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汉桓帝刘志:其实,朕就是一俗人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这一回,给桓帝刘志作个小结。

历史早就给刘志扣上了帽子,东汉实亡于桓、灵二帝,这个咱也没办法给他翻案。不过呢,士大夫写史,习惯于把皇帝当皇帝看,那么刘志离一个好皇帝的标准确实隔了几座山几条河。但如果把刘志当个人看,可能就会觉得,这家伙大约也没那么糟糕,有时候还蛮可爱的。

那么,刘志怎么看自己呢?


有一次,桓帝刘志到上林苑耍,侍中爰延(爰读如园)跟旁边伺候着。刘志看着眼前美景,想着大好河山,突然心潮澎湃,就问爰延,爰先生,你看我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爰延说,就咱大汉朝的君主而言,陛下属于中等。

刘志一愣,说,为什么这么说?

爰延说,尚书令陈蕃行政则万事顺遂;中常侍、黄门干政则国家混乱,因此,可以知道陛下既可以为善,也可以为非,是为中等。

【朕今天心情不错】




注:李贤注说,齐桓公,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可与为恶,是谓中人。



刘志说,过去,朱云曾在朝廷上折断栏杆强谏成帝,而今你又当面指责朕的过失,朕知道自己的缺点了。

不久,刘志任命爰延为五官中郎将,后又任长水校尉、迁魏郡太守、大鸿胪等职。




衣赐履说:朱云是西汉成帝时的朝廷干部,有次向成帝进谏,说帝师张禹是奸佞小人,成帝大怒,让左右把朱云拖下去。朱云一头把大殿上的栏杆撞断了,表示宁死也要说出真话。后来,成帝表彰朱云为直臣,并且下令不许修理被撞坏的栏杆,以示能够容人。



爰延认为,刘志在君王里算是中等的,刘志没有生气,还升了爰延的官,说明刘志心挺大,性格随和,臣子敢向他说点实话。爰延批评刘志用太监干政是在胡搞,刘志也不改,说明他在政治上喜欢——

玩儿平衡

我的记性太坏,读《通鉴》,读了前面,忘了后面;读了后面,忘了前面。写点东西,得来回看好多遍,效率极低。但也有一个好处,就是反复看反复看,没准儿就看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来。

比如,我惊愕地发现,东汉一朝,最牛的外戚,最牛的太监群体,以及最牛的士大夫团队,竟然都出自桓帝刘志的时代!

【东汉最强团队】

最牛的外戚,当然是大将军梁冀,这个不是刘志选的,但这个家伙是被刘志干掉的。

最牛的太监群体,则是刘志一手培养出来的,以单超为首的“五侯”,在灵帝朝掀起第二次党锢之祸的曹节、王甫、侯览等人,以及灵帝朝十常侍的首领张让、赵忠,都是成长、成熟于刘志时代。

最牛的士大夫团队,也是如此。三公中的名臣,刘志朝数量最多。太尉中有杜乔、黄琼、杨秉、陈蕃、周景;司徒中有黄琼、种暠(读如浩);司空中有黄琼、虞放、周景。其中,杜乔、黄琼是与大将军梁冀斗争的中坚力量;其余几位则是与太监斗争的领军人物。

我们以前说过,东汉朝的三公,手中权力不大,大部分人熬到三公位置,相当于混了个政治地位,或者荣誉称号。他们最大的作用,就是出现灾异时,发个洪水,闹个蝗灾,出个日食唔的,需要有背锅侠的时候,三公就当仁不让。因此,东汉朝位列三公的一共二百多人次(同一个人可能任好几次三公),能够被后世称为“名臣”的,其实并不太多,我个人认为,也就十来个而已,但桓帝刘志一朝,就占了七位,有意思吧!

之所以出现这个现象,我觉得可能与刘志的执政背景、执政理念有关,再加上他个人的性格特点,在政治上搞平衡是他执政的一个特色。刘志朝大约可以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从公元146年至公元159年,大将军梁冀说了算,刘志只能隐忍;下半场从公元159年至公元167年,刘志说了算,但比较纵容太监。

先看上半场公元146年,汉质帝刘缵(读如钻,上声)去世,以太尉李固为首的士大夫集团力挺清河王刘蒜为帝,大将军梁冀力挺蠡吾侯刘志,最后,梁冀胜出。于是,先后诛杀了李固、杜乔两个太尉,士大夫集团受到重创。之后,直到公元159年梁冀被刘志诛杀,梁冀在朝中一手遮天,士大夫没有敢向他叫板的。唯独黄琼,成为士大夫集团最后的旗帜,始终牵制着梁冀。黄琼两任太尉,一任司徒,两任司空,可以说,在梁冀专权的十余年间,三公位子上永远坐着一个黄琼。梁冀既然大权独览,他愿意见天儿看着这位“黄老邪”吗?为什么不把黄琼干掉呢?我们只能推断,黄琼屹立不倒,背后一定是刘志的支持,刘志利用黄琼,以及黄琼身边那群干部,达到对梁冀制衡的目的。

为什么说黄琼一直与梁冀死磕?我们举一个例子。大约从公元151年开始,黄琼就开始在司空、司徒、太尉的位子上轮流转。梁冀前后托黄琼推举的人,黄琼一个都不任用,哪怕,梁冀推举的人是被士大夫集团所看重的,人品和才能都是杠杠滴,也决不使用。看,就是这么绝!

【平衡,是一种艺术】

再看下半场公元159年,刘志联手单超等五个太监,把梁冀给办了,诛了梁家的族,封单超等五人为侯,世称“五侯”。之后,五侯党羽遍天下,与士大夫集团产生严重龃龉,互掐不止。互掐的前半程士大夫占上风,五侯凋落(可参详拙文《“五侯”的凋落:看汉桓帝刘志如何利用士大夫集团干掉太监集团);后半程太监占上风,公元166年,搞出了第一次党锢之祸,二百余士大夫被免官禁锢(详见拙文《第一次“党锢之祸”:中国文化中为什么没有“妥协”的精神?)。

刘志坐在那里,手撑着下巴,看太监集团和士大夫集团互斗。太监集团尾巴翘得太高,就打压太监集团;士大夫集团太过嚣张,就修理士大夫集团,保持某种平衡。第一次党锢之祸时,士大夫集团受到惨重打击,但我们发现,刘志并没有向他们举起屠刀(二百多人只杀了两个,而且并非核心人物),也就是说,刘志留了后手儿,没有赶尽杀绝,随时可能让这些人东山再起。

可惜的是,公元167年,刘志去世了。把士大夫集团一网打尽,那是灵帝刘宏朝的事儿了。

我们说,玩儿政治平衡,是帝王驾驭臣下的再正常不过的手段了。但是,如果只玩儿平衡,不搞建设,还是要出问题的。刘志朝的经济、民生是一塌糊涂,连年不断的是——

天灾人祸

人祸,前面已经讲过很多,不管是大将军梁冀时期,还是太监专权时期,他们的党羽都干尽坏事,史书上即使有所夸大,但我觉得基本面儿不会变。

简单说一下天灾

公元151年,正月,洛阳瘟疫。二月,九江、庐江大疫。京师旱灾,任城、梁国饥荒,出现人吃人的情况。

公元153年,七月,郡国三十二处发生蝗灾。黄河水泛滥。百姓饥饿穷困。流离散失道路,以至有数十万户,冀州特别严重。

公元155年,二月,司隶、冀州饥荒,出现人吃人的情况。

……

不多列了,总之就是,刘志朝的各种天灾连年不绝,再加上那些个人祸,导致各地民变风起云涌,没造过反的老百姓,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桓帝朝的子民。再加上西羌不断反叛,北方的鲜卑动不动到边境打秋风,朝廷不得不连年用兵,耗费巨亿。

这一时期,刘志起用了一票名将,比如,号称“凉州三明”的皇甫规、张奂、段颎,以及荆州刺史度尚、车骑将军冯绲等人,这些家伙都很能打。可以说,由于刘志用人得当,尽管反叛此起彼伏,但都还在控制之下。

刘志谥号是桓帝”,桓的意思是“克敌服远”,你还别说,并不是完全臭吹出来的。实际上,史书记载,刘志朝时,天竺两次来进贡,大秦帝国居然也派来过使者。天竺就是印度,大秦是古罗马帝国诶。

赈灾、打仗都是要花大钱的,朝廷府库空虚,刘志不得不采取一系列举措筹钱筹粮。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向王侯、官员,以及富有的百姓借钱、借粮;

二是减免官员的工资;

三是出售官爵。主要的品类有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等,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桓帝卖官儿,基本上都不是实职,到了灵帝朝,三公都得花钱买,据说曹操的老爹曹嵩,就花钱买了个太尉干干,那才真叫够劲儿!

【摆摊儿卖官儿啦!】

四是动用自己的私房钱。公元162年,为了讨伐武陵蛮,先是借公卿以下干部的薪俸,又借王侯的田租,作为军饷。后来为了还账,刘志把藏在濯龙园中的私房钱都掏出来了。看来,刘志是挺诚信一人,呵呵。

五是加税。比如,公元165年,下令郡、国,所有田地,每亩收税十钱。

老实说,看到上面这些记录,给我个皇帝我都不想做。刘志估计已经麻木了,每天过得还挺美。对他来说,打仗、赈灾不过寻常事耳,他最大的政治任务实际上是传宗接代,生儿子,于是,刘志开始——

玩儿宗教

开什么玩笑!生娃和宗教有毛线关系?

还真有。且听我慢慢道来。

关于生儿子这事儿,刘志主要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广收美女。这个以前咱们讲过很多次,士大夫们不断上书批评,说皇上你后宫搞了五六千美女,这不行啊,这会引起灾异诶,赶紧把多余的放出去吧。有一次,刘志放了五百人,之后就没动静儿了。

我个人感觉,刘志养这么多美女,除了确实比较好色之外,可能还有“广泛撒网、重点捕捞”的意思吧。

另一方面,大力推崇道教和佛教

史载,公元162年,刘志下诏,除洛阳令王涣祠和密县的太傅卓茂庙之外,所有的祠、庙一律毁掉。有人说,不是毁掉,而是改为祭祀老子。我个人觉得合乎逻辑。

【老子西行】

公元165年,正月,刘志派中常侍左悺(读如贯)到苦县(今河南鹿邑县)祭祀老子。年底,又派中常侍管霸再次到苦县祭祀老子。

并且,刘志把洛阳北宫中的濯龙宫,用五彩毛毯子作祭坛,用纯金作法器,设置高座,张以华盖,用以祭祀老子和浮屠(佛祖)。公元166年,刘志率文武百官到濯龙宫祭祀黄帝、老子,用祭祀天神的乐曲伴奏,场面庄严肃穆。

说了这么多,跟生儿子有什么关系?

有。

史载,桓帝时,宦官专朝,政治腐败,用刑暴滥,连续失去皇子,灾异频仍。公元166年,善天文阴阳之术的著名方士襄楷进京上书,没有动静。十几天后,襄楷再次上书,说:

过去,道士宫崇曾经献上神书《太平经》,专讲自然五行的事,还有治国、生子的方法。但顺帝没有照做,所以他没有儿子……又听说宫中建立了黄老、浮屠的庙,很好啊!黄老道教,主张清静,崇尚无为,热爱生命,讨厌杀罚,减少贪欲,去除奢侈,现今皇上欲望太多,杀罚太过,怎么能使国家昌盛,怎么能生出儿子来呢!有人说老子西去,就成了浮屠,专心修真养性,精气神达到了最高境界。浮屠从不在一棵桑树下睡觉超过三夜,就是要防止出现爱恋之心。天神遣下一个美女到浮屠身边,浮屠不理,说,这不过是装了粪便的皮囊罢了。连看都不看一眼,能“守一”到这种程度,才叫成仙得道。如今,皇上身边是无数的淫女艳妇,吃的是天下美味,这怎么能合乎黄老之道呢。

【变成佛陀】




衣赐履说:我把《太平经·兴帝王篇》中关于生娃部分的内容放在这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研究一下。

问曰,今何故其生子少也?

天师曰,善哉子之言也,但施不得其意耳。如令施其人欲生也,开其玉户,施种于中,比若春种于地也,十十相应和而生。其施不以其时。比若十月种物于地也,十十尽死,固无生者。真人欲重知其审,今无子之女,虽日百施其中,犹无所生也。不得其所生之处,比若此矣。是故古者圣贤不妄施于不生之地也,名为亡种,竭气而无所生成……




这次,刘志派尚书代表皇帝接见襄楷,最终没有采纳襄楷的意见。襄楷实际上给刘志的建议是两条,第一,少用太监;第二,后宫美女太多,大部分都遣散。这样,就能生儿子。刘志既舍不得太监,也舍不得美女,于是,罚襄楷做了两年苦役。

刘志把佛教、道教带入皇宫,而且自己亲自祭祀祈祷,加速了佛教、道教的传播。

有人说,刘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笃信黄老道教的皇帝。我觉得不妥。我觉得刘志对道教也好,佛教也好,断不是“笃信”,无非与我们现代人对宗教的态度差不多,见佛拜佛,见道拜道,见到关羽拜大刀,而已。

另外,公元160年、161年,天竺国都有使者来汉朝进献,估计与刘志崇佛有关吧。

公元167年,刘志去世,终于没有生出儿子,带着遗憾去了。

刘志这个人,爱玩儿,不但人长得帅,而且懂音乐,玩儿得一手好乐器,特别喜欢开Party。当皇帝之前,经常跑到河南尹邓万世家赌两把(博塞)。当了皇帝之后,没事儿就悄悄溜到左右亲信家,或者跑到太监家去玩儿(太监们争起豪宅,刘志也不阻止,可能与他经常“微服私访”有关)。据说,在宫里头还养过大象。打猎、旅游,也都是他的菜。比如,公元164年,十月,刘志带着三公九卿、皇亲国戚到南方巡视,光车辆、马匹就数以万计,过章陵,抵云梦,达汉水,狠狠绕了一大圈。

刘志自己可能也知道,作为哥们儿,他可能还行;但作变皇帝,估计干得不咋样。公元166年,正月十九日,刘志下诏说:

……灾患异象日蚀,谴责接二连三地到来。这是政治紊乱所造成,责任完全在我,所以频繁地遭受警告和惩罚。现在,让大司农停止今年田租赋税的征调,以及前年征调未完的,不再收讨。遭受了水旱疾疫盗贼损害的郡、国,不收租,其余的郡、国收半租。

这个罪己诏,我看不像是作秀。

【其实,朕就爱开个Party,唱个卡拉OK唔的】

侍中爰延说,陛下既能用陈蕃,也能用太监,既能为善,也能为恶。刘志也不生气,他就像是一个普通人,一不小心登上了高位,过了一场本来并不属于他的生活。


【倘若读着过瘾,不防点个“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几百年出一个的官场奇才:六朝元老胡广
司隶校尉李膺,点燃了东汉第一次党锢之祸的导火索
党锢之祸(上)一旦登上历史舞台,文人就必须以死明志
秦汉之党锢之祸(八十三)
中国古代政变史话10—1
皇帝为何也“造反”?来看看这五位悲哀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