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万历版《广宗县志》学习(下)

明万历版《广宗县志》学习(下)

四、田赋志

田赋志就是记录一个县域按土地、户数、物产等征收的各种赋税。田赋志开篇就说:“民曰邦本,财关国计,版籍徭税非政之大纲哉?故诸侯宝土地、人民、而知数均役,则壤就赋,所从来矣。一邑虽小,有土有众,嬴绌惟令,登耗亦惟令,作田赋。“

广宗县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5),登记在册户口1999户,人口16502人。正德年间(1506—1521),由2231户,人口22210人。嘉靖年间(1522—1566),注册户口2606户,人口为20716人。万历初年(1573)户口为2569户,人口为26171人。万历二十一年,马协对广宗人口再次进行普查,数据为“户三千六百九十,军户九十,匠户四,民户三千五百一十五,口二万七千八十一。“

官不为民,不如回家卖红薯,一个官员就需要有担当,敢于为民鼓与呼。封建之史皇帝以天子之称,官吏称之父母官,天下为子民,这样就确立了祖、父、子之关系。为此就有“爱民如子”的语。

马协是明清两代广宗数百个知县之一,在其身上体现了一个担当,体现了一种负责的精神,而不是一味的顺从和唯上。

万历《广宗县志》记载,当时广宗县境“一望层沙,几于不毛,城北与南,亦各有沙,亘十余里,又杂碱卤,穮蓘为艰。”

万历二十一年,唐山,即今隆尧县“时唐山县籍某要人力擬减赋,加之广宗。”“申抚按本府下议。”

马协据理力争,为民解赋重之苦,说:“唐山止知该县之苦,不知加别县之苦更甚焉。止闻广宗粮轻,不知所以轻者有自来矣。盖广宗古名沙丘,夫岂无见而名之?人惟知沙河有沙,不经广宗,故不知广宗有沙既多且甚也。地既有沙,产岂能厚,赋岂宜重?此则壤成赋,肇自前代,不独今时尔也,不然当派粮之始,何德广宗?何仇唐山?而如此轩轾乎?若不计地之肥瘠,惟欲赋之均同,是墨子之道,岂帝王之道乎?”

通过马协的申诉,得到了顺德府知府的理解,指示:“此法断难必行,真有如广宗所议者。”抚院亦批示:“法贵通变,亦成纷更,唐山条以悉民疾苦,广宗等县亦非沃壤,各子其民,勿怪不从,本院原行文无成心,以一家视一郡,自无偏爱,姑各停寝,以息群议。”

上意又有批示:“停寝殊妥,无容别议矣。”

以此上文观之,一个诤臣县吏,七品而矣,对上级的决定竟然对撞而不顺从,可幸又遇一批清楚的上司。吾今思之,上级指示,不从而辩,犯上之罪,岂能免乎?

马协之功,并非抗上顺民意以减赋,切对实际以创新变革。万历二十三年,马协上申允招种逃户地。申议说:“窃照本县地多沙薄,全资粪力,五谷鲜植,无抛荒之名。而有抛荒之实者。逃户地是也。何谓无抛荒之名,人为佃种,按亩征粮,岂得谓之抛荒?何谓有抛荒之实?粪土不加,草菜遍野,岂不谓之抛荒?一人逃户首为之包赔,一户逃,里长为之包赔,累非一家,苦称百载。”

面对大量的荒地,马偕根据调研情况出台了政策,告示于民:“凡附近人民不论本甲隔社,但有情愿认地者,即过本人名下,打倒逃户名色永为已业。修理功成,非唯甲中人不得混争,即有真正子孙来者,亦止量给三分之一。其中有厚薄不一者,彼此均搭,不得里长专其厚,以薄田与甲首。”

这个告示一出,引来很多里社纷纷响应,并投递认状,认过地35顷九十余亩,或附本户,或另立籍。

这下政策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同时也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并批示:“据申,甚得开垦荒地之法,如拟行。”

广宗税赋除田亩外,还有马政、贡花、杂皮等。

其税有门摊课、酒课、醋课、契本工墨课、房屋赁课等。

广宗物产,有五谷及树木、药材,其中以梨、枣最多。

五、官师志

官师即为当地的官吏之长,古语说:“张官置吏,国家所需。”广宗自设县之来,从三国时期开始进行记载整理。三国至元有记二十二人。

请明代始设置知县、县丞、主薄,典史、教谕、训导六职。

有明一代知县一职到马协,共有五十人。县丞十二人。主薄四人。主薄三十余人,教谕三十六人之多。训导五十余人。

六、选举志

选举是志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明史》对选举志开宗明义地说,“选举之法,大略有四:曰学校,曰科目,曰荐举,曰铨选。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荐举以旁诏之,铨选以布列之,天下人才尽于是矣”。

万历版《广宗县志》中选举志,分“科”“贡”“以荫入官者”“以例入监者”“以武举者”“封赠”六目。

科贡,也就是我们较为熟悉的科举考试,明代时的科贡,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通过者为“举人”,会试通过者为进士,殿试通过,以一二三甲例区分名次,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对于考取进士的一、二、三甲,都会授予官职。

以荫入官者,是明代的文官制度之一,即“荫叙”制度,也就是针对官僚阶层的一种世袭制度。这也是秦汉以来世官制的体制之一。即是官员以特权让子孙继承并授予官职。明代选举志说:“明初因前代任子之制,文官一品至七品,皆得荫以资以世其禄。”

封建之君对荫叙的态度也十分谨慎,深知其弊端,保留是为了建立维持良好的官僚队伍,以更好的进行统治。为此以“荫”入官者,主要选择了对国家有贡献、有影响力的世家,严格控制其数量,被“荫叙”选定的官员,不能直接做官,还要通过“入监读书”等程序进行考察,以巩固和提高行政执行能力,所以客观的说,古代的科举和选拔制度有着一定进步意义,并非一无是处。

以例入监者,即为例监,也就是捐监,这是封建科举制度中,除科考以外,依例以捐纳方式取得监生资格的一种制度。

武举,与文举相仿,是选拔武将的一种方式。明代建立初期,在洪武二十年(1387)“俞礼部请,立武学,用武举。”即设武科。

封赠,是比较好理解的。就是皇帝赐予官员父母、祖先与妻室以爵位名号,存者称封,已死称赠。

封赠在明代有严格的制度,大致规定为文武官员一品封赠三代,二、三品封赠二代,四品至七品封赠一代,八、九品只封本峰,亦按不同品级封赠其妻以不同名号。

万历《广宗县志》选举中明代之前,有唐代潘好礼,后唐范质,宋代范垣三人。

科贡自永乐九年(1411),耿纯、杜恭、曹亨、张观四人始,永乐十二年(1414)有韩历、宣德九年(1434)有郝景芳,十年(1435)有崔恭,并于正统取丙辰科(1436)进士。成化七年(1471)有陈观,十三年(1477)有王凤,二十二年(1486)有贺瓘,正德二年(1507)有撖大经,嘉靖十九年(1540)有吕信,三十四年(1555)二人,李尚宾、撖德光,四十三年(1564)周文耀,隆庆四年(1570)常登,万历二十二年(1594)马一化。

贡,即贡生,是明代选举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者称之贡生。

广宗有贡生计洪武十五人,永乐十二人,宣德五人,正统七人,景泰五人,天顺四人,成化九人,弘治九人,正德九人,嘉靖间二十七人,隆庆三人,万历至马协任时十二人。

以荫入例均为崔恭之子,二人。

以例入监者,弘治、正德有九人,嘉靖时十五人,万历至二十二年时有四人。

武举仅有任绳武一人,仅有名而不知何年。

封赠有七人。

七、人物志

马协言:“古称燕赵多慷慨奇士,广宗虽小,故有柱世闻家者。”人物志自三国魏起,收录历代人物近百人。

有三国魏之孟康,北魏之潘永基,北齐潘乐。

陈元康(507—?),字长猷,冀州广宗人。是北齐重要的谋臣,有人说他是南北朝时期的诸葛亮,是北齐高祖高欢、北齐世宗高澄的智囊类人物,有“三崔二张,不如一康”之誉。父亲陈终德,在北魏时任济阴(今山东菏泽)任内史,后任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等职。

陈元康十分聪明,受到很好的教育,子史经集以及历史文学等无不涉猎。北魏孝明帝正光四年(523),柔然部阿那环率众攻打北魏,皇帝诏今尚书令李崇带兵进行北伐。陈元康智慧勇猛,在这次战斗中建立了军功,被赐爵临清男。

北魏普泰年间(531-532)陈元康被推荐他任主书史令,负责宫内的一些文书工作。陈元康在高昂府升任记室参军,高昂是一员猛将,与父兄在信都(今河北邢台)起兵,投奔了高欢,官任司马加骠骑将军。

高欢(496-547),东魏权臣,北齐王朝奠基人,史称北齐神武帝。永熙三年(534)十月,高欢立元善见为帝,为孝静帝,迁都邺城,史称东魏。陈元康在宫廷内担任起居史令,负责侍从皇帝、记载皇帝的言行,修撰皇帝起居注。不久被推荐给高欢,委以重任,授予大丞相功曹的职务,掌管宫廷内部的重大机密,后来又迁任大行台都官郎,并封爵安平子。

陈元康性格温柔谨慎,身居高位,对部下及同僚非常恭敬和气,与其谋事的重臣,他从不摆架子,而能用谦虚谨慎态度与其共事。他深谋远虑为高欢出了很多好的主意。

高欢死时,对高澄说:“事必与元康定”。后来,高澄想取而代之当皇帝,就召崔季舒、杨愔、陈元康三个人一起商议。此时有个叫兰京的人,是高澄家的厨师。对高澄行刺,陈元康与兰京搏斗被刺了一刀,时年四十三岁。陈元康死后追赠为司空,谥号为文穆。

我曾有一文,对陈元康的贡献进行总结:一是邙山之战,东魏大胜,陈元康建议“宜将剩勇追余寇”,可惜高欢没有采用,失去了灭西魏的大好良机,引为终生遗憾;二是侯景叛乱,陈元康推荐幕容绍宗平叛,被采用,顺利平叛;三是高欢去世后,陈元康继续辅佐高澄,遇到兰京行刺高澄,元康以身护主死于国难。除此陈元康有伯乐之才,他推荐幕容绍宗,成为南北朝时期的将帅之才。但陈元康有其之瑕,他贪财收受钱物,为此历史上有很多的负面评价。

在人物志中,广宗潘氏家族应引起注意,先有北魏之魏永基,后有北齐潘乐,再有唐代潘好礼、隐士潘师正,四人在历史上有着各自的贡献。

范质,为后唐进士,受到郭威、柴荣的重用,参知枢密,封肖国公。宋太祖革命,加范质为侍中,以质为大札使,进封鲁国公,万后赠中书令。

明代崔恭,正统元年(1436)进士,任户部主事。后擢升莱州知府,筑城临清,景泰年间,迁湖广右布政使。又寻迁江西左布政使。

天顺二年(1458),宁王朱奠培不法,崔恭弹劾之,削其护卫,宁王不得不开始守法。崔恭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苏州、松江等府。修漕河,又通浚常河、镇河,避江险,大治吴淞江。又通浚曹家港、蒲汇塘、新泾诸水。

时吏部缺右侍郎,李贤、王翱推举崔恭,于是擢升吏部右侍郎。崔恭设置“劝惩簿”,有闻皆识之。王翱甚为倚重崔恭,转任吏部左侍郎。

成化五年(1469),吏部尚书李秉罢官。以崔恭代替李秉任吏部尚书。五个月后,丁母忧归。服除,起任南京吏部尚书,劾罢诸司不称职者数人。成化十一年(1475),命参赞南京机务。崔恭凡是政令,必与二三同事论定而后行。两次以疾请求致仕,不许。后于成化十四年(1478),再次请求致仕,得到允许。

成化十五年(1479),崔恭卒,年七十一岁,赠太子少保,谥庄敏,赐葬祭。

《国朝献徵录》评价:“崔恭和厚坦夷,靖恭自守,遇人不矫饰,而是非臧否,未尝不公。临事惟求合理便民,虽难不避,政知大体,爱惜人才,尤亲善类。卒之日,远近闻之,莫不悼惜,亦一时之名臣云。”

撖大经(1488-1520),字守道,号静斋。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正德二年(1507)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后经人推荐,于顺德府龙岗书院治学。当时顺德知府郭纴因慕大经之贤名,即专程亲往书院看望他。

撖大经性情豪爽耿直,在京师以布衣上书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茶陵诗派领袖李东阳,李东阳阅后赞叹不已,称其为“海内人豪也!”著名文人、京兆尹杨月壶得知撖大经来京,也拟敬重迎接。李、杨对撖大经屡以礼请,并望与之结为好友。但他清高不愿逢迎权贵而婉拒,受到李、杨二公敬重。

撖大经专心于学问,著有《家传》《家礼》《学规》《文规》《会试记》等,有《月影辩及诗文存于志书。正德十五年(1520)卒。

志中还记载左献、吕信、李尚宾等人。

还有孝子四人,列女十人,方伎一人,隐逸一人,外戚一人,宦官一人。

八、杂志

杂志“事不必类,语不必伦”。篇中多记各个历史时期的逸事、灾难、事变等。其事有东汉灵帝,卢植围张角于广宗,时刘备、关羽、张飞初结义,引本部五百人来广宗见卢植。卢植命往颖州,约会北地太守皇同剿,十月,与黄巾军战于广宗,破之。

晋永熹三年(309)石勒徙陈川五千余户于广宗。四年,将军祁弘刘元海将刘灵曜于广宗。后晋天福六年(941)杜重威讨安重荣于宗城,破家堤击之,重荣大败,收余众退保宗城,官军攻拔之。

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封刘万岁为广宗王,分巨鹿为国。顺帝时封宦者王成为广宗侯,四百户。

在杂志中记有万安师,此本威县人,不知如何记于志中。并说:“万安师,本洺水贾氏族,尝建园照塔,能使甘泉出涸井,斗米饱万人,玄机莫测,数如此。其徒有虚舟禅师,万松老人,皆名于世。”

此前我曾关于万安与万松的关系,有文献记“万松延师说法”,此说明万安广恩和尚其地位和名望高于万松老人,只是后世由于宗脉关系,使其宗徒不耻于此。又近年来很多学者对万安广恩的研究深入,对其法脉传承有“曹天下、临一解,贾菩萨到处跑”一说,还有邢州开元寺万安广恩所创大开元一宗,即贾菩萨宗有“天下名山僧占尽,四大名山三山半”之传,说明万安广恩和尚的传法十分的广泛,只是近代以来没有被重视。

杂志中记有灾事若干条,如东魏武定五年八月,广宗郡火烧数千家。北齐天保中,广宗有马,两耳间生角如羊尾。

元代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民食蝗。

成化八年(1472)大饥,人相食。

十八年,大水。

正德二年十二月,大雪,至除夕更甚,尽壅人门户。

三年五月,雨雹,积二三尺许,树木枝叶尽剥落。

八年秋,黑眚,即为月蚀,人不敢入室,夜鸣金鼓以卫,天雨乃息。

在杂志中还记载着广宗的海市蜃楼景色,即在嘉靖四年(1525)城现,日初升时,城东十里许,遥望县城高耸,墉堞楼舍,人物往来,宛然在目,移时乃罢,如是者数次。

除此记载还有天象陨雨。万历十一年五月,夜雨星陨,天鼓如雷。

明代广宗志书仅八卷,记述虽然简略,但保存有大量的历史资料,是在今天我们正确认识广宗历史文化的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更有待于后人进行研究和学习。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宜昌城的前世⑦】 宜昌牌坊以及背后的故事
【墓志铭】明代资政大夫崔恭墓志铭
第十八章:两厢溃败
千年前的斩首行动,他们杀死的只是两个人,却改变了王朝的命运
史上第一个殴打皇帝的权臣
开漳始祖苏道史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