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训诂简论》札记
一、陆宗达先生《训诂简论》云“现代汉语疑问句里的语气词'吗’,好象在古代汉语里从未出现过。但是我们由语音的变化线索去推寻,就不难发现唐人诗所常用的语气词'无’,其实就是现代汉语的'吗’。如唐朱庆余的诗句'画眉深浅入时无?’就是'书眉深浅入时吗?’白居易诗'强能骑马出来无’就是' 能勉强骑马出来吗?’等等。'无’字古音为mā,汉人还念mā,翻译佛经时的'南无 ’就读nā mā,是'吗’、'无’本同音之证。”

 案:以古文献验之“嗎”字始现于南北朝佛经之中,至明以前均为“鳴”字俗写。如南北朝所译之《十诵律》云“不鼓自吗”,《文选》李善注云“李陵诗曰'轩马顾悲吗’”,唐代《四分律行事钞》云“即吗稚集众”及《续高僧传》云“忽听马吗庆逢龙树”,宋代《佛祖统纪》云“马吗曰”,元代《佛祖通载》云“铃鸣邪?风吗邪?”等皆如是。

二、陆宗达先生《训诂简论》云“又如《後汉书·文苑传》所记黄祖杀祢衡一事:'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而衡言不逊顺。租惭,乃诃之。衡更熟视,曰:'死公云等道。’ '死公云等道’是隐语。'死公’是'鬼’, '云’是'话’,'等’是'什么’,即唐人的'底’,' 道’是'说’。' 死公云等道’ 即'你说什么鬼话’。”

 案:李贤注云“等道,犹今言何勿语也。”“何物”即“何勿”。如敦煌本《启颜录》云“君是何勿人?在此妨贤路”,《世说新语》云“陆逊、陆抗是君何物?”而《新方言》又云“等,何也”,则“等道”即“何勿语”,不当训为“说”。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云“'死公云等道’谓'死公云何语’也。并无别解,重在'死公’二字”,然'云’非训为'话’,其意如《晋书·孔愉传》“人口云云,无所不至。”当训为“纷纭议论”,此处“云等道”即“多说什么话”的意思。

三、陆宗达先生《训诂简论》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曰:'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这段裏'不替孟明’是左氏记事之语。秦穆公的话自“孤违蹇叔”至至'掩大德’是连续说的。但在说话当中,秦穆公表示了不废孟明为卿的行动。当时穆公用孝服执丧礼在郊次迎接孟明,则孟明必服罪衣自缚见穆公,'不替孟明’可能是指褫其衣、解其缚以表示恢复卿位的行动。” 

 案:“军败则以丧礼”, 孙冶让《周礼正义》引贾公彦语云“若然先郑引秦伯素服者,据在国,向外哭,此则从外向内,不同,故云'其服未闻’”,这就明确的提出了两个问题。

甲、“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到底是“向外哭”还是“向内哭”?“向内哭”即《周礼》所云“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向外哭”即《礼记·檀弓》云“军有忧,则素服哭于库门之外”(郑玄注云“忧,谓为敌所败也”)或《孔丛子·问军礼》云“若不幸军败,则驲骑赴告于天子,载𡒩韔。天子素服哭于库门之外三日,大夫素服哭于社亦如之。亡将失城则皆哭七日。”若“穆公用孝服执丧礼在郊次迎接孟明”则符合“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孙冶让《周礼正义》案云“云'奉,犹送也者。’《天府》注同,云'送主归于庙与社者。’即迁庙之主及社主,故师还仍送主归庙与社也”。若如此应为向内哭,而“向师而哭”一句,明确的表示了向外哭这一情况。

乙、服何“服”?孙冶让《周礼正义》案云“审后郑及贾意,盖谓在国闻师败之服,当缟冠,与司服大烖素服同。秦伯素服亦当依彼法”。则秦伯之“素服”合于《礼记·檀弓》之“素服”也。

又《爾雅·釋地》云“邑外謂之郊。”《左傳·襄二十六年》云“師陳焚次。”杜註云“次,舍也。”若穆公直接面对着孟明等执丧礼并“厌而奉主车”又怎可能在郊之舍呢?可见“郊次”者,当为于郊之舍哭数日也。向,“朝向”也,如《易·随》云“君子以向晦入宴息。”此处为朝向师败之方向,不当解为面见。依文意看这次应是“不幸军败”时之哭。

当然此处“不替孟明”亦或为后人羼入之语。对《左传》有此类怀疑者不乏其人,如吕思勉《读史札记》云“'杜预《左传集解序》云:颖子严者,亦复名家。是条例有刘、颖不同。训诂刘、陈、服不同,贾逵为刘学,今杂见服虔《左传注》多与贾异,职是故也。条例自为卷数,训诂则贾为三十篇,附经传下,杜承用之,服则不然也’《癸巳存稿》卷一。愚案条例虽原于刘歆,然撰述实由郑兴,至贾徽乃勒成二十一卷。刘歆最初所撰者,未必不羼入《左氏》本文也。”又如《日知录集释》云“此下惟正月之朔云云,疑后人袭昭十七年季平子之语.而羼入之。”

四、陆宗达先生《训诂简论》云“如:《周易·系辞》:'彖者,材也。’《周易·说卦》:'震,动也。’这两例是'互训’。首先,互训的原则是两词互相比较。两词怎么能互相比较呢?那就必须是这两词的意义和用法相近或相当。'震’与'动’容易理解,'彖’与'材’则难通。《说文·彑部》:'彖,豕走也。’《木部》:'材,梃也。’其实'材’与'才’同字,'彖’与'耑’声借,而'耑’与'才’可以互训。其次,'才’字引申训为草木的原质,凡草木之初生,已具备成长后的品物,故种桑成桑,种柳成柳。《周易》中的'彖辞’是说一卦的原质的,所以彖训为材。”

案:“材”者,裁也。《国语·郑语》云“计亿事,材兆物。”《周易》中的“彖辞”,就是“断词”。如《易经·乾卦·彖曰》孔颖达“正义”云“夫子所作彖辞,统论一卦之义,或说其卦之德,或说其卦之义,或说其卦之名。……案:褚氏、庄氏并云:'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所以名为彖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晋殽之战
中华文化—传记篇 . 孔子传《第二章 仲尼习礼 征在启蒙》
古文赏析——秦晋殽之战
《秦晋殽之战》今译
读《帛书周易疏证》札记(文:惠一居士)
伏羲八卦图和其方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