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家院子和它的共壁

阳春三月,天府之国的山山水水,春暖花开。从北京打工一回到家里,便在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迫不及待地回到乡下的老家。因为第二天,兄弟的大女儿王历梅就要赶去学校了。


        我的老家,在富顺县西部的板桥镇农村,大山脚下。老家院子,是一个小村子,原来是8户人家,现在变成了10来户。除了一户姓刘的以外,其他的都是族人。院子背后竹林上面,是水泥路面的村道。院子前面,是组里新修的水泥公路。去前年,我回老家的时候,已经把院子的情形看得很清楚了。这一两年,院子的样貌应该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只是听说有的人家在县城里或者在场镇买了房。邻居王中雄幺叔,只有一个女儿,招了上门女婿。外孙女到场镇读书,他和幺娘就到场镇租房照顾她。

       现在我的头脑里,装着老家院子的两副样貌。因为对老家谙熟于心,因此,中午在堂哥家喝了酒之后,醉醺醺的,就没有怎么留意老家院子,径直从前面的水泥公路上走了过去,到院外西头的兄弟家里。现在,老家院子的房屋好于以前,大多是新修才几年的楼房。有的人家离开院子,把房单独修在了与院子离得较远的地方,或者在院子外的山梁上。老院子谨严的格局就打破了,显得支离破碎。这不是现在发生的,而是前几年,人们已经有所认识。

       我小的时候,院子都还是完好的。正面是一排高大的正房,串架结构。屋顶、干檐口的高矮都是一致的,古朴庄重。正房里主要是王中雄幺叔家、我们家、大妈家。在我们家和幺叔家两家中间,隔着一间族里祭祀用的堂屋,它的正上方设有神龛。我们家和大妈家都有木楼,各家房屋都是共壁“无缝连接”。幺叔家前面,是一笼竹林,竹林外面,是高高的堡坎。因此,堂屋门口就有了长长的宽大的青石梯。石梯外面幺叔一侧,还有棵枇杷树,但结的枇杷很酸。长长的石梯,让人遐想,不知以前的族人拾级而上到堂屋,是不是穿着长衫三叩九拜?而我小时候,可喜欢在堂屋门口看夏天白天下大雨,雨水像脱缰的野马,从屋檐上飞流而下,蔚为壮观。

       老院子的破局,是从大妈家搬出去修房子开始的。后来王中雄幺叔家老房拆来修楼房,使破局程度进一步加深,对老院子造成了伤筋动骨的伤害。我们家和大妈家是紧挨着的,中间只隔着一堵薄薄的篾片编来泥巴糊的“共壁”。当初,为修新房子备木料,父亲和大爹兄弟俩,去木桥沟里面砍树子。不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炕木材时,木头突然滚落下来,大爹躲闪不及被压死了。祖母和父亲、大妈含泪埋葬了大爹,修起了新房子。这共壁就像一条纽带,把两家人紧紧拉在一起。后来,大妈为堂姐堂哥找了继父,但他们仍然与我们为邻没有分离,共壁又像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筋”。这一拆,这一搬,不仅有损院子的格局,而且就好像要生生地把这筋扯断。大妈家搬走了,那共壁留给了我们家,留下了念想,更像是打开的血淋淋的内脏。

       从那时起,我就注意到了共壁。对它有感情,更重要的是,它有经济价值意义。它把一个院子相邻的人家连接起来,中间连一条阳沟都没有,做到了极简。这种集约化的建设方式,既节约了土地,还节约了“一堵墙”,形成了先拆的,留下共壁的规则,这是一种智慧。一个院子、村庄,就像一只水桶,各户人家就是它上面的木板。祠堂是一条精神纽带,凝聚人心。而共壁就是水桶的箍,把大家团结起来。一个院子、村庄,就是一座微型的城镇,城镇的雏形。星罗棋布的院子、村庄,就是城镇金字塔坚实的塔基。经过上千年的积淀,它既是一种物化的形态,也是一种精神文化。它不是纯粹的人的主观的产物,而是与农村的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一个院子、村庄,对应着它周围的田土,那些是它的“领地”。当一些田土被开垦出来,太远了耕种起来很不方便,就须得在它附近新设立院子、村庄。因此,人们应该充分理解院子、村庄集生活、生产于一体的价值意义,它的客观性,而不应任性、随意地打破它。

       在老家院子东头,王学清大叔家的老房子已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他们家的楼房。但他们三兄弟曾经演绎的团结的故事,却让院子的精神变得生动具体。他们的团结,有合伙欺压别人的不好的一面,更有其积极的一面。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生产协作就变得很弱。王学清大叔他们三弟兄家,于是就在打谷子时,协同作战,就像当年的“互助组”一样。三家的谷子,哪块田先黄先熟,就先打。男人们在田里挥汗如雨,女人们在晒坝上、厨房里忙碌,孩子们在田间、晒坝与屋里穿梭,大家干劲十足,劳动效率当然比一家一户高出不少,令人好生羡慕!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村生产力发展起来后,生产的组织形式以及生产关系,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调整。很显然,今天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的组织形式,已经落后了。农民应该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农业生产的专业合作社。

       院子东头山梁上的楼房,眼见组道从前面经过,却是咫尺天涯。房屋修得太分散,道路、通电等都很不方便,代价很高,就影响了生活质量。这也促使人们去反思。以前的人口比现在少很多,但那时的人们就懂得集约化建设的理念,懂得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现在的人们,就更没有理由条件任性、浪费。值得庆幸的是,人们对此已经有所认识,进行新农村建设,建起了居民新村,共壁变成了楼板,院子变成了高耸的楼房。

       老家的老房子,已经摇摇欲坠了。兄弟在院子西头,新修了房子,搬出了危房。老院子的格局还在,但旧房屋即便没有拆除,也已破败不堪。老院子的形貌,看起来很难留住,但它的神和魂,却应该经过扬弃后,留存在人们的心中,体现在行为里。老院子所包含的团结理念,集约化建设理念,共享理念,应该珍惜,发扬光大。

       人们的浮躁,一些纷乱,这次回老家,一样有所感受。但人们已经有所认识和行动,也有新的令人愉悦的感受。人们的观念在逐步改变。兄弟家就收拾得格外干净利落,让人很高兴,看到了他们崭新的精神面貌,看到了新的希望。再隔两年时间,兄弟的大的两个孩子就从学校毕业出来,可以打工挣钱,他家的困难就可缓解,逐步走向富裕。除了幺叔在场镇租房伴读以外,一个堂哥夫妻俩也在场镇租房住。老家跟别的地方比较起来,偏远、贫穷而落后,但老家的人并不消沉,认命,而是奋力拼搏,现在,一个院子里,已经有了5、6辆小车。这是一个由农耕时代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在转型中,有一点失误,犯一点错误,走一点弯路,在所难免;甚至在前进中,有可能有所后退。眼前的老家,油菜花金黄,水田似明镜,春意盎然,令人心情舒畅。春天的家乡美丽宁静,令人流连忘返,令人无限遐想。

                                                                                                                                           王良炬   2018年3月24日   北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大大满八十了(原创首发)
42岁男子路过村外的一片玉米地,发现一个女人昏倒在玉米地里
立一个无字的碑
山里行【刘志红】
七爷,一路走好
清明的奠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