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悠悠远远一座古城 苍苍茫茫万年流光
 
 《古城记忆》封面

 
 刘琪故居

 
 大横街龙门

 
 清 魏家龙门

 
 明 毕节水东门石板街

 
 《古城记忆》奖杯


    10月17日,七星关区委员会在区政协礼堂召开政协文史工作创新成果研讨会。

    研讨会上,与会者围绕文史工作创新成果《古城记忆》、《七星神韵》、《磅礴乌蒙》、《宜居毕节》等作品展开研讨,发言有洪钟大吕、有涓涓细流、有赞叹惊喜、有未来宏图,记者根据当天与会人员的发言记录,整理登载以飨读者。

    聂忠智(七星关区区委副书记):今年7月,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集团深圳安全印务公司印制、政协毕节市七星关区委员会和贵州夜郎王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编撰的大型摄影画册,《古城记忆》在第62届美国书籍装帧印制大奖中获得全场优秀大奖(美国BIA奖项),可喜可贺,这预示着下一步的工作大有可为,在利用好现有资源和已有的线索的情况下,将散落的找回,零星的集中,残缺的修复,更进一步将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建筑文化等丰富资源挖掘出来,为丰富试验区精神高地作出相应的贡献,从这个角度看,文史工作创新的前景是可观的。

    杨继红(原地区政协工委主任):七星关区文史工作创新喜获丰硕成果,进一步推动了试验区文化繁荣,试验区需要像郑亮这样的人,投身到文化繁荣创新工作中来,创新,以艺术的视觉,以觉悟的行动,创造出不蜚的成绩。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打破常规工作的格局,大胆的实践。做文史工作的同志要有信心,就《古城记忆》而言,不难看出,落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也可以在国际大赛中拿奖。

    文史工作的真谛在哪里?就在于还原历史以本来面目,别让其走样,将《古城记忆》摆在世人面前,可以看到,我们的文史工作者充当了历史碎片的守护神。文史资料,不同于历史,文史工作者可以用艺术的手法来表现历史,但历史容不得串改、伪造,切记注意真实。

    文史工作是非常庞大的重要工作,文史生活蕴藏在热心于这项事业的人们的心中,文史不仅仅只起到对后来者的育人作用,还可以供子孙们找到自己灵魂的根,找到他们的来龙去脉,珍贵的文史资料散落在有识之士手中,散落在民间,文史工作者要抓紧,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比如“陕西庙”不就抢救修复了,那经历了多少风雨,多少年代,经政府修缮,现在好了。

    文史工作要提到一定的高度,若历史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看不到了,接不下去了,我们就成了千古罪人。文史工作者要有担当,有使命感,将文史工作的事业做出成就就是对历史的贡献。

    挖掘和发扬历史文化同样是贡献,精神高地不是用一句话来构建的,文史工作者要在历史、民族、红军、自然风光等资源上下功夫,认真去研究,以此提升毕节的知名度,让外面了解毕节,让毕节走出去。

    唐光星(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在十八大召开之前,七星关区推出了《古城记忆》这么重要的文史工作创新成果,实在太好了。

    文化,需要创新,而历史需要真实的记录和传承,在此基础上挖掘的二度创作就是文史工作的创新了。所谓创新,应该将真实的东西赋予现代美学的观点,与当今的主题,时代的脉搏紧紧相扣,其成果能够给其他工作者带来启发作用。

    历史的东西永远具有活力。发展中的毕节需要未来,我们的文史工作者应不断地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提升试验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试验区更具魅力,这需要各方面的鼎力支持。一个城市有没有活力,就看它有没有精神支柱。要巩固和壮大这个精神支柱,就要靠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希望文史工作者能够赋予文化历史以历史和现代、真实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从而给人以震撼。

    罗建明(市文联主席):几个月前,我得到了《古城记忆》这本书,纵观其装帧、画面都倍感吸引人,给人以慑人心魂的美的震撼力。这本书在十八大召开前,获了国际大奖,我表示热烈祝贺,这表明文史工作创新得到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不久前,贵州省写作学会,写出了七星美文,对古城文化的打造,七星关区从来都有新招,龙门文化,现在公开了,在省外也产生了影响,今后大量的工作还需要我们文史工作者付出更辛苦的劳动和大量的心血,创新不是无中生有,创新是有中生有,有中升级。下一步,可组织相关人员集中资金,把七星关区归类归档出专辑。比如:红色文化专辑、旧址专辑、古文物专辑等,这很有价值,将千万年的人文、地理、龙门建筑等搞起来,可在继《古城记忆》之后,产生新的,更有影响力的作用。

    刘群峰(毕节日报社社长):《古城记忆》是一本有质量,有分量的作品,从装帧设计、编排都让人有爱不释手的感觉,这部书的作者相当于我们地区的莫言,莫言获奖唤起了年轻人对严肃文学新的认识,这本画册也唤起了毕节人久远的历史记忆,让人们对文史有了更为确切的认识,这本画册是迄今为止在毕节文化届最具分量的文献,在这里表示祝贺。

    政协工作包括文史工作,而我是文史方面的粉丝。《古城记忆》的作者作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出了成果,是以摄影艺术的方式在宣传毕节。

    有人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其实反过来,用世界的眼光将世界的元素与传统的结合起来,民族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古城记忆》就是站在了这样一个具有世界性的高度上,让西方高鼻子们咂舌,化解了人们心中本土文化走不出国门的焦虑症。《古城记忆》让我们看到,文史工作创新大有可为,散落的文史鳞片被作者激活,创造力展现,成果出来了,这不,拿了国际大奖,证明了毕节也会“牛”的。

    叶章龙(市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古城记忆》获奖不简单,这是贵州省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国际大奖。在如此偏僻落后的地区,设计出来,达到了国际水平,得了国际大奖,这使我们兴奋不已,成为自信心的起点。我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这本画册,即:悠悠的,静静的,远远的。

    所谓悠悠的,就是这本画册有着幽深的时空感,体现了历史的低调,让我们看到了祖先的,多民族的,亘古的东西,带给我们深厚的审美情绪。整本画册应用了暗色调,将历史散落的鳞片置于苍黑的背景中,这就是艺术手法上的创新,让历史更加历史,艺术无国界,我们与国际接轨了,作者用现代化的审美色调,设计和创作,将人们的审美情绪带到了时空悠悠的长河之中。

    所谓静静的,就是画册表达和传递了和谐。和谐就是大家平等,以和乐、不张扬的方式生活,引领有缘翻阅此画册的读者的思绪回到古毕节。读这本画册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诗句来:“小桥流水人家,杨柳岸,晓风残月,庭院深深深几许”。仿佛置身于静静的田野里,在静静的小河边,生活在安静的白天或者傍晚……

    从画面上,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历史,从血脉里却传承着历史的生活,受到我们的古人、先人和谐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启发,灵魂静静的,心里静静的,不产生争斗,不抢夺,以此抵达了和谐社会的境界。

    所谓远远的,就是《古城记忆》里的街道、房屋、人群的古老着装、多元的民族文化等,这些东西离今天越来越远了,对于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是怀旧,对年轻人来说是好奇。而历史在悄没声息之间,原来的,现在找不到了,去年的今年不见了,消失殆尽了。《古城记忆》是对老年人记忆的恢复,是对年轻人记忆的注入,更可以引发人们深层的文化思考。

    《古城记忆》以悠悠的时间,远远的身影,静静的岁月,默默地、原始地浮出水面,没有浮光掠影,也不飘飘渺渺,凝结了作者的智慧和辛劳。市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正在负责整理全市300多项非遗文化,对毕节今后的发展也会有助推作用。一些来自社会最低层、历史最深处的文史最容易引起人们思想的漩涡。

    文史工作者应脚踏实地地写人民的,写人性的。现在人性的东西太少了,《古城记忆》里,人性的东西很浓,具有深厚的人情味,深远的历史蕴味,深切的人文关怀。

    李霓(《毕节试验区》杂志社主编):我对《古城记忆》获奖表示祝贺,对作者表示敬意。《古城记忆》是一本精美的,高品位、高品质的书。作者用现代手法将旧图片赋予了时代感,图文完美地结合,华美、昂贵,估计印数不是太多。这么好的作品应该在图书馆陈列,让更多的人看到,融入大众的记忆,才是真正的文化记忆。

    《古城记忆》的面世是一件意义非常的事,留住了文化符号,丰富了精神高地。

    我认为,作者和相关工作人员做了一件伟大的工作,我谨代表《试验区》杂志社表态,我们也想成为一名文史工作的战士,与你们一起战斗,守护精神家园。

    潘圣群(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古城记忆》遵从权威,重史实,再现历史,占有强势的材料,为还原古毕节历史提供了翔实的参考资料,具有宏大的历史叙事潜质和历史切点上的细节,一个雕刻,一段石板街等;重启发,打破传统,有学术价值,有阅读价值。从宏大的时空叙事走向历史细节,富于宣传,深度地结合了大文化,在历史的基础上赋予韵味和感召力。

    郑远文(市文物局局长):《古城记忆》的创作过程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留存千秋的好事。文化遗产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城记忆》是一本以非物质的形式来保留和记录我们的历史的好作品。

    《古城记忆》也站在物质文化的角度,介绍了七星关。

    我们从文物的层面来看毕节,在河官屯,有二百万年前的巨猿化石,猿是人类的近亲,这在贵州是惟一的人类文化现象,而七星关城,在东汉时就有了,还有夜郎文化、水西文化等,无不说明了毕节的历史是贵州惟一清晰的,而七星关又是毕节惟一清晰的。

    我作为文化遗产部门的代表,也表个态,在文史工作创新方面,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李永新(市城乡建设设计院院长):《古城记忆》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有广阔的艺术视野,摄影视角宏大,图片精美。真实的记录了古毕节的方方面面,是珍贵的文献,并且,还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以推进城镇化建设,毕节要发展跨越,怎么跨,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研究,寻找灵感,《古城记忆》无疑提供了一个研究的摹本。两年前,地委行署安排了全区“五古”规划,如果当时有这么一本内容丰富的史料就好了。

    城市形象的特殊创造不是照搬,而是传承。我们可以根据像《古城记忆》这样的作品,打造完美的城市标志。

    说一个感受,《古城记忆》里还有我们工作的影子,如纱帽山的变化,城乡的变化等;最后,提一个小建议,希望以后的文史工作者视野更宽阔,以往和现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值得关注的都留下来,选入《古城记忆》系列。


来源/毕节日报    文/本报记者 陈 菊    图/郑 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触摸毕节古城的体温
《老城旧影》画册征稿啦!一条微信告诉您洛阳老城有多美!
揭秘丨乾隆年间遵化古城图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优质教学课件PPT
保护古城遗物、记忆古城文化
我在南京,忆流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