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燕然勒石:大将军窦宪把北匈奴打“没”了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上一回我们讲到,窦宪向老妹窦太后提出,要带一票人马去攻打北匈奴。当年,能打如卫青、霍去病,狠狠与匈奴死磕了十数年,战绩辉煌,但实际上也没能使匈奴伤筋动骨。此番,窦宪提出要打北匈奴,他凭什么有这个底气呢?原来,这段时间,北匈奴乱得一笔,还真是千载难逢的挨揍时机。

公元85年,北匈发生大叛逃,前后共有七十三批人投奔汉朝。北匈奴的邻居们全都趁火打劫:南匈奴(王庭设在美稷,内蒙古准格尔旗)从南边打,丁零部落(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从北面打,鲜卑部落(内蒙古西辽河上游)从东边打,已经归附汉朝的西域各国从西边打。什么叫四面楚歌?这才是四面楚歌啊!无奈之下,北匈奴只好向更远方逃窜(王庭西迁至西海,蒙古科布多城东哈腊湖附近)。

【人倒霉,鬼吹灯,放屁都砸脚后跟!】

张保和有句快板儿词:人倒霉,鬼吹灯,放屁都砸脚后跟。北匈奴流年不利,喝凉水都硌掉牙。公元87年,鲜卑部落再次攻击北匈奴,估计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居然把优留单于给宰了!北匈奴大乱,又有五十八个部落、二十八万人,分别投奔云中郡(内蒙古托克托县)、五原郡(内蒙古包头市)、朔方郡(内蒙古磴口县)、北地郡(宁夏吴忠市西南金积镇),向汉朝归降。

对自己人最狠的,往往是自己人。

北匈奴越惨,南匈奴越嗨。

南匈奴休兰尸逐侯鞮单于栾提屯屠何(单于的名字真让人抓狂啊)想灭掉北匈奴,公元88年,七月,上书东汉政府:

当下,北边儿正发生内乱,这个时候,陛下派军讨伐,我们南北就能统一,咱大汉朝就永无北方之忧了。我们长期生活在大汉境内,大汉给我们饭吃,我们才有饭吃;大汉不给我们饭吃,我们就没饭吃。大汉每年给我们的赏赐,多达亿万。我们安享太平,却从未报效过,实在汗颜哪。这次,我们打算征调本部和分散在各郡的匈奴精锐,包括新近归降的北匈奴的部众,分为几路,同时进发,十二月在北匈奴王庭会师。不过,目前我们的力量还不够,请汉朝派遣执金吾(洛阳警备区司令)耿秉、度辽将军邓鸿,以及西河郡(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南)、云中郡、五原郡、朔方郡、上郡(陕西省榆林市南鱼河堡)等郡太守,合力北征。望能凭着圣上的神威,一举平定北方祸害。我们匈奴的命运,就在此刻。请陛下节哀考虑。衣赐履说:章帝刘炟于本年四月逝世,因此,南匈奴要加上“节哀”字样。

窦太后把奏书给耿秉看,耿秉说:

当年,孝武皇帝(刘彻)雄才大略,耗天下之力,欲使匈奴臣服,但是,时机不到,最终没能成功。到了孝宣皇帝(刘病已)时期,呼韩邪单于来降,这样,边境地带的百姓获得安宁,和平了六十多年。如今的确天赐良机,北匈奴内部分裂,我们以夷伐夷,这是国家之利,南匈奴的请求,我看靠谱。

耿秉同时表示,耿家深受皇恩,出征效命,是自己的本分。

窦太后打算采纳耿秉的意见。尚书(宫廷秘书)宋意反对,他上书说:

匈奴是野蛮人,没有礼仪,不讲君臣上下。在他们内部,谁拳头硬,谁就是老大(难道汉朝不是这样吗?)。自汉朝建立以来,讨伐他们无数次了,但得到的利益,远远抵不上国家的损失。光武皇帝亲身经历过战乱,知道战争给百姓和国家带来的痛苦,因此,匈奴前来归降,他老人家就采取了笼络豢养的政策,边疆百姓获得生机,减除劳役,至今已四十余年了。现在,鲜卑归顺我们,斩杀、俘虏北匈奴数万人,我们坐享大功,百姓不必劳苦。汉兴以来,所建功业,无出其右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夷狄互攻,我们连毛都不会掉一根。据我观察,鲜卑攻击北匈奴,就是为了抢劫;然后将战功献给我们,是想贪图赏赐。如今,如果我们允许南匈奴北归,匈奴实现统一,那就不得不限制鲜卑的行动。那样的话,鲜卑既不能抢劫,又没有功劳得到我们的赏赐,这帮货贪如豺狼,必将成为我们北部边患。现在北匈奴向西逃遁,又请求与汉朝通好,应当乘他们归顺的机会,把他们变成外藩。巍巍功业,莫过于此。如果征调军队,消耗国力,顺了南匈奴的意愿,却坐失上佳策略,放弃安全,一定危险,对南匈奴的请求,坚决不能答应。衣赐履说:孰对孰错?双方似乎都有道理。从后面的发展看,我个人认为,宋意并非腐儒,的确是真知灼见。不过,换个角度看,如果东汉本身实力不济,不管什么对外政策,都毛用没有。本身实力强,咋都是对的,打,就打得你们服;不打,就让你们互相斗。

正反方都这么有道理,出不出兵,就一时决定不了。

【窦宪:太后妹子,打架这事儿,我在行啊!】

正在此时,发生了我们上一回讲的事情,导致天平向战争一方倾斜。窦太后的老哥、侍中窦宪,杀了都乡侯刘畅,还嫁祸给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详见拙文《侍中窦宪:强买强卖公主的庄园,砍谒者之子的脑袋祭祀老爹,刺杀皇室成员嫁祸他人》),结果被一帮有理想的监察干部给查实了,窦太后大怒,把窦宪关在宫里。此番,听说有打仗这事儿,窦宪心说,这我是强项啊,我的特长啊,我去!于是,他向窦太后申请征讨北匈奴,用来抵减自己的死罪。窦太后批准。十月十七日,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讨伐北匈奴;任命耿秉为副统帅,征调北军(野战军)屯骑、越骑、步兵、长水、射声五校兵团和黎阳营、雍营、边疆十二郡的骑兵,以及羌人、胡人部队,出塞征战。

衣赐履说:解释几个概念。

黎阳营,刘秀依靠黄河以北三州(幽州、冀州、并州)的骑兵,击败群雄,建立东汉政府,就在黎阳(河南省浚县,浚读如迅)设置大营,容纳三州的部队。

雍营,右扶风郡民兵司令部设雍县(陕西省凤翔县),负责保护三辅地区(大长安地区)及历代皇帝坟墓。

边疆十二郡,上郡、西河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山西省右玉县)、雁门郡(山西省朔州市东南)、朔方郡、代郡(山西省阳高县)、上谷郡(河北省怀来县)、渔阳郡(北京市密云县)、安定郡(宁夏固原县)、北地郡。

公元89年,年初,窦宪将要出征讨伐北匈奴。三公九卿,全部集合,到朝廷上书劝阻,他们认为北匈奴并未侵犯边塞,而我们却要无缘无故地劳师远征,消耗国家资财,求取万里以外的功勋,实在是非常扯淡的事儿。衣赐履说:如果上书表达的都是类似的观点,那三公九卿的水平比小尚书宋意要差远啦,宋意说的,才是国际交往的真谛,与北匈奴是否寇边,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奏书接连呈上,都被搁置,太尉宋由有些害怕了,就不再在奏章上署名,九卿级别的官员,大多也不再上书劝谏。但是,司徒袁安、司空任隗守正不移,甚至脱去官帽在朝堂力争(脱去官帽意思是我宁可不做这个官,也要坚持我的主张),先后上书十余次。众人都替他们感到但心,但袁、任二人却神情镇定,举止如常。衣赐履说:袁安是袁绍的高祖父,袁家四世三公的第一世。任隗是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任光的儿子。

在此两人感召下,侍御史(执法监察官)鲁恭、尚书令(宫廷秘书长)韩棱、骑都尉朱晖、议郎乐恢,等等等等,一大票人,全都上书劝阻。衣赐履说:读到此处发现,窦宪与百官的梁子,结得不是一般的深。从史书的记载上看,袁安等人都是一时君子,一帮君子都反对出征北匈奴,但窦宪一意孤行,非要出征,并且,战果辉耀古今。窦宪最后是以图谋不轨的罪名被逼自杀的,因此呢,我有一种感觉,史官在记录他的时候,渲染的氛围,与当年卫青、霍去病打匈奴时的就不一样,给人“就算你打了胜仗也毫无意义”的印象。

六月,汉朝大军兵分三路,窦宪、耿秉从朔方鸡鹿塞(内蒙古磴口县西北七十公里)出发,南匈奴单于从满夷谷(内蒙古包头市北)出发,度辽将军邓鸿从稒阳塞(内蒙古包头市东南古城湾东。稒读如固)出发,预定在涿邪山(蒙古巴彦温都尔山)会师。

【稽洛山之战】

窦宪分别派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率领南匈奴一万余精锐骑兵,同北匈奴单于在稽洛山(蒙古伊赫巴颜山)会战,大败北匈奴军,北匈奴单于逃走。汉军追击北匈奴各部落,到达私渠北鞮海(蒙古巴彦洪戈尔城西南本查干湖),共斩杀大部落王以下一万三千人,生擒者甚多,还俘获了各种牲畜百余万头。由副王、小王率众前来投降的,先后有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人。

窦宪、耿秉出塞三千余里,登上燕然山(蒙古杭爱山),命令中护军班固,在山上刻立石碑,记录汉朝的国威和恩德,然后班师。

这就是著名的燕然勒石!

班固是《汉书》作者,是当时的大学问家、大历史家,铭文如下: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乃与执金吾耿秉,述职巡御。理兵于朔方。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爰该六师,暨南单于、东胡乌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长之群,骁骑三万。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勒以八阵,莅以威神,玄甲耀目,朱旗绛天。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然后四校横徂,星流彗扫,萧条万里,野无遗寇。于是域灭区殚,反旆而旋,考传验图,穷览其山川。遂逾涿邪,跨安侯,乘燕然,蹑冒顿之区落,焚老上之龙庭。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其辞曰:

铄王师兮征荒裔,剿凶虐兮截海外。夐其邈兮亘地界,封神丘兮建隆嵑,熙帝载兮振万世!

衣赐履说:铭文我们就不翻译了,老实说,这样的东西翻译过来,就跟唐诗宋词翻成白话文一样无聊,有兴趣的读者自行百度吧。

据说,内蒙古大学发布消息称:2017年7月27日至8月1日,中国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与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合作实地踏察,解读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率大军大破北匈奴后所立摩崖石刻。经过认真辩识,初步确认此刻石即著名的班固所书《燕然山铭》。这是中蒙合作所获重大考古发现,详细的经过、内容以及资料整理和解读正在进行中。

之后,窦宪派军司马吴汜、梁讽带上金帛财物送给北匈奴单于。当时北匈奴内部大乱,吴、梁二人到西海之畔才追上单于,向他宣布汉朝的国威和信誉,并以皇帝的名义进行赏赐,单于叩首接受。于是梁讽劝北单于效法呼韩邪单于,做汉朝的藩属。北单于骨头早就被打酥了,立即同意,然后率部同梁讽一道南归。队伍到达私渠北鞮海时,听说汉军已退入边塞,北单于便派老弟右温禺王带着贡品去汉朝做人质,随梁讽一同入京。窦宪见北单于没有亲自前来,心中火起,便奏报窦太后,让北单于的弟弟滚回去。

九月七日,窦太后擢升窦宪为大将军,中郎将刘尚为车骑将军。封窦宪为武阳侯,食邑二万户。窦宪坚决不肯接受封爵,窦太后准许。依照旧例,大将军位在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下,至此,窦太后下诏,规定大将军窦宪位在太傅之下,三公之上,大将军府的长史、司马的品秩为中二千石。

封耿秉为美阳侯。

衣赐履说:对于窦宪的拒绝封爵,我不好揣测是真心还是演戏。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回头看看王莽的部分,王莽也是经常辞让,但是他是让人把封赏搞到极致,他辞掉一部分,接受的那个部分还是高得吓人。这样,既得了封赏的实惠,又得了谦逊的美名。而窦宪呢,个人觉得与王莽还是有区别的。

稍微解释一下,品秩,就是公务员的福利待遇级别,二千石分为好几个级别,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中二千石最高,这是根据大将军府的级别确定的。

窦氏兄弟骄傲放纵,执金吾窦景尤为突出。他的奴仆和部下抢夺人民的财物,奸淫掳掠妇女,几乎无恶不作。窦景还擅自征发边疆各郡骑兵部队的精锐,为己所用。有关部门无人胆敢举报。

又是司徒袁安,弹劾窦景说:

窦景擅自征发边疆人民,惊扰欺骗官吏百姓,边郡太守不等待调兵的符信,却随时奉行窦景的檄书,窦景之罪,当处死示众。

【老袁同志,有根儿硬骨头】

老袁同时上书弹劾洛阳市长:

司隶校尉兼河南尹(洛阳市长),阿谀攀附皇亲国戚,对他们的不法行为不能检举,应该撤职查办。

这些奏书全都被搁置。

窦家兄弟中,唯独驸马都尉窦瑰喜好儒家经书,修身自好。

公元90年,窦宪派副校尉阎砻(读如龙)率领骑兵二千余人袭击北匈奴在伊吾(新疆哈密市)的守军,重新占领该地。车师国(指前、后二国)深感震恐,前、后王国都分别派遣王子到汉朝充当人质。

衣赐履说:窦宪的军事行动,对尚在西域各国间斗争斡旋的班超,是绝大的支持。

窦太后下诏,封窦宪为冠军侯,窦笃为郾侯,窦瑰为夏阳侯。但是,窦宪再次拒绝受封。衣赐履说:冠军侯是有讲究的,当年武帝刘彻封霍去病为冠军侯,窦太后封窦宪为冠军侯,可能是表彰他在讨伐匈奴过程中的功绩,可与霍去病相比。但是,窦宪再次拒绝,我很难把这件事归结为窦宪沽名钓誉。我之所以纠结于窦宪的心理,是因为到了公元92年,汉和帝刘肇就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窦宪及其一堆兄弟,读者们也可以边读边思考,窦宪究竟是“谋反”还是“被谋反”。

北匈奴单于因汉朝遣回他送去做人质的弟弟,本年九月,再次派遣使者到边塞表示服臣,并请求入京朝见。

十月,窦宪派班固、梁讽前往迎接。适逢南匈奴单于再度上书请求消灭北匈奴,听到这个消息,他便派左谷蠡王栾提师子等人率领左右两部八千骑兵出鸡鹿塞(内蒙古磴口县西北七十公里)。中郎将耿谭派遣的从事充当监军,袭击北匈奴单于。大军夜间到达,向北匈奴单于发动围攻。北匈奴单于受伤,仅得活命。南匈奴俘虏了北匈奴阏氏,及其子女五人,斩首八千人,生擒数千人。

班固等抵达私渠北鞮海后,无功而返。

此时,南匈奴的势力日益强盛,拥有人口三万四千户,兵员达五万人。

公元91年,因北匈奴力量微弱,窦宪决定趁势将其消灭。二月,派遣左校尉耿夔、军司马任尚出居延塞(内蒙古额济纳旗),在金微山(蒙古阿尔泰山),包围了北匈奴单于。汉军大败北匈奴军队,俘虏了北匈奴单于的老娘(母阏氏),斩杀大部落王以下五千余人。北匈奴单于逃走,不知去向。汉军出塞五千余里后班师,其距离之远,是自汉朝出兵匈奴以来未曾达到过的。

东汉政府封耿夔为粟邑侯。

衣赐履说:窦宪痛揍北匈奴,到此也就结束了。非结束不可,因为,没过多久,他就被诛杀了,理由是谋反。这件事,我们下一回再讲。

柏杨先生评论:中国与外国人所发生的战争,往往局限边疆,很少能影响世界局势。然而,金微山之战,不但对汉朝重要,使汉朝解除了历时三百年之久的匈奴的威胁,大大地喘一口气。看起来中国比罗马幸运,罗马到了最后,仍栽在北方蛮族之手,而中国虽然吃了不少北方强势力的苦头,最后仍能把他们摆脱。对西方世界而言,金微山之战更为重要。北匈奴残余部众,在漠北不能立足,于是向西方漂泊。漂泊的时间是那么久,以致脱离中国历史范围,没有留下文字记载。可是,三百年后,复苏而又重新强大的北匈奴,终于漂泊了航空距离四千公里之遥,抵达黑海北岸,引起骨牌式的民族大迁移。原住黑海北岸的西哥德部落,受不了北匈奴的压力,向西侵入多瑙河上游。原住多瑙河上游的汪达尔部落,受不了西哥德的压力,向西侵入罗马帝国。罗马终于亡在这些排山倒海而来的野蛮民族手中。

北匈奴从此在中国历史上消失,除了偶尔有点断续信息外,只剩下了南匈奴,永远成为中国的附庸。这个一度使中国受辱屈膝的强大势力,在形式上仍继续存在一百年,不过已不再居于重要地位。三世纪初,它的最后一任单于,到邺县(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拜见当时中国宰相曹操,曹操把他留下,匈奴汗国终于名实俱亡。

衣赐履说:窦宪灭掉北匈奴的政策,究竟对,还是不对,这个可以商量,但是,中国史书上对窦宪的这一重大功绩,竟然出奇的一致——基本不予肯定。老实说,窦宪痛扁北匈奴,其对手当然没有卫青、霍去病时代的对手强悍,但是,其结果远远超过卫、霍的结果。以前,有读者建议我结合王夫之的《读通鉴论》加以分析,但我后来发现,我的观点和王老爷子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只要引他的话,我就忍不住要批判。对窦宪,我专门看了一下王老爷子有什么见解,却发现,老王同志除了说汉和帝诛杀窦氏朋党无比正确之外,对窦宪北征匈奴,基本再无一言,大家说,我能不骂这个老腐儒吗?

算了,我也不说了,说得来气。就算北匈奴是一群木偶,想去把他们砍翻,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吧!

这一回,讲的是盖世英雄窦宪。

下一回,我们讲乱臣贼子窦宪。

【还等什么,赶紧关注我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言文阅读语段(窦宪)词语详解
说匈奴之65:金微山之战
窦宪:一个纨绔子弟,此前从未领兵,为何能大破北匈奴,勒石燕然
读《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九》(六)
他比卫青、霍去病功业大多了,灭了北匈奴,而知道他的人却不多
臭咸鱼:《封燕然山铭》——窦氏家族与东汉帝国的荣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