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毕节试验区农业科学研究系列报道之三——我是“白玉米中的茅台”
      我叫毕单13号,外号“白玉米中的茅台”。

  我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高淀粉玉米品种,于2004年通过审定。毕节地区农科所因为选育了我,从而改写了贵州无自育高淀粉玉米品种的历史。

  我具有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稳产性好,色泽洁白,淀粉含量高达75.22%。与红玉米相比,我因为可省去脱色环节而更适于工业淀粉加工。

  目前,我的身影遍及西南三省。我先后毕节地区主管部门定为毕节地区主推品种,被云南省主管部门定为云南省主推品种,并辐射到贵阳、六盘水、安顺、兴义、都匀和四川甘孜州、叙永等地,增产效果极为显著。目前,我的单价高达35元每公斤,在云南、贵州两省供不应求。

  随着我的诸多优异品质和巨大商业价值在推广过程中的逐步显现,从2006年开始,玉米专家们开始把我称为“白玉米中的茅台”。

  育成一个玉米新品种至少要7年

  我是地区农科所玉米育种首席专家罗仕文作为第一育种人审定的第一个玉米品种。除了我之外,罗仕文还选育出了毕单17号、18号、19号,他们都是我的好弟弟好妹妹。

  8月1日这天,我听罗仕文向毕节日报记者介绍一些关于我们玉米新品种的培育过程。

  玉米育种分为前育种、育种、后育种三个阶段。前育种阶段负责种质收集与鉴定、种质的内群划分、杂优模式及育种平台的选择利用等。育种阶段主要进行的是玉米自交系的选择与测配、杂交系的观察与鉴定工作,后育种阶段则进行优异组合的试验以及品种审定。

  “前育种是玉米育种最为重要的阶段,搞得不好的话,后面的所有工作都将前功尽弃。”罗仕文说,前育种阶段与育种者的理论基础、前瞻性有相当大的关系,要求育种者对当前全国育种状况有全面了解。每年,玉米研究室都要到海南基地进行玉米育种的加代,也就是每年多培育一季。这样,育种的时间就可以缩短一半。

  “但算上加代,在前期基础好的情况下,育成一个玉米新品种,最起码也要7年。”罗仕文对记者说。

  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在地区农科所玉米研究室二楼墙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托尔斯泰的名言:“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玉米研究室所有人的共识。

  10年来,玉米研究室育成包括我在内的玉米新品种毕单10号、13号、14号、15号、16号、17号、18号、19号和毕糯1号,累计推广毕单系列玉米新品种1790.82万亩,较对照平均增产23.6%,新增总产量81.92万吨,新增总产值13.04亿元。其中,毕糯1号的选育,还改写了毕节地区无自育糯玉米品种的历史。

  为育成更多像我这样具有较强适应性和较好丰产性的玉米品种,玉米研究室在贵阳、兴义、铜仁、遵义、水城、盘县和河南郑州、辽宁海诚、四川成都、河北石家庄、北京昌平建立了异地育种材料鉴定点,在云南文山、河南郑州设异地育种站。10年来,鉴定组合达1368份,鉴选出较好的组合59个。

  育成一个玉米新品种至少需要7年。但玉米研究室却在10年的时间里,让我的兄弟姐妹创纪录的增加到9个,他们工作的艰辛和付出的劳动可想而知。

  更好的玉米新品种正在培育

  我和我的亲兄弟姐妹们都非常喜欢罗仕文,因为他不仅让玉米品种家庭不断壮大,也在不断提升我们的品质。因此,每当有人问罗仕文培育的哪一个玉米品种最好时,罗仕文总是说:“好的在后面。”

  为了更好地发挥坝地平整肥沃的优势,罗仕文正在培育株形更紧凑、更耐密植的新品种,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提高单位产量;针对坡地的贫瘠现状,罗仕文正在开发少见的耐瘠品种,让我们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高产;为了让我们能在威宁等高海拔冷凉地区稳产高产,罗仕文让我那些还没有出生的弟弟妹妹逐步聚集了北方玉米品种后期灌浆快的优良基因。

  最让我兴奋的有两件事:一是针对近年干旱频发的极端天气,罗仕文选育的高抗旱玉米品种在今年的特大干旱里长势特别好,仿佛从未受旱;二是罗仕文正在培育的一个高产玉米品种,籽粒达到1厘米多长,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8月4日那天早上,露水还没干,罗仕文又带着毕节日报的记者来到玉米原原种基地内,如数家珍般地把我们毫无保留地介绍给记者。看着记者那副惊奇又兴奋的表情,我们心里比罗仕文更高兴。

  罗仕文对记者说,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就像杀毒软件的升级,后面培育出的品种总比前面的好。希望有一天,毕节的每一块土地,都种上他的高产玉米品种。


来源/毕节日报    作者/韩贤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甜玉米研究与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小品种井喷、大品种鲜见......育种尴尬如何破?
南繁,筑牢粮食安全的创新底座
民以食为天,这3人撑起国人的一片天,单这一位就身价1008亿
精读丨甜玉米历史及发展
品种与品系培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