主要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对本国国际竞争力的深远影响并采取了紧迫态度;第三,金融技术的经济特征容易形成赢家通吃格局,因此先发效应非常显著,而后发优势几乎不存在;第四,中国的金融科技发展局部是全球领先的,但先发优势还没有形成,唯有趁势而上,否则不进则退。

第三个问题,我们来聊聊中国FinTech发展的水平到底怎么样。2017年交易总额中国全球第一,投融资中国占全球的一半,总交易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领先的企业五十强里面有八家,前十里面有一半中国企业,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国是全球第一。英国人说,他们觉得中国像一个大卡车,从他的边上开过去,实际上他还有另外一张图,他画了一个表,现在他是全球第一,几年以后,他是不是全球第一呢?他画了两条线,一条线他还在全球第一,一条线到全球第四去了,中国到全球第一了,然后他说了,如果英国犯错误了,他就跑那里去了,如果中国不犯错误,中国就往前走了,所以英国现在担心的不是二三名,而是盯着中国。

要获得金融服务,可以从传统的部门去获得传统的产品或者服务,也可以到新经济的部门获得新的服务。凡是走后面那一种获得新的金融服务的,那就是你采纳了金融科技提供的服务,这个比例就是叫做金融科技采纳率。这个采纳率现在全球中国最高,2017年的中国是69%,美国在33%,差不多是中国的一半,正好是在全球平均数上面。这个是采纳率反映的各个部门的情况,中国都在第一,保险差一点在第三,反过来我们把它看作在保险上有着很大的机会,这个领域实际上现在是两条,一条就是过去我们讲P2P,这几年P2P全球都在往下,但保险的技术或者说FinTech在保险领域的应用,这一块全球平均的增长率年化是30%。中国本来在这一块就落后,所以我们有两倍的空间往上走。

二、上海要下决心建设国际最领先的FinTech中心

第二个建议是上海要下决心建设国际最领先的FinTech中心。上海要充分体现实施FinTech国家战略的远见、自信、担当、和决心,并且要采取切实的步骤来推进。实际上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可以把发展FinTech作为推进两个中心或者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的抓手。第二步,出台推进FinTech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三步,争取国家批复为国家战略的承担者。当然这当中要处理好一些关系,与中央各管理部门的关系,与国内其他区域中心的关系,还有与国际上FinTech中心的关系等。

当前到底有哪些FinTech中心?现在全球有一个FinTech中心联盟,这个联盟里面统计了有44个中心。我们先看它的排名情况,伦敦、新加坡、纽约、硅谷、芝加哥、香港等等一路排下来。我们从里面可以看到,第一,在国际金融中心排在上海前面的,基本上也还是在上海前面;第二,FinTech中心数量比国际金融中心的数量要多,像美国是纽约、硅谷、芝加哥一下子出了三个,欧洲的情况也是这样;第三,中国的城市在排名里有两个,一个上海,一个深圳,上海2016年是11名,2017年是25名,深圳2016年没有参排,2017年是27名,这是全球的排名情况。

这个排名是按照一定的指数来排的,这个指数主要分两块,一个是客观的,一个是主观的。客观的是三项,金融中心指数、科技创新指数、商业发展指数。这三项对应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商业环境,是客观分,权重是相等的。另外几项是主观分,政府的支持、创新的文化、对人才的吸引力、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对海外初创企业的吸引力、还有规制和监管这么几项。整个指数是这么编出来的。

从这个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拿伦敦、新加坡、纽约、硅谷、中国香港和上海来比,金融中心的排名上海在第六,创新城市排名在十六,城市竞争力排名在十四。上海在金融这块相对来说做得不错,但是在全球的FinTech中心排名中间,上海跑到了第二十五位,这个通过直觉来看是有差距的。

既然我们看了排名,大家都在讨论中心,这事我们就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都要来搞中心呢?为什么说发展FinTech中心成为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战略手段呢?这个问题里面想讲这么几点:

第一,这是英国的经验,FinTech中心的驱动力量与建成标准,什么东西能够帮助建成中心,什么样的东西才能达到中心的标准,英国认为是四要素,第一是人才,第二是需求,第三是政策,第四是资本。人才又分成两块,一块是对人才的吸引力,能不能把各类,特别是高端的人才、复合型的人才吸引过来,第二是人才的可持续性,来了以后你能不能留得住,用得上。

第二是需求,需求又分成三个类型,一个是消费者对FinTech提供的金融服务的需求,一个是企业的需求,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需求,一个是金融机构的需求。政策里面谈了两点,一点是整个监管的框架,一点是政策的创新。

第三,资本的话,在FinTech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全程的都需要资金的支持,从天使到风投,然后到PE到上市。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生态的战略图,所以中心的本质,为什么要搞中心?是因为它要实施生态战略。

第四,生态战略的话,也有总结为六要素的,在另外一个报告中把政府和监管分开,另外加了一个基础设施,其它的没有变,把技术和人才放在一起了。

不同的中心,他们在生态战略几个要素中间各自的排名。我们看到,英国在人才和资本需求方面都不是全球第一的,但是它的总数为什么全球第一呢?它在政策方面做得非常好,一是英国的监管政策,非常有特色,二是政府直接的支持,三是财政政策。

不单FinTech是一个生态的发展,RegTech监管科技(用科技的办法来帮助合规和监管)也是一个生态。最上面是监管者,最下面是金融机构,就是被监管者,这边是RegTech监管企业。我们总是以为监管技术就是给监管者用的,实际上不只是这修养,监管技术主要还被被监管者使用.被监管者要想合规,他第一要懂得这个规则,第二他要完成合规的报告,第三他能够防范自己不要违规,从而不被罚。要做到一点的话,他的投入成本是非常高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由第三方提供服务,就像上市公司需要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帮他提供服务一样,那么在这些金融机构里面,他就需要有这样的RegTech企业帮他完成合规的任务,所以他是主要的买单者。如果搞清了这个以后,就会发现上海现在发展RegTech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没有地方有上海这样集中的金融企业和金融市场,我们的监管越是加强,它的合规成本就越大,他越愿意把这部分东西让第三方来做,这样的话,很有可能把RegTech这个产业的机构催生出来,这一块恰恰是我们缺少的,也是我们需要的,所以这是一个重大的商机,也是市场结构走向合理的重要一环。这样做了以后,当然也帮到了监管机构,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上海要成为最主要的国际FinTech中心?共三点,第一,能够。上海有能力做到,这个城市拥有一流的国际化人才。上海能从全球视野来看问题,能够拿到最优秀的人才。第二,远见的政府,政府必须要有远见。应该说上海政府是想做事情的,也是有远见的。第三,雄厚的资本,各类资本都要有,不但有量,而且结构要合理,这一块也是上海得天独厚的。当然这里面很主要的一点,能不能吸引国际的资源,能够导入国际的资本,这是对上海的一个挑战。第四,广阔的需求,尤其是金融的需求和消费者的需求,这两块其他地方没有比,香港出了一个发展FinTech的战略,他在战略里面明确讲了香港做B2B,不做B2C,因为他没有消费者的基础,这个市场不够大,做不起来。上海的这个市场之大,辐射之广,这是一个独到的优势。第五,上海有最好的基础设施。第六,上海是改革的前沿。

然后是“必须”,必须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上海现在提了五个中心,四个品牌,如果没有国际领先的FinTech中心,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五个中心。比如FinTech与国际金融中心,我们国际金融中心到2020年有一个规划,这个规划里面没有提到FinTech,而这期间发生了一个很大的事情,即金融业面临着FinTech的颠覆性挑战,而且金融业现在采取的态度是拥抱挑战,参与挑战,自己在做这个挑战的驱动者,我们的传统金融机构正在演化为FinTech发展的主力军。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发展一个金融服务业,发展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话,怎么可能没有FinTech呢?所以你要发展金融服务业,当然要做这个。举例来说,现在做“一带一路”跨境的贸易投资,做它的结算,如果你给一个区块链的解决方法,很明显的就可以把互信、平等的问题解决了,它可以直接服务于人民币的国际化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

FinTech和国际创新中心的关系,金融对于科技的要求是最高的,也是最有买单能力的。上海的创新中心是不是考虑到要把为金融业的服务作为自己工作的方向。金融业里面要的是大数据,要的是人工智能,这些东西比硬件重要得多,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会对基础设施提出要求,自然会对芯片提出要求,自然会对生物识别这类技术提出要求,自然就会把科技拉动起来。这一块,基于算法的软的科技的发展,实际上是最主导的方面,你要用金融来拉动,用金融来养这些人,把这方面的人才养着,然后来做这方面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同样的道理,它对整个营商环境的影响,它对上海自由港、自贸区的影响和其他中心的影响。所以说上海有必要这样做。

第三个“特有”,上海有特有的东西,上海要做成国际最领先,是有潜力和有底气的,因为上海不用在国内比较,只需在全球比较。我们会发现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全面性,上海的话,各个地方都有特点,我侧重什么,比如说硅谷侧重什么,上海的话,基本上可以全覆盖,它对于科技可以全覆盖的,它对于金融可以全覆盖的。第二个是系统性,上海是五大中心,每个中心都是国家战略,在一个地方集聚了五个国家战略,这种战略的重叠性也是罕见的。而且上海是多个产业集群、城市集群和创新集群的集聚地。这两个集聚点每个点都很厉害,由这种叠加产生的网络外部性是极其巨大的。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样把这种爆发力诱导出来。第三个是网络性,因为上海是一个全球城市,对国内国际有一个联动和辐射的作用,它是一个大的枢纽。这样的条件,像新加坡、香港都是非常羡慕的,香港现在比较好,搞了一个大湾区,把他相当多的地方救出来了。上海的话,有一个长三角,有一个对外的辐射,又有长江流域,这样一个区位优势,作为一个全球城市,几几乎独一无二。因为有这样一些基本的条件,所以说上海应该有这样的自信,能够成为全球国际最领先的中心。所以我们的总结论是上海应该以做好这个中心的实绩来落实这个国家战略。


英凡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主任费方域

三、建议上海对标国际最高水平,走好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最后,第三个是建议上海对标国际最高水平,走好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前面讲上海为什么要做,现在讲怎么做。

第一条,建设上海国际领先FinTech中心的预期目标。这里有八点:成为FinTech企业、人才、资本配置的首选地;实现持续的技术优势、创新的金融业态、领先的金融服务绩效;形成支持创新、保护消费者、控制风险的监管体系;形成软硬件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体系;营造成活跃、诚信、公平竞争、低交易成本的市场环境;实现对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良性互动;对长三角联动,形成沪苏杭FinTech创新集群;国际联通安全通畅,国际支付交易便捷。

第二条,要坚持以平台驱动和生态战略推进上海FinTech中心建设。我们整个FinTech的类型、定义、统计方法都没有,要把这个统计体系建立起来。各个国家在FinTech方面,平台建设中间有很多经验,像新加坡的KYC的平台,印度的身份证的平台,美国就更多了,肯尼亚通过手机连接的平台,中国的支付宝、腾讯等经验要总结出来。平台的治理模式要总结起来。

第三条,要用FinTech驱动上海创新中心和金融中心协同建设。这里面有三个问题比较主要的,一个传统企业和新的FinTech企业的关系,他们怎么样合作,怎么样竞争;一个新的创新企业,培育的模式和培育的体系怎么来建立;一个FinTech对现代服务业,对工业4.0的溢出机制到底是什么。实际上这里面有很多联系的。

第四条,要贯彻中央三大攻坚战决策部署,趁势发展RegTech企业,并在自由港和自贸区试点各类沙盒计划。有人说今年是严监管,我们今天在讲发展FinTech,怎么来谈大发展?我想说有这么几点,第一点,现代的监管理念和最佳的监管实践,是平衡战略,平衡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保护消费者,这两者是一个平衡的原则。这个原则怎么体现呢?以英国为例,英国监管这块做得很好,排在第一。它整个监管体系是一个双峰监管的模式,一个峰叫审慎监管,这个监管里面又分两块,一块叫宏观审慎监管,一块叫微观审慎监管,均由央行里面的两个部门负责。另外一个峰叫行为监管局,行为监管两个目的,一个要保持金融消费者对于金融体系的信心,你要相信这个金融体系,相信金融机构,如果你不相信他了就完了。第二个,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方面的理解,你被欺诈了,你信息不透明,你的数据被人泄露了,那么我要保护你,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你本来可以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现在得不到,但应该让你得到更多的更丰富更便宜的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要做到第二点的就需要鼓励竞争,因为只有在竞争的环境下,消费者的利益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如果没有竞争,就不会知道所使用的服务是最好最便宜的。那么如何使竞争发展起来呢?只有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使竞争真正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从它的定位设计,就隐含着对创新的保。

此外,还要注意一方面,就是国情不一样,英国在FinTech发展的时候,本来就是一个严监管的环境,在这样的严监管的环境下很难做一些创新的事,企业不知道什么时间就触犯了监管的红线,这样的话,后果就很严重。因此,他们会给到一个创新机会来鼓励创新,所以特别强调监管机构对于创新的鼓励。为此,英国有专门的机构,有专门的目标,有专门的计划,有专门的措施来做这个事,这一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第二,有了这个平衡监管的原则之外,还有一个共建的做法,什么叫共建呢?就是说监管者和被监管者要共同来建这个生态环境,FinTech发展和FinTech合规的生态环境要共建。为什么要共建呢?因为监管者怎么能够知道这些实践者在想什么新的东西呢?你只有跟他们在一起,才能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所以提出了共建了的原则,这个也非常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整个设计监管的话,要把这两个原则体现进去。在当下的情况下,我们最好的要做几个事:第一个事情是将RegTech这个行业及相关公司发展起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第二,这个事情上海做是最方便的,因为上海特别有这方面的需求,同时金融机构不仅仅是这方面的需求者,也是供给者,因为金融机构是被监管的,知道要什么,可以有一部分人从金融机构里出来,进入RegTech行业,同时成为一个供给者。第三,现在有一种提法,他不仅是需求者,供给者,而且他也是做这件事情的责任者。

现在,我们看到,整个市场FinTech这一块还可以,尤其在支付、P2P方面发展得还可以,但在RegTech这一块,我们几乎是零。在这样一个不完全的翘翘板的市场,有机会把它做起来。这个市场做起来以后,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真正帮到了监管者,为什么呢?可以这么说,没有RegTech,监管是不能真正落地的。因为将来的监管不可能主要去搞上门的现场检查,一定要实时介入的,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就没有办法实时的监管.此外,按人工办法,即使你取到了这些数据,你也来不及作出分析和判断,一定要借助技术,能够自动来做,这样的话,还可以克服中间的人为操作风险、道德风险。

这里插一句.过去我们知道企业有发展战略,比如说有产品战略,有技术战略。现在用了一个词叫企业的监管战略,什么意思呢?企业有一个选择,你要做什么事,就要准备接受什么监管,你是愿意接受这个监管还是不愿意?企业愿意接受这个监管,就进入了监管的护城河里面,好处是将其他人挡在外面了,坏处是要被监管的。这两个你怎么权衡,是要这个许可还是不需要这个许可?这背后就有一个监管策略或者监管战略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可能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受到根本意想不到的打击,这个打击甚至是毁灭性的。当然在做的过程,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技术性的公司怎么样进入金融服务业,二是在中国的条件下,怎么来推出监管沙盒计划。现在我们知道杭州在推这个计划,已经做得很具体了,上海要不要做?怎么做?做的话,对上海形成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这个值得讨论。

第五条,要坚持最高开放定位,吸引、保留和配置好国际国内优质资源,确保上海国际FinTech领先中心地位。核心就是要在整个国际竞争环境下,在国际的分工和价值链体系中间来奠定上海的地位,要考虑能不能吸引到国际的资源,大家愿不愿意趋之若鹜到上海来。

第六条,要充分发挥市场基础性主导作用,全面激活各类FinTech市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有几类,一类是传统的金融机构,他们怎么做?怎么样使他们能够成为FinTech的主力军?比如建行把这一块东西独立化,然后进入上海,这个模式到底有多大的推广意义?对上海意味着什么?第二类,BATJ这样的企业,他们现在说我是有技术供应能力,我有赋能的能力,比如支付,可以在印度,在东南亚输出。这样一个赋能的平台,能不能建在上海呢?上海能够有什么样的条件,什么样的优势能够让这样的企业以上海为平台对全国进行辐射呢?这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三个问题,怎么样能吸引初创型的企业,让他们都愿意到上海来,因为这一块代表了真正的未来,这一块非常非常重要,他们中间只要有一些成长起来,那就是非常厉害了。


现场图片



主持人: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裘致远



本文作者:陈汉 曲天韵 刘令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费方域:建议在上海建立国际领先的FinTech中心
1分钟学习——最热金融知识点!
从Fintech到RegTech:金融颠覆性革命
金融科技行——金融行业的监管科技及IBM最佳实践
【观点|荐文】监管科技崛起:从FinTech到RegTech
德勤发布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