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独眼龙王与他的家乡

1934年,当代国学大家,“古史辨”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顾颉刚先生旅行来到包头。重点对河套地区进行了考察,用很长的时间,对王同春在河套地区进行开发进行了解和调查,采访了当地军政官员、历史学家、文学家和民间人士,用他记述历史的笔,为王同春写了一篇传记,这就是《王同春开发河套记》,使这一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有了真实性。还有一大名家,这就著名的冰心,她曾对王同春称赞道:“那身高九尺,心雄万夫的王同春,在同治初年,带着数千直鲁豫的同胞,在这河套里开辟屯垦,经过多少次的占租械斗,他据有了干渠五个,牛犋七十,这方圆万顷的良田,都入了瞎进财——王氏外号——之手。河套一带,提起了瞎进财,哪个不起着一种杂糅的情感,又惊慑,又爱戴?”王同春死后,被人请进了庙里,被当地人称为河神。

王同春何须人也

王同春(1851--1925),字浚川,小名进财,又因他是一只眼,另一只瞎了,乡人呼瞎进财,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东石门村人,即今邢台县西石门村。他出身微贱,没有受过什么教育,所以斗大的字也识不得几个。王同春的家族以商贾为业,他的祖父进行商业贩运,家中养着百余头骡马,往来于汉口、浦口、彰德府、天津、北京等城市,有“王家驮轿”之名。清代晚期,王家在经商贩运时,遭到太平军的打劫,使之家道中落,为此王同春出生后,家中已经败落。

清同治五年(1866),王同春15岁的那年,曾远行到宁夏投伯父;又年,王同春与人发生了争执误伤了人命,只能再次远行到宁夏包头一带。开始了他在河套地区生活。

王同春都干了些什么

同治十一年(1872),有人准备开长胜渠,邀请王同春为之计划。

在河套有一个郭有元的四川人,为了灌溉首先进行开渠,他开的渠称为老郭渠。

同治十三年(1874),王同春在郭家做长工。王同春身体高大,力气又大,郭有元见他一表人才很是喜爱,就让他管理渠工,并把女儿嫁给了他。给了他隆兴长东侧二十顷(每顷100亩)地,让王同春自行耕种。隆兴长后人取名为五原城,这里也就成了王同春的大本营开始创立基业。

王同春成家以后,就开始向蒙人租牧地,一块块土地租下来以后。光绪七年(1881),王同春开凿了第一条河渠,取名为永和渠,后来又开了同和渠,这个时候王同春已经独立门户。

王同春对开渠引水很有兴趣。遇下雨天就站在田野间,观看积水的流向,以知地势的高低。他对黄河进行考察,并利用进水的冲击作用来决定渠口,以达到水流畅通的目的。王同春自进行开渠到70岁,每日鸡鸣即起,天天骑马巡视渠地,并对沿路的土地进行调查,根据土壤种植农作物。

光绪十七年(1891),王同春租得蒙旗王公隆兴长以西的大片土地,招揽内陆灾民租种,掠收地租,水费。光绪十八年(1892)内陆灾民约四五万人聚集在隆兴长,王同春开仓放粮赈灾,并利用灾民进行开渠。光绪十九年(1893),王同春组织上万灾民进行开渠。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完成总长80余里,5年始竣,费银10万余两的永和渠,后更名为沙河渠。

到光绪三十年(1904),王同春已开凿干渠5条,支渠270多条,开渠投资工银约1350万两之多,修建干渠和支渠的长度超过4000多公里,这些水渠可以灌溉水田7000多顷,熟田27000余顷。光绪三十年(1904),西盟垦务督办姚仁山将王同春全部渠道与土地收归垦务。之后,姚仁山又令王同春开挖永济渠,并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竣工。永济渠全长160多里,程浩大,水量充足,水流畅通,浇田可达3万余顷,为河套各大干渠之冠。据《巴彦淖尔盟志》记载,一百多年前,王同春在河套地区开凿的干渠,使河套地区逐渐由一个沙丘、红柳漫野的荒芜之地,变成了一个糜子、高梁、麦花香的养人之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蓬勃发展。1891年到1902年,晋、察、冀、陕等地遭遇大旱,王同春先后4次调出粮食95000余石进行赈灾。

王同春与家乡南关商业

王同春在河套地区发迹后,大批的邢台人前去投奔他,王同春出手阔绰,对家乡人十分热情招待,并赠予土地让他们生活,很多家乡人成为王同春的嫡系,也壮大了王同春在河套地区的力量。

河套地区原是蒙古人放牧牲畜的原始牧场,是皮毛原料的盛产地。更多的邢台人沿着王同春走过的西口,利用王同春的关系,打通了西北地区与山西、河北的商业通道,进而发展了邢台南关的皮毛产业。

河北的邢台旧时称“顺德府”,为畿南重地。据清人谷鸣球《土寨纪略》,顺德府南关“为九省冠盖通行之路,百产菁华聚会之区,烟火万家,客商辐辏,畿南重镇,天府娩雄。”当时顺德府南关店铺如林,商贾如云,日进斗金,富甲一方。

据研究,邢台南关到民国时已经发展到十七个行业,139家商号,其中南关商的五大行,以东大街以麻行、山货、药材行为主,西大街以烟店、粮行、皮店、银号和日杂为主,北大街以绸布和土布行为主。羊市街和羊市道有上百家皮毛作坊,是南关各行业的龙头老大。

研究得知,皮毛业是顺德府南关的支柱产业。清代后期,顺德府南关有30多家皮毛经营商,有李家、张家、郑家、翟家、刘家等,都是邢台南关有名的皮毛富商。其中以万顺皮店、福泰皮店、广泰皮店、永茂昌、永茂盛皮店、同盛皮店、德益皮店、德昌皮店、永太兴皮店、兴泰隆皮店等经营最大,号称顺德府南关十大皮店。

顺德府本不产皮毛。顺德府南关自元代始,一直为回族的聚居地,明清以降,这里的回族以贩用马匹为业,其手工业以熟为主。往返于全国各地。而熟皮业到明清时已经成为全国的皮毛集散地,贩皮的商人当时称为“顺德府皮贩货郎子”。

民国时期,邢台皮毛市场达到鼎盛时期,清光绪十一年(1885),德商洋行开始来顺德府收购生皮,运回转销欧美各国,获利很多。此后,美商的新泰兴洋行、和平洋行相继来华收购生皮,并扩大收购灰鼠皮、貂皮、猞猁皮、扫雪皮等珍贵皮毛。据天津口岸史料记载,当时每年从河北收集羊毛248万斤,其中源于顺德府南关的就占180万斤,宣统元年,顺造德府通过外国洋行销往国外的山羊皮达35万张,皮毛年交易额达到1500万两白银,其中熟皮300万两。

1929年,在工商部中国国货展览会上,南关刘兴盛、崔路永茂昌生产的皮毛分别获得一等、二等奖,万顺店的羊毛、羊绒、羊皮等也获得二等奖。

顺德府南关的生皮,除少量产于本地外,绝大多数来自王同春控制的河套地区。

城西像先贤、石头庄、周公、崔路、石门等村庄的人们大多都去宁夏和河西走廊一带收皮子,一人赶四个骆驼,叫做一把鞭,一个驮队有十几把鞭,一个来回要几个月,当年流传着这一个顺口溜:“往昔全盛期,广收天下皮;宁夏滩羊俏,甘肃绵羊肥;榆林黑化秀,西宁紫羔美;口羔似天成,象羔如麟生;狐狸黄鼠狼,猞猁扫雪稀;聚我顺德府,入我皮池里;男丁缸中翻,妇人灯下缝;细鞣作轻裘,化为御寒衣;美欧连洋庄,华夏走南北;贵妇红狐围,官人细毛衣;紫羔滩二毛,如珍藏箱底;穷汉少银钱,老羊遮寒体;顺德皮毛盛,四海共赞誉。”崔路刘家自十三世刘可升开始经营杂货,以诚义待人,逐渐积累,在顺德府南关开设永盛魁商号。后转入经营生皮,开始走西口从西北贩卖皮毛。

据张树林、杨洪超等人研究,顺德府南关“崔路村刘学道贩皮积累资金,开设了七、八个生皮店。他经营有方,致力于皮毛业,七代人不分家,资金不分散,皮店兴盛,都具有百年的经营历史。”(参阅《邢台市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邢台皮毛业发展简史》一文)其中的永茂昌、永茂盛即为崔路刘家所开。

无论是南关还是崔路刘家,这些皮毛生意都与王同春有密切的关系。

民间传说,山西王阎锡山与王同春有很深的交情,辛亥革命,阎氏得到王同春的兵马钱粮帮助,所以,从河套到顺德,凡是王同春运送的货物,在山西沿线很受当地保护,这样,家乡人每年把滩羊皮和软毛细皮从宁夏运回顺德,再把中原生产的绸缎布匹洋广杂货从顺德等运到河套。

王同春用开渠改变河套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河套王”,远在河北的顺德府也在他的支持下成就了邢台皮毛业的辉煌,王同春在中国水利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在邢台经济和文化发展历史上也外烙下深深的印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顺德府南关商贾文化
顺德府(邢台)“好南关”
老家河北丨宅院规模比肩江南周庄,商路文化堪比山西大院,壕在这里…
崔路村刘家大院调查报告
邢台民俗十大怪
邢台古代史之 部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