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曲梨花腔,几代更迭只为流传,成了国家非遗,听醉了今天

序说

梨花大鼓起源于直东交界地区的河北东南部与鲁西北兴盛于威县一带。原称“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敲犁铧片,唱农歌而得名。1978年,著名梨花大鼓演员孙金枝演唱的《广场思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多次播放,享誉大江南北。2008年,收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梨花之起源

关于梨花大鼓的起源,有多个说法,有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或战汉时期的;还有说起源于明清说。先秦时期,有击壤歌流传,是边敲边歌的一种形式,为此说渊源应该已经很古老了。宋代的说书鼓词已经很成熟了。陆游有“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坐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诗,其中“负鼓盲翁”就是说书者的形象。敲击着东西说书,很鼓词有了板眼和曲调,这样形成了很强的节奏感,说书有了韵律。

具体到梨花大鼓,最初叫犁铧调,犁铧是松动土地的一种农具,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战汉时期已有铁犁,当时的犁铧很小,到后期才变成大叶的犁片。为此说敲着铁犁片唱歌起源不会很早。但从各家所说,梨花大鼓当在明清之际已经定型产生。

明确记载,梨花大鼓兴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据老艺人孙金枝和孙金兰生前讲,在明清时期,犁铧调艺人演出,是一只手敲着犁铧片,一只手拍着桌子唱,所以当时的梨花大鼓艺人在北京天津一带也被称为“犁铧调”或者“唱犁铧片儿的”。犁铧大鼓和其他鼓曲所不同的是先有的犁铧。清乾隆嘉庆年间前后(约1740-1790)才有鼓和三弦。也就是说,梨花大鼓逐渐完善到今天这种表演方式的历史,距今只有200余年。据有人研究说,梨花大鼓加上鼓和三弦这种曲艺形式,是在当时直隶(今河北)一带流传的渔鼓道情基础上逐渐演变发展而来。

流传与流派

梨花大鼓还流传于四川巴渝一带,1938年老舍先生在重庆听梨花大鼓艺人演唱后,写了题为《听梨花大鼓艺人董莲枝唱剑阁闻铃即兴》“轻寒乍暖未分明,柳盼春阴花盼晴。听罢扬州断肠曲,江南三月雨无声。”七律绝句一首,后来在《关于大鼓书词》一文,说:“大鼓本门中,又有多种:河北与山东民间有'怯大鼓’,腔简词俚,多唱整本故事;如《于公案》、《刘公案》等。在都会中的杂耍班里,因要作到'杂’,所以场场变换,以求醒脾;而每场以时间关系,亦只能唱独立的一小段;稍长的,如《战长沙》一类的曲子,且须分两三次唱完。各种大鼓的混合奏演秩序,当然是按角色的声誉与身分而排定,名誉最高的必须压台,不管他唱的是什么。但是大概的说:今日的杂耍班中,除了单弦牌子曲的老手,能代大鼓压台,其余的都已无此项资格,专就大鼓来说,梅花调大鼓、奉天大鼓、梨花大鼓等。”

河北邢台威县(时属直隶广平府)的王奎山、清河(时属直隶广平府)徐靠山,临西(当时属山东东昌府临清州直隶州,今属河北邢台)吕连山和李明山、和临城(时属正定府赵州)冯云山,他们属梨花大鼓孙赵门,邱祖清静派。时称梨花大鼓的“五大山“。五大山的“孙赵门”广泛收徒扩大了梨花大鼓的影响,将梨花大鼓发展推到了一个高峰;以邢台的威县、新河、南宫为中心,“五大山”门人中的康兴重、张兴本、张兴隆、张兴立、孙春瑜、吴春华、潘春聚等,都是清末民初名噪冀南的梨花大鼓艺人。

到1930年代,李明山门人中的“金”字辈名艺人有孙金枝(女)、孙金兰(女)、刘金榜、郭老彬、赵桂存、张广兴等。

抗日战争时期,冀南党委和冀南行署利用梨花大鼓这一独特艺术形式进行抗日宣传和发动,梨花大鼓得到空前繁荣,呈现出三家鼎立的局面。一是以孙金枝、孙金兰姐妹为首的孙家派,二是以魏忠欣、魏莲香兄妹为首的魏家派,三是以赵贵存、郭玉琴为首的郭家派,此时威县梨花大鼓艺人达到百余人。1944年冀南行署组织梨花大鼓艺人成立了“冀南救亡宣传社”。孙金枝、孙金兰姐妹曾随冀南行署主任杨秀峰进行抗日宣传,编写了抗日、土改、征兵、卖余粮、尊老扶幼等内容的段子数百个,广为传唱。

到建国后,梨花大鼓得到空前繁荣,威县呈现出孙家班、魏家班、郭家班三足鼎立的局面,多次参加省市曲艺汇演。孙金枝率梨花大鼓艺术团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曲艺汇演,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改革开放后,由常景胜创作、全国曲协理事、河北曲协副主席、著名梨花大鼓演员孙金枝演唱的《广场思亲》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引起轰动,享誉大江南北。80年代,孙金枝分别在威县、广宗和山东等地举办梨花大鼓培训班。2013年梨花大鼓传承人张君丽演唱的梨花大鼓《庄稼地里“种”文化》荣获河北省第十届燕赵群星奖。威县文化馆举办了梨花大鼓传承人群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新人。

梨花大鼓分布区域广,群众喜闻乐见。流传到冀南地区及威县周边地区,南到河南省北部的张丰、南乐、东明、长垣等,东到山东省西北阳谷、寿张、莘县、梁山等;北至保定、沧州、衡水,西至石家庄、山西太原等。

梨花大鼓书目极为丰富,有大部书50余部。比较著名的有《包公案》、《薛仁贵征西》、《香罗帕》、《杨家将》、《呼家将》、《林海雪原》、《江姐》、《闪闪的红星》等。梨花大鼓著名唱段有《双锁山》、打黄狼》、《戏牡丹》、《刘备祭灵》、《走马荐诸葛》、《草船借箭》、《诸葛招新》等300余个。除曲目外,梨花大鼓还有反映各种事物的“赞”,如“辕门赞”、“白马赞”、“雨赞”等,另外还有类似“赞”的“赋”,如“美人赋”、“盔甲赋”、“行军歌赋”等。

梨花大鼓的传承脉络较为清晰,五大山的弟子各以十字辈排列传承。如梨花大鼓著名艺人李明山一支是按“喜玉金广献,同明富德昌”十字辈排列。吕连山是按“其昌振书祥,延寿永年康”十字辈排列。王奎山是按“庄方凤天增,泰立庆富祥”十字辈排列。徐靠山是按“山兴春利清,瑞宪吉太平”十字辈排列。冯云山传承“辈字”不详。在刘鄂《老残游记》中记载的白妞弹弦的那位琴师谢其荣(梨花大鼓艺人谢大玉之父),就是临西县吕连山“其”字辈高徒。民国时期,梨花大鼓李明山一枝在山东发展迅速,艺人有四大玉,即谢大玉、李大玉、孙大玉、赵大玉。“金”字辈传人有刘金榜,孙金枝,孙金兰等人,

梨花大鼓一般为1人演唱或2人对唱,2至3人伴奏。梨花大鼓主要乐器为月牙板(也叫梨花片)、矮脚鼓、大三弦。到70年代后,增加了四胡、二胡、扬琴等伴奏乐器,丰富了演奏效果,增强了伴奏表现力。梨花大鼓的唱腔以 “梨花腔”为主,板式主要有慢板、二性板、快板、散板等四种板式。

梨花传承

梨花大鼓在传承有许多著名的艺人,在威县以梨花大鼓李明山系传人最多。

孙金兰,女,梨花大鼓李明山系传人。河北威县常屯乡横河村人,梨花大鼓艺人孙金枝胞姐。1929年,孙金兰拜王横茂学艺,1936年和哥哥孙立庄(梨花大鼓琴师)跟随当时冀南行署主任杨秀峰在威县宣传抗日达一个月之久,在冀南地区影响很大。

孙金枝(1928-1989),女,梨花大鼓李明山系传人。河北威县常屯乡横河村人,她的大姐孙金梅、二姐孙金玉、三姐孙金兰都是梨花大鼓艺人,受到家庭的艺术薰陶,从小热爱曲艺艺术,八岁认师于王横茂。三姐孙金兰是她真正身传口授的老师,金枝天资聪颖,学艺刻苦,加之嗓音条件好,个人气质好,九岁便能登台演出,显露出她的艺术天赋。她的嗓音宏亮,唱腔委婉细腻多变,素有腔多字少、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哼哼之称。表演时萧洒大方华丽柔媚,还善于抒发人物情感,她在艺术上不懈追求,谦虚好学,博采众长,先后请教于名艺人王金秀和穆大爱、郭老彬等人,在艺术上日益成熟自成一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1958年参加全国第一次曲艺会演,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张君丽,梨花大鼓李明山系传人,是梨花大鼓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女,生于1963年,河北威县常屯乡横河村人, 1983年拜著名梨花大鼓艺人孙金枝为师,从事梨花大鼓三十年来,除年复一年的演出宣传外,一直致力于整理梨花大鼓的稿子和培养新人。

宋录良,梨花大鼓徐靠山系传人,是梨花大鼓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男,1952年生,梨花大鼓艺人。6岁拜梨花大鼓艺人王立全为师学梨花大鼓,孙金兰之子,孙金枝的外甥。是邢台梨花大鼓“五大山”之一的清河徐靠山一支的传人。

宋一越,梨花大鼓李明山系传人,是梨花大鼓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男,1984年生,2005年毕业于河南省海军音乐学院。梨花大鼓艺人,琴师。宋录良之子,母亲是张君丽。自幼受祖母孙金兰梨花大鼓的熏陶,其全家自舅爷,祖母,姨祖母,父,母,姑父,姑母,伯父,兄,嫂,姐,妹,侄等等二十多人,全部从事与梨花大鼓有关的行业,或是梨花大鼓演员,或是梨花大鼓琴师,或从事梨花大鼓鼓词的创作。2008年,宋一越随父学三弦,后来得到曲艺名家安福生指导,又受到了著名曲艺教育家胡常棣的指导,整体艺术水平突飞猛进。自2006年以来,致力于梨花大鼓文化研究,整理梨花大鼓资料写成《梨花大鼓源流》、《梨花大鼓人物小考》、《梨花大鼓鼓板沿革》、《梨花大鼓传承与发展》、《梨花大鼓辩伪》等资料四十余篇,二百多万字。并指导河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的硕士生写有关梨花大鼓的论文多篇。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陆泽文化系列:梨花大鼓文化
疏影傲雪|朵朵梨花溢清香
郭永章河南坠子《马三香赶车》
2023/08/09说了很多废话但没有假话
留恋过去之三——犁铧
行走丨望夫石(外三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