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通鉴】21 王敦之乱(四):晋元帝的名字,是“司马睿”,还是“牛睿”?

【当《通鉴》遇见纪检干部】

读通鉴文字版目录

读通鉴音频版目录


衣赐履按:上一回,我们讲到东晋大将军王敦攻下了首都建康,晋元帝司马睿基本上失去了所有的权力,他,以及忠于他的那些臣子们,都成了案板上的鱼肉,惴惴不安地等待王敦来动刀宰割。


司马睿召见尚书左仆射周顗(读如以),说:

近来发生的事,二宫(应该指的是皇宫和太子宫)并未受到伤害,大家也都平安,是不是王敦也该收手了呢?

周顗说:

二宫的情况,固然如陛下所言,至于我们这些做臣子的,究竟是个什么结局,现在还不好说。

护军长史郝嘏(读如古)等人劝周顗干脆跑路吧,王敦一准儿会寻他的晦气。周顗说:

我是朝廷大臣,眼见朝廷出了这么大的乱子,难道说还要逃亡乡野,或者投奔胡人去保命吗!

衣赐履说:上一回,我们讲了王师兵败之后,司马睿敦促亲信刁协和刘隗跑路,结果刁协在乡野之间被人斩杀,刘隗投奔了石勒。周顗这么说,大概是在暗讽那哥儿俩。

王敦的参军吕猗,以前和骠骑将军戴渊有仇。吕猗对王敦说:

老大啊,周顗、戴渊名望太高,他们的粉丝很多,而且都是铁粉儿。您发现没有,他们虽然吃了败仗,但言谈举止,倒像是他们打赢了似的,没有半点惭愧、恐惧的样子。如果现在您不干掉他们,指不定什么时候,他们就会举兵反对您啊!

王敦本来就对周顗、戴渊相当忌惮,又见吕猗说得这么有道理,就去问王导的意思,他说:

周顗、戴渊,都有大名,让他们做三公,你看怎么样?

王导不吭气。

王敦又说,如果不用为三公,让他们担任尚书令或仆射,如何?

王导又不吭气。

王敦说,那么,就只好把他们杀了。

王导还是不吭气。

三月二十三日,王敦派人逮捕周顗和戴渊。

此前,王敦曾对谢鲲说,我打算以周顗为尚书令,戴渊为仆射。进入石头(建康城西北)之后,王敦问谢鲲说,近来坊间有什么议论?

谢鲲说:

明公之举,虽然是为了社稷永固,但舆情却认为不合大义。如果您能任用周顗和戴渊,那么,各种不和谐的声音也就自然平息了。

王敦逮捕二人之后,对谢鲲说,老谢,你粗疏不察,此二人浪得虚名,已被我收捕了。

谢鲲和周顗是老朋友,听了王敦的话,不禁愕然。

周顗被送往刑场,路经太庙,高声道:

贼臣王敦,颠覆国家社稷,枉杀忠臣,上天神祗如果有灵,就该快快将他杀掉,不要让他倾覆了王室!

押送周顗的士兵,用戟猛戳周顗的嘴,周顗被戳得血糊流啦,鲜血一直流到脚面,但他的容颜举止泰然自若,旁边的人都为他落泪。

周顗和戴渊在石头城南门外被杀害。

司马睿派侍中王彬(王敦堂弟)犒劳王敦,王彬素来与周顗交好,先去哭吊周顗,然后去见王敦。

王敦见王彬臭着个脸,就问,兄弟,这是咋地啦?

王彬说,我刚才去哭吊周伯仁(周顗字伯仁),情不自禁。

王敦怒道,周伯仁自己找死,你哭个锤子!再说,他也没把你当根儿葱,你为什么去哭吊他?

王彬说:

周伯仁是长者,也是兄长你的老友。他在朝中,虽算不上敢言极谏,却也并不结党营私,而在大赦天下后遭受极刑,我因此伤痛惋惜。

说着说着,王彬更加愤怒,声泪俱下,数落王敦说:

兄长违抗君命,有违顺德,杀戮忠良,图谋不轨,灾祸将要降临到门户了!

王敦大怒,厉声说:

小子,你狂妄如此,以为我不能杀你吗!

当时王导在坐,连忙劝王彬向王敦谢罪。

王彬说,我脚疼,见到天子尚不想跪拜,此时为何要跪拜!再说,我凭什么谢罪!

王敦说,你脚疼,就不怕脖子疼吗?

王彬毫无惧色,最终不肯下拜。

衣赐履说:显然,王氏家族的政治理念是有分歧的,甚至分歧相当大,这也就预示了他们之后将会走上不同的道路。

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冥冥中我辜负了好友啊!

这个周顗,是个相当奇怪的人物,我们摆几句。

周顗是汝南(河南省息县)人。他老爹周浚,是当年跟着西晋帝国司徒王浑(时任安东将军)参加过平吴之战的,因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后来做到安东将军。

周顗少有重名,神采飞扬,清秀明达。南渡之前,在东海王司马越的儿子、镇军将军司马毗手下做事。

周顗过江之后,七七八八做了些官,做到司马睿的右长史。司马睿称帝之后,让他做了吏部尚书,这个岗位是管干部的,非常重要。周顗好喝两口儿,时不时就喝高了,吏部尚书没做多久,就因为喝高了,可能还撒了撒酒疯,被有关部门给弹劾了。说起来也搞笑,司马睿把周顗撤了职,但又不放他走,让他以平民身份,继续做吏部尚书的工作。之后,他有一个门生,估计也是个酒腻子,竟然把一个人砍伤了,周顗承担连带责任,被免职。

然后没过几天儿,周顗又被任命为太子少傅,继续兼着吏部尚书。周顗给司马睿上书表示:

我这个人哪,学问也没啥学问,脑瓜也不太好使,皇上您给我的担子太重了,又让我管干部工作,又让我给太子当老师,我其实就是一只小小的知了,我那小翅膀,就薄薄的两小片儿,您却让我担负千钧的担子,这不难为我吗!皇上,您给我减减负行不行?

司马睿下诏不准,让周顗不要胡想八想的,给朕把本职工作做好!

公元322年,司马睿任命周顗为尚书左仆射,继续掌管吏部。

衣赐履说:管干部工作,甚至以白衣(平民)领隶部尚书,司马睿对周顗,可不是一般的信任。

有一次,司马睿请高级官员们吃饭,当时心情不错,酒也喝得相当到位,说,今日名臣共集,比尧舜时期如何?

周顗早就喝高了,厉声道,现在这个世道,怎么能和尧舜盛世相提并论呢!

司马睿被怼得差点当场晕过去,勃然大怒,站起身来,吼道,给朕把这个货关起来,过两天就宰了他!周顗被关了几天,司马睿又下令把他放了。周顗出狱,同僚都来安慰,周顗嘿嘿嘿笑得很是开心,说,没事儿没事儿,我早就知道皇上不会要我的命,嘿嘿嘿。

不久,周顗接替戴渊,做了护军将军。尚书纪瞻请周顗和王导等人喝酒,周顗又喝大了,不晓得做了什么荒唐事儿,又被有关部门给弹劾了。司马睿专门下诏,不许处罚周顗。

周顗名播海内,但因为喝酒的事儿,颇损声望。《通鉴》上说,周顗做仆射时,基本上没有清醒的时候,被人称为“三日仆射”。《世说新语》的记载不同,说是周顗自过江后,见天儿喝大酒,有一次大醉,三日不醒,故时人称其为三日仆射。还有一说,说是周顗天天喝得云里雾里,只有他姐姐去世的时候,醒酒三天,他姑姑死的时候,醒酒三天,所以被称为三日仆射。

周顗干过这么一件事儿,要是跟现在,恐怕得被罚个倾家荡产。他不是酒量大吗,一次能喝酒一石(大约合现在二十公升),在江东地区找不到对手。有一次,从北边儿来了一个故人,也很能喝,周顗很高兴,弄了二石酒,哥儿俩就喝起来了,都喝得大醉。等到周顗酒醒之后,发现,客人已经死了。

衣赐履说:原文为及顗醒,使视客,已腐胁而死”。腐协,意思是由于沉湎于酒而使胸部溃烂。不晓得彼时喝酒,会把胸部喝溃烂,是什么意思。

周顗性格宽厚,对其他人非常好。有一次,他的老弟周嵩,也喝高了,瞪着眼睛对周顗说,周伯仁,你的才能比我差多了,为何名望比我高得多!言罢,随手抄起一根儿点燃的蜡烛,砸向周顗。周顗神色不变,淡淡地说,阿嵩啊,以火攻我,这可不是好计策诶。

王导跟周顗关系很好,有一次,王导头枕着周顗的膝盖,指着周顗的肚子说,这里面有些什么?

周顗说,此中空洞无物,但装下几百个你这样的人,不在话下。

王导也不生气。

又一次,周顗在王导面前长啸、唱歌,王导说,你难道想做嵇康、阮籍吗?

周顗说,有你这样的大贤就在我跟前,我干什么要学习嵇康、阮籍!

衣赐履说:这么看下来,周顗和王导的关系相当好。我们上一回讲过,王敦起兵,王导带着几十口子到朝廷请罪,让周顗在司马睿面前美言几句,周顗表面上理都不理,私底下却倾力营救,但直到司马睿确实没有追究王导之后,周顗也没告诉王导自己是出了力的。

我当时没想明白,周顗为什么这么做。现在,我给出一种解释:

当时的情形是,王敦率军攻打建康,不管打的是什么旗号,对司马睿而言,他都是造反。作为王敦的亲堂弟,王导的处境就很微妙了,他到底站在王敦那头儿,还是司马睿这头儿,不好下结论。周顗大约认为王导是忠于司马睿的,因此,尽力为其辩解。那么,当司马睿下了决心,继续信任王导时,是司马睿自己下的决定,还是司马睿在其他人劝说下才下的决定,对王导而言,区别就很大。前者,则说明司马睿对自己一以贯之的信任,王导自当更加忠心;后者,则说明司马睿并不是百分百信任自己,而是在重臣、宠臣的劝说下,才下的决定,那么,如果又有别的重臣、宠臣劝司马睿杀王导,司马睿会不会改主意呢?既然存在变数,王导本人究竟该如何行事,恐怕就费思量了。

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另,我有点儿迷惑,一个老男人躺在另一个老男人的腿上,是不是彼时的一种很普遍的风尚?我看到这段儿时,就如同看电影,正在看《定军山》,镜头一切,变成《断背山》了,呵呵。

我们看一下其他几个方向的战况。

东边儿,王敦手下沈充,攻陷了吴国(江苏省苏州市),斩杀吴国内史张茂。

西边儿,梁州刺史甘卓麻爪儿了。

这位甘老汉,史称其虽然心中也想做忠义之事,但性格多疑,缺少决断。他不是打算在王敦背后捅一刀的吗,把王敦吓了一大跳。但是,甘卓把军队驻扎于猪口(湖北省仙桃市)之后,又开始犯嘀咕,就不动窝儿了。王敦杀害周顗、戴渊的消息传来之后,甘卓哭得肝肠寸断,但是,继续麻爪儿。

手下干部乐道融都快急疯了,和其他干部一道,不断劝说甘卓出兵,告诫甘卓,现在不出兵,恐怕以后连退路都没有了。

甘老汉就是不同意。于是,乐道融忧愤而死。

五月二十三日,甘卓被王敦派人暗杀,将首级快递给王敦,甘卓的三个儿子,一并被处死。

衣赐履说:乐道融本是王敦手下干部,被王敦派去约甘卓,一起攻打建康,但他反而劝甘卓从背后攻打王敦。因此,乐道融大概率是自杀的,他已经没了活路。

我们回到王敦这儿来

王敦任命西阳王司马羕为太宰,王导为尚书令,王廙为荆州刺史,然后,大规模调整干部队伍,朝廷官员、地方郡守,以及各军镇守将领,免官、降职、调离的数以百计。王敦准备返回武昌,谢鲲对他说:

明公保存了社稷,建立不世之勋,但并未获得天下的谅解。如果明公能够朝见天子,君臣释然,则天下之心皆服,下顺民心,上奉天子,那么,您的功勋,就好比一统天下,必将名垂千古。

王敦说,你能保证不发生意外吗?

谢鲲说,我近日入宫觐见,主上侧席而坐,一直在等待明公,宫省之内,穆然整肃,必定不会有什么可担忧的,明公如果入朝,我愿意陪着您去。

王敦勃然道,我正打算再杀几百个你这样的货色,能有什么影响!

王敦最终没有朝见司马睿。

衣赐履说:我有一种偏见,王敦不见司马睿,并不是担心安全问题,而是放不下他世家大族的那个面子。他嘴上说是清君侧,但心里也知道自己是在谋反,因此,无法面对司马睿。这大约是名门望族的一个通病。比如袁绍,沮授建议,把汉献帝刘协接过来,“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有人提出,如果把皇上接过来,到时候,我们是听您的,还是听皇上的?袁绍想了想,就放弃了。因为,他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换句话说,想干流氓事儿,就得有流氓的素质,又当又立,就不好办。你看王莽、曹操、司马昭,这些个极品人物,哪个会有这种心理负担?

四月,王敦回到武昌。

四月十日,南蛮校尉魏乂攻陷长沙,湘州刺史、谯王司马承被俘。魏乂将司马承押送荆州,荆州刺史王廙接到王敦的旨意,在押解的路上,杀害司马承。

东晋朝廷撤销了司徒的编制,原司徒下属全部并入丞相府,在建康组建留府。

衣赐履说:王敦在武昌,设丞相府,为遥控中央,在京师设留府。

司空王导接受司马睿遗诏辅佐朝政。

闰十一月十一日,太子司马绍继承帝位,是为晋明帝,大赦天下。

衣赐履说:摆几句晋元帝司马睿。

史称,司马睿恭俭有余而明断不足,所以未能恢复大业,却在内部发生祸乱。

这个话说得略显笼统。

关于司马睿,我谈几点个人看法:

第一,司马睿的政治能力还是比较强的。在王导主持朝政、王敦大军在外的情况下,司马睿能够任命自己想任命的官员,并以礼制、法规为武器,与豪强大族抗衡,给王敦、王导兄弟相当大的压力,就说明他是有想法、有能力、有气场的。正因为司马睿有相当的能力,才逼得王敦发兵建康,因为如果不及时把司马睿摁住,王氏家族的权力不保。这么说吧,如果惠帝司马衷有司马睿这两下子,西晋都不会搞到没办法收场。

【个人感觉,他真的有两下子】

第二,司马睿的政治智慧没能撑起他的政治抱负。收回皇权,绝对是司马睿赋予自己的历史使命。皇权外落,在西晋时,从司马炎死的那天起就如此,之后的惠帝司马衷、怀帝司马炽、愍帝司马邺,凡三十年,没能掌过权柄。司马睿是要收回皇权的,所以,他采用了申、韩之术,也就是用法家那套来搞事情。但是,好多事儿,实力不够的时候,是不能玩儿的,玩儿了就是灾难重用刘隗、刁协,打击士家大族,这就把几乎所有的大族都惹毛了,周顗这些人之所以还跟着司马睿,并不是他们认为刘隗们做得对,而是在大义和个人利益面前,他们选择了大义。但,更多的人,会作相反的选择

比如,王敦。我们不好说王敦一开始就打算谋反,确切地讲,王敦的行动,主要是维护王氏家族的利益,至少,已经取得的利益,不能丢了。司马睿让刘隗、戴渊、司马承、甘卓等人出镇各地,造成对王敦的实际威胁,给了王敦出兵的口实。王敦之所以后来没有废掉司马睿,一方面固然是王导的强烈反对,另一方面,也有其他大族的反对。你王敦,铲除刘隗等人,我们没意见,但你要取皇帝而代之,我们就不答应了

此时,王敦的实力强过司马睿,拿下建康,势如破竹,司马睿对这个形势作了错误的判断,基本上,把底裤都输掉了。

第三,在门阀政治形成的过程中,司马睿应该怎么办。政治家,不是说必须摒弃人的一切自然属性,一点人性都没有,但是,在面对重大选择时,政治属性一定要高于自然属性。而司马睿,显然是自然属性高于政治属性。对于普通人而言,司马睿真的可以作为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但对于一个帝王而言,这是要不得的。他太率性,放跑了刘隗、刁协,就是他率性的一个体现。政治家,不可以太率性,要有狠、忍的基本功。狠,他做不到,而忍,他也做不到。忍耐不了,就要付出代价。

我们以后见之明来看司马睿的做法。他不应该着急忙慌地与王敦去夺权,而是应该让王敦继续表演,我等,等到你死,我再走上前台。当年,大将军霍光,扶立汉宣帝刘病已,刘病已与霍光同乘一台车,就觉得如芒刺在背,浑身冷汗。刘病已干什么了?就干了一件事儿,等霍光死,等了六年,霍光一死,他就诛了霍家的族。

王敦生于公元266年,司马睿生于公元276年,小十岁,小心谨慎地活着,适当的时候发个言,让王敦不要太不把你当回事儿,其他的,就是不给王敦任何起兵的理由,等王敦死了,王导没有那么跋扈,收回皇权,庶几可待。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刘病已才等了六年,司马睿已经等了小二十年了,岂可再等!

但,你是皇上,你斗不过人家,你不等,你不忍,你就不配坐这个位子,你就会被别人摩擦。

并且,从西晋的东海王司马越主政以来,一直延续到东晋,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权臣,往往不跟朝里呆着,不在皇帝身边,他们远在数百里乃至千里之外,让你想搞个暗杀都不可能。所以,你就只能忍着,等他死。如果他还没死,你先死了,算你倒霉。司马睿着急了,被王敦摁在马路牙子上摩擦,这口气真的很难咽下去,王敦上半年退兵,司马睿下半年就死了。

但是,王敦也在一年多后就挂了诶,司马睿如果能多挺两年,东晋可能就摆脱了门阀政治,收回皇权了。

彩蛋司马睿姓司马,还是姓牛?

太安年间(公元302年—公元304年),有童谣传唱:

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

意思是,永嘉之乱,朝廷倾覆,宗室多死于战乱,有五位司马家的王爷渡江南下,他们分别是:琅邪王司马睿、西阳王司马羕、汝南王司马祐、南顿王司马宗、彭城王司马纮(读如红),最终,司马睿登上了大位,化身为龙。

早在司马懿的时代,出现了一个黑色石头,上面有牛继马后”的字样。因此,司马懿非常忌惮姓牛的人。

后将军牛金,曾经跟着司马懿平定辽东等地,战功卓著。

司马懿一看到牛金,就想起“牛继马后”这句话来,越看越觉得这个姓牛的像是司马家的终结者,于是,司马懿特制了一个酒壶,能盛两种酒,但只有一个出口的那种。有天,司马懿把牛金请来吃饭,当着牛金的面,用这把壶倒酒,倒给自己的,是美酒,倒给牛金的,是毒酒。牛金回家之后,就毒发身亡。司马懿这才放下心来,“牛继马后”的说法,终于被自己给破了。

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有个曾孙女,叫夏侯光姬,嫁给了司马懿的孙子、琅邪恭王司马觐,做了王妃。据说,这位夏侯王妃,跟一个姓的小吏私通,生了司马睿。因此,东晋皇帝,其实不叫司马睿,而叫牛睿,应了“牛继马后”的说法,哈哈哈。

人民群众爱八卦,古今皆然。这个事儿,当然是子虚乌有,然而,大家伙儿喜欢,所以时不时就会有人,把它翻出来博流量。

如果司马睿真的姓牛,不用别人出手,大将军王敦,一早就把他给废了,还哪有什么“王与马,共天下”啊!

【图片来自网络】

音频版《衣赐履读通鉴》已在喜马拉雅平台上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扫描订阅收听!

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胡乱华系列六:晋室东迁之十:王敦占领建康和戴周遇害
读通鉴(292)王敦很像拜登
琅琊王氏家族盛衰记(中)——王氏文化
狼殿(十一):入寇
“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下,东晋朝政落入王敦之手
志大才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