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虎峰山下“寺下山隐“随记

因约九月到寺下山隐给外孙女旅拍三周照,我放下了所有的俗事再一次飞到渝城。

中午饭后,女儿开车从主城出发前往目的地。出了主城就进入乡间公路,公路两侧有桃花盛开,后来才知道这里在举办每年一度的桃花节,据说这里的桃花节在这一带十分有名。渝城人称这里为“重庆小九寨“,每到初春三月,虎峰山漫山桃花竞相开放,千亩桃林沿道渲染,相映成趣。就是这样,沿途每条道路都是赏桃花的车辆,害的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改变路径,原本一个小时的路程,生生的走了近四个小时。

虎峰山十九道拐是最难走的一条路,弯多路陡坡多多,沿路基本上都是上下坡,有的地方弯道连带上下坡。为了让行人方便驾驶,在修建这条十九道弯公路时,增加了许多的警示标示,路面采用彩色沥青,特别难走的地方还连续的用黄色减速带提示。据当人说,当年没有进行公路建设时,这条十九拐更无法通行,可谓是一条难于上青天的险路。

来到虎峰山下时,已经接近黄昏,因最佳的光线时间已经过了,电话约定下午的随拍改到了第二天的上午。寺下山隐没有多余的房间,山路堵着,九月一行只能等待路通后回城,而我们按计划住在山上。

沿着山路,经过一碗水亭,在临近山根的地方辟开石梯路,一侧山崖上长满青苔,另一侧的山沟沟中有各种各样的不知名的山花,周围是高大的山峰,山峰上下到处都是茂林修竹,在山间蜿蜒几回经过一谭碧水,再拾阶而上,突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堵不知年的夯土墙,骑墙钢架构筑了这座寺下山隐。

一夜无语,好久没有自然醒了,而这醒来还是让这里涛声扰了清梦。

谁说渝城没有风,好风却在这山中。“呼、呼——“这风就像那古老埙声,低沉而悠长;这风声让我想到寺下山隐名字的来历,不由的让我产生寻古访迹的念头。

走在山路上,踏着台阶,山风吹着脚下的竹叶“哗啦啦“的乱舞,山谷中那松涛阵阵,伴我一路前行。

按照寺下山隐管家说的路,终于找到了座落在虎峰山上的虎峰寺遗址。

虎峰寺,根据当地志书记载(清代同治版《壁山县志》):“虎峰寺在县南二十里虎峰山,寺有川主观音二殿”。又据乾隆版《巴县志》和道光版《巴县志》记载,说这座虎峰寺建于北宋乾德年间(963—968),最初的名字不叫虎峰寺,而是这一带的川主庙,供奉的是修建都江堰的李冰。

李冰(生卒年及出生地不详),号称陆海,是战国时著名水利工程专家。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李冰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与其子一同主持修建了都江堰,这项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并尊他为川主。

关于李冰治水,民间有许多传说故事,特别是在东汉以后,其传说不断有所增附,北宋时,就演绎出神助治水等神话,神话人物二郎神就成了李冰之子的原型。其中有一碗水的传说,说的是当年此地有孽龙作恶,天帝派李冰之子李二郎下界制服孽龙,二郎制服孽龙之后,见当地旱情严重,指头一点,开出一眼碗口大的神井,常年不涸。

汉代时,四川一带在民间已经开始立庙祭祀李冰,后来在都江堰出土了汉代李冰的雕像。唐贞观年间(712—756),唐太宗褒封李冰为“神勇大将军”;玄宗幸蜀时赐封李冰为“司空相国”。五代后蜀时再封李冰为大安王,后改封应圣灵显王。至宋初,宋太祖赵匡胤治修崇德庙,扩大了庙基,增塑了二郎像。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再改封李冰为“广济王”,并诏立每年祭祀一次;宋代中期又改为春秋二祭。

虎峰山的川主庙就是在北宋时这一带的官祭李冰时所立。不知有年后,请来了观音改庙为寺,成为川主与释家共奉的庙宇。

为什么叫虎峰山?

虎峰山是缙云山脉的群峰之一,西靠璧山县境,东邻沙坪坝曾家镇虎峰山村。缙云山脉延伸至此,在山峰的北面突兀出现一座断崖,峭壁矗立十数丈,分外险峻,雄踞的峰岭逶迤向南,远远望去似如一只猛虎,故称为“虎峰山”。

又有传说,山上本有观音庙,有僧锡此,在一日夜晚,僧在山腰处取水时,听到不远的草丛中有簌簌的声响,便前去探视,却见一只吊睛白额的老虎,僧大惊就跑,虎在后面猛追,慌不择路却跑至山顶,正值危急时刻,忽见天空降下一位神将,骑下一匹白毛白蹄翼马,手执三尖两刃刀,带着哮天犬,只一跃就到了山顶,施法力降住了猛虎。僧知是川主菩萨显圣,叩头便拜,不想却惊扰了翼马,忽然失蹄,凌空而去,在石上留下了一对蹄迹。

为感菩萨救命之恩,僧募资在寺内建川主殿,塑神像供奉。川主显圣救僧之事不胫而走,从各处来朝拜的香客络绎不绝,寺院香火日盛。后又经历代祖师屡加增修苦心经营后,寺院规模更甚。

此后人们改山峰为虎峰山。

根据当地人的介绍,说虎峰寺规模很大,民国时殿宇尚存。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川主殿、观音殿等等。殿内的佛像亦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虎峰寺传统庙会,届时寺中举办法会,寺外演戏说书,四方货物来此交易,鼎盛一时。

沿着山下的台阶向上攀登,猛然显出一块平台,这就是有千年历史的虎峰寺。在近千平方米的面积内,到处是断垣和佛像残件。从现场观察,原寺院基本呈长方形,座北朝南,在南侧台阶的西侧,有尊石狮,狮高一米多高,虽然通体长满了青苔,其型大体可辩,圆圆的狮子头上,刻着许多波浪线条,双目突出,威武蹲坐在石台基上。从石狮的位置看,这里应是寺院的山门所在。

石狮后即是寺院内,轴线上有方形的建筑残留,应是川主殿的基址,在基址的西侧有八九十来尊石佛像残件,这些佛像大多没有了头部,从残留的形态看,姿态端庄,多呈座姿,还有的佛像有背光,有的佛像的一侧有石刻题记,只是时间久远已经辩认不清了。在基址后面是一大大的供台,供台之北是高高的虎峰,轴线山体被凿开一座山洞,洞内供奉观音,应是志书中所述的观音殿。

在遗址之侧,有一条通往山顶的登道,在崖壁上有古老的题记,状如石碑的“虎峰踪迹”崖刻十分醒目,而其更多的是来此游人的无良涂鸦,这也显示出当地政府对古老文化的一种态度,我想这篇文章如他们能读到,也算是一个提醒。

在虎峰山顶有巨石平底突起,因形若“鸡冠”而得名。在鸡冠石之上,有凹坑状如马蹄,传为川主显圣之处。站在这里,看着山下的大学城,东方的红日已经升起好高,山的四周绿

虎峰寺“虎峰马迹”是壁山的八景之一。

旧志说“虎蜂马迹”位于璧城东南约二十里的虎峰山,其山逶迤向南伸延,山峰巍峨,屹立如虎,蜂下有一古庙,名为虎峰寺,明代王应熊题记又名观音寺,川主庙。寺后石上有马足遗迹两处,深有数寸,相传此马足遗迹是川主神灵到此,遇上老虎,川主发怒,驱虎于虎峰山之外,神乘马凌空而去,马忽然失蹄,在石上留下马足迹印。

清乾隆初,璧邑县令黄在中曾游历虎峰寺,并赋《虎蜂马迹》诗一首“翠峥嶙峋古寺东,扪萝天半得相通。花开荚蝶清宵露,树吼狻猊午夜风。岭外鹤归僧入定,云间犬吠马行空。当年浪说神驱虎,万叠巴山一望中”。

乾隆三十九年(1774),向岱书题:“虎峰山马迹于此”。

寺下山隐之处本是虎峰寺的僧舍,这里地势略为平坦,似为当年的农禅之地。后来有一位有心人在此营建了民宿,借古之意,恰恰用了这山林野趣的名字。

从寺中回到了民宿,观看着这里的宿主无心之作,似又处处用心,改造时,用钢架为原来的遗迹挡风挡雨,避免了风雨对文化的自然侵蚀。在院子里,无论是步道,还是廓间,无处不在的桃源野趣,那种自然得来的山居,特别是那里的山居房舍的名字,取意清代康熙之时《莲坡诗话》记述的一首《无题》七绝诗:“书画琴棋诗洒花,当年件件不离他。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

“柴米油盐酱醋茶”对应了“琴棋书画诗酒花”,一俗一雅,将生活与修行结合起来,把山居融入了空间,使人修行于当下,体现新时代禅意的“生活禅”。

“叮当、叮当”的风铃声又让我回到了现实,九月来了,新的希望开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李冰在宜宾
二郎和二郎关
望鱼石古人的图腾
神话中大名鼎鼎的二郎神原型你知道是谁吗?
李冰
「四川,山西」驱车千里觅民族功臣——李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